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93回 凝碧池雷海青殉節 普施寺王摩诘吟詩

關燈
罪當萬剮,還胡說亂道!我雷海青雖是樂工,頗知忠義,怎肯伏侍你這反賊!今日是我殉節之日,我死之後,我兄弟雷萬春,自能盡忠報國,少不得手刃你等這班賊徒!”祿山氣得目瞪口呆,一句話也說不出,隻教快砍了。

    衆人扯下舉刀亂砍,雷海青至死罵不絕口。

    正是: 昔年隻見安全藏,今日還看雷海青。

    一樣樂工同義烈,滿朝愧 此兩優伶。

     雷海青已死,祿山怒氣未息,命撤去筵席,将衆樂人都拘禁候發落。

    正傳谕時,忽探馬來報:皇太子已于靈武即位,年号都有了。

    今以山人李泌為軍師,命廣平王、建甯王與郭子儀、李光弼等,分統軍馬,恢複兩京。

    又報令狐潮屢次攻打雍邱,奈雍邱防禦使張巡,又善守,又善戰,令狐潮屢為所敗。

    祿山聞此警報,遂下令即日起馬回東京,另議調遣軍将應敵。

    其西京所存宮女宦官、奇珍玩物,及一切樂器與衆樂人,盡數帶往東京去。

    臨行之時,祿山乘馬過太廟前,忽勒住馬,命軍士将太廟放火焚燒。

    軍士們領命,頃刻間四面放起火來。

    祿山立馬觀之,火方發,隻見一道青煙直沖霄漢。

    祿山方仰面觀看,不想那煙頭随即環将下來,直冒入祿山眼中。

    登時兩眼昏迷,淚流如注,不便乘馬,另駕輕車而去。

    自此祿山害了眼病,日甚一日,醫治不痊,竟雙瞽了。

    正是: 逆賊毀宗廟,先皇目不瞑。

    旋即奪其目,略施小報應。

     祿山至東京後,二目失視,不見一物,心中焦躁,時常想要喚那些樂人來歌唱遣悶。

    又因雷海青這一番,心中疑慮,不敢與他們親近,欲待把他們殺了,又借其技能,且留着備用。

     且說雷海青死節一事,人人傳述,個個頌揚,因感動了一個有名的朝臣。

    那臣子不是别人,就是前日于上皇前奏對鐘尴履曆的給事中王維。

    他表字摩诘,原籍太原人氏,少時嘗讀書,終南山,開元年間進士及第,天性孝友。

    與其弟王缙,俱有俊才。

    王維更博學多能,書畫悉臻其妙,名重一時。

    諸王驸馬,俱禮之為上賓。

    尤精于樂律,其所著樂章,梨園教坊争相傳習,曾有友人得一幅奏樂畫圖,不識其名,王維一見便道:“此所畫者,乃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

    ”當時有好事者,集衆樂工,奏霓裳之樂;奏到第三疊第一拍,一齊都住着不動,細看那些樂工,吹的彈的敲的擊的,其手腕指尖起落處,與畫圖中所畫者,一般無二。

    衆人無不歎服。

    天寶末年,官為給事中。

     當祿山反叛,上皇西幸之時,倉猝間不及随駕,為賊所獲。

    乃服藥取痢佯為病疾,不受僞命。

    祿山素重其才名,不加殺害,遣人伴送至雒陽。

    拘于普施寺中養病。

    王維性本極好佛,既被拘寺中,椎日以禅誦為事,或時閑坐,想起昔年上皇夢中,見鐘馗挖食鬼眼,今祿山喪其二目,正應此兆。

    如此看來,鬼魅不久即撲滅矣,獨恨我身為朝臣,不及扈從車駕,反被拘困于此,不知何時再得瞻天仰聖。

    正在悲思,忽聞人言雷海青殉節于凝碧池,因細詢緣由,備悉其事,十分傷感,望空而哭。

    又想那梨園教坊,所習的樂章中,多是我的著作,誰知今日卻奏與賊人聽,豈不大辱我文字。

    又想那雷海青雖屈身樂部,其平日原與衆不同,是個有忠肝義膽的人,莫說那賊人的驕态狂言,他耳聞目見,自然氣憤不過。

    隻那凝碧池在宮禁之中,本是我大唐天子遊幸的所在,今卻被賊人在彼宴會,便是極傷心慘目的事了。

    想到其間,遂取過紙筆來,題詩一首雲: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官裡,凝碧池 頭奏管弦。

     王維這首詩,隻自寫悲感之意,也不曾贊到雷海青,也不曾把來與人看。

    不想那些樂工子弟,被祿山帶至東京,他們都是久仰王維大名的,今聞其被拘在普施寺,便常常到寺中來問侯。

    因有得見此詩者,你傳我誦,直傳到那肅宗行在。

    肅宗聞知,動容感歎,因便時時将此詩吟諷。

    隻因詩中有凝碧池三字,便使雷海青殉節之事愈著。

    到得賊平之後,肅宗入西京褒贈死節諸臣,雷海青亦在褒贈之中。

    那些降賊與陷于賊中官員,分别定罪。

    王維雖未曾降賊,卻也是陷于賊中,該有罪名的了。

    其弟王緒,時為刑部侍郎,上表請削己之官,以贖兄之罪。

    肅宗因記得凝碧池這首詩,嘉其有不忘君之意,特旨赦其罪,仍以原官起用。

    這是後話。

    正是: 他人能殉節,因詩而益顯。

    己身将獲罪,因詩而得免。

     且說祿山自目盲之後,愈加暴戾,虐待其下,人人自危。

    且心志狂惑,舉動舛錯,于是衆心離散,親近之人,皆為仇敵矣。

    所謂: 惡貫已将滿,天先褫其魄。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