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95回 李樂工吹笛遇仙翁 王供奉聽棋谒神女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聲音入妙感仙家,月夜引仙搓。
隻嫌笛管未全佳,吹破共嗟 訝。
更驚奔理通仙道,決勝負數着無加。
止将常勢略談些,國 手已堪誇。
調寄“月中行” 人生世上,不特忠孝節義與夫功勳事業、道德文章,足以流芳後世,垂名不朽。
就是那一長一技之微,若果能專心緻志,亦足以轶類超群,獨步一時。
且其藝既精妙入神,不難邀知遇于君上,緻感動于神仙,使其身所遭逢之事,傳為千秋佳話。
卻說張鎬既杖殺閻邱曉,即移書于賀蘭進明,責其不救睢陽。
恰聞朝廷有旨,命張鎬鎮臨淮,着進明移駐别鎮。
張鎬乃率兵攻打睢陽城,與尹子奇大戰。
子奇正戰之間,忽然陰雲四合,寒風撲面。
賊衆都聞鬼哭神号之聲,空中如有鬼兵來沖突。
一時大亂,四散狂奔。
正是: 死為厲鬼忠臣志,須信忠魂自有靈。
尹子奇兵潰,隻得棄了睢陽城,退奔陳留。
誰想陳留百姓,恨其荼毒睢陽,痛惜忠良被害,遂出其不意,殺将起來,斬了尹子奇,開城迎降。
張鎬安民已畢,分兵留守。
一面引衆回鎮,一面将睢陽死難諸臣,具表奏聞朝廷。
恰好上皇有手诏至肅宗行在,命褒錄死節之人。
且說上皇在蜀中,眼前少了個楊妃,常懷愁悶。
那些梨園子弟,又大半散失,供禦者無多人,更加不快。
還虧有高力士日夕侍側,時為勸解。
及聞安祿山焚毀祖廟,殺害宗室,殘虐臣民,遂撫心頓足,十分哀痛。
随又傳聞祿山已死,乃歎恨道:“朕恨不及手自寸磔此賊也!”因追念故相張九齡,昔年曾說祿山有反相,不宜宥其死,此真先見之明。
當時若從其言,何至有今日之禍。
于是特遣中使往曲江,緻祭于其墓,禦制祭文一道,手書付中使資赴墓前宣讀。
其文雲: 惟卿昔者曾有說言,謂安祿山反相昭然,不宜宥死,宜亟殲旃。
朕聽不聰,輕縱巨奸,既寬顯戮,更予大藩,釀茲兇禍。
追悔從前, 卿今若在,朕複何顔!追念老臣,曷勝涕漣。
特遣緻祭,情以短篇, 嘉卿先見,志吾過愆。
尚飨。
上皇既遣祭張九齡,且厚恤其家。
因即降手诏,命朝臣查錄一切死難忠臣,申奏新君,并加恤典,不得遺漏。
又聞雷海青殉節于凝碧池,不勝嘉歎,張野狐因乘機啟奏道:“梨園舊人黃幡綽,向羁賊中,今從東京逃來,欲請見駕。
隻因失身陷賊,恐上皇爺欲加之罪,故逡巡未敢。
”上皇道:“汝等徘優之輩,安能盡如雷海青這般殉節?失身賊中,不足深責。
黃幡綽既從賊中來,必知雷海青殉節之詳,朕正欲問他,可便喚來。
”左右領旨,即将黃幡綽宣到。
幡綽叩首階前,涕泣請罪。
上皇赦其罪問道:“雷海青殉節于凝碧池之日,你也在那裡麼?”幡綽道:“此事臣所目睹。
”上皇道:“汝可詳細奏來。
”幡綽便把那安祿山如何設宴奏樂,衆樂工如何傷感墜淚,祿山如何要殺那墜淚的,雷海青如何大哭,如何抛擲樂器,罵賊而死,一一奏聞。
上皇歎息道:“海青乃能盡忠如此,彼張均、張(土自)輩,真禽獸不若矣!”因問幡綽道:“汝于此時亦曾墜淚否?”幡綽道:“觸目傷心,那得不墜淚?”時内監馮神威在側,向日幡綽曾于言語之間,戲侮了他,心中不悅,奏道:“此言妄也。
奴婢聞人傳說,幡綽在賊中,把安祿山極其谄奉。
祿山在宮中夢紙窗破碎,幡綽解雲:此為照臨四方之兆。
祿山又夢自身所穿袍袖甚長,幡綽又為之解雲:此所謂垂衣而天下治。
如此進谀,豈是肯墜淚者?”上皇即問幡綽:“汝果有此言否?”那黃幡綽本是個極滑稽善戲諺的人,平日在禦前慣會撮科打诨,取笑作要的,那時若驚惶抵賴,便沒趣了,他卻不慌不忙,從容奏道:“祿山果有此夢,臣亦果有此言。
臣因祿山有此不祥之二夢,知其必敗,故不與直言以取禍,隻以巧言對之,正欲留此微軀,再睹天顔耳。
”上皇道:“怎見得此二夢之不祥,汝便知其必敗?”幡綽道:“紙竊破者,不容糊做也。
袍袖長者,出手不得也。
豈非必敗之兆乎?”上皇聽說,不覺大笑,遂命仍舊供禦。
正是: 聞之既堪為解頤,言者自可告無罪。
自此上皇時常使黃幡綽侍側,詢問東西二京之事。
幡綽恐感動聖懷,應對之間,雜以诙諧,常引得上皇發笑。
忽一日,又有一
隻嫌笛管未全佳,吹破共嗟 訝。
更驚奔理通仙道,決勝負數着無加。
止将常勢略談些,國 手已堪誇。
調寄“月中行” 人生世上,不特忠孝節義與夫功勳事業、道德文章,足以流芳後世,垂名不朽。
就是那一長一技之微,若果能專心緻志,亦足以轶類超群,獨步一時。
且其藝既精妙入神,不難邀知遇于君上,緻感動于神仙,使其身所遭逢之事,傳為千秋佳話。
卻說張鎬既杖殺閻邱曉,即移書于賀蘭進明,責其不救睢陽。
恰聞朝廷有旨,命張鎬鎮臨淮,着進明移駐别鎮。
張鎬乃率兵攻打睢陽城,與尹子奇大戰。
子奇正戰之間,忽然陰雲四合,寒風撲面。
賊衆都聞鬼哭神号之聲,空中如有鬼兵來沖突。
一時大亂,四散狂奔。
正是: 死為厲鬼忠臣志,須信忠魂自有靈。
尹子奇兵潰,隻得棄了睢陽城,退奔陳留。
誰想陳留百姓,恨其荼毒睢陽,痛惜忠良被害,遂出其不意,殺将起來,斬了尹子奇,開城迎降。
張鎬安民已畢,分兵留守。
一面引衆回鎮,一面将睢陽死難諸臣,具表奏聞朝廷。
恰好上皇有手诏至肅宗行在,命褒錄死節之人。
且說上皇在蜀中,眼前少了個楊妃,常懷愁悶。
那些梨園子弟,又大半散失,供禦者無多人,更加不快。
還虧有高力士日夕侍側,時為勸解。
及聞安祿山焚毀祖廟,殺害宗室,殘虐臣民,遂撫心頓足,十分哀痛。
随又傳聞祿山已死,乃歎恨道:“朕恨不及手自寸磔此賊也!”因追念故相張九齡,昔年曾說祿山有反相,不宜宥其死,此真先見之明。
當時若從其言,何至有今日之禍。
于是特遣中使往曲江,緻祭于其墓,禦制祭文一道,手書付中使資赴墓前宣讀。
其文雲: 惟卿昔者曾有說言,謂安祿山反相昭然,不宜宥死,宜亟殲旃。
朕聽不聰,輕縱巨奸,既寬顯戮,更予大藩,釀茲兇禍。
追悔從前, 卿今若在,朕複何顔!追念老臣,曷勝涕漣。
特遣緻祭,情以短篇, 嘉卿先見,志吾過愆。
尚飨。
上皇既遣祭張九齡,且厚恤其家。
因即降手诏,命朝臣查錄一切死難忠臣,申奏新君,并加恤典,不得遺漏。
又聞雷海青殉節于凝碧池,不勝嘉歎,張野狐因乘機啟奏道:“梨園舊人黃幡綽,向羁賊中,今從東京逃來,欲請見駕。
隻因失身陷賊,恐上皇爺欲加之罪,故逡巡未敢。
”上皇道:“汝等徘優之輩,安能盡如雷海青這般殉節?失身賊中,不足深責。
黃幡綽既從賊中來,必知雷海青殉節之詳,朕正欲問他,可便喚來。
”左右領旨,即将黃幡綽宣到。
幡綽叩首階前,涕泣請罪。
上皇赦其罪問道:“雷海青殉節于凝碧池之日,你也在那裡麼?”幡綽道:“此事臣所目睹。
”上皇道:“汝可詳細奏來。
”幡綽便把那安祿山如何設宴奏樂,衆樂工如何傷感墜淚,祿山如何要殺那墜淚的,雷海青如何大哭,如何抛擲樂器,罵賊而死,一一奏聞。
上皇歎息道:“海青乃能盡忠如此,彼張均、張(土自)輩,真禽獸不若矣!”因問幡綽道:“汝于此時亦曾墜淚否?”幡綽道:“觸目傷心,那得不墜淚?”時内監馮神威在側,向日幡綽曾于言語之間,戲侮了他,心中不悅,奏道:“此言妄也。
奴婢聞人傳說,幡綽在賊中,把安祿山極其谄奉。
祿山在宮中夢紙窗破碎,幡綽解雲:此為照臨四方之兆。
祿山又夢自身所穿袍袖甚長,幡綽又為之解雲:此所謂垂衣而天下治。
如此進谀,豈是肯墜淚者?”上皇即問幡綽:“汝果有此言否?”那黃幡綽本是個極滑稽善戲諺的人,平日在禦前慣會撮科打诨,取笑作要的,那時若驚惶抵賴,便沒趣了,他卻不慌不忙,從容奏道:“祿山果有此夢,臣亦果有此言。
臣因祿山有此不祥之二夢,知其必敗,故不與直言以取禍,隻以巧言對之,正欲留此微軀,再睹天顔耳。
”上皇道:“怎見得此二夢之不祥,汝便知其必敗?”幡綽道:“紙竊破者,不容糊做也。
袍袖長者,出手不得也。
豈非必敗之兆乎?”上皇聽說,不覺大笑,遂命仍舊供禦。
正是: 聞之既堪為解頤,言者自可告無罪。
自此上皇時常使黃幡綽侍側,詢問東西二京之事。
幡綽恐感動聖懷,應對之間,雜以诙諧,常引得上皇發笑。
忽一日,又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