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87回 雪衣女誦經得度 赤心兒欺主作威
關燈
小
中
大
跽地,雙手撐地,一動也不敢轉動,正正好氣力。
隻聽得屋梁上邊,咿咿啞啞,說話之聲道:“皇爺與娘娘隻顧要擲四擲六,也讓高力士起來直直腰。
”誰知他說的,不是直直腰,卻是說的擲擲幺,這擲擲幺三字,正隐着說直直腰。
玄宗與楊妃聽了,俱大笑而起,命内侍收過了骰盆,拉了高力士起來。
力士叩頭而退。
玄宗與楊妃亦便同入寝宮去了。
看官,你道那梁間說話的是誰?原來是那能言的白鹦鹉。
這鹦鹉還是安祿山初次入宮,谒見楊妃之時所獻,畜養宮中已久,極其馴良,不加羁絆,聽其飛止,他總不離楊妃左右,最能言語,善解人意,聰慧異常,楊妃愛之如寶,呼為雪衣女。
一日飛至楊妃妝台前說道:“雪衣女昨夜夢兆不祥,夢己身為鸷鳥所逼,恐命數有限,不能常侍娘娘左右了。
”說罷慘然不樂。
楊妃道:“夢兆不能憑信,不必疑慮;你若心懷不安,可将般若心經,時常念誦,自然福至災消。
”鹦鹉道:“如此甚妙,願娘娘指教則個。
”楊妃便命女侍爐内添香,親自捧出平日那手書的心經來,合掌莊誦了兩遍,鹦鹉在旁谛聽,便都記得明白,琅琅的念将出來,一字不差。
楊妃大喜。
自此之後,那鹦鹉随處随時念心經,或朗聲念誦,或閉目無聲默誦,如此兩三個月。
一日,玄宗與楊妃遊于後苑,玄宗戲将彈弓彈鵲,楊妃閑坐于望遠樓上觀看,鹦鹉也飛上來,立于樓窗橫檻之上。
忽有個供奉遊獵的内侍,擎着一隻青鹞,從樓下走過;那鹞兒瞥見鹦鹉,即騰地飛起,望着樓檻上便撲。
鹦武大驚,叫道:“不好了!”急飛入樓中。
虧得有一個執拂的宮女,将拂子盡力的拂,恰正拂着了鹞兒的眼,方才回身展翅,飛落樓下,楊妃急看鹦鹉時,已問絕于地下,半晌方醒轉來。
楊妃忙撫慰之道:“雪衣女,你受驚了。
”鹦鹉回說道:“惡夢已應,驚得心膽俱碎,諒必不能複生,幸免為他所啖,想是誦經之力不小。
”于是緊閉雙目,不食不語,隻聞喉颡間,喃喃呐呐的念誦心經。
楊貴妃時時省視。
三日之後,鹦鹉忽張目向楊妃娘娘說道:“雪衣女全仗誦經之力,幸得脫去皮毛,往生淨土矣。
娘娘幸自愛。
”言訖長鳴數聲,聳身向着西方,瞑目戢翼,端立而死。
正是: 人物原皆有佛性,人偏昧昧物了了。
鹦鹉能言更能悟,何可人 而不如鳥。
鹦鹉既死,楊妃十分嗟悼,命内侍監殓以銀器,葬于後苑,名為鹦鹉冢。
又親自持誦心經一百卷,資其冥福。
玄宗聞之,亦歎息不已,因命将宮中所蓄的能言鹦鹉,共有幾十籠,盡數多取出來問道:“你等衆鳥,頗自思鄉否?吾今日開籠,放你們回去何如?”衆鹦鹉齊聲都呼萬歲。
玄宗即遣内侍持籠,送至廣南山中,一齊放之,不在話下。
且說楊妃思念雪衣女,時時堕淚。
他這一副淚容,愈覺嫣然可愛。
因此宮中嫔妃侍女輩,俱欲效之,梳妝已畢,輕施素粉于兩頰,号為淚妝,以此互相炫美。
識者已早知其以為不祥之兆矣。
有詩雲: 無淚佯為淚兩行,總然妩媚亦非祥。
馬嵬他日悲凄态,可是描 來作淚妝? 楊妃平日愛這雪衣女,雖是那鹦鹉可愛可喜,然亦因是安祿山所獻,有愛屋及烏之意。
在今日悲念,亦是感物思人。
那邊安祿山在範陽,也常想着楊妃與虢國夫人輩,奈為楊國忠所忌,難續舊好。
他想若非奪國篡位,怎能再與歡聚,因此日夜欲題兵造反,隻為玄宗待之甚厚,要俊其晏駕,方才起事。
叵耐那楊國忠時時尋事來撩撥他,意欲激他反了,正欲以實己之言。
于是安祿山也生了一個事端來,撩撥朝廷,遂上一章疏來,請獻馬于朝廷。
其疏上略雲: 臣安祿山承乏邊庭,所屬地方,多産良馬。
臣今選得上等駿騎 三千餘區,願以貢獻朝廷。
臣雖不如昔日王毛仲之牧馬蕃庶,然以 此上充天廄,他年或大駕東封西狩,亦足稍壯萬乘觀瞻。
計每馬一 匹,用執鞍軍二人,臣更适番将二十四員部送,俊擇吉日,即便起 行。
伏乞敕下經曆地方,各該官吏,預備軍糧馬草供應,庶不緻臨 期缺誤。
謹先以表奏聞。
安祿山此疏,明明是托言獻馬,謀動幹戈,要乘機侵據地方,且看朝廷如何發付他。
當下玄宗覽疏,也沉吟道:“祿山欲獻馬,固是美事;隻卻如何要這許多軍将遣送?”因将此疏付中書省議覆。
楊國忠次日入奏道:“邊臣獻馬于朝廷,亦是常事;今祿山固意要多遣軍将部送三千匹,而執鞭随送者,反有六千人。
那二十四員番将,又必備有跟随的番漢軍士,共計當有萬餘人,行動與攻城奪地者何異!其心叵測,不可輕信,當降嚴旨切責,破其狡謀
隻聽得屋梁上邊,咿咿啞啞,說話之聲道:“皇爺與娘娘隻顧要擲四擲六,也讓高力士起來直直腰。
”誰知他說的,不是直直腰,卻是說的擲擲幺,這擲擲幺三字,正隐着說直直腰。
玄宗與楊妃聽了,俱大笑而起,命内侍收過了骰盆,拉了高力士起來。
力士叩頭而退。
玄宗與楊妃亦便同入寝宮去了。
看官,你道那梁間說話的是誰?原來是那能言的白鹦鹉。
這鹦鹉還是安祿山初次入宮,谒見楊妃之時所獻,畜養宮中已久,極其馴良,不加羁絆,聽其飛止,他總不離楊妃左右,最能言語,善解人意,聰慧異常,楊妃愛之如寶,呼為雪衣女。
一日飛至楊妃妝台前說道:“雪衣女昨夜夢兆不祥,夢己身為鸷鳥所逼,恐命數有限,不能常侍娘娘左右了。
”說罷慘然不樂。
楊妃道:“夢兆不能憑信,不必疑慮;你若心懷不安,可将般若心經,時常念誦,自然福至災消。
”鹦鹉道:“如此甚妙,願娘娘指教則個。
”楊妃便命女侍爐内添香,親自捧出平日那手書的心經來,合掌莊誦了兩遍,鹦鹉在旁谛聽,便都記得明白,琅琅的念将出來,一字不差。
楊妃大喜。
自此之後,那鹦鹉随處随時念心經,或朗聲念誦,或閉目無聲默誦,如此兩三個月。
一日,玄宗與楊妃遊于後苑,玄宗戲将彈弓彈鵲,楊妃閑坐于望遠樓上觀看,鹦鹉也飛上來,立于樓窗橫檻之上。
忽有個供奉遊獵的内侍,擎着一隻青鹞,從樓下走過;那鹞兒瞥見鹦鹉,即騰地飛起,望着樓檻上便撲。
鹦武大驚,叫道:“不好了!”急飛入樓中。
虧得有一個執拂的宮女,将拂子盡力的拂,恰正拂着了鹞兒的眼,方才回身展翅,飛落樓下,楊妃急看鹦鹉時,已問絕于地下,半晌方醒轉來。
楊妃忙撫慰之道:“雪衣女,你受驚了。
”鹦鹉回說道:“惡夢已應,驚得心膽俱碎,諒必不能複生,幸免為他所啖,想是誦經之力不小。
”于是緊閉雙目,不食不語,隻聞喉颡間,喃喃呐呐的念誦心經。
楊貴妃時時省視。
三日之後,鹦鹉忽張目向楊妃娘娘說道:“雪衣女全仗誦經之力,幸得脫去皮毛,往生淨土矣。
娘娘幸自愛。
”言訖長鳴數聲,聳身向着西方,瞑目戢翼,端立而死。
正是: 人物原皆有佛性,人偏昧昧物了了。
鹦鹉能言更能悟,何可人 而不如鳥。
鹦鹉既死,楊妃十分嗟悼,命内侍監殓以銀器,葬于後苑,名為鹦鹉冢。
又親自持誦心經一百卷,資其冥福。
玄宗聞之,亦歎息不已,因命将宮中所蓄的能言鹦鹉,共有幾十籠,盡數多取出來問道:“你等衆鳥,頗自思鄉否?吾今日開籠,放你們回去何如?”衆鹦鹉齊聲都呼萬歲。
玄宗即遣内侍持籠,送至廣南山中,一齊放之,不在話下。
且說楊妃思念雪衣女,時時堕淚。
他這一副淚容,愈覺嫣然可愛。
因此宮中嫔妃侍女輩,俱欲效之,梳妝已畢,輕施素粉于兩頰,号為淚妝,以此互相炫美。
識者已早知其以為不祥之兆矣。
有詩雲: 無淚佯為淚兩行,總然妩媚亦非祥。
馬嵬他日悲凄态,可是描 來作淚妝? 楊妃平日愛這雪衣女,雖是那鹦鹉可愛可喜,然亦因是安祿山所獻,有愛屋及烏之意。
在今日悲念,亦是感物思人。
那邊安祿山在範陽,也常想着楊妃與虢國夫人輩,奈為楊國忠所忌,難續舊好。
他想若非奪國篡位,怎能再與歡聚,因此日夜欲題兵造反,隻為玄宗待之甚厚,要俊其晏駕,方才起事。
叵耐那楊國忠時時尋事來撩撥他,意欲激他反了,正欲以實己之言。
于是安祿山也生了一個事端來,撩撥朝廷,遂上一章疏來,請獻馬于朝廷。
其疏上略雲: 臣安祿山承乏邊庭,所屬地方,多産良馬。
臣今選得上等駿騎 三千餘區,願以貢獻朝廷。
臣雖不如昔日王毛仲之牧馬蕃庶,然以 此上充天廄,他年或大駕東封西狩,亦足稍壯萬乘觀瞻。
計每馬一 匹,用執鞍軍二人,臣更适番将二十四員部送,俊擇吉日,即便起 行。
伏乞敕下經曆地方,各該官吏,預備軍糧馬草供應,庶不緻臨 期缺誤。
謹先以表奏聞。
安祿山此疏,明明是托言獻馬,謀動幹戈,要乘機侵據地方,且看朝廷如何發付他。
當下玄宗覽疏,也沉吟道:“祿山欲獻馬,固是美事;隻卻如何要這許多軍将遣送?”因将此疏付中書省議覆。
楊國忠次日入奏道:“邊臣獻馬于朝廷,亦是常事;今祿山固意要多遣軍将部送三千匹,而執鞭随送者,反有六千人。
那二十四員番将,又必備有跟随的番漢軍士,共計當有萬餘人,行動與攻城奪地者何異!其心叵測,不可輕信,當降嚴旨切責,破其狡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