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97回 達奚女鐘情續舊好 采蘋妃全軀返故宮

關燈
歸舊地,重見舊主,享完後福,那時身命與此花同謝耳。

    ’自此把這枝梅花,供在室中瓶裡,直香到如今,近日更覺芬芳撲鼻,你道奇也不奇。

    ” 秦、羅二人聽了,都驚訝道:“有這等奇事!”因問:“這二位仙師見了那達奚女,可也有所贈麼?”素姑道:“我還沒說完。

    當下羅仙師取過紙筆來,題詩人句,付與達奚氏說道:‘你将來的好事,都在這詩句中;你有遇合之時,連那江氏也得重歸故土了。

    ’言訖,仙師飄然而去。

    ”國桢道:“這八句怎麼說,可得一見否?”素姑道:“仙師手筆,此女珍藏,未肯示人。

    那詩句我卻記得,待我誦來,二位便可代他詳解一詳解。

    ”其詩雲: 避世非避秦,秦人偏是親。

    江流可共轉,畫景卻成真。

     但見羅中采,還看水上蘋。

    主臣同遇合,舊好更相親。

     二人聽了,大家沉吟半晌,國桢笑道:“我姓秦,這起兩句倒像應在我身,如何說非避秦,又說秦人偏是親?”素姑道:“便是呢,我方才聽得說是秦家官人,也就疑想到此。

    當日達奚女見了這詩句,也曾私對我說,在京師時,有個朝貴姓秦的,與他家曾有婚姻之議,今觀仙師此詩,或者後日複得相遇,亦未可知也。

    這句話我記在心裡,不道今日恰有個姓秦的來。

    ”羅采道:“這一發奇了,如今朝貴中姓秦的,隻有表兄昆仲,赫赫著名,不知當初曾與達奚女有親麼?”國桢沉吟了一回,說道:“此女既有此言,敢求表始去問他一聲,在京師的時節住居何處?所言姓秦的朝貴是何名字?官居何職?就明白了。

    ”素姑道:“說得是,我就去問來。

    ”遂起身入内。

    少頃欣然而出,說道:“仙師之言驗矣,原來所言姓秦的,正是賢表侄。

    他說向住京師集慶坊,曾與狀元秦國校相會來。

    ”國桢聽了,不覺喜動顔色道:“原來我前所遇者,乃達奚盈盈,幾年憶念,豈意重逢此地!”便欲請出相見。

    素姑道:“且住,我才說你在此,他還未信,且道:“我既出家,豈可重題前事,複與相會。

    ”羅采笑道:“表兄昔日既有桑間之喜,今又他鄉逢故,極是奇遇,如何那美人反多推阻。

    你二人當初相會之時,豈無相約之語,今日須申言前約,事方有就。

    ”國桢笑道:“此未可藉口傳言。

    ”遂索紙筆題詩一首道: 記得當年集慶坊,樓頭相約莫相忘。

    舊緣今日應重續,好把仙師語意詳。

     寫罷,折成方勝,再求素姑遞與他看。

    盈盈見了詩,沉吟不語。

    素姑道:“你出家固好,但詳味仙師所言,隻怕俗緣未斷,出家不了。

    不如依他舊好重新之說為是。

    ”看官,你道盈盈真個立志要出家麼?他自與國桢相叙之後,時刻思念,欲圖再會,争奈夫主死了,母親又死了,族叔達奚-以其無所依,接他到家去,随又與家眷一同帶到河南任所,因此兩下隔絕,今日重逢,豈不欣幸?況此時達奚-已拿京師去了,沒人管得他,隻是既來出了家,不好又适人,故勉強推卻。

    及見素姑相勸,便從直應允了。

    國桢欣喜,自不必說;但念身為诏使,不便攜帶女眷同行。

    因與素姑相商,且叫盈盈仍住觀中。

    等待我回朝複了命,告知哥哥,然後遣人來迎。

    當下隻在關洞前相見,盈盈止露半身,并不出關。

    國桢見他豐姿如舊,道家妝束,更如仙子臨凡,四目相視,含悲帶喜,不曾交一言。

    正是: 相思無限意,盡在不言中。

     是晚秦國桢、羅采不及出山,都就觀中止宿。

    素姑挑燈煮茗,與二人說了些家庭之事,因又談及羅公遠這八句詩。

    國桢道:“起二句已應,卻那畫影一句,也不必說了,其餘這幾句卻如何解?今盈盈雖與江氏同居,行将相别,卻怎說江流可共轉?”素姑道:“那江氏突如其來,所乘之驢,騰空而去。

    看他舉止,矜貴不凡,我疑他是個被谪的女仙,隻是羅仙師道:‘達奚有遇合之時,連江氏也得歸故土。

    ’此是何意?”二人閑話間。

    隻見羅采低頭凝想,忽然跣足而起道:“是了是了,我猜着的了!”素姑道:“你猜着什麼?”羅采低聲密語道:“這江氏說是江家女李家婦,莫非是上皇的妃子江采蘋麼?你看詩句中,明明有江采蘋三字,他便性愛梅花,宮中稱為梅妃,前日傳聞亂賊入宮,獲一腐敗女屍,認是梅妃,後又傳聞梅妃未死,逃在民間。

    或者真個遇仙得救,避到這裡。

    日後還可重歸宮禁,再侍上皇,也像達奚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