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類

關燈
朱之錫督河 朱之錫,字梅麓。

    順治中,督河道時,運河夏淺,而黃河秋決,馳視南北,自為短歌,俾遒人循行諭之,無不踴躍趨事。

    卒於官,瀕河多立廟祀之。

     李贊元捕段世昌 順治中,鄂有大猾段世昌,稔惡萬端,會李贊元以兵部侍郎出按楚,佯置不問。

    一日,餞客江幹,已微醉,從一尉一僮,夜往叩門。

    世昌倉皇趨出,徑前,手縶之,命尉牽其頸,踏月還署,即置之獄。

    遠近顯要為之求解,李立杖殺之。

    當世昌入獄時,語其家人曰:「曾見一道人,能知未來事。

    詢以終身,道人曰:『他日所遇,非桃非杏,非坐非行,即祿盡時也。

    』」李初名立,字望石,山東海陽人。

     李敏達治盜 李敏達公衞長於治盜,所轄地方,不逐娼妓,不禁樗蒲,不擾茶坊酒肆。

    曰:「此盜綫也,絕之,則盜難蹤迹矣。

    」 鮑鉁賦詩不廢吏事 鮑鉁知長興,癖好詩。

    總督李敏達公衞嘗謂湖州守曰:「長興令日賦詩,吾將劾之。

    」後徐察其不廢吏事,百務修舉,部民頌之,乃喜。

     楊雍建高要治績 楊少司馬雍建,以高要令行取入臺。

    作令一載,即就徵,蓋治行尤異也。

     高要當廣右之衝,制府駐節焉。

    於是師行絡驛,供億甚煩,每羽書至,徵民夫累百,縶若犬羊,置隙地。

    時下車未久,值歲除,飲椒酒,忽起立曰:「民夫亦人子,何忍使之露宿。

    」命徙廊廡,徹酒食給之。

    夫泥首謝,有泣下者。

    平南、靖南二藩同鎮南海,鹽、穀、絲、麻,輸官價百倍,而縣境羚羊峽產硯,遣其掾采石,日役夫匠無算,篝火入巖穴,多失氣死。

    楊力減浮費,掾以硯奉,力卻不受。

    軍中索榕樹條為縚繩,以燃礮火,風雨不熄。

    有百夫長持兵符下縣徵解,語不遜,坐而撻之,泣告其帥。

    帥愬之制府王國光,王曰:「書生彊直,廉吏方剛,是不可犯。

    」乃杖百夫長而薦楊於朝。

     王國安摘伏如神 漢軍王侍郎國安,康熙初撫浙,勤敏彊記,所部吏民,賢不肖及姦宄姓名,各有記籍,摘伏如神。

    嘗晨坐聽事,屬吏以次晉謁,復延見鄉裡耆老,問疾苦。

    甫闔扉,遽微服行闤闠間,或單騎出入山谷,訪諸不逞者,立擒之。

    遠近駭服,浙人稱為王閻羅。

     于清端問民疾苦 于清端公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

    順治丙申,以副貢知羅城縣,年四十有五矣。

    臨行,與友書曰:「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

    」羅城煙瘴地,官廨在叢箐間,插棘為門,虎白晝行庭中。

    于累土為幾,案旁置爨釜一,盂一,召百姓從容問疾苦。

    皆感其至誠,益樂就之。

     初,鄰瑤歲率三四至,殺掠人畜,乃嚴保伍,勒鄉兵,將搗其巢。

    瑤懼,自投,不敢復犯界,數遣子女問安。

    春時,命兩瑤舁竹輿,行田野中,見力耕者,輒呼與語,相勞苦,民率婦子羅拜。

    或坐樹下,與飲食笑語,獎勤扶惰,民大勸。

     于清端捕盜 于清端知黃州時,聞盜魁張某所居之屋,崇閎高垣,捕役多取食焉。

    慮少遼緩,奸不得,乃半途微服,傭於其家,詭名楊二,司灑掃惟謹,張愛之,使為羣盜先。

    居無幾何,盡悉盜之伴侶窩藏,暨機密綽號,乃遁去,嗚鉦到官。

    一日,集健步約曰:「從吾擒盜。

    」具儀仗兵械,稱娖前行,至張所,排衙於庭,大呼盜出。

    張錯愕迎拜,猶抵攔,于曰:「勿承,可仰面視,我楊二也。

    」張驚,伏地請死。

    于袖出大案數十擲與之,曰:「為辦此,足以贖矣。

    」張唯唯。

    留健役助之,不數日,羣盜盡獲。

     于襄勤善政皆實 于襄勤公與清端同名,宦蹟亦與清端相追逐,人稱清端為老于成龍,襄勤為小于成龍。

    襄勤初以樂亭令權知灤州,緣罪囚脫逃,應降調,樂亭民列其善政,叩閽籲留。

    部議以保留違禁,械為首者繫於獄。

    逾年,縣民再叩閽,巡撫金世德察奏所列善政皆實,始復襄勤官。

    嗣清端撫直,識其賢,清端遷兩江總督,疏薦其可大用。

    尋以江寧府闕員,請敕廷推清操久著與于成龍相類者,上果以襄勤任之。

     吳興祚歷官治蹟 山陰吳留村,名興祚,中順治戊子進士,時年十七。

    明年,選江西萍鄉縣知縣。

    改山西大寧縣知縣,陞山東沂州府知府,以事鐫級,左補江南無錫縣知縣。

    時忽有奸人持制府劄,立取庫金三千兩,吳疑之,詰數語,其人伏罪。

    乃告之曰:「爾等是極聰明人,故能作此伎倆,若落他人手,立斬矣。

    雖然,看汝狀貌,尚有出息。

    」乃畀以百金,縱之去。

    後數年,閩寇日熾,吳解餉由海道至廈門,中途忽逢盜刼,已而盡還之。

    盜過船,叩頭謝罪,曰:「公,大恩人也。

    」詢之,即向所持劄取庫金者。

    由是,其人獻密計為內應,將以報之。

    時閩浙總督為姚啟聖,與吳同鄉也,商所以滅寇之法。

    康熙丙辰冬,八閩既復,姚以吳功績上聞,特擢福建按察使,旋擢兩廣總督。

     吳在無錫時,前官虧帑金罷不得歸者三人,役之在獄者三十餘人。

    吳慨然,力為補苴者請豁,官得歸,役得出獄,僉曰:「吳公生我。

    」縣田久不清丈,飛詭隱匿,弊百出,輸役者至破家,吳以入官田千餘畝賣為役費,民害遂除。

    康熙己酉,庚戌,水旱洊臻,為分鄉賑粥之法,全活無算。

    蘇州駐防兵回旗,吳請令箭於都統,單騎彈壓,有民取一雞者,立笞之,以故兵過而民不知。

    既膺殊遇,夙駕將行,錫之父老士庶被澤蒙庥者,自縣治以至河幹,直達於省城之金閭門,八九十裡,號泣攀留,不下數萬人。

    其搢紳及受知之士,則操舟祖道,肆筵設席,鼓吹喧闐,或有執酒以獻於道路者,亦連檣數十裡,依依不舍。

     李文襄活民一百二十餘萬 武定李文襄公之芳為言官,侃侃謇謇,聖祖呼為真禦史。

    出任封疆,勳績尤著。

    當康親王統師入閩時,方督閩浙,移鎮衢州,遣師平江西諸賊。

    民有陷賊來歸者,為茅屋二千餘間,別男女居之,給其食,有田者予以耕具。

    又命屬官於入閩通衢設粥廠,食饑民,凡五年,活民至一百二十餘萬。

     陸清獻待完糧之民 平湖陸清獻公隴其宰嘉定時,民有逋糧者,將責之,哀祈俟下限,及期,果盡完。

    清獻怒曰:「若必作賊矣!向累比不應,知汝窮,無親戚援也,今何以得此?」民大慟,曰:「公為宰,焉敢盜?某恐累公考成,賣女與鄰家,以完公事耳!」呼鄰父子詢之,確,並令民女偕來。

    視女相莊雅,鄰子粗識文字,即令女拜清獻為父,夫人授以簪珥,鼓吹合卺焉。

     葉燮寶應治績 嘉善葉燮知寶應縣,修決隄,出誣服殺人者,政聲大起。

    而不容於上官,不二年,落職。

    欣然曰:「吾與廉吏並登白簡,榮於遷除矣。

    」時嘉定令陸清獻公亦被劾也。

     繆燧宰定海二十二年 定海北門外普慈寺旁有繆燧衣冠墓。

    燧,江陰人,康熙乙亥至定海,實國朝第一任之知縣也。

    宰定二十二年,惠政不勝枚舉。

    時值兵燹之後,瘡痍滿目,繆拊循綏集,俾遺民得漸謀生聚。

    沒後,居民爭留骸骨,至與繆子弟涉訟經年,不勝,乃留葬衣冠,歲時祭掃不絕。

     董訥做好官 平原董近堂總督訥督兩江,惠政及民,以事去官。

    康熙己卯,聖祖南巡,父老駕者千萬人,鹹籲懇還總督任,上許之。

    謂董曰:「汝做好官,江南人為汝建一小廟矣。

    」 王濡扁舟出巡 睢州王脊夫廉訪濡,為江南糧儲道,扁舟出巡。

    宜興僻處萬山中,一夕忽至,百姓訝曰:「吾儕不見糧道久矣,今乃飛至耶?」因號曰「飛糧道」。

    聖祖南巡,力疾迎覲。

    上顧蘇撫宋犖曰:「朕聞王濡督糧儲時,甚好。

    」 沈端恪籌臺 仁和沈端恪公近思作《遠慮論》四篇,皆為臺灣作。

    一謂臺地宜分為八縣,地方官易於約束人民。

    二謂宜收桀驁之徒為兵。

    三謂宜令渡臺之民搬取家屬,團圞保聚。

    四謂宜各設義學於鄉村,以化強暴之風。

     張連登捕王爾銀 張中丞連登,鹹陽人,康熙庚寅,授湖北按察使。

    四月初三日為誕辰。

    先四日,觴客於署。

    日昳,酒三巡,門者入,耳語移時。

    張無言,起如廁,俄而侍者傳言張腹痛,命七郎主席。

    少選,又傳言疾稍可,行即出,請坐客盡歡,毋遽散。

    旋命閉門犒從者。

    良久,復白曰:「疾良已,方理文書,竢畢,當出與諸公痛飲耳。

    」客如命待之。

    忽聞鼓聲,則已坐堂皇矣。

    驚問侍者,乃曰:「曩疾,偽也。

    適有僧自卓刀泉來上變,屏人問之,有陶工王爾銀者,潛居漢口,庀器械,私署文武,將以其生日為變。

    以僧有能力,遣其徒李五等十六人入寺,脅之曰:『從我當貴,不然,死刃下。

    』僧陽喜,飲之酒,餂得其實,即來報,雲:『今皆醉臥,速往,可擒也。

    』張頷之,密遣員渡江,跡至寺中。

    羣賊方酣醉,命眾卒圍寺外,大呼而入。

    羣賊驚起,曰:「呀,水發矣。

    』水發者,賊中廋詞,謂消息漏洩也。

    遂械以歸,靡得脫者,今至矣。

    」客始錯愕罷酒。

    張驗問諸囚反狀,下之獄。

    旋出示曰:「反者某某,於眾人無與。

    所得誓書,愚民罣名其間,皆由逼脅,非本心,已焚之矣。

    其各安業,毋惑浮言。

    」反側者轉相告語,一夕盡散。

     時總督額倫特適赴湘,清丈田畝,巡撫劉殿衡以萬壽節,方祝釐於武當山。

    先後聞警報,額曰:「張臬司自能辦此。

    」旬餘,額、劉旋省,勞之曰:「君不動聲色,了此大事,入告後,行得楙賞矣。

    」張曰:「不可,此案上聞,必下廷議,往返咨報,動經旬月。

    且更必嚴治脅從,反側者無以自安,慮復有變。

    本司昔官青州,饑民攻城掠食,惟擒一二元兇置之法,餘悉不問,後卒無事。

    況公等重臣,得專制閫外乎?不如勿上聞,令反側自安。

    倘遭吏議,某不愛一官以紓楚難,敢過望耶?」額、劉皆歎服曰:「此真人所難能,君非惟有定變才,德量亦過人遠矣。

    然此中有姚道人者,故大兇也,未獲,奈何?」張曰:「已名捕矣,度七日可獲。

    」曰:「何速也?」曰:「茲訊諸囚,知其人肥而多鬚,黑子著面成塊,可寸許,毛叢生,年五十餘。

    景陵西鄉,其舊遊處,已檄縣令繪圖往捕,計日可至。

    」已而果然。

    獄既成,止杖殺首亂者七人於黃龍山下閱馬廠,餘區別處分,或直遣歸其鄉,蓋中多贛皖人也。

    後卒以此變獲上知,超授刑部侍郎,旋出撫湖北。

     徐文敬撫汴治績 錢塘徐文敬公潮,嘗於康熙庚辰以刑部侍郎出撫河南,潔己奉公。

    前此通省火耗,州縣官意為輕重,文敬下令無過一分。

    南陽黑鉛,衞輝漕米,向皆假手胥吏,恣為侵漁,文敬洞悉情弊,責成州縣官自辦,吏遂不敢舞弊。

    並汰庶人之隸名於官者,以均徭賦,教民開溝洫。

    開封五府洊饑,疏請漕糧暫徵改折,出常平義倉米以平市價,復作糜粥以食饑者。

     施世綸所至民懷 施世綸居官,廉強恤下。

    初知江蘇泰州,值淮安下河被水,詔遣兩大臣蒞州督隄工,從者驛騷閭裡,白其不法者治之。

    湖廣兵變,援勦,官兵過境,沿途攘奪,具芻糧以應,而令人各持一梃,列而待,有犯者治之,兵皆斂手去。

    守揚州江寧,所至民懷,以父靖海侯琅憂去,乞留者萬人。

    不得請,乃人投錢一文,建雙亭於府署前,名一文亭。

    累遷督漕運。

    奉命勘陝西災。

    全陝積儲多虛耗,而西安、鳳翔為甚。

    將具疏,總督鄂海以施子知會寧也,微詞要挾。

    笑曰:「吾自入官,身且不顧,何有子?」卒劾之,鄂以失察罷官。

     楊馝為固安一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