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03回 逞雄心李靖訴西嶽 造谶語張衡危李淵

關燈
惑間,蒼頭叩戶,傳言老夫人有事相求,請客出見。

    李靖忙出至堂上。

    老夫人斂枉而言道:“郎君休驚。

    此處實系龍宮,老身即龍母也。

    兩兒俱名隸天曹,有行雨之責。

    适奉天符:自此而西,自西而南,五百裡内,限于今夜三更行雨,黎明而止,時刻不得少違。

    怎奈大小兒送妹遠嫁,次兒方就婚洞庭,一時傳呼無及;老身既系女流,奴輩又不可專主。

    郎君貴人,幸适寓宿于此,敢屈台駕,暫代一行;事竣之後,當有薄酬,萬勿見拒。

    ”李靖本是個少年英銳、膽粗氣豪的人,聞了此言,略無疑畏,但道:“我乃凡人,如何可代龍神行雨?”老夫人道:“君若肯代行,自有行雨之法。

    ”李靖道:“既如此,何妨相代。

    ”老夫人大喜,即命取一杯酒來。

    須臾酒至,老夫人遞與李靖道:“飲此可以禦風雷,且可壯膽。

    ”李靖接酒在手,香味撲鼻,遂一飲而盡,頓覺神氣健旺倍常。

    老夫人道:“門外已備下龍馬,郎君乘之,任其騰空而起,必不至于傾跌。

    馬鞍上系一小琉璃瓶兒,瓶中滿注清水,此為水母。

    瓶口邊懸着一個小金匙,郎君但遇龍馬跳躍之處,即将金匙于瓶中取水一滴,滴于馬鬃之上,不可多,不可少。

    此便是行雨之法,牢記勿誤!雨行既畢,龍馬自能回走,不必顧慮。

    ” 李靖一一領諾,随即出門上馬。

    那馬極高大,毛色甚異。

    行不數步,即騰起空中,禦風而馳,且是平穩,漸行漸高。

    一霎時間,雷聲電光,起于馬足之下。

    李靖全不懼怯,依着夫人言語,凡遇馬躍處,即以滴水滴在馬鬃上。

    也不知滴過了幾處,天色漸次将明,來到一處,那馬又複跳躍。

    李靖恰待取水滴下,卻從曙光中看下面時,正是日間歇馬吃茶的所在,因想道:“我親見此處田上幹枯,這一滴水濟得甚事?今行雨之權在我,何不廣施惠澤?況我受村農一茶之敬,正須多以甘霖報之。

    ”遂一連約滴下二十餘滴。

     少頃事竣,那馬跑回,到得門首,從空而下。

    李靖下馬入門,隻見老夫人蓬首素服,滿面愁慘之容,迎着李靖說道:“郎君何誤我之甚也!此瓶中水一滴,乃人間一尺雨;本約止下一滴,何獨于此一方連下二十滴?今此方平地水高二丈,田禾屋舍人民,都被淹沒。

    老身國輕于托人,已遭天罰:鞭背一百,小兒輩俱當獲譴矣!”李靖聞言大驚,一時愧悔局促,無地自容。

    老夫人道:“此亦當有數存,焉敢相怨?有勞尊客,仍須奉酬;但珠玉金寶之物,必非君子所尚,當另有以相贈。

    ”乃喚出兩個青衣女子來,貌俱極美,但一個滿面笑容,一個微有怒色。

    老夫人道:“此一文婢,一武婢,惟郎君擇取其一,或盡取亦可。

    ”李靖遜謝道:“靖有負委托,以緻相累,方自慚恨,得不見罪足矣,豈敢複叨隆惠?”老夫人道:“郎君勿辭,可速取而去。

    少頃兒輩歸來,恐多未便。

    ”李靖想道:“我若盡取二婢,則似乎貪;若專取文婢,又似乎懦。

    ”因指着那武婢對老人道:“若必欲見惠,願得此人。

    ”老夫人即命蒼頭,牽還了李靖所騎之馬,又另備一馬,與女子乘坐,相随而行。

     李靖謝了夫人,出門上馬,與女子同行。

    行不數步,回頭看時,那所宅院已不見了。

    又行數裡,那女子道:“方才郎君若并取二女,則文武全備,後當出将入相;今舍文而取武,異日可為一名将耳!”遂于袖中取出一書,付與李靖道:“熟此可臨敵制勝,輔主成功。

    ”舉鞭指着前面道:“此去不遠,便達尊寓。

    郎君前途保重。

    老夫人遺妾随行,非真以妾贈君,正欲使妾以此書相授也。

    郎君日後自有佳人遇合。

    妾非世間女子,難以侍奉箕帚,請從此辭。

    ”李靖正欲挽留,隻見那女子撥轉馬頭,那馬即騰空而起,倏勿不見。

    李靖十分驚疑,策馬前行,見昨日所過之處,一派大水汪洋,絕無人迹,不勝咨嗟懊悔。

    尋路回寓,将所贈之書展看,卻都是些行兵要訣,及造作兵器車甲的式樣與方法。

    正是: 龍神行雨人權代,赢得滔天水勢高。

     鞭背天刑甘自受,還将兵法作酬勞。

     李靖自得此書之後,兵法愈精,不在話下。

     且說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