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騙類
關燈
小
中
大
」如其語,道士已延佇其間,令擔水夫指地,掘尺許,得白金一錠,上鑿曰「天賜桂王軍餉。
」更指,亦如之。
擔水夫既驚且喜。
自是遍招黨羽,欲圖不軌,附之者三萬餘人。
有門卒乘醉磨刀,妻詰之,得實,首諸汛地官,乃密陳總督劉某,拘擔水夫及道士二人至,刑之於市。
擔水夫嗚咽流涕,道士則掀髯大笑曰:「無妨,有金碧二神救駕。
」比過金馬碧雞坊下,道士忽失聲長歎曰:「天也,天也!」無言就戮。
脅從盡散,後卒無他。
道士賣大力丸欺人 光緒己亥,京師某寺有一賣大力丸之道士,揚言於眾,謂以刀斫我,如流血,則予爾銀若幹兩;不流血,則予我銀若幹兩。
或試之,儼如鐵石,未嘗損及毫芒。
一月中,環觀者如堵牆焉。
後忽不知何往。
或曰,此即義和拳之始也。
綢緞店與外科醫室之受騙 光緒時,吉林有某騙子至綢緞店購貨,檢定,告店夥曰:「餘未挈現款,請遣人從餘往取。
」店主乃令一學徒與之偕行。
某導入一外科醫室,坐定,乃曰:「請稍待,餘出即回。
」學徒靜俟之,久不至。
醫請詣內室,曰:「弛裏衣。
」學徒本十六七歲之少年,溫婉若處女,聞之愕然。
醫又連促之曰:「既至此,何羞為!」學徒面愈頳,久之,乃曰:「餘來此,乃取貨價,若意欲何為?同來者非汝家人乎?」醫曰:「安有是!餘素不讅其人,渠晨來,曰餘有幼弟以生殖器患瘍,乞與診治,弟年少羞怯,須於無人時喚至密室,緩商之。
君豈其弟耶?」學徒乃大愕,始悟兩人均已受騙也,急蹤其人,無及矣。
賣假藥 桀黠之徒,輒以假藥出售,獵取錢財,而以航船中為尤多。
有某航者,自蘇城往木瀆,舟中雜坐十餘客,有土著,有他方人。
一鄉人坐舟尾,右手五指浮腫,若巨靈之掌,時時撫之而呼痛。
時船頭坐有甲乙二人,語娓娓不倦,乙曰:「君近時何所為?」甲曰:「吾僑居西藏三四年,近甫歸裡。
」乙問西藏風俗習慣,甲一一答之。
舟中人聞所未聞,鹹屬耳焉。
漸詢及西藏土產,甲曰:「藏香馳名中外,神物也。
凡跌打損傷、四肢浮腫等症,塗之靡不愈,惟價至昂,此行僅攜得少許歸耳。
」乙請以一覩為快,甲有難色。
其旁若丙若丁,均力勸甲出以示眾,甲乃從行囊出一錦匣,滿貯黃色丸,大如梧子,眾客傳觀,大都疑信參半。
丙忽指艄後手腫者而言曰:「如若人者,亦能以此丸治之否?」甲曰:「易易耳。
」曰:「然則盍一試之?」甲曰:「彼不就餘醫,何能強醫之。
」語次,丁已至艄後,語手腫者曰:「汝運至佳,某先生有香,可消汝腫,速往就醫,毋失之交臂。
」手腫者尚未諾,而丁遽擁之至甲所,甲曰:「汝幸與我值,真有緣哉!吾為汝已疾,不索汝資也。
」因啟匣,出一丸,搓之使碎,和以唾沫,就其浮腫處摩擦不已。
約數分鐘,而其腫立平,於是同舟客鹹呼神藥神藥。
有出資向甲購藥者,甲始不肯,強而後可,於是匣中纍纍之丸,須臾而盡,合計所獲銀幣,逾十圓矣。
舟抵跨塘,距木瀆尚十餘裡,甲乙丙丁均紛紛登岸,向之手腫者,轉瞬亦杳。
於是舟子語客曰:「此即所謂賣假藥者也,諸君受其愚矣。
」眾言假藥何以能消腫,曰:「此非真腫也,彼預以繩緊切手腕,阻止血液流通,手自浮腫。
及敷藥之際,潛弛其縛,則血流通而腫立平矣。
」眾聞之,懊喪不置。
諦視其藥,則摶黃土以為之,不值半文錢也。
江湖醫生賣膏藥 江湖醫生之賣膏藥者,其探囊、送客二術殊巧,今特述之。
醫立圍場中,覓一受藥之鄉人,詢以病狀。
鄉人輒言腹痛,或胸悶,則應聲以藥粉至,令鄉人以兩掌向空,分置其中,並令堅握勿釋。
鄉人至此,頓失其兩手之自由,乃伸手入其腹或胸際,探試其囊貨之幾何,以定酬謝之多寡。
醫得謝後,惡鄉人之在旁久立,或被窺知其奸也,則送客之術尚矣。
其術大抵先期探知其人之家居方向,而語之曰:「今更畀汝一藥,汝必向東南【或言西北,必如其家居方向。
】方疾行,勿稍回顧,否則不驗。
行若幹步,以藥入口,汝病立愈。
」鄉人信而諾之。
即令以背相嚮,且告之曰:「我為汝畫一符,靈甚。
」事畢,即驅之使去。
售假釧 愈風釧者,琥珀精也,其功能,能拾芥。
某客初至滬,好閒遊,一日,途遇二人,並作驚奇詭祕狀,異之,駐足而旁聽焉。
俄聞齗齗爭值,審其為貨財交易,益欲以覘厥究竟。
二人旋以論價不合,分道行。
客因尾售貨者,詢何品類,售者顧客曰:「客毋喧,當為客縷敘之。
予為業圬者也,曩以受傭於某巨姓,使登山,為其祖改築塋兆,掘地仞餘,瞥覩一物,大如盌,環圓而中空,出諸土,袖而歸。
洗以泉,拭以巾,炫澤而有光。
辨其色,紅紫相間;衡其重,輕若籐竹。
疑為琥珀精,試以芥子驗吸力,果大好之神珀釧也。
然吾儕小人,不宜懷寶以賈禍,待價而沽者有日矣。
」語竟,復左右顧曰:「幸勿為他人覺也。
」客曰:「價幾何?」曰:「儻來物耳,殊不願索昂值,得售二十金足矣。
」言次,頻以掌摩挱其釧。
客曰:「此何為耶?」曰:「將俾君一察其真贋也。
」於是俯拾泥沙,置拳中,迎以釧,距離逾寸,而泥沙已躍登釧上矣。
因指釧謂客曰:「吸力何如?固不僅能拾芥也。
」客訝為大奇,亟欲購取,議值良久,始允讓其十之二。
客曰:「是玩物耳,烏足以易吾如許金錢耶?」售者曰:「客猶未之知乎?是即岐黃家之所謂愈風釧也。
約於腕,可瘳拘攣之病,區區十餘金,未可惜也。
」客韙其言,乃如數予之。
客抵家,欣然自得,告其家人,即出釧以示,吸引沙粒,亦驗。
大喜,什襲藏之,視之如隨珠、趙璧也。
不意越數昕夕,復遇前售者於道,旁立一人,亦如前作驚詭狀。
即而視之,則所售者仍釧也,形質無稍異且其告人語,俱一一如前。
始悟前釧之必為贋物,而彼二人者實串騙之徒。
不然,希世奇珍,固未有數見不鮮者。
回憶前日之受愚,意殊憤憤。
遂前行,適逢舊友,爰舉所遇以告,友微哂曰:「君誠戇矣。
是蓋以松脂和紅硃煎鍊而成,以紿夫嗜奇而識淺者也。
究其代價,祇數十青銅耳。
」 騙人參 蘇州之閶門外,通衢大道,百貨交集,人參行尤盛。
同、光間,其地有空屋,某歲,忽有服四品衣冠者為陳某,遷入焉,門條曰候補府陳,有司帳、司閽、司廚及他僕數十人。
某出入,必乘四人輿,張紅蓋。
現任之府廳州縣,僉呵殿往謁。
時亦讌客,輿馬盈門,參行中人見之屢矣。
一日,有二僕華服而出,至參行,閱貨問價。
行主叫其主人之履歷,則曰:「晉人也,為吏部尚書之長公子,以蔭得官,加捐知府,需次於蘇,擁多貲,舉家皆餌人參,代茶飲。
家中所攜之參將盡矣,主人命吾輩選擇公平之肆,冀可常日交易。
」於是行主爭諂其僕。
而僕遊十餘家,皆不合。
時參業中專有知賓之夥,至是徧告各行,悉聞之矣,爭許以重賂,二僕喜.某行主乃遣夥持參偕往,并令先秤一兩,試掌之.值三百餘金,即與元寶七.夥回,則盛言其寓邸之華麗,且探知其太夫人日須服參三錢,歲有十數萬金之交易,全眷亦不日至矣,行主甚悅.未幾,某盛服乘輿,至某行,謂行主曰:「寶號貨真價實,太夫人已至,必餌佳品,今且擇至佳者與我.」行主乃奉以最上者四十兩,命一夥擕往易銀,且曰:「兌齊,遣工人舁送銀封可也.」二夥從至館舍,登堂入室,達後樓.某以後樓為臥闥,羅帳錦衾,陳設華麗,箱以四為列,自牀東至窗前,凡數十列,乃命僕啟第五列二十號,則貼地一箱也.正啟銀封,忽樓下有操晉音之客至,大呼曰:「今日虎邱之遊奈何不赴?我自能跟蹤而至也.」某乃謂二夥曰:「且坐此,客為我鄉人某刺史,求貸於我者屢矣,今若使其登樓而見參,則益擾.」即命僕以參及銀皆入箱,鎖之.某至是,匆匆下樓,客強拉之行.僕上樓,傳某命曰:「客少安無燥,主人出,即來.」乃反扃樓門而去. 二夥旋聞有幼僕戲謔於樓下,始而喧譁,繼而揪扭。
老蒼頭吆喝之,不應,繼以鞭撻。
幼僕不服,哭聲震耳,久之寂然。
至夕,無一人上樓,二夥餒甚,推窗望樓下,適行主偕夥伴持燈喚人,二夥應曰:「勿急,參銀悉在此。
」行主登樓,去鎖入門,以火燭之,二夥指箱曰:「參銀悉在此也。
」行主曰:「予自大門至樓,人物一空,似已遷矣,今且開箱觀之。
」則洞見樓下,蓋箱底與地闆相連,觸機運轉。
徧舉各物,不甚珍貴,羅帳而外,衾褥皆高麗紙之印花者,鐘表僅有其表,中空無物,箱皆紙糊,中藏石塊而已。
二夥至是,乃始悟諸僕叫喚爭鬬時,方轉運箱中物,以嘈雜之人聲混之,俾不覺。
行主不得已,鳴諸官,且問以與騙子往來之故,官曰:「以樞垣有函來,不能不答謁也。
」乃為緝捕,然已鴻飛冥冥矣。
此與乾隆時京師騙人參之事蓋相類也。
騙行李 有士子赴歲試者,既艤舟,行李置於岸,尚未議腳價,姑立於行李之側以守之。
忽有衣冠而來者,對之長揖,曰:「兄何自來耶?」某亟回揖,諦視之,彼此皆不識,其人曰:「誤矣。
」又揖謝,道歉而別。
某回顧,行李已渺,乃知已為人所盜矣。
又有某旅客自坐其臥具之上,忽見一人至,稱之為父執,即長揖。
此人倉猝間不暇辨認,即起而回揖,則臥具已為其取去矣。
假翰林 光緒某年,蘇州有翰林李夢瑩來自湖南,投刺謁當道,意在抽豐。
時巡撫為趙展如尚書舒翹,既接談,屬長、元、吳三縣令為設法。
時吳令為淩焯,以精明著,察其有異,發電至湖南密詢,得實,即率役至其寓捕之。
李方謁客回,金頂朝珠,逮赴縣署,圍而觀者如堵牆焉。
得供後,以冒名撞騙罪下獄,而淩獲卓異,保送赴都。
冒名頂替之官吏 有冒充官吏以行騙者,忽自稱禁煙,忽自稱查牙帖,忽自稱查醬缸。
所至之處,輒出委劄於懷以示人,人不疑也,得賄即行,蓋假他人所得之檄以冒名頂替耳。
偽充差弁騙煙膏 上海公共租界九江路廣誠信煙膏店,為膏業巨擘。
光緒辛醜,忽來一形似差弁之人,聲稱奉兩江總督劉命採辦煙膏,須福字清膏數百兩,出銀票一紙,使店夥持往照兌。
而莊號以票根未至為辭,差弁即將煙籃寄留,駕車自往。
店夥候至暮,不來,疑而啟籃視之,非原物矣。
其所以偽託劉忠誠公坤一者,蓋忠誠夙嗜阿芙蓉,歲必遣人至滬採辦,騙者知之讅,廣誠信亦不疑也。
和尚作怪 某縣之東嶽廟前大路有青石一方,歷歲久矣.一日,主僧忽言石粉能治疾,風癆,鼓膈,無一不愈,於是遠近男女,奔而赴之者若狂,如是者數月。
崑山縣所屬千墩鎮某廟前,有老樹一株,以年久故,其中空。
一僧晨起,忽見濃煙繚繞,自樹中出,嗅之,作旃檀氣,遂相傳以為神。
遠近男女,又奔而赴之者若狂,如是者數月,煙熄而樹如故。
越二年,又鬨傳泗橋某庵庖中忽產異竹,竹生甘露,能療一切不治之症。
遠近男女,雖盲者、啞者、聾者、癱者,亦相率稽首於白蓮座下,求灑一滴楊枝水,如是者又數月,甘露盡而竹亦亭亭然穿屋而出矣。
又丹徒縣南城外三裡岡有樹一株,某歲有蜂營房其上,相近之僧人亦以愚人。
蓋皆和尚作怪也。
僧以江南某生為活佛 江南某生遊江西,檥舟江滸,登岸遊覽。
信步至一蘭若,闃其無人,見內殿闆壁所畫山水人物甚工,以手摩挲,不覺巧觸其機。
壁有門忽開,中有婦女數輩,方與髠奴顛倒為戲,瞥見生,叱問何人。
生大駭,急趨而出。
僧徒躡跡馳追,生泣哀之曰:「乞師慈悲,恕我無知,誓不饒舌。
」僧叱曰:「汝自尋死地,尚望生耶?」一僧曰:「搤之便。
」一僧曰:「搤之不如烹之,較易滅跡。
」生聞而觳觫,度不能脫,再三哀之,曰:「小生冒犯,自知無再生理,求師慈悲,賜全要領,其功德勝於浮屠合尖矣。
」一僧曰:「我佛慈悲,姑念無知,爾言也哀,他日送活佛生天,我輩可藉以漁利,計較得。
」僉曰:「善。
」遂將生髮剃淨,幽諸密室,飲以瘖藥,日給淡食,不入粒鹽。
百日,膚白如匏,且腰腳柔輭,不能行立。
乃於郊外架木為高臺,謂某日活佛肉身趺坐臺上涅槃示寂,將藉火化以生天也。
地距邑城邇,邑令聞其事,率幹役數人微服往詗,見臺高丈餘,一僧戴毗盧帽,面白晳如滿月,身被五色袈裟,趺坐於榻,閉目,淚涔涔下如雨。
臺下僧眾執魚鈸鼓磬、笙簫琴阮、旌旛羽蓋,循環旋繞,喃喃唪經。
眾男女從其後同宣佛號,一體膜拜。
臺前後左右置薪芻,間雜旃檀紙帛,高如邱陵。
令謂活佛生天而流淚,豈尚有塵緣難割耶?初固凝其妄,睹此益信,亟遣幹役馳白主僧曰:「邑侯聞活佛生天,歡喜無量,親來拈香,諭眾暫緩舉火。
」僧不敢違。
令亟反署,盛設儀仗而至,僧眾合掌前迎。
問活佛何在,主僧笑指臺上趺坐者,並述其平日清修高行。
令謂:「今日天刑,活佛生天,恐未能遽登極樂世界,暫請改期何如?」主僧答稱:「活佛自訂日期,未便擅改。
」令笑曰:「活佛未閱憲書,餘忝主一邑,當為改正。
明日天赦,生天最吉,請活佛在邑署暫居一宵,藉使署中細弱得遂瞻拜。
」即命健兒舁活佛至署。
夜半,潛自研詰,見其涕淚交併,言動俱絕,心知有異。
因問能作字否,活佛點首,亟命以筆硯至。
活佛胖輭,臂不能舉,惟以指蘸墨書紙,歷敘顛末。
令大怒,命活佛安心藥良調治,俟差愈,牒送回籍。
翌日,諭寺僧集臺下,誡勿擅離,又密牒騎尉督營卒多人,乘僧等出後,圍寺窮搜,果獲婦女數人,所藏金珠衣物甚富。
令至臺下,僧眾請迎活佛,令笑曰:「活佛有命,請主僧代生天。
」主僧大懼,跽稱知罪,求宥。
叱左右縛主僧上臺,又指主謀助虐者數人,謂當追配,亦命同縛,擲之臺,叱令舉火。
火烈風猛,一轉瞬,俱灰燼。
又命將餘僧笞責,諭令蓄髮歸農,其婦女各歸親屬。
僧以肥白之人為活佛 山陰某僧性巧黠奸狠,初習商,屢虧折,後與穿窬者伍,輒敗露,官吏捕之急,幾不得免。
某與其黨謀曰:「吾輩貿易則虧蝕,偷竊則犯法,惟和尚最占便宜。
今追捕甚嚴,不如遁入空門,再圖生計。
」其黨從之,皆削髮為僧。
某遂衣破衲,搦數珠,周行通都大邑間。
嘗至某鎮,過隙地,大可數十畝,輒望空禮拜。
鎮人異而問之,僧曰:「我佛降臨,故在此參謁耳。
若能於此建寺,獲福當無量。
」言訖而去。
自是僧每於晦冥之夕,輒令其黨以松香燃焰,飾為金甲神,隱現於其間。
鄉人望見之,益信僧言。
越數月,僧復來,則晝夜跪於隙地。
鎮人聞之,僧乃佯作不豫之色曰:「吾見金剛怒目,謂此鎮無一善男信女,將遣祝融氏降之罰。
吾在此代求,冀菩薩發慈悲耳。
」言訖,跪如故。
是夜適王氏家失火而屋未燬,鎮人思僧言,以為神示譴矣,乃醵金建寺,推僧主之。
而不知王家之火,即其黨所縱也。
寺成,香火甚盛。
地棍某夙與僧有隙,屢為所掣肘,僧欲去之。
一日,語之曰:「某日,寺設齋,可闖入佛坐大嚼,且食且罵,食畢但言韋馱鞭汝,仆地作神語,俾眾知我佛有靈,我當以百金為酬。
」棍諾,屆期至,且食且罵。
食頃,聲啞,語不了了,躃踴數十,七孔流血而死。
觀者僉謂神降之罰,而不知僧實置鴆於肴以斃之也。
自是而每歲冬季,必有活佛升天之盛典。
活佛者,亦寺僧。
屆期,升蓮花座,眾僧披袈裟,誦經偈,宣佛號,環其側。
遠近來瞻仰者,出金為贄。
自旦至暮,人以萬計。
夜半,積薪蓮花座下,以火僧,則活佛升天矣。
某歲,某侍郎太夫人聞之,欲詣寺瞻仰,侍郎亦從往。
太夫人語侍郎曰:「活佛之面,形如滿月,色如傅粉,非凡相也。
」侍郎曰:「吾見其目有淚痕,今晚且觀其火化耳。
」化畢,侍郎見灰燼中餘斷鐵條四五橛,大疑之。
明年,又舉行,侍郎乃邀縣令同往,使左右撫活佛,身冷如冰,而蓮座動。
抱之起,座露鐵條寸許,諦視之,插入活佛後陰,出之,長如其身。
即提僧拷問,據供謂每年擇眾僧中之肥白者,密置一室,以羊油、牛油等飼之三年,屆期,於夜靜時藥之使喑,俾其升天以為募化之計。
令怒,即命隸役縛僧,以升天之法斃之。
搜其密室,則婦女之幽於地窖者以百數,盡出之,並究其餘黨,得白鏹無算。
羽士以國母騙尼 洞庭山女冠至多,皆山居饒沃。
聞妙菴主尼尤善居積,年八十餘卒,積金巨萬。
徒靜香繼為住持,方少艾,意態嫻雅,解書算,熟經呪,頗守清規,踵門者恆不得識其面。
每歲觀音大士誕辰,士女赴菴燒香者甚眾,貿販雲集,皆賃居菴中房舍。
往往有賣小說唱本者,靜香亦購以觀覽,如武後稱帝、楊妃為女道士等事,固平時所習見者也。
一日,有羽士至庵,靜香以其方外,出見之。
羽士疏髯廣顙,飄飄出塵,語玄妙,多不可解。
忽屏人得間,長跪曰:「娘娘他日必為國母,道人修煉五百年,未得封號,不能成真,求娘娘他日得志,賜封真人,使證正果,必當啣結。
」靜香允之,叩謝而去。
靜香疑信參半,然自是以後,禪誦稍疏。
一日,有貴客來,覓靜室養疴,闢西院居之。
客年三十餘,長身玉立,貌甚偉,遣蒼頭饋奇楠、龍涎、安息諸香、火浣布等物,皆海外奇珍也。
靜香親詣謝,拒不見。
兩月餘,絕不與羣尼通,莫測其為何如人。
一日鍵戶,攜僕下山去。
靜香私啟鑰入室以覘之,陳設華麗,金碧輝映,案置小匣,發之,中有疏,則雲「臣某跪奏。
現在島中大兵雲集,佇發餉銀二十萬,即可擇日揚帆,逕奔彼國,乘其不備」雲雲。
靜香駭絕。
方遲疑間,客突至,駭曰:「機事為汝覷破,不得不殺汝以滅口。
」抽壁上劍揮之。
靜香叩頭求免,客俯首似有所思,曰:「餘日本國王也。
啟行時,國師為餘蔔卦,謂此行可得一國母,豈應在汝耶?果能從我,即貸汝命。
」靜香欣然願從。
枕席間私問所奏雲何,客曰:「餘來時,見暹羅國之羅華島,方廣數千裡,其中生齒甚繁,物產饒沃,欲得之以廣國土,調兵四集,以距國遙遠,軍餉不能即至。
昨接來奏,欲乘夜返國,又恐風色不順,以故躊躇未發。
」靜香問需餉幾何,曰:「得二十萬金,亦可應急需矣。
」靜香曰:「若爾,甚易,然從何運往?」客曰:「餘自有術。
」次日悉發藏金,以厚氈裹之,令蒼頭至山下一呼,椎髻窄衣白足者,百人風集,負銀魚貫而去。
閱兩月餘,又得一疏曰:「羅華島已不血刃而下,請旋蹕駐島鎮撫。
」客喜甚。
臨行時,囑靜香安心靜待,約以歸國後遣重臣來迎,當冊立為正妃。
靜香又奉犒師銀五萬兩。
遂去,然自是竟不至。
客騙安三姐 安三姐,海陵人,青年守節,無子女,以刺繡浣衣為生。
一日,有陝客出重資,賃其家之左廂,且委以炊爨烹飪事。
三姐利其值,允之。
時有昭陽富人曰向十三者,來海陵購妾,遇客於茗肆,談甚歡,語客以所謀,客難之,而與十三朝夕會飲,往來甚歡。
十三欲酬之,客不允,且謂市肴不潔,吾妻飪尚可口,不如就我小飲。
十三乃從之往,將入門,三姐迎而問之曰:「汝歸耶?」客曰:「頃遇一友,特偕之來,可治饌。
」須臾,具餐,十三贊其內助之賢。
餐已,客約十三明晨至茶肆會話。
翌晨,客至茶肆,逡巡間,十三亦至。
客問十三曰:「君視內子如何?」十三曰:「君有豔福耳。
」客蹙額而言曰:「某好博,逋負多,計非鬻婦不足償,將奈何?」十三曰:「信乎?」客曰:「信。
」十三曰:「貨與他人,無寧貨與鄙人也。
」客曰:「諾。
」十三曰:「值幾何?」客曰:「以償博之負,二百金足矣。
然必五百金,乃可別娶,且作小本經紀耳。
資至,即以輿迎可也。
」十三聞客言,大喜,促客署券。
未幾,客即以券呈,且面署押焉。
因偕至三姐家,以券與鏹相易。
事已,客曰:「少憩,我當偕輿人至。
」十三候至暮,客杳然,急不能堪。
三姐曰:「君永日在此,何為者?盍去休。
」十三駭詫曰:「渠得金,賣婦於我,奚可遲?」三姐曰:「渠婦何在?」曰:「汝非渠婦耶?賣於我矣。
」三姐怒,批其頰,十三大號。
隣人聞之,鹹集,疑十三為肆強逼姦者,爭拳之。
十三為述先後遇客狀,隣人曰:「渠惟在此賃一椽耳,何得有妻!」十三始恍然,知為客所紿,乃叩頭於三姐,告罪而返。
李曉岩騙金釧 有暱蘇妓秦黛珠而假之以行騙者,廣陵人李曉岩也,然亦黛珠自取之咎耳。
曉岩狎黛珠僅一月,而時有所索。
一日,屬其購金釧,曉岩諾之。
其明晨,曉岩攜有扃鑰之革囊至,黛珠詢何物,則曰:「銀幣耳。
」留之午餐。
及畢,則偕往閶門內之某銀樓,取釧,使擇之。
黛珠乃選鏤竹節者一雙,肆夥謂重四兩五錢有奇,曉岩不信,曰:「予當至鄰近之錢肆秤之。
」乃以革囊交黛珠,使守之,曉岩遂攜釧出。
久之不至,肆夥覓之於錢肆,則無其人,乃與黛珠同返,召銅匠啟革囊,則中惟磚石而已。
以女子相片行騙 蘇人某甲,清狂不慧,母死未踰月,即欲納妾,徧求佳麗。
其親串某乙知之,出一西洋法所照女子相片視之曰:「君視此,美否?」甲曰:「美甚。
」乙曰:「此某氏女,可圖也,然須重聘耳。
」甲即託乙平章往返數四,乃報甲曰:「事成矣,議定聘銀五百兩,先付二百,為女治匳具。
」甲如數付之。
數日無耗,使人問之,則乙已遠出矣,留書別甲曰:「君甫遭大故,即納小屋,非特人言可畏,抑亦國法不容,此事宜徐之。
天下多美婦人,俟君服闋,再為留意。
僕適有遠行,前銀暫借一用。
」甲得書,惘惘累日。
或慰之曰:「費此二百金,省卻幾許事,未為失也。
」 娶妻行騙 京師淮安會舘有二,新舘本為客店。
館之南鄰某姓者,昔之店主人也,家小康,子女各一,以賃寓為生。
嘗有客從江南至,雲為縣令,以引見入都者,起居服禦,意氣自豪,僕從三四人,出入裘馬甚都。
主人之子朝暮與談,至洽。
一日,有老僕倉猝問訊至,叩頭呈書。
客展讀未竟,號泣失聲,問之,則夫人以難產亡矣。
主人勸慰至再,每語及夫人令德,輒哽咽不能已。
時主人女年方及笄,姿色端麗,媒氏為客議婚,客不可,曰:「先室亡未踰年,何忍及此!」主人益重之。
屢議而後許,擇期入贅。
踰月,忽晨起,不知所之,奩篋釵釧盡失。
急覓之,杳無跡。
市中索逋負者,聞信踵至,計又不下千金,皆曰:「是汝壻也,不然誰貰貨者!」主人徧啟客笥,空無所有,惟存鉛錫數十方而已。
由是賣屋以代償之,生計大窘,而女遂寡居矣。
巨騙得妻及珍物 揚州邵伯鎮某經亂失蹤,某年忽歸,則衣履麗都,箱篋纍纍。
自言亂時輾轉至南洋各埠,傭於人,漸緻豐裕,今為某富人倚重,特派至江南,經營鹽業。
時其母及姊傭於鄉,某遂挈至郡城,僦屋以居,並雇傭僕,置器用,購古玩字畫,頗極鑒別之能。
一日,在玉器店,選購翡翠煙壺、搬指,值幾千金,先給三百金,雲不日新加坡可有巨款匯來,即當撥付。
如期往取,果付。
或疑其事者,潛詢諸電局,則洵為新加坡某商所匯者也。
於是揚城中人,鹹以為是海外歸來之大富翁,莫不願與締交。
每有借貸,應手立辦。
復出巨款買鹽票,為鹽商矣。
性且奢豪,僅數月,所購珍物已數萬金。
某南貨店主人歆其勢利,知其方須續絃,因亟為媒於某舊室,以女嫁之。
某與人語,屢稱東人將至。
久而不至。
偶得電,言將至揚,屬為預備。
其所雇司帳者頗疑之,時偵其蹤跡,並告其僕曰:「主人有所適,汝必隨往,倘有可疑,須速告我。
」一日,忽來一友與某語,頗款密,且揚言曰:「東人某日將至。
」某約友出飲於肆,匆促不及雇轎,步至大門,言體中覺冷,令僕返取半臂。
僕出,則二人均不見。
僕覺有異,亟至各酒肆詢之,鹹曰無。
急至江幹,向沿江店肆及各船探詢,並詳其衣貌,或曰:「兩小時前,見有如此狀者,登一舟竟去,其舟似係先雇定者。
」僕大驚,亟歸報,開視箱篋,則貴重之物均已無有。
俄頃而各店均悉,即遣人至其寓取物件。
惟一衣店夥略識字畫,入門,見堂中所懸王石谷畫,係真蹟,亟捲之去,償負過當。
餘或僅得半,或十不償一。
綜計某至揚,約用萬金,前後所騙,約三四萬金。
僕從一時星散,惟女不知所出,啜泣終夜,後仍由其母家迎之還,而訟南貨店主人於官。
竹禪匿官家女 光緒時,僧竹禪主蜀之梁山某寺,屋宇崇邃,頗遭物議。
忽一官家失婦,男女家相訟於公庭,拖累緻斃者數人矣。
諸生有疑為僧匿者,約眾入搜之,不得。
竹禪閉門,詰諸生曰:「公等來,誠無理,今亦不汝責,惟須各在佛前叩頭百下。
」生等勉從之,始得出。
後以三十金賂其小沙彌,盡得其私藏之所,復窮搜之,果得女,乃送僧於官。
時田秀栗為令,欲嚴治之,杖禁頗苦。
及崇樸園署川督,僧營幹得其函,緻田,遂得釋,不再居川,遨遊於各省。
女以財色行騙 某甲,銅匠也,居蘇州閶門外,孑然一身,而頗有積蓄。
性儉嗇,衣履不完,所居破屋十數椽,中惟草薦敗絮而已。
一夕,獨坐未寢,時風雨交作,聞門外有泣聲,啟視,一少年女子也,頗姣麗。
問所自,此女操江北口音,自言「父母俱亡,為族人誑誘至此,將鬻我於倡家,恐陷入火坑,故冒雨而逃,然我無歸矣。
」言已,又泣,且出金簪一枝付甲,求為之計。
甲既豔其色,又利其財,乃招之入室,曰:「室僅一榻,奈何?」女靦然曰:「既至此,固惟君所為矣。
」甲喜,擁之而臥。
及天明,女起為執爨,若甚相安者。
俄有江北人數輩排闥而入,見女曰:「在此矢。
」乃并執甲,曰:「汝誘藏良家女子,當縛送官。
」女俯首不一言,甲亦無從置辯。
眾人徧搜室中,得金簪并金約指十六枚,銀幣數十,問女曰:「簪與此等皆汝所攜來乎?」女點首。
乃盡攫之,挾女出,復欲拉甲去,一人故相解勸,乃舍之,鬨然而散。
以偽石女行騙 廣州西關耀華坊某老翁,富人也。
年七十,以妻妾相繼逝世,侍奉乏人,欲增一小星。
又恐終為老累,乃思覓一石女,以充下陳。
蓋以石女心如槁木死灰,自可相安無事也。
時有一鄰嫗利翁多金,遂以其所蓄之青衣偽為石女也者,言願作翁妾。
翁果悅之,以數百金買歸,貯之金屋。
數月以來,私蓄既厚,乃託故外出,一去不還。
翁檢點妝臺,則珠玉翡翠皆不翼而飛矣。
航船婦騙白姓少年 杭州範某自杭附航船至湖州,於舟中見一少婦,裝束雖尋常,而姿態頗動人。
又見有一白姓少年,時與之語,範留意覘之。
中夜,火滅,舟客盡睡,偶發火視之,則二人同衾矣。
亟滅燭,不出聲。
翌日,舟泊岸,客紛紛檢行囊,婦忽大呼失金簪、金環,欲舟人為之搜索。
良久,得諸少年襆被中,遂取簪環還婦,而縛少年撻之。
撻已,解縛,少年自摒擋臥具,亦大呼,謂失去銀幣八十圓,諸客鹹呵之曰:「汝竊人物者,乃有此巨貲耶?」比將登岸,少年長跪婦前,求還其金,並言:「己係賣豬者,辛苦三年,才積二十圓,又向母舅貸六十圓,將歸娶妻。
今失是,不特婚事不成,且無顏歸裡矣」言已,叩頭無算。
婦殊不顧,將逕去。
範揣知其故,顧謂諸人曰:「此二人事,殊可疑,吾將請諸君至茶肆料理之,如何?」鹹應曰:「諾。
」乃羣入茶肆。
婦不得已,亦同入。
範因訊少年以所持銀錢之數,及其包裹形狀,又顧婦曰:「汝身畔有金乎?宜取出驗視,否則將倩人搜汝。
」婦不得已取出,視之,得七十六圓,又一包,共銀幣十餘圓。
範謂眾人曰:「南中銀幣,皆有圖記,此獨無有,必恐被物色而抹去者。
」因謂少年曰:「汝亦有過,宜自陳。
」少年不得已,乃述見婦有姿色,兩夜皆與寢處狀。
婦聞之,紅漲於頰,於是眾鹹知少年被騙狀。
範乃取六十圓與少年,曰:「持此去,餘金不與,罰汝佻達也。
」又以十圓與婦,曰:「酬汝兩夜勞。
」餘付茶貲,尚餘二三圓,亦以與婦,婦乃赧赧然持金去。
戳包兒 燕趙佳麗,自昔著稱,仕宦京朝者,輒於都中納妾。
毛西河所娶姬人曰曼殊,為豐臺賣花翁女,即其例也。
然都人狡獪性成,每以婦女為市,慣作戳包兒、拏殃兒之伎倆
」更指,亦如之。
擔水夫既驚且喜。
自是遍招黨羽,欲圖不軌,附之者三萬餘人。
有門卒乘醉磨刀,妻詰之,得實,首諸汛地官,乃密陳總督劉某,拘擔水夫及道士二人至,刑之於市。
擔水夫嗚咽流涕,道士則掀髯大笑曰:「無妨,有金碧二神救駕。
」比過金馬碧雞坊下,道士忽失聲長歎曰:「天也,天也!」無言就戮。
脅從盡散,後卒無他。
道士賣大力丸欺人 光緒己亥,京師某寺有一賣大力丸之道士,揚言於眾,謂以刀斫我,如流血,則予爾銀若幹兩;不流血,則予我銀若幹兩。
或試之,儼如鐵石,未嘗損及毫芒。
一月中,環觀者如堵牆焉。
後忽不知何往。
或曰,此即義和拳之始也。
綢緞店與外科醫室之受騙 光緒時,吉林有某騙子至綢緞店購貨,檢定,告店夥曰:「餘未挈現款,請遣人從餘往取。
」店主乃令一學徒與之偕行。
某導入一外科醫室,坐定,乃曰:「請稍待,餘出即回。
」學徒靜俟之,久不至。
醫請詣內室,曰:「弛裏衣。
」學徒本十六七歲之少年,溫婉若處女,聞之愕然。
醫又連促之曰:「既至此,何羞為!」學徒面愈頳,久之,乃曰:「餘來此,乃取貨價,若意欲何為?同來者非汝家人乎?」醫曰:「安有是!餘素不讅其人,渠晨來,曰餘有幼弟以生殖器患瘍,乞與診治,弟年少羞怯,須於無人時喚至密室,緩商之。
君豈其弟耶?」學徒乃大愕,始悟兩人均已受騙也,急蹤其人,無及矣。
賣假藥 桀黠之徒,輒以假藥出售,獵取錢財,而以航船中為尤多。
有某航者,自蘇城往木瀆,舟中雜坐十餘客,有土著,有他方人。
一鄉人坐舟尾,右手五指浮腫,若巨靈之掌,時時撫之而呼痛。
時船頭坐有甲乙二人,語娓娓不倦,乙曰:「君近時何所為?」甲曰:「吾僑居西藏三四年,近甫歸裡。
」乙問西藏風俗習慣,甲一一答之。
舟中人聞所未聞,鹹屬耳焉。
漸詢及西藏土產,甲曰:「藏香馳名中外,神物也。
凡跌打損傷、四肢浮腫等症,塗之靡不愈,惟價至昂,此行僅攜得少許歸耳。
」乙請以一覩為快,甲有難色。
其旁若丙若丁,均力勸甲出以示眾,甲乃從行囊出一錦匣,滿貯黃色丸,大如梧子,眾客傳觀,大都疑信參半。
丙忽指艄後手腫者而言曰:「如若人者,亦能以此丸治之否?」甲曰:「易易耳。
」曰:「然則盍一試之?」甲曰:「彼不就餘醫,何能強醫之。
」語次,丁已至艄後,語手腫者曰:「汝運至佳,某先生有香,可消汝腫,速往就醫,毋失之交臂。
」手腫者尚未諾,而丁遽擁之至甲所,甲曰:「汝幸與我值,真有緣哉!吾為汝已疾,不索汝資也。
」因啟匣,出一丸,搓之使碎,和以唾沫,就其浮腫處摩擦不已。
約數分鐘,而其腫立平,於是同舟客鹹呼神藥神藥。
有出資向甲購藥者,甲始不肯,強而後可,於是匣中纍纍之丸,須臾而盡,合計所獲銀幣,逾十圓矣。
舟抵跨塘,距木瀆尚十餘裡,甲乙丙丁均紛紛登岸,向之手腫者,轉瞬亦杳。
於是舟子語客曰:「此即所謂賣假藥者也,諸君受其愚矣。
」眾言假藥何以能消腫,曰:「此非真腫也,彼預以繩緊切手腕,阻止血液流通,手自浮腫。
及敷藥之際,潛弛其縛,則血流通而腫立平矣。
」眾聞之,懊喪不置。
諦視其藥,則摶黃土以為之,不值半文錢也。
江湖醫生賣膏藥 江湖醫生之賣膏藥者,其探囊、送客二術殊巧,今特述之。
醫立圍場中,覓一受藥之鄉人,詢以病狀。
鄉人輒言腹痛,或胸悶,則應聲以藥粉至,令鄉人以兩掌向空,分置其中,並令堅握勿釋。
鄉人至此,頓失其兩手之自由,乃伸手入其腹或胸際,探試其囊貨之幾何,以定酬謝之多寡。
醫得謝後,惡鄉人之在旁久立,或被窺知其奸也,則送客之術尚矣。
其術大抵先期探知其人之家居方向,而語之曰:「今更畀汝一藥,汝必向東南【或言西北,必如其家居方向。
】方疾行,勿稍回顧,否則不驗。
行若幹步,以藥入口,汝病立愈。
」鄉人信而諾之。
即令以背相嚮,且告之曰:「我為汝畫一符,靈甚。
」事畢,即驅之使去。
售假釧 愈風釧者,琥珀精也,其功能,能拾芥。
某客初至滬,好閒遊,一日,途遇二人,並作驚奇詭祕狀,異之,駐足而旁聽焉。
俄聞齗齗爭值,審其為貨財交易,益欲以覘厥究竟。
二人旋以論價不合,分道行。
客因尾售貨者,詢何品類,售者顧客曰:「客毋喧,當為客縷敘之。
予為業圬者也,曩以受傭於某巨姓,使登山,為其祖改築塋兆,掘地仞餘,瞥覩一物,大如盌,環圓而中空,出諸土,袖而歸。
洗以泉,拭以巾,炫澤而有光。
辨其色,紅紫相間;衡其重,輕若籐竹。
疑為琥珀精,試以芥子驗吸力,果大好之神珀釧也。
然吾儕小人,不宜懷寶以賈禍,待價而沽者有日矣。
」語竟,復左右顧曰:「幸勿為他人覺也。
」客曰:「價幾何?」曰:「儻來物耳,殊不願索昂值,得售二十金足矣。
」言次,頻以掌摩挱其釧。
客曰:「此何為耶?」曰:「將俾君一察其真贋也。
」於是俯拾泥沙,置拳中,迎以釧,距離逾寸,而泥沙已躍登釧上矣。
因指釧謂客曰:「吸力何如?固不僅能拾芥也。
」客訝為大奇,亟欲購取,議值良久,始允讓其十之二。
客曰:「是玩物耳,烏足以易吾如許金錢耶?」售者曰:「客猶未之知乎?是即岐黃家之所謂愈風釧也。
約於腕,可瘳拘攣之病,區區十餘金,未可惜也。
」客韙其言,乃如數予之。
客抵家,欣然自得,告其家人,即出釧以示,吸引沙粒,亦驗。
大喜,什襲藏之,視之如隨珠、趙璧也。
不意越數昕夕,復遇前售者於道,旁立一人,亦如前作驚詭狀。
即而視之,則所售者仍釧也,形質無稍異且其告人語,俱一一如前。
始悟前釧之必為贋物,而彼二人者實串騙之徒。
不然,希世奇珍,固未有數見不鮮者。
回憶前日之受愚,意殊憤憤。
遂前行,適逢舊友,爰舉所遇以告,友微哂曰:「君誠戇矣。
是蓋以松脂和紅硃煎鍊而成,以紿夫嗜奇而識淺者也。
究其代價,祇數十青銅耳。
」 騙人參 蘇州之閶門外,通衢大道,百貨交集,人參行尤盛。
同、光間,其地有空屋,某歲,忽有服四品衣冠者為陳某,遷入焉,門條曰候補府陳,有司帳、司閽、司廚及他僕數十人。
某出入,必乘四人輿,張紅蓋。
現任之府廳州縣,僉呵殿往謁。
時亦讌客,輿馬盈門,參行中人見之屢矣。
一日,有二僕華服而出,至參行,閱貨問價。
行主叫其主人之履歷,則曰:「晉人也,為吏部尚書之長公子,以蔭得官,加捐知府,需次於蘇,擁多貲,舉家皆餌人參,代茶飲。
家中所攜之參將盡矣,主人命吾輩選擇公平之肆,冀可常日交易。
」於是行主爭諂其僕。
而僕遊十餘家,皆不合。
時參業中專有知賓之夥,至是徧告各行,悉聞之矣,爭許以重賂,二僕喜.某行主乃遣夥持參偕往,并令先秤一兩,試掌之.值三百餘金,即與元寶七.夥回,則盛言其寓邸之華麗,且探知其太夫人日須服參三錢,歲有十數萬金之交易,全眷亦不日至矣,行主甚悅.未幾,某盛服乘輿,至某行,謂行主曰:「寶號貨真價實,太夫人已至,必餌佳品,今且擇至佳者與我.」行主乃奉以最上者四十兩,命一夥擕往易銀,且曰:「兌齊,遣工人舁送銀封可也.」二夥從至館舍,登堂入室,達後樓.某以後樓為臥闥,羅帳錦衾,陳設華麗,箱以四為列,自牀東至窗前,凡數十列,乃命僕啟第五列二十號,則貼地一箱也.正啟銀封,忽樓下有操晉音之客至,大呼曰:「今日虎邱之遊奈何不赴?我自能跟蹤而至也.」某乃謂二夥曰:「且坐此,客為我鄉人某刺史,求貸於我者屢矣,今若使其登樓而見參,則益擾.」即命僕以參及銀皆入箱,鎖之.某至是,匆匆下樓,客強拉之行.僕上樓,傳某命曰:「客少安無燥,主人出,即來.」乃反扃樓門而去. 二夥旋聞有幼僕戲謔於樓下,始而喧譁,繼而揪扭。
老蒼頭吆喝之,不應,繼以鞭撻。
幼僕不服,哭聲震耳,久之寂然。
至夕,無一人上樓,二夥餒甚,推窗望樓下,適行主偕夥伴持燈喚人,二夥應曰:「勿急,參銀悉在此。
」行主登樓,去鎖入門,以火燭之,二夥指箱曰:「參銀悉在此也。
」行主曰:「予自大門至樓,人物一空,似已遷矣,今且開箱觀之。
」則洞見樓下,蓋箱底與地闆相連,觸機運轉。
徧舉各物,不甚珍貴,羅帳而外,衾褥皆高麗紙之印花者,鐘表僅有其表,中空無物,箱皆紙糊,中藏石塊而已。
二夥至是,乃始悟諸僕叫喚爭鬬時,方轉運箱中物,以嘈雜之人聲混之,俾不覺。
行主不得已,鳴諸官,且問以與騙子往來之故,官曰:「以樞垣有函來,不能不答謁也。
」乃為緝捕,然已鴻飛冥冥矣。
此與乾隆時京師騙人參之事蓋相類也。
騙行李 有士子赴歲試者,既艤舟,行李置於岸,尚未議腳價,姑立於行李之側以守之。
忽有衣冠而來者,對之長揖,曰:「兄何自來耶?」某亟回揖,諦視之,彼此皆不識,其人曰:「誤矣。
」又揖謝,道歉而別。
某回顧,行李已渺,乃知已為人所盜矣。
又有某旅客自坐其臥具之上,忽見一人至,稱之為父執,即長揖。
此人倉猝間不暇辨認,即起而回揖,則臥具已為其取去矣。
假翰林 光緒某年,蘇州有翰林李夢瑩來自湖南,投刺謁當道,意在抽豐。
時巡撫為趙展如尚書舒翹,既接談,屬長、元、吳三縣令為設法。
時吳令為淩焯,以精明著,察其有異,發電至湖南密詢,得實,即率役至其寓捕之。
李方謁客回,金頂朝珠,逮赴縣署,圍而觀者如堵牆焉。
得供後,以冒名撞騙罪下獄,而淩獲卓異,保送赴都。
冒名頂替之官吏 有冒充官吏以行騙者,忽自稱禁煙,忽自稱查牙帖,忽自稱查醬缸。
所至之處,輒出委劄於懷以示人,人不疑也,得賄即行,蓋假他人所得之檄以冒名頂替耳。
偽充差弁騙煙膏 上海公共租界九江路廣誠信煙膏店,為膏業巨擘。
光緒辛醜,忽來一形似差弁之人,聲稱奉兩江總督劉命採辦煙膏,須福字清膏數百兩,出銀票一紙,使店夥持往照兌。
而莊號以票根未至為辭,差弁即將煙籃寄留,駕車自往。
店夥候至暮,不來,疑而啟籃視之,非原物矣。
其所以偽託劉忠誠公坤一者,蓋忠誠夙嗜阿芙蓉,歲必遣人至滬採辦,騙者知之讅,廣誠信亦不疑也。
和尚作怪 某縣之東嶽廟前大路有青石一方,歷歲久矣.一日,主僧忽言石粉能治疾,風癆,鼓膈,無一不愈,於是遠近男女,奔而赴之者若狂,如是者數月。
崑山縣所屬千墩鎮某廟前,有老樹一株,以年久故,其中空。
一僧晨起,忽見濃煙繚繞,自樹中出,嗅之,作旃檀氣,遂相傳以為神。
遠近男女,又奔而赴之者若狂,如是者數月,煙熄而樹如故。
越二年,又鬨傳泗橋某庵庖中忽產異竹,竹生甘露,能療一切不治之症。
遠近男女,雖盲者、啞者、聾者、癱者,亦相率稽首於白蓮座下,求灑一滴楊枝水,如是者又數月,甘露盡而竹亦亭亭然穿屋而出矣。
又丹徒縣南城外三裡岡有樹一株,某歲有蜂營房其上,相近之僧人亦以愚人。
蓋皆和尚作怪也。
僧以江南某生為活佛 江南某生遊江西,檥舟江滸,登岸遊覽。
信步至一蘭若,闃其無人,見內殿闆壁所畫山水人物甚工,以手摩挲,不覺巧觸其機。
壁有門忽開,中有婦女數輩,方與髠奴顛倒為戲,瞥見生,叱問何人。
生大駭,急趨而出。
僧徒躡跡馳追,生泣哀之曰:「乞師慈悲,恕我無知,誓不饒舌。
」僧叱曰:「汝自尋死地,尚望生耶?」一僧曰:「搤之便。
」一僧曰:「搤之不如烹之,較易滅跡。
」生聞而觳觫,度不能脫,再三哀之,曰:「小生冒犯,自知無再生理,求師慈悲,賜全要領,其功德勝於浮屠合尖矣。
」一僧曰:「我佛慈悲,姑念無知,爾言也哀,他日送活佛生天,我輩可藉以漁利,計較得。
」僉曰:「善。
」遂將生髮剃淨,幽諸密室,飲以瘖藥,日給淡食,不入粒鹽。
百日,膚白如匏,且腰腳柔輭,不能行立。
乃於郊外架木為高臺,謂某日活佛肉身趺坐臺上涅槃示寂,將藉火化以生天也。
地距邑城邇,邑令聞其事,率幹役數人微服往詗,見臺高丈餘,一僧戴毗盧帽,面白晳如滿月,身被五色袈裟,趺坐於榻,閉目,淚涔涔下如雨。
臺下僧眾執魚鈸鼓磬、笙簫琴阮、旌旛羽蓋,循環旋繞,喃喃唪經。
眾男女從其後同宣佛號,一體膜拜。
臺前後左右置薪芻,間雜旃檀紙帛,高如邱陵。
令謂活佛生天而流淚,豈尚有塵緣難割耶?初固凝其妄,睹此益信,亟遣幹役馳白主僧曰:「邑侯聞活佛生天,歡喜無量,親來拈香,諭眾暫緩舉火。
」僧不敢違。
令亟反署,盛設儀仗而至,僧眾合掌前迎。
問活佛何在,主僧笑指臺上趺坐者,並述其平日清修高行。
令謂:「今日天刑,活佛生天,恐未能遽登極樂世界,暫請改期何如?」主僧答稱:「活佛自訂日期,未便擅改。
」令笑曰:「活佛未閱憲書,餘忝主一邑,當為改正。
明日天赦,生天最吉,請活佛在邑署暫居一宵,藉使署中細弱得遂瞻拜。
」即命健兒舁活佛至署。
夜半,潛自研詰,見其涕淚交併,言動俱絕,心知有異。
因問能作字否,活佛點首,亟命以筆硯至。
活佛胖輭,臂不能舉,惟以指蘸墨書紙,歷敘顛末。
令大怒,命活佛安心藥良調治,俟差愈,牒送回籍。
翌日,諭寺僧集臺下,誡勿擅離,又密牒騎尉督營卒多人,乘僧等出後,圍寺窮搜,果獲婦女數人,所藏金珠衣物甚富。
令至臺下,僧眾請迎活佛,令笑曰:「活佛有命,請主僧代生天。
」主僧大懼,跽稱知罪,求宥。
叱左右縛主僧上臺,又指主謀助虐者數人,謂當追配,亦命同縛,擲之臺,叱令舉火。
火烈風猛,一轉瞬,俱灰燼。
又命將餘僧笞責,諭令蓄髮歸農,其婦女各歸親屬。
僧以肥白之人為活佛 山陰某僧性巧黠奸狠,初習商,屢虧折,後與穿窬者伍,輒敗露,官吏捕之急,幾不得免。
某與其黨謀曰:「吾輩貿易則虧蝕,偷竊則犯法,惟和尚最占便宜。
今追捕甚嚴,不如遁入空門,再圖生計。
」其黨從之,皆削髮為僧。
某遂衣破衲,搦數珠,周行通都大邑間。
嘗至某鎮,過隙地,大可數十畝,輒望空禮拜。
鎮人異而問之,僧曰:「我佛降臨,故在此參謁耳。
若能於此建寺,獲福當無量。
」言訖而去。
自是僧每於晦冥之夕,輒令其黨以松香燃焰,飾為金甲神,隱現於其間。
鄉人望見之,益信僧言。
越數月,僧復來,則晝夜跪於隙地。
鎮人聞之,僧乃佯作不豫之色曰:「吾見金剛怒目,謂此鎮無一善男信女,將遣祝融氏降之罰。
吾在此代求,冀菩薩發慈悲耳。
」言訖,跪如故。
是夜適王氏家失火而屋未燬,鎮人思僧言,以為神示譴矣,乃醵金建寺,推僧主之。
而不知王家之火,即其黨所縱也。
寺成,香火甚盛。
地棍某夙與僧有隙,屢為所掣肘,僧欲去之。
一日,語之曰:「某日,寺設齋,可闖入佛坐大嚼,且食且罵,食畢但言韋馱鞭汝,仆地作神語,俾眾知我佛有靈,我當以百金為酬。
」棍諾,屆期至,且食且罵。
食頃,聲啞,語不了了,躃踴數十,七孔流血而死。
觀者僉謂神降之罰,而不知僧實置鴆於肴以斃之也。
自是而每歲冬季,必有活佛升天之盛典。
活佛者,亦寺僧。
屆期,升蓮花座,眾僧披袈裟,誦經偈,宣佛號,環其側。
遠近來瞻仰者,出金為贄。
自旦至暮,人以萬計。
夜半,積薪蓮花座下,以火僧,則活佛升天矣。
某歲,某侍郎太夫人聞之,欲詣寺瞻仰,侍郎亦從往。
太夫人語侍郎曰:「活佛之面,形如滿月,色如傅粉,非凡相也。
」侍郎曰:「吾見其目有淚痕,今晚且觀其火化耳。
」化畢,侍郎見灰燼中餘斷鐵條四五橛,大疑之。
明年,又舉行,侍郎乃邀縣令同往,使左右撫活佛,身冷如冰,而蓮座動。
抱之起,座露鐵條寸許,諦視之,插入活佛後陰,出之,長如其身。
即提僧拷問,據供謂每年擇眾僧中之肥白者,密置一室,以羊油、牛油等飼之三年,屆期,於夜靜時藥之使喑,俾其升天以為募化之計。
令怒,即命隸役縛僧,以升天之法斃之。
搜其密室,則婦女之幽於地窖者以百數,盡出之,並究其餘黨,得白鏹無算。
羽士以國母騙尼 洞庭山女冠至多,皆山居饒沃。
聞妙菴主尼尤善居積,年八十餘卒,積金巨萬。
徒靜香繼為住持,方少艾,意態嫻雅,解書算,熟經呪,頗守清規,踵門者恆不得識其面。
每歲觀音大士誕辰,士女赴菴燒香者甚眾,貿販雲集,皆賃居菴中房舍。
往往有賣小說唱本者,靜香亦購以觀覽,如武後稱帝、楊妃為女道士等事,固平時所習見者也。
一日,有羽士至庵,靜香以其方外,出見之。
羽士疏髯廣顙,飄飄出塵,語玄妙,多不可解。
忽屏人得間,長跪曰:「娘娘他日必為國母,道人修煉五百年,未得封號,不能成真,求娘娘他日得志,賜封真人,使證正果,必當啣結。
」靜香允之,叩謝而去。
靜香疑信參半,然自是以後,禪誦稍疏。
一日,有貴客來,覓靜室養疴,闢西院居之。
客年三十餘,長身玉立,貌甚偉,遣蒼頭饋奇楠、龍涎、安息諸香、火浣布等物,皆海外奇珍也。
靜香親詣謝,拒不見。
兩月餘,絕不與羣尼通,莫測其為何如人。
一日鍵戶,攜僕下山去。
靜香私啟鑰入室以覘之,陳設華麗,金碧輝映,案置小匣,發之,中有疏,則雲「臣某跪奏。
現在島中大兵雲集,佇發餉銀二十萬,即可擇日揚帆,逕奔彼國,乘其不備」雲雲。
靜香駭絕。
方遲疑間,客突至,駭曰:「機事為汝覷破,不得不殺汝以滅口。
」抽壁上劍揮之。
靜香叩頭求免,客俯首似有所思,曰:「餘日本國王也。
啟行時,國師為餘蔔卦,謂此行可得一國母,豈應在汝耶?果能從我,即貸汝命。
」靜香欣然願從。
枕席間私問所奏雲何,客曰:「餘來時,見暹羅國之羅華島,方廣數千裡,其中生齒甚繁,物產饒沃,欲得之以廣國土,調兵四集,以距國遙遠,軍餉不能即至。
昨接來奏,欲乘夜返國,又恐風色不順,以故躊躇未發。
」靜香問需餉幾何,曰:「得二十萬金,亦可應急需矣。
」靜香曰:「若爾,甚易,然從何運往?」客曰:「餘自有術。
」次日悉發藏金,以厚氈裹之,令蒼頭至山下一呼,椎髻窄衣白足者,百人風集,負銀魚貫而去。
閱兩月餘,又得一疏曰:「羅華島已不血刃而下,請旋蹕駐島鎮撫。
」客喜甚。
臨行時,囑靜香安心靜待,約以歸國後遣重臣來迎,當冊立為正妃。
靜香又奉犒師銀五萬兩。
遂去,然自是竟不至。
客騙安三姐 安三姐,海陵人,青年守節,無子女,以刺繡浣衣為生。
一日,有陝客出重資,賃其家之左廂,且委以炊爨烹飪事。
三姐利其值,允之。
時有昭陽富人曰向十三者,來海陵購妾,遇客於茗肆,談甚歡,語客以所謀,客難之,而與十三朝夕會飲,往來甚歡。
十三欲酬之,客不允,且謂市肴不潔,吾妻飪尚可口,不如就我小飲。
十三乃從之往,將入門,三姐迎而問之曰:「汝歸耶?」客曰:「頃遇一友,特偕之來,可治饌。
」須臾,具餐,十三贊其內助之賢。
餐已,客約十三明晨至茶肆會話。
翌晨,客至茶肆,逡巡間,十三亦至。
客問十三曰:「君視內子如何?」十三曰:「君有豔福耳。
」客蹙額而言曰:「某好博,逋負多,計非鬻婦不足償,將奈何?」十三曰:「信乎?」客曰:「信。
」十三曰:「貨與他人,無寧貨與鄙人也。
」客曰:「諾。
」十三曰:「值幾何?」客曰:「以償博之負,二百金足矣。
然必五百金,乃可別娶,且作小本經紀耳。
資至,即以輿迎可也。
」十三聞客言,大喜,促客署券。
未幾,客即以券呈,且面署押焉。
因偕至三姐家,以券與鏹相易。
事已,客曰:「少憩,我當偕輿人至。
」十三候至暮,客杳然,急不能堪。
三姐曰:「君永日在此,何為者?盍去休。
」十三駭詫曰:「渠得金,賣婦於我,奚可遲?」三姐曰:「渠婦何在?」曰:「汝非渠婦耶?賣於我矣。
」三姐怒,批其頰,十三大號。
隣人聞之,鹹集,疑十三為肆強逼姦者,爭拳之。
十三為述先後遇客狀,隣人曰:「渠惟在此賃一椽耳,何得有妻!」十三始恍然,知為客所紿,乃叩頭於三姐,告罪而返。
李曉岩騙金釧 有暱蘇妓秦黛珠而假之以行騙者,廣陵人李曉岩也,然亦黛珠自取之咎耳。
曉岩狎黛珠僅一月,而時有所索。
一日,屬其購金釧,曉岩諾之。
其明晨,曉岩攜有扃鑰之革囊至,黛珠詢何物,則曰:「銀幣耳。
」留之午餐。
及畢,則偕往閶門內之某銀樓,取釧,使擇之。
黛珠乃選鏤竹節者一雙,肆夥謂重四兩五錢有奇,曉岩不信,曰:「予當至鄰近之錢肆秤之。
」乃以革囊交黛珠,使守之,曉岩遂攜釧出。
久之不至,肆夥覓之於錢肆,則無其人,乃與黛珠同返,召銅匠啟革囊,則中惟磚石而已。
以女子相片行騙 蘇人某甲,清狂不慧,母死未踰月,即欲納妾,徧求佳麗。
其親串某乙知之,出一西洋法所照女子相片視之曰:「君視此,美否?」甲曰:「美甚。
」乙曰:「此某氏女,可圖也,然須重聘耳。
」甲即託乙平章往返數四,乃報甲曰:「事成矣,議定聘銀五百兩,先付二百,為女治匳具。
」甲如數付之。
數日無耗,使人問之,則乙已遠出矣,留書別甲曰:「君甫遭大故,即納小屋,非特人言可畏,抑亦國法不容,此事宜徐之。
天下多美婦人,俟君服闋,再為留意。
僕適有遠行,前銀暫借一用。
」甲得書,惘惘累日。
或慰之曰:「費此二百金,省卻幾許事,未為失也。
」 娶妻行騙 京師淮安會舘有二,新舘本為客店。
館之南鄰某姓者,昔之店主人也,家小康,子女各一,以賃寓為生。
嘗有客從江南至,雲為縣令,以引見入都者,起居服禦,意氣自豪,僕從三四人,出入裘馬甚都。
主人之子朝暮與談,至洽。
一日,有老僕倉猝問訊至,叩頭呈書。
客展讀未竟,號泣失聲,問之,則夫人以難產亡矣。
主人勸慰至再,每語及夫人令德,輒哽咽不能已。
時主人女年方及笄,姿色端麗,媒氏為客議婚,客不可,曰:「先室亡未踰年,何忍及此!」主人益重之。
屢議而後許,擇期入贅。
踰月,忽晨起,不知所之,奩篋釵釧盡失。
急覓之,杳無跡。
市中索逋負者,聞信踵至,計又不下千金,皆曰:「是汝壻也,不然誰貰貨者!」主人徧啟客笥,空無所有,惟存鉛錫數十方而已。
由是賣屋以代償之,生計大窘,而女遂寡居矣。
巨騙得妻及珍物 揚州邵伯鎮某經亂失蹤,某年忽歸,則衣履麗都,箱篋纍纍。
自言亂時輾轉至南洋各埠,傭於人,漸緻豐裕,今為某富人倚重,特派至江南,經營鹽業。
時其母及姊傭於鄉,某遂挈至郡城,僦屋以居,並雇傭僕,置器用,購古玩字畫,頗極鑒別之能。
一日,在玉器店,選購翡翠煙壺、搬指,值幾千金,先給三百金,雲不日新加坡可有巨款匯來,即當撥付。
如期往取,果付。
或疑其事者,潛詢諸電局,則洵為新加坡某商所匯者也。
於是揚城中人,鹹以為是海外歸來之大富翁,莫不願與締交。
每有借貸,應手立辦。
復出巨款買鹽票,為鹽商矣。
性且奢豪,僅數月,所購珍物已數萬金。
某南貨店主人歆其勢利,知其方須續絃,因亟為媒於某舊室,以女嫁之。
某與人語,屢稱東人將至。
久而不至。
偶得電,言將至揚,屬為預備。
其所雇司帳者頗疑之,時偵其蹤跡,並告其僕曰:「主人有所適,汝必隨往,倘有可疑,須速告我。
」一日,忽來一友與某語,頗款密,且揚言曰:「東人某日將至。
」某約友出飲於肆,匆促不及雇轎,步至大門,言體中覺冷,令僕返取半臂。
僕出,則二人均不見。
僕覺有異,亟至各酒肆詢之,鹹曰無。
急至江幹,向沿江店肆及各船探詢,並詳其衣貌,或曰:「兩小時前,見有如此狀者,登一舟竟去,其舟似係先雇定者。
」僕大驚,亟歸報,開視箱篋,則貴重之物均已無有。
俄頃而各店均悉,即遣人至其寓取物件。
惟一衣店夥略識字畫,入門,見堂中所懸王石谷畫,係真蹟,亟捲之去,償負過當。
餘或僅得半,或十不償一。
綜計某至揚,約用萬金,前後所騙,約三四萬金。
僕從一時星散,惟女不知所出,啜泣終夜,後仍由其母家迎之還,而訟南貨店主人於官。
竹禪匿官家女 光緒時,僧竹禪主蜀之梁山某寺,屋宇崇邃,頗遭物議。
忽一官家失婦,男女家相訟於公庭,拖累緻斃者數人矣。
諸生有疑為僧匿者,約眾入搜之,不得。
竹禪閉門,詰諸生曰:「公等來,誠無理,今亦不汝責,惟須各在佛前叩頭百下。
」生等勉從之,始得出。
後以三十金賂其小沙彌,盡得其私藏之所,復窮搜之,果得女,乃送僧於官。
時田秀栗為令,欲嚴治之,杖禁頗苦。
及崇樸園署川督,僧營幹得其函,緻田,遂得釋,不再居川,遨遊於各省。
女以財色行騙 某甲,銅匠也,居蘇州閶門外,孑然一身,而頗有積蓄。
性儉嗇,衣履不完,所居破屋十數椽,中惟草薦敗絮而已。
一夕,獨坐未寢,時風雨交作,聞門外有泣聲,啟視,一少年女子也,頗姣麗。
問所自,此女操江北口音,自言「父母俱亡,為族人誑誘至此,將鬻我於倡家,恐陷入火坑,故冒雨而逃,然我無歸矣。
」言已,又泣,且出金簪一枝付甲,求為之計。
甲既豔其色,又利其財,乃招之入室,曰:「室僅一榻,奈何?」女靦然曰:「既至此,固惟君所為矣。
」甲喜,擁之而臥。
及天明,女起為執爨,若甚相安者。
俄有江北人數輩排闥而入,見女曰:「在此矢。
」乃并執甲,曰:「汝誘藏良家女子,當縛送官。
」女俯首不一言,甲亦無從置辯。
眾人徧搜室中,得金簪并金約指十六枚,銀幣數十,問女曰:「簪與此等皆汝所攜來乎?」女點首。
乃盡攫之,挾女出,復欲拉甲去,一人故相解勸,乃舍之,鬨然而散。
以偽石女行騙 廣州西關耀華坊某老翁,富人也。
年七十,以妻妾相繼逝世,侍奉乏人,欲增一小星。
又恐終為老累,乃思覓一石女,以充下陳。
蓋以石女心如槁木死灰,自可相安無事也。
時有一鄰嫗利翁多金,遂以其所蓄之青衣偽為石女也者,言願作翁妾。
翁果悅之,以數百金買歸,貯之金屋。
數月以來,私蓄既厚,乃託故外出,一去不還。
翁檢點妝臺,則珠玉翡翠皆不翼而飛矣。
航船婦騙白姓少年 杭州範某自杭附航船至湖州,於舟中見一少婦,裝束雖尋常,而姿態頗動人。
又見有一白姓少年,時與之語,範留意覘之。
中夜,火滅,舟客盡睡,偶發火視之,則二人同衾矣。
亟滅燭,不出聲。
翌日,舟泊岸,客紛紛檢行囊,婦忽大呼失金簪、金環,欲舟人為之搜索。
良久,得諸少年襆被中,遂取簪環還婦,而縛少年撻之。
撻已,解縛,少年自摒擋臥具,亦大呼,謂失去銀幣八十圓,諸客鹹呵之曰:「汝竊人物者,乃有此巨貲耶?」比將登岸,少年長跪婦前,求還其金,並言:「己係賣豬者,辛苦三年,才積二十圓,又向母舅貸六十圓,將歸娶妻。
今失是,不特婚事不成,且無顏歸裡矣」言已,叩頭無算。
婦殊不顧,將逕去。
範揣知其故,顧謂諸人曰:「此二人事,殊可疑,吾將請諸君至茶肆料理之,如何?」鹹應曰:「諾。
」乃羣入茶肆。
婦不得已,亦同入。
範因訊少年以所持銀錢之數,及其包裹形狀,又顧婦曰:「汝身畔有金乎?宜取出驗視,否則將倩人搜汝。
」婦不得已取出,視之,得七十六圓,又一包,共銀幣十餘圓。
範謂眾人曰:「南中銀幣,皆有圖記,此獨無有,必恐被物色而抹去者。
」因謂少年曰:「汝亦有過,宜自陳。
」少年不得已,乃述見婦有姿色,兩夜皆與寢處狀。
婦聞之,紅漲於頰,於是眾鹹知少年被騙狀。
範乃取六十圓與少年,曰:「持此去,餘金不與,罰汝佻達也。
」又以十圓與婦,曰:「酬汝兩夜勞。
」餘付茶貲,尚餘二三圓,亦以與婦,婦乃赧赧然持金去。
戳包兒 燕趙佳麗,自昔著稱,仕宦京朝者,輒於都中納妾。
毛西河所娶姬人曰曼殊,為豐臺賣花翁女,即其例也。
然都人狡獪性成,每以婦女為市,慣作戳包兒、拏殃兒之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