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95回 李樂工吹笛遇仙翁 王供奉聽棋谒神女

關燈
道:“翁丈真精于音律者,仆初學笛時所從之師,實系番人。

    ”老翁道:“笛者滌也,所以滌邪穢而歸之于雅正也,豈可雜以番調邪!宜盡脫去為妙。

    ”李谟拱手道:“謹受教。

    ”老翁道:“尊官所吹之笛,是平日慣用的麼?”李谟道:“此笛乃紫紋雲夢竹所造,出自上賜,正是平時用熟的。

    ”老翁道:“紫紋竹生在雲夢之南,于每年七月望前生,但今年七月望前生,必須于明年七月望前伐,若過期而伐,則其音窒;先期而伐,則其音浮。

    适間細聽笛音,頗有輕浮之意,當是先期而伐者。

    但可吹和平繁縻之音調,若吹金石清壯之調,笛管必将碎裂。

    ”衆官聽了,都未肯信,李谟口雖唯唯,也還半信半疑。

    老翁道:“公等如不信,老朽請一試之。

    ”說罷,便取過李谟所吹的笛兒,吹起一曲金石調來,果然其聲清壯,可以舞潛故而泣嫠婦。

    李谟與衆官都聽得呆了。

    及吹至入破之時,衆人正聽得好,忽地刮刺一聲,笛兒裂作兩半,衆方驚歎信服。

    老翁笑道:“損壞佳笛,如之奈何?老朽偶帶得二笛在此,當以其一奉償。

    ”遂向衣裾中取出二笛,一極長,一稍短,乃以短者送李谟道:“便請試吹。

    ”李谟接過來,略一吹弄,果然應手應口,迥非他笛可比,心中歡喜,再三稱謝。

    皇甫政笑道:“從來說寶劍贈與烈士,紅粉寄與佳人。

    老丈既以敝友為知音,何不并将那一枝惠賜之?”老翁道:“非敢吝惜,其實那一笛,非人間所可吹者;即使相贈,亦未必能吹。

    ”李谟道:“小子願一試之。

    ” 老翁便把那笛遞過來,李谟吹之再四,都不入調,且亦不甚響亮。

    老翁道:“此非人間笛,固未易吹也。

    ”李谟道:“此笛量非老丈不能吹,必求賜教。

    ”老翁搖頭道:“人間吹不得。

    ”李谟道:“人間吹了便怎麼?”老翁笑道:“尊官前日山谷中所吹,不過是人間之首,尚有虎妖聞聲而至;今于湖中吹動那一笛,豈不大驚蛟龍乎?”衆人聞言,都道:“不信有這等事。

    ”老翁道:“諸公如必欲吹,老朽試略吹之;倘有變動,幸勿驚訝。

    ”于是取過那笛來,信口一吹,其聲震耳,樹頭宿鳥俱驚飛叫噪;到五六聲之後,隻見月色慘黯,大風頓作,湖水鼓浪,巨魚騰躍,舉舟之人大駭,都道:“莫吹罷!莫吹罷!”老翁呵呵大笑,收過了笛,起身告别,衆人挽留不住。

    李谟道:“還不曾拜問尊姓大名。

    ”老翁笑道:“前宵于空中喝退虎妖者即我也,不須更問姓名。

    ”言訖,聳身躍入小舟,童子鼓掉如飛,頃刻不見。

    衆人又驚又喜,都贊歎李谟妙笛,能使仙翁來降。

    正是: 笛既能緻虎,亦複可遇仙。

    虎團畏仙去,仙還把笛傳。

     李谟自得了仙翁所授之笛,其技愈精。

    皇甫政因他是禦前侍奉的人,不敢久留,打聽得路途稍通,遂資送盤費,遣發起行。

    不則一日,來到蜀中。

    先投谒高力士,引至上皇駕前朝見。

    上皇憐其間關跋涉而來,賜與衣帽,仍令供禦。

    李谟将途中遇仙之事,從容啟奏。

    上皇本是極好神仙的,聞其所奏,十分歎異。

    高力士因奏道:“老奴向聞翰林院棄棋供奉王積薪,亦曾于旅次遇仙。

    ”上皇道:“此事朕所未聞,王積薪今在此,當面問之。

    ”于是傳旨,宣王積薪。

     且說那王積薪乃長安人,原是世家巨族的後裔。

    從幼性好棄棋,屢求善弈者指教,遂成高手。

    少年時曾與一班貴介子弟四五人,于長安城外一個有名的園亭上宴會。

    正酣飲間,勿有一人乘馬至園門首下了馬,昂然而入。

    看他打扮,不文不武,對衆舉手笑道:“諸君雅集,本不當來吵擾;止緣渴吻,欲得杯酒潤之,未識肯見賜否?”王積薪見其器宇軒昂,知非恒輩,不等衆人開口,先自起身迎揖,遜之上座。

    那人也不推辭,便就坐了。

    積薪取大杯斟酒送上,那人接來飲訖,叫再斟來。

    王積薪一面再斟酒,一面供他舉着。

    那些衆少年盡是貴公子,平日不看人在眼裡的,今見此人突如其來,又甚簡傲,俱心懷不平。

    不知他是何等人,又不敢向前問他。

    其中一少年,乃舉杯出令道:“我等各自道家世,其最貴顯者,飲三杯,請客先道。

    ”那人笑道:“吾請先飲三杯而後言。

    ”積薪便令童子快斟酒。

    那人連進三杯,起身出席,舉手向衆人道:“我高祖天子,曾祖天子,祖天子,父天子,本身天子。

    ”說罷,大步出門,上馬疾馳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