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90回 矢忠貞顔真卿起義 遭妒忌哥舒翰喪師

關燈
手道:“有聖旨敕賜二位大夫死。

    ”遂喝左右:“代我拿下!”宣敕示之。

    常清道:“敗軍之将,死罪奚逃。

    但朝議俱以祿山之衆為不難珍戮,非确論也。

    臣死之後,願勿輕視此賊,宜專任良将,多練精兵以圖之。

    ”仙芝道:“吾遇賊而退,罪固當死不辭,謂我私侵軍糧,豈不冤哉!”二人就刑之時,部下士卒,皆大呼稱冤枉,其聲震動天地。

    後人有詩歎雲: 宦者監軍軍氣沮,何當輕殺而将軍。

    此時偏聽猶如此,那得人 心肯向君? 二人既死,命哥舒翰統其衆,并番将火拔歸仁部卒,亦屬統轄,号稱二十萬,鎮守潼關。

     且說安祿山既陷河南,遣其黨段子光赍李忄登、盧奕、蔣清之首,傳示河北,令速納款,傳至平原郡。

    平原郡的太守,乃臨沂人,姓顔名真卿,字清臣,複聖顔子之後裔,是個忠君愛國的人。

    他于祿山未反之先,預早知其必反,時值久雨之時,借此為由,築城浚濠,簡練丁壯,積貯倉凜,暗作準備。

    祿山以書生目真卿,不把放在心中。

    及到反叛之時,河北郡縣俱披靡,隻道平原亦必降順,乃檄令真卿,為本郡兵防守河津。

    真卿佯受其撤,密遣心腹,懷牒馳赴諸郡,暗約其舉兵讨賊,一面召募勇士得萬餘人,涕泣谕以大義,衆皆感憤,願效死力。

    那賊黨段子光,冒冒失失的将那三個忠臣的頭來傳示,被真卿拿住縛于城上,腰斬示衆。

    取三個頭續以蒲身,棺殓葬之,祭哭受吊。

    于是清池尉賈載、鹽山尉穆甯,聞真卿舉義,乃共殺僞景城太守劉道元,獲其甲仗五十餘船并其首級,送至長史李(日韋)處。

    (日韋)以祿山叛黨嚴莊是景城人,遂收其宗族數十人口,盡行殺戮。

    将劉道元的首級與甲仗等物,轉送平原太守顔真卿處。

    饒陽太守盧全誠、河間司法李奂、濟陽太守李随,都将祿山所署的僞太守長史等官,多皆殺了,各有兵數千,推顔真卿為盟主。

    真卿即遣本州司法兵馬使李平赍表文,并僞檄,從間道直入京師,奏聞玄宗。

     初祿山作亂時,河北震恐,無一能與之抗者。

    玄宗聞之,嗟歎說道:“二十四郡曾無一義士耶!”及李平赍表章至,乃大喜道:“朕不識顔真卿作何狀,乃能如此!”遂即降道禦旨,诏加顔真卿河北采訪使,在任即升,仍領平原等處事務,免其來京陛見。

    後來宋朝忠臣文天祥,過平原有詩雲: 平原太守顔真卿,長安天子不知名。

    一朝漁陽動鼙鼓。

    大河 以北無堅城。

    君家兄弟奮戈起,二十七郡同連盟。

    賊聞失色分軍 還,不敢長驅入兩京。

    明皇父子得西狩,由是靈武起義兵。

    唐家再 造李郭力,逆賊牽制公威靈。

    哀哉常山賊鈎舌,公歸朝廷氣不折。

     崎岖坎坷不得去,出入四朝老忠節。

    當年幸脫安祿山,由首竟陷李 希烈。

    希烈安能遽殺公,宰相盧杞欺日月。

    亂臣賊子歸何所?茫 茫煙草中原土。

    公視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那詩中所雲“白首竟陷李希烈”,是說顔真卿至德宗時,奸相盧杞忌其忠直,使往宣慰逆賊李希烈,其時竟為其所害,時年已七十有七矣。

    此是後話。

    所雲“常山鈎舌”之事,乃顔真卿的族兄顔杲卿,其人之忠義,與真卿無異。

    當祿山叛亂之時,他為常山太守,祿山兵至藁城,常山危急,杲卿自度常山兵力不足,一時難以拒守;乃以長史袁履謙計議,姑先往以迎之,以緩其鋒。

    祿山喜其來迎,賜以紫袍金帶,使仍舊守常山。

    杲卿遂與履謙密謀起義,恰好真卿遣甥盧逛至常山,與杲卿相約,欲連兵斷祿山的歸路。

    那時安祿山方僭号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杲卿乃假傳祿山的恩命,召僞井陉守将李欽湊率衆前來,受那登極的犒賞。

    俟其來至,與之痛飲至醉,縛而斬之,宣谕解散其衆。

    賊将高邈、何千年,适奉祿山之命,往北方征兵,路過常山,亦為杲卿所殺。

    時部将在祿山手下名張獻誠,正統兵圍困饒陽,杲卿先聲言,朔方節度使郭子儀令兵馬使李光弼與武鋒使仆固懷恩,統衆兵卒出井陉來了。

    獻誠聞之大懼,杲卿乃遣人往說之,使解曉陽之圍,獻誠遂引兵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