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84回 幻作戲屏上婵娟 小遊仙空中音樂
關燈
小
中
大
淩雲駕漢近瑤台,一望霞明雲
霭。
穩步無須回顧,安行不用疑猜。
臨高視下歎奇哉,恍若身居天 界。
當下張果老與法善前導,引玄宗徐步上橋。
高力士及伶工等俱從,但戒勿回頭反顧,隻管向前行去。
行不數百步,張果、法善二人早立住了腳,說道:“陛下請止步,已至廣陵地。
”城中燈火之多,陳設之盛,不減于西涼。
那些看燈的士女們,忽觀空中有五色彩雲,擁着一簇人各樣打扮,衣冠華麗,疑是星官仙子出現,都向空中瞻仰叩拜。
玄宗及高力士等立于橋上,仰看大漢,月明如晝,低頭下視廣陵城市燈火,大喜。
法善請敕伶工,奏霓裳羽衣一曲。
奏畢,張果老同法善,仍引玄宗與高力士伶工衆人等,于橋上步回宮禁。
才步下橋,張果老即時把袖一拂,橋忽不見,隻見張果老手中,原拿着絲帶一縧,仍舊把來系于腰間。
高力士伶工衆人等,皆大驚異。
玄宗此時說道:“先生神術通靈,真乃奇妙!”張果老回說道:“此是仙家遊戲小術,何足多羨。
”玄宗再命洗杯賜酒,直至天曉時候,方才罷宴各散。
後人有詩歎道: 仙家遊戲亦神通,卻使君王學禦風。
萬乘至尊宜自重,怎從術士步空中? 次日,玄宗密遣使者,即将西涼府酒店中主人寫的手照,到彼酒店取贖小玉如意。
使者行了幾日,卻果然取贖回來,仍信上元十五夜之遊,是真非幻。
過了幾月,廣陵地方官上疏奏稱:“本地于正月十五夜二更後,天際中忽現五色祥雲萬朵,雲中仙靈,曆曆可睹。
又聞仙樂嘹亮,迥非人間聲調,此誠聖世瑞征,合應奏聞。
”玄宗覽疏,暗自稱奇,即不明言此事,隻批個知道了。
原來這霓裳羽衣曲,乃是玄宗于開元之時,嘗夢遊月宮,見有仙女數十,素練寬衣,環-丁東,歌舞于廣寒宮中,聲調佳妙,非人世所能有。
玄宗因問:“此何曲為名?”衆女答道:“名為霓裳羽衣曲。
”玄宗夢中密記其聲調,及醒來一一記得,遂傳示樂工,譜成此曲,果然不是人間聲調也。
玄宗益信二人為神仙。
又聞張果每出,必乘一白驢,其行如飛,及歸便把此驢,折疊如紙,置于巾箱中,欲乘則以水巽之,依舊成驢。
玄宗愈奇其術,思欲與之聯為姻眷,要将玉真公主下嫁與他。
張果說道:“臣有别業在王屋山中,向曾以太平錢三十萬聘娶章氏女在彼,今豈容更娶?況臣疏野性成,不慕榮祿,入京已久,念切遠山,伏乞天恩放回,實為至幸。
”玄宗說道:“先生不肯尚主,朕亦不敢相強。
卻如何便欲舍朕而去耶!先生與葉尊師同在朕左右,二位不可缺一,方思朝夕就教,幸勿遽萌去志。
”張果感其誠意,遂與葉法善仍留京邸。
法善昔年嘗隐于松陽,與刺史李邕相契。
李邕極是多才,既能作文,又善寫字,法善曾求他為其祖作碑文一篇。
及被召入京時,李邕也升了京官,心中卻不喜法善弄術,恐其眩惑君心。
法善要把他前日所作碑文,求他一寫,李邕再三不肯,說道:“吾方悔為公作,豈能更為公寫!”法善笑道:“公既為吾作,豈能不為吾寫;今日且不必相強,容後更圖之。
”當下含笑而别。
是夜法善乃于密室中,陳設紙墨筆硯,至三更時,仗劍步罡,焚符一道,口中念念有詞,把令牌一拍,隻見李邕忽從壁間步出。
法善更不同他言語,隻把劍來指揮,叫他将紙筆墨硯寫碑文,一面使道童翦燭磨墨。
須臾之間,碑文寫完,法善再寫一符焚化,口中念動咒語,把劍一指,喝一聲,李邕倏然不見。
原來因日間求他寫文不肯,故于夜間攝他的魂魄來寫了。
至明日親往拜謝,以其所書示之,笑說道:“此即公昨夜夢中所書也。
”李邕看了,吓得目瞪口呆,通身汗下。
法善道:“既重公之文,不欲屑以他人之筆,故即求公大筆一書。
因公未許,故而聊以相戲,多有開罪之處,幸恕不恭。
”李邕又驚又惱,未發一言。
法善仍具一分厚禮,以為潤筆之資,李邕也不肯受。
玄宗聞知此事,驚歎說道:“神仙固不可與相抗也。
”李邕所寫此碑,當時就名為追魂碑。
自此朝廷益信神仙之道,那些方士,亦日益進。
一日,鄂州地方守臣上疏,薦方士羅公遠,廣極神通,大有奇術,特送來京見駕。
正是: 朝裡仙人尚未歸,遠方仙客又來到。
莫道仙人何太多,隻因天子有酷好。
床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
穩步無須回顧,安行不用疑猜。
臨高視下歎奇哉,恍若身居天 界。
當下張果老與法善前導,引玄宗徐步上橋。
高力士及伶工等俱從,但戒勿回頭反顧,隻管向前行去。
行不數百步,張果、法善二人早立住了腳,說道:“陛下請止步,已至廣陵地。
”城中燈火之多,陳設之盛,不減于西涼。
那些看燈的士女們,忽觀空中有五色彩雲,擁着一簇人各樣打扮,衣冠華麗,疑是星官仙子出現,都向空中瞻仰叩拜。
玄宗及高力士等立于橋上,仰看大漢,月明如晝,低頭下視廣陵城市燈火,大喜。
法善請敕伶工,奏霓裳羽衣一曲。
奏畢,張果老同法善,仍引玄宗與高力士伶工衆人等,于橋上步回宮禁。
才步下橋,張果老即時把袖一拂,橋忽不見,隻見張果老手中,原拿着絲帶一縧,仍舊把來系于腰間。
高力士伶工衆人等,皆大驚異。
玄宗此時說道:“先生神術通靈,真乃奇妙!”張果老回說道:“此是仙家遊戲小術,何足多羨。
”玄宗再命洗杯賜酒,直至天曉時候,方才罷宴各散。
後人有詩歎道: 仙家遊戲亦神通,卻使君王學禦風。
萬乘至尊宜自重,怎從術士步空中? 次日,玄宗密遣使者,即将西涼府酒店中主人寫的手照,到彼酒店取贖小玉如意。
使者行了幾日,卻果然取贖回來,仍信上元十五夜之遊,是真非幻。
過了幾月,廣陵地方官上疏奏稱:“本地于正月十五夜二更後,天際中忽現五色祥雲萬朵,雲中仙靈,曆曆可睹。
又聞仙樂嘹亮,迥非人間聲調,此誠聖世瑞征,合應奏聞。
”玄宗覽疏,暗自稱奇,即不明言此事,隻批個知道了。
原來這霓裳羽衣曲,乃是玄宗于開元之時,嘗夢遊月宮,見有仙女數十,素練寬衣,環-丁東,歌舞于廣寒宮中,聲調佳妙,非人世所能有。
玄宗因問:“此何曲為名?”衆女答道:“名為霓裳羽衣曲。
”玄宗夢中密記其聲調,及醒來一一記得,遂傳示樂工,譜成此曲,果然不是人間聲調也。
玄宗益信二人為神仙。
又聞張果每出,必乘一白驢,其行如飛,及歸便把此驢,折疊如紙,置于巾箱中,欲乘則以水巽之,依舊成驢。
玄宗愈奇其術,思欲與之聯為姻眷,要将玉真公主下嫁與他。
張果說道:“臣有别業在王屋山中,向曾以太平錢三十萬聘娶章氏女在彼,今豈容更娶?況臣疏野性成,不慕榮祿,入京已久,念切遠山,伏乞天恩放回,實為至幸。
”玄宗說道:“先生不肯尚主,朕亦不敢相強。
卻如何便欲舍朕而去耶!先生與葉尊師同在朕左右,二位不可缺一,方思朝夕就教,幸勿遽萌去志。
”張果感其誠意,遂與葉法善仍留京邸。
法善昔年嘗隐于松陽,與刺史李邕相契。
李邕極是多才,既能作文,又善寫字,法善曾求他為其祖作碑文一篇。
及被召入京時,李邕也升了京官,心中卻不喜法善弄術,恐其眩惑君心。
法善要把他前日所作碑文,求他一寫,李邕再三不肯,說道:“吾方悔為公作,豈能更為公寫!”法善笑道:“公既為吾作,豈能不為吾寫;今日且不必相強,容後更圖之。
”當下含笑而别。
是夜法善乃于密室中,陳設紙墨筆硯,至三更時,仗劍步罡,焚符一道,口中念念有詞,把令牌一拍,隻見李邕忽從壁間步出。
法善更不同他言語,隻把劍來指揮,叫他将紙筆墨硯寫碑文,一面使道童翦燭磨墨。
須臾之間,碑文寫完,法善再寫一符焚化,口中念動咒語,把劍一指,喝一聲,李邕倏然不見。
原來因日間求他寫文不肯,故于夜間攝他的魂魄來寫了。
至明日親往拜謝,以其所書示之,笑說道:“此即公昨夜夢中所書也。
”李邕看了,吓得目瞪口呆,通身汗下。
法善道:“既重公之文,不欲屑以他人之筆,故即求公大筆一書。
因公未許,故而聊以相戲,多有開罪之處,幸恕不恭。
”李邕又驚又惱,未發一言。
法善仍具一分厚禮,以為潤筆之資,李邕也不肯受。
玄宗聞知此事,驚歎說道:“神仙固不可與相抗也。
”李邕所寫此碑,當時就名為追魂碑。
自此朝廷益信神仙之道,那些方士,亦日益進。
一日,鄂州地方守臣上疏,薦方士羅公遠,廣極神通,大有奇術,特送來京見駕。
正是: 朝裡仙人尚未歸,遠方仙客又來到。
莫道仙人何太多,隻因天子有酷好。
床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