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78回 慈上皇難庇惡公主 生張說不及死姚崇
關燈
小
中
大
言五日内,必有急兵入宮,卿等可為朕備之。
”張說奏道:“此必奸人造言,欲離間東宮耳。
陛下若使太子監國,則流言自息矣!”姚崇亦奏道:“張說所言,真社稷至計,願陛下從之。
”睿宗依奏,即日下诏,命太子監理國事。
太子既受命監國,便遣使臣赉禮,往聘王琚入朝。
王琚不敢違命,即同使臣來見。
時太子正與姚崇在内殿議事,王琚入至殿庭,故意纖行緩步。
使臣搖手止之道:“殿下在帝内,不可怠慢。
”王琚大聲說道:“今日何知所謂殿下,隻知有太平公主耳!”太子聞其言,即趨出簾外見之,王琚拜罷,太子道:“适有卿之故人在此,可與相見。
”便引王琚入殿内,指着姚崇道:“此非卿之故人耶?”王琚道:“姚崇實與臣有交誼,不識陛下何由知之?”太子笑道:“前日在卿家,案頭見有姚卿手禮,故知之耳。
其手劄中所言,卿今能從之否?”王琚頓首道:“臣非不欲仕,特未遇知己耳。
今蒙陛下恩遇,敢不緻身圖報。
但臣頃者所言,殿下亦聞之乎?”太子道:“聞之。
”王琚因奏道:“太平公主擅權滢縱,所寵奸僧慧範,恃勢橫行,道路側目。
公主兇狠無比,朝臣多為之用,将謀不利于殿下,何可不早為之計?”姚崇道:“王琚初至,即能進此忠言,此臣所以樂與交也。
”太子道:“所言良是,但吾父皇止此一妹,若有傷殘,恐虧孝道。
”王琚道:“孝之大者,當以社稷宗廟為事,豈顧小節。
”太子點頭道:“當徐圖之。
”遂命王琚為東宮侍班,常與計事。
太極元年七月,有彗星出于西方,人太微,太平公主使術士上密啟于睿宗道:“彗所以除舊布新,且逼近帝座,此星有變,皇太子将作天子,宜預為備。
”欲以此激動睿宗,中傷太子。
那知睿宗正因天像示變,心懷恐懼,聞術士所言,反欣然道:“天像如此,天意可知,傳德弭災,吾志決矣!”遂降诏傳位太子。
太平公主大驚,力谏以為不可。
太子亦上表力辭。
睿宗皆不聽,擇于八月吉日,命太子即皇帝位,是為玄宗皇帝。
尊睿宗為太上皇,立妃王氏為皇後,改太極元年為先天元年,重用姚崇、宋-輩,以王琚為中書侍郎,黜幽陟明,政事一新,天下欣然望治。
隻有太平公主,仍恃上皇之勢,恣為不法。
玄宗稍禁抑之,公主大恨,遂與朝臣蕭至忠、岑羲、窦懷貞、崔氵是等結為黨援,私相謀畫,欲矯上皇旨,廢帝而别立新君,密召侍禦陸像先同謀。
像先大駭連聲道:“不可不可,此何等事,辄敢妄為耶!”公主道:“棄長立幼,已為不順;況又失德,廢之何害?”像先道:“既以功立,必以罪廢;今上新立,天下向順,彼無失德,何罪可廢?像先不敢與聞。
”言罷,拂衣而出。
公主與崔氵是等計議,恐矯旨廢立,衆心不服,事有中變,欲暗進毒,以謀弑逆,遂私結宮人元氏,謀于禦膳中置毒以進。
王琚聞其謀。
開元元年七月朔日早朝畢,玄宗禦便殿,王琚密奏道:“太平公主之事迫矣,不可不速發!”玄宗尚在猶豫,時張說方出使東都,适遣人以佩刀來獻,長史崔日用奏道:“說之獻刀,欲陛下行事決斷耳!陛下昔在東宮,或難于舉動,今大權在握,發令誅逆,有何不順,而遲疑若是?”玄宗道:“誠如卿言,恐驚上皇。
”王琚道:“設使奸人得志,宗社颠危,上皇安乎?”正議論問,侍郎魏知古直趨殿陛,口稱臣有密啟。
玄宗召至案前問之。
知古道:“臣探知奸人輩,将于此月之四日作亂,宜急行誅讨。
”于是玄宗定計,與岐王範、薛王業、兵部尚書郭元振、龍武将軍王毛仲、内侍高力士,及王琚、崔日用、魏知古等,勒兵入虔化門,執岑羲、蕭至忠于朝堂斬之,窦懷貞自缢,崔氵是及宮人元氏俱誅死,太平公主逃入僧寺,追捕出,賜死于家,并誅奸僧慧範。
其餘逆黨死者甚多。
上皇聞變驚駭,乘輕車出宮,登承天門樓問故。
玄宗急令高力士回奏,言太平公主結黨謀亂,今俱伏誅,事已平定,不必驚疑。
上皇聞奏,歎息還宮。
正是: 公主空号太平,作事不肯太平; 直待殺此太平,天下方得太平。
玄宗既誅逆黨,聞陸像先獨不肯從逆,深嘉其忠,擢為蒲州刺史,面加獎谕道:“歲寒然後知松柏也。
”像先因奏道:“書雲:殲厥渠魁,脅從罔治。
今首惡已誅,餘黨乞從寬典,以安人心。
”玄宗依其言,多所赦宥。
文以太平公主之子薛崇簡常谏其母,屢遭撻辱,特旨免死,賜姓李,官爵如故。
其他功臣爵賞有差。
自此朝廷無事,玄宗意欲以姚崇為相,張說忌之,使殿中監姜皎入奏道:“
”張說奏道:“此必奸人造言,欲離間東宮耳。
陛下若使太子監國,則流言自息矣!”姚崇亦奏道:“張說所言,真社稷至計,願陛下從之。
”睿宗依奏,即日下诏,命太子監理國事。
太子既受命監國,便遣使臣赉禮,往聘王琚入朝。
王琚不敢違命,即同使臣來見。
時太子正與姚崇在内殿議事,王琚入至殿庭,故意纖行緩步。
使臣搖手止之道:“殿下在帝内,不可怠慢。
”王琚大聲說道:“今日何知所謂殿下,隻知有太平公主耳!”太子聞其言,即趨出簾外見之,王琚拜罷,太子道:“适有卿之故人在此,可與相見。
”便引王琚入殿内,指着姚崇道:“此非卿之故人耶?”王琚道:“姚崇實與臣有交誼,不識陛下何由知之?”太子笑道:“前日在卿家,案頭見有姚卿手禮,故知之耳。
其手劄中所言,卿今能從之否?”王琚頓首道:“臣非不欲仕,特未遇知己耳。
今蒙陛下恩遇,敢不緻身圖報。
但臣頃者所言,殿下亦聞之乎?”太子道:“聞之。
”王琚因奏道:“太平公主擅權滢縱,所寵奸僧慧範,恃勢橫行,道路側目。
公主兇狠無比,朝臣多為之用,将謀不利于殿下,何可不早為之計?”姚崇道:“王琚初至,即能進此忠言,此臣所以樂與交也。
”太子道:“所言良是,但吾父皇止此一妹,若有傷殘,恐虧孝道。
”王琚道:“孝之大者,當以社稷宗廟為事,豈顧小節。
”太子點頭道:“當徐圖之。
”遂命王琚為東宮侍班,常與計事。
太極元年七月,有彗星出于西方,人太微,太平公主使術士上密啟于睿宗道:“彗所以除舊布新,且逼近帝座,此星有變,皇太子将作天子,宜預為備。
”欲以此激動睿宗,中傷太子。
那知睿宗正因天像示變,心懷恐懼,聞術士所言,反欣然道:“天像如此,天意可知,傳德弭災,吾志決矣!”遂降诏傳位太子。
太平公主大驚,力谏以為不可。
太子亦上表力辭。
睿宗皆不聽,擇于八月吉日,命太子即皇帝位,是為玄宗皇帝。
尊睿宗為太上皇,立妃王氏為皇後,改太極元年為先天元年,重用姚崇、宋-輩,以王琚為中書侍郎,黜幽陟明,政事一新,天下欣然望治。
隻有太平公主,仍恃上皇之勢,恣為不法。
玄宗稍禁抑之,公主大恨,遂與朝臣蕭至忠、岑羲、窦懷貞、崔氵是等結為黨援,私相謀畫,欲矯上皇旨,廢帝而别立新君,密召侍禦陸像先同謀。
像先大駭連聲道:“不可不可,此何等事,辄敢妄為耶!”公主道:“棄長立幼,已為不順;況又失德,廢之何害?”像先道:“既以功立,必以罪廢;今上新立,天下向順,彼無失德,何罪可廢?像先不敢與聞。
”言罷,拂衣而出。
公主與崔氵是等計議,恐矯旨廢立,衆心不服,事有中變,欲暗進毒,以謀弑逆,遂私結宮人元氏,謀于禦膳中置毒以進。
王琚聞其謀。
開元元年七月朔日早朝畢,玄宗禦便殿,王琚密奏道:“太平公主之事迫矣,不可不速發!”玄宗尚在猶豫,時張說方出使東都,适遣人以佩刀來獻,長史崔日用奏道:“說之獻刀,欲陛下行事決斷耳!陛下昔在東宮,或難于舉動,今大權在握,發令誅逆,有何不順,而遲疑若是?”玄宗道:“誠如卿言,恐驚上皇。
”王琚道:“設使奸人得志,宗社颠危,上皇安乎?”正議論問,侍郎魏知古直趨殿陛,口稱臣有密啟。
玄宗召至案前問之。
知古道:“臣探知奸人輩,将于此月之四日作亂,宜急行誅讨。
”于是玄宗定計,與岐王範、薛王業、兵部尚書郭元振、龍武将軍王毛仲、内侍高力士,及王琚、崔日用、魏知古等,勒兵入虔化門,執岑羲、蕭至忠于朝堂斬之,窦懷貞自缢,崔氵是及宮人元氏俱誅死,太平公主逃入僧寺,追捕出,賜死于家,并誅奸僧慧範。
其餘逆黨死者甚多。
上皇聞變驚駭,乘輕車出宮,登承天門樓問故。
玄宗急令高力士回奏,言太平公主結黨謀亂,今俱伏誅,事已平定,不必驚疑。
上皇聞奏,歎息還宮。
正是: 公主空号太平,作事不肯太平; 直待殺此太平,天下方得太平。
玄宗既誅逆黨,聞陸像先獨不肯從逆,深嘉其忠,擢為蒲州刺史,面加獎谕道:“歲寒然後知松柏也。
”像先因奏道:“書雲:殲厥渠魁,脅從罔治。
今首惡已誅,餘黨乞從寬典,以安人心。
”玄宗依其言,多所赦宥。
文以太平公主之子薛崇簡常谏其母,屢遭撻辱,特旨免死,賜姓李,官爵如故。
其他功臣爵賞有差。
自此朝廷無事,玄宗意欲以姚崇為相,張說忌之,使殿中監姜皎入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