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76回 結彩樓嫔禦評詩 遊燈市帝後行樂
關燈
小
中
大
等勿以為亵也。
”諸臣頓首稱謝。
中宗命諸臣俱于帳殿彩樓之前,左邊站立,其詩不中選者,逐一立向右邊去。
少頃,隻見上官婉兒,頭戴鳳冠,身穿繡服,飄輕裙,曳長袖,恍如仙子臨凡。
先向中宗與韋後謝了恩,内侍宮女們簇擁着上彩樓,臨樓檻而坐。
樓前挂起一面朱書的大牌來,上寫道: 昭容上官氏奉诏評詩,隻選其中最佳者一篇,進呈禦覽;不中 選者,即發下樓,付還本官。
檻前供設書案,排列文房四寶,内侍将衆官詩篇呈遞案上。
婉兒舉筆評閱。
衆官都仰望着樓上。
須臾之間,隻見那些不中選的詩,紛紛的飄下樓來。
每一紙落下,衆人争先搶看。
見了自己名字,即便取來袖了,默默無言的立過右邊去。
隻有沈亻全期、宋之問二人,憑他落紙如飛,隻是立着不動,更不去拾來看。
他自信其詩,與衆不同,必然中選。
不一時,衆詩盡皆飄落,果然隻有沈宋二人之詩,不見落下。
沈亻全期私語宋之問道:“奉旨史選一篇;這二詩之中,畢竟還要去其一。
我二人向來才名相埒,莫分優劣,隻看今日選中那一個的詩,便以此定高下,以後匆得争強。
”宋之問點頭笑諾。
良外,隻看又飄飄的落下一紙,衆人競取而觀之,卻是沈亻全期的詩。
其詩雲: 法駕乘春轉,神池像漢回。
雙星遺舊石,孤月隐殘灰。
戰蟻逢時去,恩魚望幸來。
山花缇绮繞,堤柳帳城開。
思逸橫汾唱,歌流宴鎬杯。
微臣彤朽質,差睹豫章才。
詩後有評語雲: 玩沈、宋二詩,工力悉敵。
但沈詩落句辭氣已竭,宋作猶陡然健舉,故去此取彼。
衆人方聚觀間,婉兒已下樓複命,将宋之間的詩呈上。
中宗與韋後及諸公主傳觀,都稱贊好詩,并稱贊婉兒之才。
中宗即召諸臣至禦前,将宋之間的詩,傳與觀看。
其詩雲: 春豫靈池會,滄波帳殿開。
舟淩石鲸動,搓拂鬥牛回。
節晦囗全落,春遲柳暗催。
像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
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
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原來漢武帝當初鑿此昆明池之時,池中掘出黑灰數萬斛,不知是何灰,乃召東方朔問之。
東方朔道:“此須待西域梵教中人來問之便曉。
”後來西方有人号竺法蘭者,入中國,因以此灰示之,間是何灰。
竺法蘭道:“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乃劫燒之餘灰也。
東方朔固已知之矣,何待吾言耶!”又池中有台,名豫章台,台下刻石為鲸魚,每至雷雨,石魚鳴吼震動。
旁有二石人,傳聞是星隕石,因而刻成人像。
有此許多奇迹,故二詩中都言及之。
當下衆官,見了宋之間的詩,無不稱羨;沈亻全期也自謂不及。
中宗并索亻全期之詩來看,又看了婉兒的評語,因笑道:“昭容之評詩,二卿以為何如?”二人奏言評間允當。
中宗又問:“衆田之詩,多被批落了心服否?”衆官俱奏道:“果是高才卓識,即沈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況臣等。
”中宗大悅,當日飲宴極歡而罷。
自此沈亻全期每遜讓宋之問一分,不敢複與争名。
正是: 漫說詩才推沈宋,還憑女史定高低。
且說中宗為韋後輩所玩弄,心志蠱惑,又有那些俳優之徒,謅佞之臣,趨承陪奉,因此全不留心國政,惟日以嬉遊宴樂為事。
時光荏苒,不覺臘盡春回,又是景龍四年正月。
京師風俗,每逢上元燈夕,燈事極盛。
六街三市,花團錦簇,大家小戶,都張燈結彩。
遊人往來如織,金鼓喧阗,笙歌鼎沸,通宵達旦,金吾不禁。
曾有“金奴嬌”一詞為證: 煌煌火樹,正金吾弛禁,漏聲休促。
月照六街人似蟻,多少紫 骝雕毂。
紅袖妖姬,雙雙來去,嬌冶渾如玉。
墜钗欲覓,見人羞避 銀燭。
但見回首低呼,上元佳勝,隻有今宵獨。
一派笠歌何處起? 笑語徐歸華屋。
鬥轉參橫,暗塵随馬,醉唱升平曲。
歸來倦倚,錦 衾帳裡芬馥。
韋後聞知外邊燈盛,忽發狂念,與上官婉兒及諸公主,邀請中宗,一同微服出外觀燈。
中宗笑而從之。
于是各換衣妝,打扮做街市男婦模樣,又命武三思等一班近臣,也易服相随,打夥兒的遍遊街市。
與這些看燈的人,挨挨擠擠,略無嫌忌。
軍民士庶,有乖覺的,都竊議道:“這班看燈的男婦,像是大内出來的,不是公主,定是嫔妃。
不是王子王孫,定是公侯驸馬。
可笑我那大唐皇帝,難道宮中沒有好燈賞玩,卻放他們出來,與百姓們飽看。
如此人山人海,男女混雜,貴賤無分,成何體統!”衆人便如此議論,中宗與韋後卻率領着一班男女,隻揀熱鬧處遊玩,全不顧旁人矚目駭異。
又縱放宮女幾千人,結隊出遊,任其所之。
及至回宮查點,卻不見了好些宮女。
因不便追緝,隻索付之不究,糊塗過了。
正是: 韋後觀燈街市行,市人矚目盡驚心。
任他宮女從人去,赢得君王大度名。
燈事畢後,漸漸春色融和。
中宗與後妃公主,俱幸玄武門,觀宮女為水戲,賜群臣筵宴,命各呈技藝以為樂。
于是或投壺,或
”諸臣頓首稱謝。
中宗命諸臣俱于帳殿彩樓之前,左邊站立,其詩不中選者,逐一立向右邊去。
少頃,隻見上官婉兒,頭戴鳳冠,身穿繡服,飄輕裙,曳長袖,恍如仙子臨凡。
先向中宗與韋後謝了恩,内侍宮女們簇擁着上彩樓,臨樓檻而坐。
樓前挂起一面朱書的大牌來,上寫道: 昭容上官氏奉诏評詩,隻選其中最佳者一篇,進呈禦覽;不中 選者,即發下樓,付還本官。
檻前供設書案,排列文房四寶,内侍将衆官詩篇呈遞案上。
婉兒舉筆評閱。
衆官都仰望着樓上。
須臾之間,隻見那些不中選的詩,紛紛的飄下樓來。
每一紙落下,衆人争先搶看。
見了自己名字,即便取來袖了,默默無言的立過右邊去。
隻有沈亻全期、宋之問二人,憑他落紙如飛,隻是立着不動,更不去拾來看。
他自信其詩,與衆不同,必然中選。
不一時,衆詩盡皆飄落,果然隻有沈宋二人之詩,不見落下。
沈亻全期私語宋之問道:“奉旨史選一篇;這二詩之中,畢竟還要去其一。
我二人向來才名相埒,莫分優劣,隻看今日選中那一個的詩,便以此定高下,以後匆得争強。
”宋之問點頭笑諾。
良外,隻看又飄飄的落下一紙,衆人競取而觀之,卻是沈亻全期的詩。
其詩雲: 法駕乘春轉,神池像漢回。
雙星遺舊石,孤月隐殘灰。
戰蟻逢時去,恩魚望幸來。
山花缇绮繞,堤柳帳城開。
思逸橫汾唱,歌流宴鎬杯。
微臣彤朽質,差睹豫章才。
詩後有評語雲: 玩沈、宋二詩,工力悉敵。
但沈詩落句辭氣已竭,宋作猶陡然健舉,故去此取彼。
衆人方聚觀間,婉兒已下樓複命,将宋之間的詩呈上。
中宗與韋後及諸公主傳觀,都稱贊好詩,并稱贊婉兒之才。
中宗即召諸臣至禦前,将宋之間的詩,傳與觀看。
其詩雲: 春豫靈池會,滄波帳殿開。
舟淩石鲸動,搓拂鬥牛回。
節晦囗全落,春遲柳暗催。
像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
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
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原來漢武帝當初鑿此昆明池之時,池中掘出黑灰數萬斛,不知是何灰,乃召東方朔問之。
東方朔道:“此須待西域梵教中人來問之便曉。
”後來西方有人号竺法蘭者,入中國,因以此灰示之,間是何灰。
竺法蘭道:“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乃劫燒之餘灰也。
東方朔固已知之矣,何待吾言耶!”又池中有台,名豫章台,台下刻石為鲸魚,每至雷雨,石魚鳴吼震動。
旁有二石人,傳聞是星隕石,因而刻成人像。
有此許多奇迹,故二詩中都言及之。
當下衆官,見了宋之間的詩,無不稱羨;沈亻全期也自謂不及。
中宗并索亻全期之詩來看,又看了婉兒的評語,因笑道:“昭容之評詩,二卿以為何如?”二人奏言評間允當。
中宗又問:“衆田之詩,多被批落了心服否?”衆官俱奏道:“果是高才卓識,即沈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況臣等。
”中宗大悅,當日飲宴極歡而罷。
自此沈亻全期每遜讓宋之問一分,不敢複與争名。
正是: 漫說詩才推沈宋,還憑女史定高低。
且說中宗為韋後輩所玩弄,心志蠱惑,又有那些俳優之徒,謅佞之臣,趨承陪奉,因此全不留心國政,惟日以嬉遊宴樂為事。
時光荏苒,不覺臘盡春回,又是景龍四年正月。
京師風俗,每逢上元燈夕,燈事極盛。
六街三市,花團錦簇,大家小戶,都張燈結彩。
遊人往來如織,金鼓喧阗,笙歌鼎沸,通宵達旦,金吾不禁。
曾有“金奴嬌”一詞為證: 煌煌火樹,正金吾弛禁,漏聲休促。
月照六街人似蟻,多少紫 骝雕毂。
紅袖妖姬,雙雙來去,嬌冶渾如玉。
墜钗欲覓,見人羞避 銀燭。
但見回首低呼,上元佳勝,隻有今宵獨。
一派笠歌何處起? 笑語徐歸華屋。
鬥轉參橫,暗塵随馬,醉唱升平曲。
歸來倦倚,錦 衾帳裡芬馥。
韋後聞知外邊燈盛,忽發狂念,與上官婉兒及諸公主,邀請中宗,一同微服出外觀燈。
中宗笑而從之。
于是各換衣妝,打扮做街市男婦模樣,又命武三思等一班近臣,也易服相随,打夥兒的遍遊街市。
與這些看燈的人,挨挨擠擠,略無嫌忌。
軍民士庶,有乖覺的,都竊議道:“這班看燈的男婦,像是大内出來的,不是公主,定是嫔妃。
不是王子王孫,定是公侯驸馬。
可笑我那大唐皇帝,難道宮中沒有好燈賞玩,卻放他們出來,與百姓們飽看。
如此人山人海,男女混雜,貴賤無分,成何體統!”衆人便如此議論,中宗與韋後卻率領着一班男女,隻揀熱鬧處遊玩,全不顧旁人矚目駭異。
又縱放宮女幾千人,結隊出遊,任其所之。
及至回宮查點,卻不見了好些宮女。
因不便追緝,隻索付之不究,糊塗過了。
正是: 韋後觀燈街市行,市人矚目盡驚心。
任他宮女從人去,赢得君王大度名。
燈事畢後,漸漸春色融和。
中宗與後妃公主,俱幸玄武門,觀宮女為水戲,賜群臣筵宴,命各呈技藝以為樂。
于是或投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