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89回 唐明皇夢中見鬼 雷萬春都下尋兄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人衰鬼弄,魑魅公然來入夢。
女貌男形,爾我相看前世身。
難兄難弟,今日行蹤彼此異。
全節全忠,他日芳名彼此同。
調寄“減字木蘭花” 大凡有德之人,無論男女與富貴貧賤,總皆為人所敬服,即鬼神亦無不欽仰,所謂德重鬼神欽敬是也。
若無德可欽敬,徒恃此勢位之尊崇以壓制人,當其盛時,乘權握柄,作福作威,窮奢極欲,亦複洋洋志得意滿,叱咤風雲。
及至時運衰微,祿命将終之日,不但衆散親離,人心背叛。
即魑魅魍魉也都來了,生妖作怪,播弄着你,所謂人衰鬼弄人是也。
惟有那忠貞節烈之人,不以盛衰易念。
即或混迹于徘優技藝之中,廁身于行伍偏稗之列,而忠肝義膽天性生成,雖未即見之行事,要其志躁,已足以塞天地而質諸鬼神,此等人甚不可多得,卻又有時鐘于一門,會于一家。
如今且說玄宗,因安祿山攻陷陳留郡,張介然遇害報到京師,方知賊勢甚猛,未易即能撲滅,召集朝臣共議其事,衆論紛紛,并無良策。
楊國忠前日故為大言,到那時也俯首無計。
玄宗面渝群臣道:“朕在位已經五十載,心中久已要退閑去作便事,意欲傳位于太子,隻因水旱頻仍,不欲以餘災遺累後人,故爾遲遲。
今不意逆賊橫發,朕當親自統兵征讨之,使太子暫理國事,待寇亂既平,即行内禅,朕将高枕無憂矣!”送下溜禦駕親征,命太子監國。
群臣莫敢進一言。
楊國忠乃大吃了一驚,想道:“我向日屢次與李林甫朋謀,陷害東宮,太子心中好不懷恨。
隻礙着貴妃得寵,右相當朝,他還身處儲位,未攬大權,故隐忍不發。
今若秉國政,必将報怨,吾楊氏無瞧類矣!”當日朝罷,急回私宅,哭向其妻裴氏與韓、虢二夫人道:“吾等死期将至矣!”衆夫人驚問其故。
國忠道:“天子欲親征讨,将使太子監國,行且禅位于太子。
奈太子素惡于吾家,今一旦大權在手,我與姊妹都命在旦夕矣,如之奈何?”于是舉家驚惶泣涕,都說道:“反不如秦國夫人先死之為幸也。
”虢國夫人說道:“我等徒作楚囚,相對而泣,于事無益。
不如同貴妃娘娘密計商議,若能勸止親征,則監國禅位之說,自不行矣。
”國忠說道:“此言極為有理,事不宜遲,煩兩妹入宮計之。
”兩夫人即日命駕入宮,托言奉候貴妃娘娘,與貴妃相見,密啟其事,告以國忠之言。
楊妃大驚道:“此非可以從容緩言者!”乃脫去簪珥,口銜黃士,匍匐至禦前,叩頭哀泣。
玄宗驚訝,親自扶起問道:“妃子何故如此?”楊妃說道:“臣妾聞陛下将身親臨戰陣,是亵萬乘之尊,以當一将之任,雖運籌如神,決勝無疑。
然兵兇戰危,聖躬親試兇危之事,六宮嫔禦聞之,無不驚駭。
況臣妾尤蒙恩寵,豈忍遠離左右?自恨身為女子,不能随駕從征,情願碎首階前,欲效侯生之報信陵君耳!”說罷又伏地痛哭。
玄宗大不勝情,命宮人掖之就坐,執手撫慰說道:“朕之欲親征讨,原非得已之計,凱旋之日,當亦不遠,妃子不須如此悲傷。
”楊妃道:“臣妾想來,堂堂天朝,豈無一二良将,為國家殄滅小醜,何勞聖駕親征?”正說間,恰好太子具手啟,遣内侍來奏辭監國之命,力勸不必親征,隻須遣一大将或親王督師出剿,自當成功。
玄宗看了太子奏啟,沉吟半晌道:“朕今竟傳位于太子,聽憑他親征不親征罷,我自與妃子退居别宮,安享餘年何如?”楊妃聞言,愈加着驚,忙叩頭奏道:“陛下去秋欲行内禅之事,既而中止,謂不忍以災荒遺累太子也;今日何獨忍以寇賊,遺累太子乎?陛下臨禦已久,将帥用命,還宜自攬大權,制勝于廟堂之上。
傳位之說,待徐議于事平之後,未為晚也。
”。
玄宗聞言點頭道:“卿言亦頗是。
”遂傳旨停罷前诏,特命皇子榮王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将軍高仙芝副之,統兵出征。
又欲與高力士為監軍,力士叩頭固辭,乃以内監邊令誠為監軍使。
诏旨一下,楊貴妃方才放心,拭淚拜謝。
當時玄宗命宮中宮人,為妃子整妝,且令官中排宴與妃子解悶。
韓國、虢國二位夫人也都來見駕,一同赴席飲宴。
後人有詩歎雲: 脫簪永巷稱賢後,為欲君王戒色荒。
今日阿環苦肉計,毀妝亦 是學周姜。
那日筵席之上,玄宗心欲安慰妃子。
楊妃姊妹三人,又欲使玄宗天子開懷,真個是愁中取樂
女貌男形,爾我相看前世身。
難兄難弟,今日行蹤彼此異。
全節全忠,他日芳名彼此同。
調寄“減字木蘭花” 大凡有德之人,無論男女與富貴貧賤,總皆為人所敬服,即鬼神亦無不欽仰,所謂德重鬼神欽敬是也。
若無德可欽敬,徒恃此勢位之尊崇以壓制人,當其盛時,乘權握柄,作福作威,窮奢極欲,亦複洋洋志得意滿,叱咤風雲。
及至時運衰微,祿命将終之日,不但衆散親離,人心背叛。
即魑魅魍魉也都來了,生妖作怪,播弄着你,所謂人衰鬼弄人是也。
惟有那忠貞節烈之人,不以盛衰易念。
即或混迹于徘優技藝之中,廁身于行伍偏稗之列,而忠肝義膽天性生成,雖未即見之行事,要其志躁,已足以塞天地而質諸鬼神,此等人甚不可多得,卻又有時鐘于一門,會于一家。
如今且說玄宗,因安祿山攻陷陳留郡,張介然遇害報到京師,方知賊勢甚猛,未易即能撲滅,召集朝臣共議其事,衆論紛紛,并無良策。
楊國忠前日故為大言,到那時也俯首無計。
玄宗面渝群臣道:“朕在位已經五十載,心中久已要退閑去作便事,意欲傳位于太子,隻因水旱頻仍,不欲以餘災遺累後人,故爾遲遲。
今不意逆賊橫發,朕當親自統兵征讨之,使太子暫理國事,待寇亂既平,即行内禅,朕将高枕無憂矣!”送下溜禦駕親征,命太子監國。
群臣莫敢進一言。
楊國忠乃大吃了一驚,想道:“我向日屢次與李林甫朋謀,陷害東宮,太子心中好不懷恨。
隻礙着貴妃得寵,右相當朝,他還身處儲位,未攬大權,故隐忍不發。
今若秉國政,必将報怨,吾楊氏無瞧類矣!”當日朝罷,急回私宅,哭向其妻裴氏與韓、虢二夫人道:“吾等死期将至矣!”衆夫人驚問其故。
國忠道:“天子欲親征讨,将使太子監國,行且禅位于太子。
奈太子素惡于吾家,今一旦大權在手,我與姊妹都命在旦夕矣,如之奈何?”于是舉家驚惶泣涕,都說道:“反不如秦國夫人先死之為幸也。
”虢國夫人說道:“我等徒作楚囚,相對而泣,于事無益。
不如同貴妃娘娘密計商議,若能勸止親征,則監國禅位之說,自不行矣。
”國忠說道:“此言極為有理,事不宜遲,煩兩妹入宮計之。
”兩夫人即日命駕入宮,托言奉候貴妃娘娘,與貴妃相見,密啟其事,告以國忠之言。
楊妃大驚道:“此非可以從容緩言者!”乃脫去簪珥,口銜黃士,匍匐至禦前,叩頭哀泣。
玄宗驚訝,親自扶起問道:“妃子何故如此?”楊妃說道:“臣妾聞陛下将身親臨戰陣,是亵萬乘之尊,以當一将之任,雖運籌如神,決勝無疑。
然兵兇戰危,聖躬親試兇危之事,六宮嫔禦聞之,無不驚駭。
況臣妾尤蒙恩寵,豈忍遠離左右?自恨身為女子,不能随駕從征,情願碎首階前,欲效侯生之報信陵君耳!”說罷又伏地痛哭。
玄宗大不勝情,命宮人掖之就坐,執手撫慰說道:“朕之欲親征讨,原非得已之計,凱旋之日,當亦不遠,妃子不須如此悲傷。
”楊妃道:“臣妾想來,堂堂天朝,豈無一二良将,為國家殄滅小醜,何勞聖駕親征?”正說間,恰好太子具手啟,遣内侍來奏辭監國之命,力勸不必親征,隻須遣一大将或親王督師出剿,自當成功。
玄宗看了太子奏啟,沉吟半晌道:“朕今竟傳位于太子,聽憑他親征不親征罷,我自與妃子退居别宮,安享餘年何如?”楊妃聞言,愈加着驚,忙叩頭奏道:“陛下去秋欲行内禅之事,既而中止,謂不忍以災荒遺累太子也;今日何獨忍以寇賊,遺累太子乎?陛下臨禦已久,将帥用命,還宜自攬大權,制勝于廟堂之上。
傳位之說,待徐議于事平之後,未為晚也。
”。
玄宗聞言點頭道:“卿言亦頗是。
”遂傳旨停罷前诏,特命皇子榮王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将軍高仙芝副之,統兵出征。
又欲與高力士為監軍,力士叩頭固辭,乃以内監邊令誠為監軍使。
诏旨一下,楊貴妃方才放心,拭淚拜謝。
當時玄宗命宮中宮人,為妃子整妝,且令官中排宴與妃子解悶。
韓國、虢國二位夫人也都來見駕,一同赴席飲宴。
後人有詩歎雲: 脫簪永巷稱賢後,為欲君王戒色荒。
今日阿環苦肉計,毀妝亦 是學周姜。
那日筵席之上,玄宗心欲安慰妃子。
楊妃姊妹三人,又欲使玄宗天子開懷,真個是愁中取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