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85回 羅公遠預寄蜀當歸 安祿山請用番将士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仙客寄書天子,無幾字,藥名兒最堪思。
漢戊忽更番戍, 君王偏不疑。
信殺姓安人,好卻忘危。
調寄“定西番” 從來為人最忌貪、嗔、癡三字,況為天子者乎。
自古聖帝賢王,惟是正己率物,思患防微,勵精圖治,必不惑于異端幽渺之說。
若既身為天子,富貴已極,卻又想長生不老之術,因而遠求神仙,甚且以萬乘之尊嚴,好學他家的幻術。
學之不得,而至于怨怒,妄行殺戮,豈非貪而又嗔。
究竟其人若果可殺,即非神仙。
若是神仙,殺亦不死。
不惟不死而已,他還把日後之事,預先寄個啞謎兒與你。
還不省悟,依然從信奸邪,以緻變更舊制,贻害于後,畢竟認定惡人為好人,這又是極癡的了。
且說玄宗款留住了張果、葉法善,不放還山。
鄂州守臣又薦羅公遠,表奏他的術法神通,起送到京師。
那羅公遠,不知何處人也,亦不知為何代人,其容貌常如十六七歲一個孩子,到處閑遊,蹤迹無定。
一日遊至鄂州,恰值本州官府,因天時亢旱,延請僧道于社稷壇内啟建法事,祈求雨澤。
禱告的人甚多,人叢中有個穿白的人,在那裡閑看。
其人身長丈餘,顧盼非常,衆皆屬國,或問其姓名居處,答道:“我姓龍,本處人氏。
”正說間,羅公遠适至,見了那人,怒目咄嗟道:“這等亢旱,汝何不去行雨濟人,卻在此闡行?”那人斂容拱手道:“不奉天符,無處取水。
”公遠道:“汝但速行,吾當助汝。
”那人連聲應道是,疾趨而去。
衆人驚問:“此是何人?”羅公遠道:“此乃本地水府龍神也,吾敕令速行雨,以救亢旱。
奈他未奉上帝之敕令,不敢擅自取水,吾今當以滴水助之,救濟此處的禾稻。
”一面說,一面舉眼四下觀看,見那僧道誦經的桌上,有一方大硯。
因才寫得疏文,硯台池中積有這些墨水。
公遠上前把口向硯中池裡,一口吸起,望空一噴,喝道:“速行雨來!”隻見霎時間,日掩雲騰,大風頓作。
公遠即對衆人說道:“雨将至矣!列位避着,不要被雨打濕了衣服。
”說猶未了,雨點驟至,頃刻之間,如傾盆倒甕,落了半晌。
約有尺餘,方才止息。
卻也作怪,那雨落地地上,沾在衣上,都是黝黑的一般。
原來龍神全憑仗仙力,就這口墨水化作雨澤,以救亢旱,故雨色皆黑。
當下人人嗟異,個個歡喜,問了羅公遠的姓名,簇擁去見本州太守,具白其事。
太守欲酬以金帛,公遠笑而不受。
太守說道:“天子尊信神仙,君既有如此道術,吾定當薦引至禦前,必蒙敬禮。
”公遠道:“吾本不喜邀遊帝庭,但聞張、葉二仙在京師,吾正欲一識其面,今乘便往見之,無所不可。
”于是太守具疏,遣使伴送。
公遠來至京中,使者将疏章投進,玄宗覽疏,即傳旨召見。
那日玄宗坐慶雲亭下,看張果與葉法善對弈。
内侍引公遠入來,将至亭下,玄宗指着張、葉二仙道:“此鄂州送來異人羅公遠,二位先生試與一談。
”張、葉二人舉目一看,遙見公遠體弱容嫩,宛如小孩童,将要成冠一般的樣兒,都笑道:“孩題之重,有何知識,亦稱異人。
”公遠不慌不忙,行至亭階之下,玄宗敕免朝拜,命升階賜坐,因指張、葉二仙師道:“卿識此二人否,此即張果先生、葉法善尊師也。
”公遠道:“聞名未曾謀面,今日幸得相晤。
”張果笑道:“小輩固當不識我。
”葉法善道:“安有神仙中人,而不識張果先生者乎?”公遠道:“世無不知禮讓之神仙,況今二師簡傲如此,仆之不相識,亦未足為恨也。
”張果大笑說道:“吾且不與子深談,人人都稱子為異人,想必當有異術。
吾今姑以極鄙淺之技相試,倘能中竅,自當刮目相待。
”便與法善各取棋子幾枚,握于手中間說道:“試猜我二人手中棋子各幾枚。
”公遠道:“都無一枚。
”二人哈哈大笑,即開手來看時,卻果一個也不見了。
隻見羅公遠袖中,伸出雙後,棋子滿把的笑說道:“棋子已入吾手中矣,二位老仙翁遇着小輩,直教兩手俱空的了。
”張、葉二仙師,方才驚異,各起身緻敬。
正是: 學無前後達為先,莫恃高年欺少年。
混沌初分張果老,還同小輩并稱仙。
當下玄宗大喜,即賜宴于慶雲亭上,給以冠袍,又賜與邸第,尊稱為羅仙師。
自此公遠常與張、葉二人,談論仙家宗旨,彼此敬服。
過了幾日,張果、葉法善具疏,堅請還山,道:“羅公遠道術殊勝臣輩,留彼在京,足備陛下咨訪。
臣等出山已久,思歸念切,乞賜放還,以遂臣等野性。
”玄宗知其歸志已決,不便強團,準其哲回家山。
有問之處,再候宣召。
二人謝恩出京,凡玄宗天子所賜之物,及各官員所贈之珍奇,一無所受,二人遂各飄然而去。
正是: 閑雲野鶴,海闊天空。
來去自由,不受樊籠。
自此之後,在京方士輩,隻有羅公遠為玄宗所尊信,時常召見,叩問長生不死之方。
公遠道:“長生無方,隻要清心寡欲,便可卻病延年。
”玄宗勉從其說,或時獨處一宮,嫔妃不禦,後廷宴會,比前也略稀疏了。
楊妃意中
漢戊忽更番戍, 君王偏不疑。
信殺姓安人,好卻忘危。
調寄“定西番” 從來為人最忌貪、嗔、癡三字,況為天子者乎。
自古聖帝賢王,惟是正己率物,思患防微,勵精圖治,必不惑于異端幽渺之說。
若既身為天子,富貴已極,卻又想長生不老之術,因而遠求神仙,甚且以萬乘之尊嚴,好學他家的幻術。
學之不得,而至于怨怒,妄行殺戮,豈非貪而又嗔。
究竟其人若果可殺,即非神仙。
若是神仙,殺亦不死。
不惟不死而已,他還把日後之事,預先寄個啞謎兒與你。
還不省悟,依然從信奸邪,以緻變更舊制,贻害于後,畢竟認定惡人為好人,這又是極癡的了。
且說玄宗款留住了張果、葉法善,不放還山。
鄂州守臣又薦羅公遠,表奏他的術法神通,起送到京師。
那羅公遠,不知何處人也,亦不知為何代人,其容貌常如十六七歲一個孩子,到處閑遊,蹤迹無定。
一日遊至鄂州,恰值本州官府,因天時亢旱,延請僧道于社稷壇内啟建法事,祈求雨澤。
禱告的人甚多,人叢中有個穿白的人,在那裡閑看。
其人身長丈餘,顧盼非常,衆皆屬國,或問其姓名居處,答道:“我姓龍,本處人氏。
”正說間,羅公遠适至,見了那人,怒目咄嗟道:“這等亢旱,汝何不去行雨濟人,卻在此闡行?”那人斂容拱手道:“不奉天符,無處取水。
”公遠道:“汝但速行,吾當助汝。
”那人連聲應道是,疾趨而去。
衆人驚問:“此是何人?”羅公遠道:“此乃本地水府龍神也,吾敕令速行雨,以救亢旱。
奈他未奉上帝之敕令,不敢擅自取水,吾今當以滴水助之,救濟此處的禾稻。
”一面說,一面舉眼四下觀看,見那僧道誦經的桌上,有一方大硯。
因才寫得疏文,硯台池中積有這些墨水。
公遠上前把口向硯中池裡,一口吸起,望空一噴,喝道:“速行雨來!”隻見霎時間,日掩雲騰,大風頓作。
公遠即對衆人說道:“雨将至矣!列位避着,不要被雨打濕了衣服。
”說猶未了,雨點驟至,頃刻之間,如傾盆倒甕,落了半晌。
約有尺餘,方才止息。
卻也作怪,那雨落地地上,沾在衣上,都是黝黑的一般。
原來龍神全憑仗仙力,就這口墨水化作雨澤,以救亢旱,故雨色皆黑。
當下人人嗟異,個個歡喜,問了羅公遠的姓名,簇擁去見本州太守,具白其事。
太守欲酬以金帛,公遠笑而不受。
太守說道:“天子尊信神仙,君既有如此道術,吾定當薦引至禦前,必蒙敬禮。
”公遠道:“吾本不喜邀遊帝庭,但聞張、葉二仙在京師,吾正欲一識其面,今乘便往見之,無所不可。
”于是太守具疏,遣使伴送。
公遠來至京中,使者将疏章投進,玄宗覽疏,即傳旨召見。
那日玄宗坐慶雲亭下,看張果與葉法善對弈。
内侍引公遠入來,将至亭下,玄宗指着張、葉二仙道:“此鄂州送來異人羅公遠,二位先生試與一談。
”張、葉二人舉目一看,遙見公遠體弱容嫩,宛如小孩童,将要成冠一般的樣兒,都笑道:“孩題之重,有何知識,亦稱異人。
”公遠不慌不忙,行至亭階之下,玄宗敕免朝拜,命升階賜坐,因指張、葉二仙師道:“卿識此二人否,此即張果先生、葉法善尊師也。
”公遠道:“聞名未曾謀面,今日幸得相晤。
”張果笑道:“小輩固當不識我。
”葉法善道:“安有神仙中人,而不識張果先生者乎?”公遠道:“世無不知禮讓之神仙,況今二師簡傲如此,仆之不相識,亦未足為恨也。
”張果大笑說道:“吾且不與子深談,人人都稱子為異人,想必當有異術。
吾今姑以極鄙淺之技相試,倘能中竅,自當刮目相待。
”便與法善各取棋子幾枚,握于手中間說道:“試猜我二人手中棋子各幾枚。
”公遠道:“都無一枚。
”二人哈哈大笑,即開手來看時,卻果一個也不見了。
隻見羅公遠袖中,伸出雙後,棋子滿把的笑說道:“棋子已入吾手中矣,二位老仙翁遇着小輩,直教兩手俱空的了。
”張、葉二仙師,方才驚異,各起身緻敬。
正是: 學無前後達為先,莫恃高年欺少年。
混沌初分張果老,還同小輩并稱仙。
當下玄宗大喜,即賜宴于慶雲亭上,給以冠袍,又賜與邸第,尊稱為羅仙師。
自此公遠常與張、葉二人,談論仙家宗旨,彼此敬服。
過了幾日,張果、葉法善具疏,堅請還山,道:“羅公遠道術殊勝臣輩,留彼在京,足備陛下咨訪。
臣等出山已久,思歸念切,乞賜放還,以遂臣等野性。
”玄宗知其歸志已決,不便強團,準其哲回家山。
有問之處,再候宣召。
二人謝恩出京,凡玄宗天子所賜之物,及各官員所贈之珍奇,一無所受,二人遂各飄然而去。
正是: 閑雲野鶴,海闊天空。
來去自由,不受樊籠。
自此之後,在京方士輩,隻有羅公遠為玄宗所尊信,時常召見,叩問長生不死之方。
公遠道:“長生無方,隻要清心寡欲,便可卻病延年。
”玄宗勉從其說,或時獨處一宮,嫔妃不禦,後廷宴會,比前也略稀疏了。
楊妃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