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96回 拚百口郭令公報恩 複兩京廣平王奏績
關燈
小
中
大
“還可追轉否?”肅宗道:“已去遠矣,為何欲追轉?”李泌咄嗟道:“上皇不肯東歸矣!”肅宗驚問何故。
李泌道:“陛下正位改元,已曆二載,今忽奉此表,上皇心疑,且不自安,怎肯複歸?”肅宗爽然自失,頓足道:“朕本以至誠求退,今聞卿言,乃悟其失,表已奏上,為之奈何!”李泌道:“今可更為群臣賀表,具言自馬嵬請留,靈武勸進,及今克複兩京,皇上思戀晨昏,請即還宮,以盡孝養。
如此則上皇心安,東歸有日矣。
”肅宗連聲道是,便命李泌草表,立遣中使霍韬光入蜀奏聞。
不則一日,啖廷瑤自蜀回,傳上皇口谕雲:“可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複歸矣。
”肅宗惶懼無措。
數日後,霍韬光還報,言上皇初得皇帝請退東宮之表,彷徨不能食,欲不東歸。
及群臣賀表至,乃大喜,命食作樂,下诰定行期了。
肅宗大喜,召李泌入宮告之道:“此皆卿之力也!”因命酒與飲。
是夜留宿于内,肅宗與之同榻而寝。
正是: 禦床并坐非王導,帝榻同眠勝子陵。
李泌本不樂仕進,久有去志,因乘間乞身道:“臣已略報聖恩,今請仍許作閑人。
”肅宗道:“卿久與朕同憂,朕今将欲與卿同樂,何忽思去?”李泌道:“臣有五不可留:臣遇陛下太早,陛下寵臣大深,任臣太重,臣功太大,迹太奇,有此五者,所以斷不可留也!”肅宗笑道:“且睡,另日再議。
”李泌道:“陛下今就臣同榻同卧,尚不允臣所請,況異日香案之前乎?陛下不許臣去,是殺臣也!”肅宗驚訝道:“卿何疑朕至此,朕豈是欲殺卿者。
”李泌道:“殺臣者非陛下,乃五不可也。
陛下向日待臣如此之厚,臣子事猶有不得盡言者;況他日天下既安,臣未必能尚邀聖眷,尚敢言乎?”肅宗道:“卿此言必因朕不從卿先伐範陽之計也。
”李泌道:“臣不因此,臣實有感于建甯王之事耳。
”肅宗道:“建甯欲害其兄,朕故不得已而除之耳。
”李泌道:“建甯若有此心,廣平當極恨之。
今廣平王每與臣言其冤,為之流涕。
況陛下昔欲用建甯為元帥,臣請用廣平,若建甯果有害兄之意,宜深恨臣,乃當日以臣為忠,愈加親信,即此可察其心矣。
”肅宗聞言,不覺淚下道:“卿言是也,朕知誤矣,然既往不咎。
”李泌道:“臣非咎既往,隻願陛下警戒将來。
昔天後無故鸩殺太子弘,其次子賢憂懼,作黃台瓜詞,其中兩句雲:‘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今陛下已一摘矣,幸勿再摘。
” 李泌這句話,因知張良娣忌廣平王之功也,常讒谮他,恐肅宗又為其所惑,故言及此。
當下肅宗聞言,悚然道:“安有是事,卿之良言,朕當謹佩。
”李泌複懇求還山。
肅宗道:“且待東京報捷,朕入西京時再議。
”自此又過了幾日,東京捷報到了,報說賊将自西京戰敗後,收合餘衆保陝城,安慶緒遣嚴莊引兵助之。
郭子儀與賊戰于新店,葉護引本部兵追擊其後,腹背夾攻。
賊兵大潰,屍橫遍野,賊将棄陝而走。
子儀遣兵分道追擊。
嚴莊奔回東京,勸安慶緒棄東京城,率其黨走河北,臨行殺前被擒唐将哥舒翰等二十餘人,獨許遠自刎而死。
子儀奉廣平王入東京城,出府庫中物與葉護,又命民間助輸羅錦萬匹與之,免于俘掠,百姓歡悅。
正是: 大帥用番兵,賢王賴名将。
土地得恢複,其功同開創。
肅宗聞報大喜,即具表遣韋見素入蜀奏捷。
随後又遣秦國模、秦國桢往成都迎接上皇。
一面擇日起駕,先入西京,候上皇回銮。
李泌上表,請如前谕,懇放還山。
肅宗知其去志已決,乃降溫旨,許其暫歸。
李泌即日謝恩辭朝,隐居衡山去了。
後來廣平王嗣位,複征李泌出山,又曆事兩朝,正有許多嘉言善策,都不在話下。
最可惜肅宗不曾從其先伐範陽之計,以緻兩京雖複,賊氛未珍。
安家父子亂後,又繼以史家父子之亂,勞師動衆,久而後定。
究竟安祿山既為其子慶給所殺,而慶緒又為其臣史思明所殺,而史思明又為其子朝義所殺,亂臣賊子,曆曆現報。
這些都是後話,如今且隻說上皇還京之事。
正是: 前日興嗟行路難,今朝且喜回銮穩。
未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
李泌道:“陛下正位改元,已曆二載,今忽奉此表,上皇心疑,且不自安,怎肯複歸?”肅宗爽然自失,頓足道:“朕本以至誠求退,今聞卿言,乃悟其失,表已奏上,為之奈何!”李泌道:“今可更為群臣賀表,具言自馬嵬請留,靈武勸進,及今克複兩京,皇上思戀晨昏,請即還宮,以盡孝養。
如此則上皇心安,東歸有日矣。
”肅宗連聲道是,便命李泌草表,立遣中使霍韬光入蜀奏聞。
不則一日,啖廷瑤自蜀回,傳上皇口谕雲:“可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複歸矣。
”肅宗惶懼無措。
數日後,霍韬光還報,言上皇初得皇帝請退東宮之表,彷徨不能食,欲不東歸。
及群臣賀表至,乃大喜,命食作樂,下诰定行期了。
肅宗大喜,召李泌入宮告之道:“此皆卿之力也!”因命酒與飲。
是夜留宿于内,肅宗與之同榻而寝。
正是: 禦床并坐非王導,帝榻同眠勝子陵。
李泌本不樂仕進,久有去志,因乘間乞身道:“臣已略報聖恩,今請仍許作閑人。
”肅宗道:“卿久與朕同憂,朕今将欲與卿同樂,何忽思去?”李泌道:“臣有五不可留:臣遇陛下太早,陛下寵臣大深,任臣太重,臣功太大,迹太奇,有此五者,所以斷不可留也!”肅宗笑道:“且睡,另日再議。
”李泌道:“陛下今就臣同榻同卧,尚不允臣所請,況異日香案之前乎?陛下不許臣去,是殺臣也!”肅宗驚訝道:“卿何疑朕至此,朕豈是欲殺卿者。
”李泌道:“殺臣者非陛下,乃五不可也。
陛下向日待臣如此之厚,臣子事猶有不得盡言者;況他日天下既安,臣未必能尚邀聖眷,尚敢言乎?”肅宗道:“卿此言必因朕不從卿先伐範陽之計也。
”李泌道:“臣不因此,臣實有感于建甯王之事耳。
”肅宗道:“建甯欲害其兄,朕故不得已而除之耳。
”李泌道:“建甯若有此心,廣平當極恨之。
今廣平王每與臣言其冤,為之流涕。
況陛下昔欲用建甯為元帥,臣請用廣平,若建甯果有害兄之意,宜深恨臣,乃當日以臣為忠,愈加親信,即此可察其心矣。
”肅宗聞言,不覺淚下道:“卿言是也,朕知誤矣,然既往不咎。
”李泌道:“臣非咎既往,隻願陛下警戒将來。
昔天後無故鸩殺太子弘,其次子賢憂懼,作黃台瓜詞,其中兩句雲:‘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今陛下已一摘矣,幸勿再摘。
” 李泌這句話,因知張良娣忌廣平王之功也,常讒谮他,恐肅宗又為其所惑,故言及此。
當下肅宗聞言,悚然道:“安有是事,卿之良言,朕當謹佩。
”李泌複懇求還山。
肅宗道:“且待東京報捷,朕入西京時再議。
”自此又過了幾日,東京捷報到了,報說賊将自西京戰敗後,收合餘衆保陝城,安慶緒遣嚴莊引兵助之。
郭子儀與賊戰于新店,葉護引本部兵追擊其後,腹背夾攻。
賊兵大潰,屍橫遍野,賊将棄陝而走。
子儀遣兵分道追擊。
嚴莊奔回東京,勸安慶緒棄東京城,率其黨走河北,臨行殺前被擒唐将哥舒翰等二十餘人,獨許遠自刎而死。
子儀奉廣平王入東京城,出府庫中物與葉護,又命民間助輸羅錦萬匹與之,免于俘掠,百姓歡悅。
正是: 大帥用番兵,賢王賴名将。
土地得恢複,其功同開創。
肅宗聞報大喜,即具表遣韋見素入蜀奏捷。
随後又遣秦國模、秦國桢往成都迎接上皇。
一面擇日起駕,先入西京,候上皇回銮。
李泌上表,請如前谕,懇放還山。
肅宗知其去志已決,乃降溫旨,許其暫歸。
李泌即日謝恩辭朝,隐居衡山去了。
後來廣平王嗣位,複征李泌出山,又曆事兩朝,正有許多嘉言善策,都不在話下。
最可惜肅宗不曾從其先伐範陽之計,以緻兩京雖複,賊氛未珍。
安家父子亂後,又繼以史家父子之亂,勞師動衆,久而後定。
究竟安祿山既為其子慶給所殺,而慶緒又為其臣史思明所殺,而史思明又為其子朝義所殺,亂臣賊子,曆曆現報。
這些都是後話,如今且隻說上皇還京之事。
正是: 前日興嗟行路難,今朝且喜回銮穩。
未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