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100回 遷西内離間父子情 遣鴻都結證隋唐事
關燈
小
中
大
齊,結對公案,便要定罪。
如今本合國系地獄候審,幸我生前曾手書般若心經念誦;又承雪衣女白鹦鹉,感我舊恩,常常誦經念佛,為我仔悔,因得暫時軟禁于此。
多蒙上皇垂念,你今生回奏,切勿說我在此處,恐增其悲思,隻說我在好處便了。
”通幽道:“回奏須有實據,方免見疑。
”楊妃道:“我殉葬之物,有金钗二股,钿合一具,是我平日所愛;前托雪衣女(口卸)取在此,今分钗之一盒之半,以為信物可也。
”言罷,即取出鐵盒付與通幽收了。
通幽沉吟道:“此二物亦人間所有,未足為據。
必得一事,為他人所未知者,方可取信。
”楊妃低頭一想道:“有了,我記得天寶十載,從上皇避暑骊山宮,于七月乞巧之夕,并坐長生殿庭中納涼,時已夜半,宮婢俱已寝息。
我與上皇密相誓心,願世世為夫婦,此事更無一人知道,你隻以此回奏,自然相信。
” 通幽再欲問時,隻見二鬼卒跑來催促道:“快去!快去!”通幽不敢停留,疾趨出門,二仙女已不見了。
一陣狂風,把通幽吹到一個所在。
定睛一看時,卻原來就是适間那山上,見三仙依然在那裡弈棋,方才收局哩!張果呼通幽近前說道:“你既見楊妃讨了憑據,可回去罷!”通幽道:“還求仙師一發說明了梅妃江采蘋的前因,好一并回奏。
”張果道:“梅妃即蕊珠宮仙女,也因與孔科真人一笑,動了凡念,谪降人間兩世,都入皇宮:在隋時為侯夫人,負才色而不遇主,以緻自盡。
再轉生為梅妃,方與孔升真人了一笑緣,卻又遭妒奪,此皆上天示罰之意。
後固臨難矢節,忠義可嘉,故得仙靈救援,重返舊宮,複從舊主,正命考終,仍作仙女去了。
”通幽又問道:“朱貴兒與隋炀帝有私誓,遂得再合。
今楊妃與上帝也有私誓,來生亦得再合否?”張果道:“貴兒以忠義相感,故能如願。
楊妃無貞節,而有過惡,其私誓不過癡情欲念,那裡作得準?即如武後、韋後、太平、安樂、韓、秦、虢國等,都狂滢無度,當其與狎邪輩縱欲之時,豈無山盟海誓,總隻算胡言亂語罷了。
”通幽道:“如今武後、韋後等諸人,以及反賊安祿山等的魂魄,都歸何處?”張果道:“武後乃李富後身,故殺戮唐家子孫,以報宿愆,還是劫數當然。
獨可恨他荒滢殘虐,作孽太甚,今已與韋後、太平、安樂等,并當時那些佞臣酷吏,都堕入阿鼻地獄,永不超身。
至如反賊安、史輩,與那助逆的叛臣,緻亂的奸相,以及本朝前代這些讒妒的不仁的後妃宦豎,都是一班兇妖惡怪,應劫運而生。
生前造了大孽,死後進入地獄,萬劫隻在畜生道中輪回。
此等事未可悉數,你今回奏,隻說楊妃所言,竟說他也是仙女,不必說他受苦。
更須勸上皇洗心忏悔,勿昧前因,若能覺悟,至臨終時,我等還去接引他便了。
”言訖,把袖一揮,通幽卻在方台上驚醒。
甯神定想了一回,摸衣袖内,果有钗钿二物。
遂趨赴上皇禦前啟奏,将張果所說的前因,都隐過不題。
隻說梅妃、楊妃俱是那蕊珠宮仙女,梅妃未得一見,楊妃卻曾見來,據雲:“上皇系仙真降世,與我有緣,故得聚會。
今雖相别,後會有期,不須悲念,奉勸上皇及早明心養性,千秋萬歲後,當仍複仙真之位。
”因将鐵盒獻上為信。
上皇看了,雖極嗟歎,卻還半信半疑,通幽再把七夕誓言奏上,說道:“臣亦恐钗盒未足取信,更須一言,貴妃因言及此,但此系私語,并無人知,以此上奏,必不疑為新垣平之詐也。
”上皇聞言,嗚咽流涕,乃厚賞通幽而遣之。
後來白樂天隻據了通幽的假語,作長恨歌,竟道楊妃是仙女居仙境,進相傳為美談,那知其實不然。
正是: 訛以傳訛訛作詩,不如野史談果報。
阿環若竟得成仙,禍善福 滢豈天道! 上皇自此屏去紛華,辟谷服氣,日夜念誦經典。
至肅宗寶應元年,盂夏月明之後,偶弄一紫玉笛,略吹數聲,忽見雙鶴飛來,庭中徘徊,翔舞而去。
時有侍婢宮媛在側,上皇因對他說道:“我昨夜夢見張果、葉法善、羅公遠三位仙師來說,我宿世是元始孔升真人,谪在人間,已經兩世,今命數已終,特來接我到修真觀去修行,忏悔一甲子,然後複還原位。
今雙鶴來降,此其時矣!”遂命具香湯沐浴,安然就寝,谕令左右勿驚動我。
至次早。
宮媛及諸嫔禦輩,俱聞上皇睡中有嬉笑之聲,駭而視之,已崩矣。
正是: 兩世繁華總成夢,今朝辭世夢初醒。
上皇既崩,肅宗正在病中,聞此兇信,又驚又悲,病勢轉重,不隔幾時,亦即崩逝。
張後意欲廢太子,别立親王。
李輔國殺張後,立太子是為代宗,于是輔國愈驕橫。
後來輔國被人殺死,這刺客實代宗所使也。
那安史輩餘賊,至代宗廣德年間,方行珍滅。
代宗之後,尚有十三傳皇帝,其間美惡之事正多,當另具别編。
看官不厭絮煩,容續刊呈教。
今此一書,不過說明隋炀帝與唐明皇兩朝天子的前因後果,其餘諸事,尚未及載。
有一詞為結證: 閑閱舊史細思量,似傀儡排場。
古今帳簿分明載,還看取野史 鋪張。
或演春秋,或編漢魏,我隻記隋唐。
隋唐往事話來長,且莫 遽求詳。
而今略說興衰際,輪回轉,男女猖狂。
怪迹仙蹤,前因後 果,炀帝與明皇。
調寄“一叢花”—— 亦凡圖書館掃校
如今本合國系地獄候審,幸我生前曾手書般若心經念誦;又承雪衣女白鹦鹉,感我舊恩,常常誦經念佛,為我仔悔,因得暫時軟禁于此。
多蒙上皇垂念,你今生回奏,切勿說我在此處,恐增其悲思,隻說我在好處便了。
”通幽道:“回奏須有實據,方免見疑。
”楊妃道:“我殉葬之物,有金钗二股,钿合一具,是我平日所愛;前托雪衣女(口卸)取在此,今分钗之一盒之半,以為信物可也。
”言罷,即取出鐵盒付與通幽收了。
通幽沉吟道:“此二物亦人間所有,未足為據。
必得一事,為他人所未知者,方可取信。
”楊妃低頭一想道:“有了,我記得天寶十載,從上皇避暑骊山宮,于七月乞巧之夕,并坐長生殿庭中納涼,時已夜半,宮婢俱已寝息。
我與上皇密相誓心,願世世為夫婦,此事更無一人知道,你隻以此回奏,自然相信。
” 通幽再欲問時,隻見二鬼卒跑來催促道:“快去!快去!”通幽不敢停留,疾趨出門,二仙女已不見了。
一陣狂風,把通幽吹到一個所在。
定睛一看時,卻原來就是适間那山上,見三仙依然在那裡弈棋,方才收局哩!張果呼通幽近前說道:“你既見楊妃讨了憑據,可回去罷!”通幽道:“還求仙師一發說明了梅妃江采蘋的前因,好一并回奏。
”張果道:“梅妃即蕊珠宮仙女,也因與孔科真人一笑,動了凡念,谪降人間兩世,都入皇宮:在隋時為侯夫人,負才色而不遇主,以緻自盡。
再轉生為梅妃,方與孔升真人了一笑緣,卻又遭妒奪,此皆上天示罰之意。
後固臨難矢節,忠義可嘉,故得仙靈救援,重返舊宮,複從舊主,正命考終,仍作仙女去了。
”通幽又問道:“朱貴兒與隋炀帝有私誓,遂得再合。
今楊妃與上帝也有私誓,來生亦得再合否?”張果道:“貴兒以忠義相感,故能如願。
楊妃無貞節,而有過惡,其私誓不過癡情欲念,那裡作得準?即如武後、韋後、太平、安樂、韓、秦、虢國等,都狂滢無度,當其與狎邪輩縱欲之時,豈無山盟海誓,總隻算胡言亂語罷了。
”通幽道:“如今武後、韋後等諸人,以及反賊安祿山等的魂魄,都歸何處?”張果道:“武後乃李富後身,故殺戮唐家子孫,以報宿愆,還是劫數當然。
獨可恨他荒滢殘虐,作孽太甚,今已與韋後、太平、安樂等,并當時那些佞臣酷吏,都堕入阿鼻地獄,永不超身。
至如反賊安、史輩,與那助逆的叛臣,緻亂的奸相,以及本朝前代這些讒妒的不仁的後妃宦豎,都是一班兇妖惡怪,應劫運而生。
生前造了大孽,死後進入地獄,萬劫隻在畜生道中輪回。
此等事未可悉數,你今回奏,隻說楊妃所言,竟說他也是仙女,不必說他受苦。
更須勸上皇洗心忏悔,勿昧前因,若能覺悟,至臨終時,我等還去接引他便了。
”言訖,把袖一揮,通幽卻在方台上驚醒。
甯神定想了一回,摸衣袖内,果有钗钿二物。
遂趨赴上皇禦前啟奏,将張果所說的前因,都隐過不題。
隻說梅妃、楊妃俱是那蕊珠宮仙女,梅妃未得一見,楊妃卻曾見來,據雲:“上皇系仙真降世,與我有緣,故得聚會。
今雖相别,後會有期,不須悲念,奉勸上皇及早明心養性,千秋萬歲後,當仍複仙真之位。
”因将鐵盒獻上為信。
上皇看了,雖極嗟歎,卻還半信半疑,通幽再把七夕誓言奏上,說道:“臣亦恐钗盒未足取信,更須一言,貴妃因言及此,但此系私語,并無人知,以此上奏,必不疑為新垣平之詐也。
”上皇聞言,嗚咽流涕,乃厚賞通幽而遣之。
後來白樂天隻據了通幽的假語,作長恨歌,竟道楊妃是仙女居仙境,進相傳為美談,那知其實不然。
正是: 訛以傳訛訛作詩,不如野史談果報。
阿環若竟得成仙,禍善福 滢豈天道! 上皇自此屏去紛華,辟谷服氣,日夜念誦經典。
至肅宗寶應元年,盂夏月明之後,偶弄一紫玉笛,略吹數聲,忽見雙鶴飛來,庭中徘徊,翔舞而去。
時有侍婢宮媛在側,上皇因對他說道:“我昨夜夢見張果、葉法善、羅公遠三位仙師來說,我宿世是元始孔升真人,谪在人間,已經兩世,今命數已終,特來接我到修真觀去修行,忏悔一甲子,然後複還原位。
今雙鶴來降,此其時矣!”遂命具香湯沐浴,安然就寝,谕令左右勿驚動我。
至次早。
宮媛及諸嫔禦輩,俱聞上皇睡中有嬉笑之聲,駭而視之,已崩矣。
正是: 兩世繁華總成夢,今朝辭世夢初醒。
上皇既崩,肅宗正在病中,聞此兇信,又驚又悲,病勢轉重,不隔幾時,亦即崩逝。
張後意欲廢太子,别立親王。
李輔國殺張後,立太子是為代宗,于是輔國愈驕橫。
後來輔國被人殺死,這刺客實代宗所使也。
那安史輩餘賊,至代宗廣德年間,方行珍滅。
代宗之後,尚有十三傳皇帝,其間美惡之事正多,當另具别編。
看官不厭絮煩,容續刊呈教。
今此一書,不過說明隋炀帝與唐明皇兩朝天子的前因後果,其餘諸事,尚未及載。
有一詞為結證: 閑閱舊史細思量,似傀儡排場。
古今帳簿分明載,還看取野史 鋪張。
或演春秋,或編漢魏,我隻記隋唐。
隋唐往事話來長,且莫 遽求詳。
而今略說興衰際,輪回轉,男女猖狂。
怪迹仙蹤,前因後 果,炀帝與明皇。
調寄“一叢花”—— 亦凡圖書館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