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化衆生界。
乃至大法界。
出生法界。
有色世界。
無色世界。
有法世界。
無法世界。
佛子。
此正心住菩薩。
如是乃至於佛法中聞此法故。
是為菩薩得正心祝佛子。
此正心住菩薩。
複聞此十種法故。
入理勤求乃至聞於一切無上法亦皆修學。
何等為十。
謂無相。
無性。
無實。
無染。
遠離。
無著。
無自性。
如幻。
如夢。
離諸疑惑。
聞如是一切法故。
應勤修習。
何以故?為此正心住菩薩入於真實法門故。
如是乃至聞彼他方說如是法。
親自往詣勤求修習心不散亂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佛子。
是名菩薩正心祝佛子。
複雲何名菩薩不退祝佛子。
此不退住菩薩聞十無著法。
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故。
何等為十。
謂聞非有佛非無佛。
此菩薩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故。
非有法非無法。
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故。
非有菩薩非無菩薩。
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故。
非取菩薩非不取菩薩。
非離菩薩行非不離菩薩行。
菩薩非出生非不出生。
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故。
過去諸佛非去非不去。
未來諸佛非來非不來。
現在諸佛非住非不祝如是三世諸佛智慧平等一相無相。
非盡非不盡離諸罣礙。
此菩薩聞如是法故。
非佛法中心不退轉故。
佛子。
如是名菩薩不退祝佛子。
此不退住菩薩。
複聞十種法。
而能修習。
何等為十。
謂聞一多衆生於一切法精勤修習故。
此勝義谛為一多緣起為勝義谛故。
即性即無性即相即無相即有色即無色離諸相好心得決定殷勤修習。
何以故?謂聞如是一切諸法因果該徹通達無礙真實法故。
成熟解了。
如是乃至聞彼他方說如是法。
親自往詣勤求修習心不散亂。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佛子。
是故此名菩薩不退祝佛子。
複雲何名菩薩童真祝佛子。
此童真住菩薩。
得十種法。
何等為十。
謂得身業清淨。
口業清淨。
意業清淨。
得察一切衆生起心動念。
彼諸衆生凡所施為悉能了知。
能知衆生如是解脫。
能知種種衆生界種種法界種種世界及地界水界火界風界虛空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如是諸界悉能了知。
神通奮迅随念而至。
佛子。
如是名菩薩童真祝佛子。
此童真住菩薩複聞十種法。
而能修習。
何等為十。
謂聞一佛刹智。
震動一切佛刹。
觀一切佛刹。
訪尋一切佛刹。
遊行一切佛刹。
往詣阿僧祇世界。
問阿僧祇義趣。
遠離種種自性差别。
發一念心而能周遍阿僧祇佛刹聽聞修習故。
何以故?謂聞如是真實法故。
成熟解了第一義故。
如是乃至聞彼他方說如是法。
親自往詣勤求修習心不散亂。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佛子。
是故此名菩薩童真祝佛子。
複雲何名菩薩法王子祝佛子。
此法王子住菩薩。
有十種法皆能了知。
何等為十。
謂能知一切衆生所生之處。
能知一切衆生煩惱。
能知一切衆生戀著。
能知一切衆生方所。
能知諸佛深妙法故。
能知諸佛方便真實性故。
能知世界種種差别法故。
能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智慧故。
能知一切世間廣大不堅牢法故。
能知真性如如湛然寂靜故。
佛子。
是故此名菩薩法王子祝佛子。
此法王子住菩薩。
複有十種法。
應勤修習。
何等為十。
謂善學一切王城種種作用故。
善一切王城禮樂故。
善一切王城安住故。
善入一切王城故善能自在遍遊曆一切王城故。
住法王灌頂故。
住法王觀察故。
得法王自在力故。
繼紹法王位故。
得住法王辯說故。
何以故?謂修習一切無礙真實法故。
如是乃至聞彼他方說如是法。
親自往詣勤求修習心不散亂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佛子。
是名菩薩法王子祝佛子。
複雲何名菩薩灌頂祝此菩薩得十種神通。
何等為十。
謂能令阿僧祇世界種種動搖故。
能照曜種種阿僧祇世界故。
能觀察種種阿僧祇世界故。
能於種種阿僧祇世界同時一心修習故。
能於阿僧祇世界成就種種善業故。
能於阿僧祇世界種種衆生差别心同時能知故。
能於阿僧祇世界一一衆生種種心行能一時行故。
能於阿僧祇世界一一衆生有種種根器同時能解了故。
能教化阿僧祇世界種種衆生故。
能遍知阿僧祇一切衆生心所作用故。
複次善男子,此灌頂住菩薩。
潛行密用施為佛事無人能知。
所以者何。
謂身業不能知。
口業不能知。
意業不能知。
變現不能知。
觀察種種變化不能知。
觀過去所行之行不能知。
於刹那頃所行之行皆不能知。
觀智慧不能知。
心意不能知。
一切智用不能知。
佛子。
此灌頂住地菩薩。
乃至法王子位菩薩。
終不能知故。
佛子灌頂位菩薩。
複聞佛世尊,十祝何等為十。
謂聞三世智。
佛智。
法智。
法界分别智。
法界中邊智。
一切世界量等法界智。
照察一切世界智。
圓滿一切衆生智。
一切法智。
無邊佛智。
此菩薩住一切諸佛智故。
何以故?謂聞如是一切實際理智故。
佛子。
是故此名菩薩灌頂祝
乃至大法界。
出生法界。
有色世界。
無色世界。
有法世界。
無法世界。
佛子。
此正心住菩薩。
如是乃至於佛法中聞此法故。
是為菩薩得正心祝佛子。
此正心住菩薩。
複聞此十種法故。
入理勤求乃至聞於一切無上法亦皆修學。
何等為十。
謂無相。
無性。
無實。
無染。
遠離。
無著。
無自性。
如幻。
如夢。
離諸疑惑。
聞如是一切法故。
應勤修習。
何以故?為此正心住菩薩入於真實法門故。
如是乃至聞彼他方說如是法。
親自往詣勤求修習心不散亂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佛子。
是名菩薩正心祝佛子。
複雲何名菩薩不退祝佛子。
此不退住菩薩聞十無著法。
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故。
何等為十。
謂聞非有佛非無佛。
此菩薩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故。
非有法非無法。
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故。
非有菩薩非無菩薩。
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故。
非取菩薩非不取菩薩。
非離菩薩行非不離菩薩行。
菩薩非出生非不出生。
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故。
過去諸佛非去非不去。
未來諸佛非來非不來。
現在諸佛非住非不祝如是三世諸佛智慧平等一相無相。
非盡非不盡離諸罣礙。
此菩薩聞如是法故。
非佛法中心不退轉故。
佛子。
如是名菩薩不退祝佛子。
此不退住菩薩。
複聞十種法。
而能修習。
何等為十。
謂聞一多衆生於一切法精勤修習故。
此勝義谛為一多緣起為勝義谛故。
即性即無性即相即無相即有色即無色離諸相好心得決定殷勤修習。
何以故?謂聞如是一切諸法因果該徹通達無礙真實法故。
成熟解了。
如是乃至聞彼他方說如是法。
親自往詣勤求修習心不散亂。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佛子。
是故此名菩薩不退祝佛子。
複雲何名菩薩童真祝佛子。
此童真住菩薩。
得十種法。
何等為十。
謂得身業清淨。
口業清淨。
意業清淨。
得察一切衆生起心動念。
彼諸衆生凡所施為悉能了知。
能知衆生如是解脫。
能知種種衆生界種種法界種種世界及地界水界火界風界虛空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如是諸界悉能了知。
神通奮迅随念而至。
佛子。
如是名菩薩童真祝佛子。
此童真住菩薩複聞十種法。
而能修習。
何等為十。
謂聞一佛刹智。
震動一切佛刹。
觀一切佛刹。
訪尋一切佛刹。
遊行一切佛刹。
往詣阿僧祇世界。
問阿僧祇義趣。
遠離種種自性差别。
發一念心而能周遍阿僧祇佛刹聽聞修習故。
何以故?謂聞如是真實法故。
成熟解了第一義故。
如是乃至聞彼他方說如是法。
親自往詣勤求修習心不散亂。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佛子。
是故此名菩薩童真祝佛子。
複雲何名菩薩法王子祝佛子。
此法王子住菩薩。
有十種法皆能了知。
何等為十。
謂能知一切衆生所生之處。
能知一切衆生煩惱。
能知一切衆生戀著。
能知一切衆生方所。
能知諸佛深妙法故。
能知諸佛方便真實性故。
能知世界種種差别法故。
能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智慧故。
能知一切世間廣大不堅牢法故。
能知真性如如湛然寂靜故。
佛子。
是故此名菩薩法王子祝佛子。
此法王子住菩薩。
複有十種法。
應勤修習。
何等為十。
謂善學一切王城種種作用故。
善一切王城禮樂故。
善一切王城安住故。
善入一切王城故善能自在遍遊曆一切王城故。
住法王灌頂故。
住法王觀察故。
得法王自在力故。
繼紹法王位故。
得住法王辯說故。
何以故?謂修習一切無礙真實法故。
如是乃至聞彼他方說如是法。
親自往詣勤求修習心不散亂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佛子。
是名菩薩法王子祝佛子。
複雲何名菩薩灌頂祝此菩薩得十種神通。
何等為十。
謂能令阿僧祇世界種種動搖故。
能照曜種種阿僧祇世界故。
能觀察種種阿僧祇世界故。
能於種種阿僧祇世界同時一心修習故。
能於阿僧祇世界成就種種善業故。
能於阿僧祇世界種種衆生差别心同時能知故。
能於阿僧祇世界一一衆生種種心行能一時行故。
能於阿僧祇世界一一衆生有種種根器同時能解了故。
能教化阿僧祇世界種種衆生故。
能遍知阿僧祇一切衆生心所作用故。
複次善男子,此灌頂住菩薩。
潛行密用施為佛事無人能知。
所以者何。
謂身業不能知。
口業不能知。
意業不能知。
變現不能知。
觀察種種變化不能知。
觀過去所行之行不能知。
於刹那頃所行之行皆不能知。
觀智慧不能知。
心意不能知。
一切智用不能知。
佛子。
此灌頂住地菩薩。
乃至法王子位菩薩。
終不能知故。
佛子灌頂位菩薩。
複聞佛世尊,十祝何等為十。
謂聞三世智。
佛智。
法智。
法界分别智。
法界中邊智。
一切世界量等法界智。
照察一切世界智。
圓滿一切衆生智。
一切法智。
無邊佛智。
此菩薩住一切諸佛智故。
何以故?謂聞如是一切實際理智故。
佛子。
是故此名菩薩灌頂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