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98回 遺錦襪老妪獲錢 聽雨鈴樂工度曲
關燈
小
中
大
時梅妃已至西京,承肅宗之意,入居上陽宮了。
上皇行至鳳翔府,傳命護從軍士,将衣甲兵器,都交納鳳翔府庫中。
李輔國奏請肅宗發精騎三千迎駕。
及駕将到,肅宗率百官出都門奉迎,百姓遮道羅拜,俱呼萬歲。
肅宗俯伏上皇車前,涕泣不止;上皇亦涕泣撫慰。
肅宗奏請避位,上皇不允。
時肅宗不敢穿黃袍,隻穿紫袍,上皇立命取黃袍,令内侍與肅宗換了。
車駕即日至太廟告谒,因見太廟殘毀,仰天大哭,臣民無不感傷。
告谒畢,車駕回朝,肅宗步行禦車,上皇屢卻之,方乘馬傍車而行。
上皇顧謂諸臣曰:“朕為天子五十年,不自見為尊;今為天子父,乃真尊之至耳。
”諸臣皆俯首稱萬歲。
上皇車駕入朝,不禦大殿,隻就便殿暫隻下诰:朕尊為太上皇,以南内興慶宮為娛老之所,朝廷政事,不複與聞。
後人讀史至此,謂上皇納甲兵于府庫,是何意思?肅宗子迎父駕,卻用精騎三千,又是何意?有詩歎雲: 甲兵輸庫非無意,父子之間亦遠嫌。
迎駕隻須儀從盛,何勞精 騎發三千。
上皇既至興慶宮,即召梅妃入宮見駕,梅妃朝拜之際,婉轉悲啼。
上皇意不勝情,好言慰勞,即以所題畫真與看,梅妃拜謝道:“聖人之情,見乎辭矣,臣妾雖死,亦當銜感九泉。
”因又把當日投環,遇仙避難,逢仙之事,面奏一番道:“妾若非張果先生,使其妻遠來相救,安能今日複見天顔?”上皇道:“昔年朕欲以玉真公主與張果為婚,他堅卻不允,原說有妻韋氏在王屋山中,不意你今日蒙其救援;那紙驢兒想即張果巾箱中物也。
”梅妃又将葉法善所贈梅花,呈于上皇觀覽。
上皇見花色晶瑩,清香襲人,不覺驚異道:“你得此仙梅,庶不愧梅妃之稱矣!”梅妃又将羅公遠詩句奏聞道:“此詩雖贈達奚女,而妾得羅采奏報之事,已離于中。
”上皇點頭嗟歎道:“羅公遠昔曾寄書與朕,說安不忘危,這安字明明說安祿山;又寄藥物名蜀當歸,是說朕将避亂入蜀,後來仍當歸京都。
仙師之言,當時莫解其意,今日思之,無有不驗。
我正在這裡想他。
” 梅妃回奏,言羅采與羅素姑就是他的戚屬,上皇遂傳命,加羅采官三級,賜錢百萬。
封羅素姑為貞靜仙師,賜錢二百萬,增修觀宇。
又命塑張果、葉法善、羅公遠三仙之像,于觀中虔誠供奉。
梅妃又念達奚盈盈同處多時,互相敬愛,情誼不薄。
因奏請上皇,以虢國夫人舊宅賜與居住,這正應了羅公遠詩中畫景卻成真一句。
當初盈盈把虢國宅院的畫圖,與秦國桢看了,隐過了自家的事,誰想今日就把那畫圖中的宅院賜與他,卻不是弄假成真?當下秦國桢接到了盈盈,一面告知親兄秦國模,不說是舊好,隻說在修真觀中相遇,承羅采為媒兩個訂定的。
國模因他已奉旨準娶,便也由他罷了。
盈盈就于賜第中,與秦國桢相聚,重講舊情,這一段的恩愛,非可言喻。
有一曲“黃莺兒”為證: 重會狀元郎,上秦樓,卸道裝,從今勾卻相思賬。
姓兒也雙,名 兒也雙,前時瞞過難尋訪。
笑娘行,今須聽我低叫耳邊廂。
原來秦國桢的夫人徐氏,就是徐懋功的裔孫女,極是賢淑,因此妻妾相得,後來各生貴子。
國桢與哥哥國模,俱以高官緻仕。
盈盈常得入宮,谒見梅妃。
又常遣人往候羅素姑。
那羅素姑壽至百有餘歲,坐化而終。
此皆後話,不必再說。
且說梅妃當日朝見上皇過了,便要辭回上陽宮。
上皇道:“朕年已老,無人侍奉,得卿相叙,正好娛我晚景,如何還要到上陽宮去?”梅妃道:“臣妾有翠華西閣得侍至尊,觸忌遭讒,自分永棄。
今以未死餘生,複觐天顔,已出望外。
至于侍奉左右,當更擇佳麗,以繼前寵,妾衰朽之質,自宣退避。
”說罷,揮淚如雨。
上皇親手撫慰道:“向來與卿疏闊,實朕之過。
然珍珠投贈,未始無情,今當依仙師舊好從新之語,豈忍棄朕别居。
”梅妃見上皇恁般眷顧,乃遵旨留興慶宮,與上皇同處。
正是: 楊花已逐東風散,梅萼偏能留晚香。
上皇複得梅妃侍奉,甚可消遣暮年。
但每常念及楊妃慘死,不勝悲痛,前自蜀中回京,路過馬嵬,特命緻祭,彼時便欲以禮改葬。
禮部侍郎李揆奏雲:“昔日龍武将士,因誅楊國忠,故累及妃子,今欲改葬故妃,恐龍武将士疑懼生變。
”上皇聞奏,暫止其事。
及回京後,密遣高力士潛往改葬,且密谕:若
上皇行至鳳翔府,傳命護從軍士,将衣甲兵器,都交納鳳翔府庫中。
李輔國奏請肅宗發精騎三千迎駕。
及駕将到,肅宗率百官出都門奉迎,百姓遮道羅拜,俱呼萬歲。
肅宗俯伏上皇車前,涕泣不止;上皇亦涕泣撫慰。
肅宗奏請避位,上皇不允。
時肅宗不敢穿黃袍,隻穿紫袍,上皇立命取黃袍,令内侍與肅宗換了。
車駕即日至太廟告谒,因見太廟殘毀,仰天大哭,臣民無不感傷。
告谒畢,車駕回朝,肅宗步行禦車,上皇屢卻之,方乘馬傍車而行。
上皇顧謂諸臣曰:“朕為天子五十年,不自見為尊;今為天子父,乃真尊之至耳。
”諸臣皆俯首稱萬歲。
上皇車駕入朝,不禦大殿,隻就便殿暫隻下诰:朕尊為太上皇,以南内興慶宮為娛老之所,朝廷政事,不複與聞。
後人讀史至此,謂上皇納甲兵于府庫,是何意思?肅宗子迎父駕,卻用精騎三千,又是何意?有詩歎雲: 甲兵輸庫非無意,父子之間亦遠嫌。
迎駕隻須儀從盛,何勞精 騎發三千。
上皇既至興慶宮,即召梅妃入宮見駕,梅妃朝拜之際,婉轉悲啼。
上皇意不勝情,好言慰勞,即以所題畫真與看,梅妃拜謝道:“聖人之情,見乎辭矣,臣妾雖死,亦當銜感九泉。
”因又把當日投環,遇仙避難,逢仙之事,面奏一番道:“妾若非張果先生,使其妻遠來相救,安能今日複見天顔?”上皇道:“昔年朕欲以玉真公主與張果為婚,他堅卻不允,原說有妻韋氏在王屋山中,不意你今日蒙其救援;那紙驢兒想即張果巾箱中物也。
”梅妃又将葉法善所贈梅花,呈于上皇觀覽。
上皇見花色晶瑩,清香襲人,不覺驚異道:“你得此仙梅,庶不愧梅妃之稱矣!”梅妃又将羅公遠詩句奏聞道:“此詩雖贈達奚女,而妾得羅采奏報之事,已離于中。
”上皇點頭嗟歎道:“羅公遠昔曾寄書與朕,說安不忘危,這安字明明說安祿山;又寄藥物名蜀當歸,是說朕将避亂入蜀,後來仍當歸京都。
仙師之言,當時莫解其意,今日思之,無有不驗。
我正在這裡想他。
” 梅妃回奏,言羅采與羅素姑就是他的戚屬,上皇遂傳命,加羅采官三級,賜錢百萬。
封羅素姑為貞靜仙師,賜錢二百萬,增修觀宇。
又命塑張果、葉法善、羅公遠三仙之像,于觀中虔誠供奉。
梅妃又念達奚盈盈同處多時,互相敬愛,情誼不薄。
因奏請上皇,以虢國夫人舊宅賜與居住,這正應了羅公遠詩中畫景卻成真一句。
當初盈盈把虢國宅院的畫圖,與秦國桢看了,隐過了自家的事,誰想今日就把那畫圖中的宅院賜與他,卻不是弄假成真?當下秦國桢接到了盈盈,一面告知親兄秦國模,不說是舊好,隻說在修真觀中相遇,承羅采為媒兩個訂定的。
國模因他已奉旨準娶,便也由他罷了。
盈盈就于賜第中,與秦國桢相聚,重講舊情,這一段的恩愛,非可言喻。
有一曲“黃莺兒”為證: 重會狀元郎,上秦樓,卸道裝,從今勾卻相思賬。
姓兒也雙,名 兒也雙,前時瞞過難尋訪。
笑娘行,今須聽我低叫耳邊廂。
原來秦國桢的夫人徐氏,就是徐懋功的裔孫女,極是賢淑,因此妻妾相得,後來各生貴子。
國桢與哥哥國模,俱以高官緻仕。
盈盈常得入宮,谒見梅妃。
又常遣人往候羅素姑。
那羅素姑壽至百有餘歲,坐化而終。
此皆後話,不必再說。
且說梅妃當日朝見上皇過了,便要辭回上陽宮。
上皇道:“朕年已老,無人侍奉,得卿相叙,正好娛我晚景,如何還要到上陽宮去?”梅妃道:“臣妾有翠華西閣得侍至尊,觸忌遭讒,自分永棄。
今以未死餘生,複觐天顔,已出望外。
至于侍奉左右,當更擇佳麗,以繼前寵,妾衰朽之質,自宣退避。
”說罷,揮淚如雨。
上皇親手撫慰道:“向來與卿疏闊,實朕之過。
然珍珠投贈,未始無情,今當依仙師舊好從新之語,豈忍棄朕别居。
”梅妃見上皇恁般眷顧,乃遵旨留興慶宮,與上皇同處。
正是: 楊花已逐東風散,梅萼偏能留晚香。
上皇複得梅妃侍奉,甚可消遣暮年。
但每常念及楊妃慘死,不勝悲痛,前自蜀中回京,路過馬嵬,特命緻祭,彼時便欲以禮改葬。
禮部侍郎李揆奏雲:“昔日龍武将士,因誅楊國忠,故累及妃子,今欲改葬故妃,恐龍武将士疑懼生變。
”上皇聞奏,暫止其事。
及回京後,密遣高力士潛往改葬,且密谕: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