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98回 遺錦襪老妪獲錢 聽雨鈴樂工度曲

關燈
有貴妃所遺物件,可以取來。

    高力士奉了密旨,至馬嵬驿西道之北坎下,潛起楊妃之屍移葬他處。

    其肌膚已都銷盡,衣飾俱成灰土。

    隻有胸前紫羅香囊一枚,尚還完好。

    那紫羅乃外國貢來冰絲所織,囊中又放着異香,故得不壞。

    力士收藏過了。

    又聞得有遺下錦褲襪一隻,在馬嵬山前一個老妪錢媽媽處,遂以錢十千買之。

     原來楊妃當日缢死于馬嵬驿中,匆匆掩埋。

    車駕既發,衆驿卒俱至驿中打掃館舍。

    其中有一姓錢的驿卒,于佛堂牆壁之下,拾得錦褲襪一隻。

    知道是宮中嫔妃所遺,遂背着衆人,密自藏過,回家把與母親錢媽媽看。

    那個媽媽見這褲襪上用五色錦繡成一對并頭合蒂的蓮花,光彩炫目,餘香猶在。

    便道:“此必是那亡過的妃子娘娘所穿,這樣好東西,不容易見的哩!”正看間,恰有個鄰家的媽媽走過來閑話,因便大家把玩了一回。

    于是傳說開了,就有那好事的人來借觀。

    這個看了去,那個也要來看。

    錢媽媽初時還肯取将出來與人瞧瞧,後來要看的人多了,他便索起錢鈔來。

    越索得越多,越有人要看。

    直索至百文一看,那媽媽獲錢幾及數萬,好不快活。

    原來楊妃的褲襪,有名叫做藕履。

    你道那藕履二字如何解?這因楊妃平日,最愛穿繡蓮褲襪,天子常戲語之雲:“你的褲襪上,正直繡着蓮花,若不是蓮花,何故内中有此自藕?”楊妃因此自名其衤誇襪為藕履。

    不想身死之後,遺下一隻于驿庭,為衆人這所争看,到作成那錢媽媽着實得利。

    後來劉禹錫作“馬嵬行”,也說及那遺襪之事。

    道是: 履綦無複有,文組光來滅。

    不見岩畔人,空見淩波襪。

     郵草愛蹤迹,私手解囗結。

    傳看千萬眼,縷絕香不絕。

     又有人說,那遺襪畢竟有時消毀,不能長留于世,亦殊不足看。

    有詩雲: 錦襪傳觀隻一時,淩波今日有誰知?不如西子留遺迹,人到靈 岩便系思。

     當下高力士聞遺襪在錢媽媽處,将錢來買。

    錢媽媽不敢不與。

    力士把這錦褲襪與那紫羅香囊,一并獻與上皇履旨。

    上皇見了這二物,嗟悼不已,即命宮人藏好,閑時念及,常取來觀看歎惜。

    梅妃欲排遣聖懷,令高力士訪求舊日那梨園子弟來應承。

    一夕,上皇乘月登勤政樓,憑欄眺望,煙雲滿目,追思昔日此樓中盛事,恍如隔世,不覺怆然,因抗聲而歌道: 庭前琪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

     歌未竟,隻聞得遠遠地亦有歌唱之聲。

    上皇靜聽良久,雖聽不出他唱些什麼,卻覺得音聲清亮,回顧左右道:“此歌者莫非也是梨園舊人麼?”高力士奏道:“此或是民間男婦偶然歌唱,未必便是梨園舊人。

    昨聞黃幡綽已病故,梨園舊人供禦的,亦漸稀少了。

    ”上皇聞奏,愈覺怆然道:“朕近日所作雨淋鈴曲,幡綽唱來最好,今不可得聞矣!”時李谟、張野狐二人侍側,力士團奏言此二人的技藝,亦不亞于幡綽。

    上皇遂命野狐,将雨淋鈴曲奏來,李谟可吹笛和之。

    二人領旨,野狐頓開喉嚨唱将起來,李谟即将仙翁所贈短笛相和,音聲清徹,真個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足使近聽增悲,遠聞興慨。

     看官,你道那雨淋鈴曲,為何而作?當時上皇自成都起駕回京,路途之間,思念楊妃,滿腔愁緒。

    至斜谷口值連雨經旬,車駕過棧道,雨中聞車上鈴聲,隔山相應,其聲甚覺凄涼,因顧黃幡綽道:“你聽這鈴聲何如?朕愁耳聽來,甚是不堪。

    ”幡綽便插科聽道:“這鈴兒大不敬,當治罪。

    ”上皇道:“你又來作戲了,鈴聲如何是不敬?”幡綽道:“鈴聲如話,臣獨解之,但不敢奏聞。

    ”上皇曉得他是戲言,便道:“汝盡管說來,朕不罪汝。

    ”幡綽道:“臣細聽其聲,明明說道三郎郎當,三郎郎當,豈非大不敬?”上皇聞言,不覺失笑,于是采其聲,為雨淋鈴曲,以自寫其郎當之意。

    正是: 雨聲鈴響本凄涼,愁耳聽來更斷腸。

    歎息馬嵬人已杳,三郎空 自怨郎當。

     次日,上皇與梅妃閑話,談及歸途中聞鈴聲而興感的事,因道:“朕那時正心緒作惡,忽得小蓬瀛之信,頓開愁緒。

    ”梅妃道:“妾聞上皇正下诰訪求,妾身乃知聖心不棄舊人,銜恩無地。

    ”正說間,内侍傳到肅宗的表章,為欲請命赦宥兩個降賊的朝官。

    正是: 欲屈臯陶法,願施堯帝仁。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