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82回 李谪仙應诏答番書 高力士進讒議雅調
關燈
小
中
大
副函,寫本國之字,送中書存照。
今渤海國不具表文,竟以國書上呈禦覽,已屬非禮之極。
況書中之語言悻慢,殊為可笑。
”玄宗道:“他書中所求何事,所說何言?卿可明白宣奏于朕聽。
”李白聞命,當時持番書于手中,立在禦座之前,将中國唐音,一一譯出,即高聲朗誦于禦座之前。
其番書說略曰: 渤海大可毒,書達唐朝官家。
自你占卻高麗,與我國逼近,邊兵屢次 侵犯疆界,想出自官家之意。
俺今不可耐者,差官赍書來說,可将高麗一 百七十六城讓與我國,我有好物相送:太白山之兔、南海之昆布、栅城之 鼓、扶餘之鹿、郊颌之豕、率賓之馬、沃野之綿、河沱湄之鲫、九都之李、 樂遊之梨,你家都有分,一年一進貢。
若還不肯,俺國即起兵來厮殺,且 看誰勝誰敗。
衆文武官員,見李白看着番書,宣誦如流,無不驚異。
玄宗聽了書中之言,龍顔不悅。
問衆官說道:“番邦無道,辄欲争占高麗,财力俱耗,将何以應之?”李林甫奏道:“番人雖肆為大言,然度其兵力,豈能抗衡天朝。
今宣谕邊将,嚴加防守,倘有侵犯,興師誅讨可也。
”楊國忠說道:“高麗遼遠,原在幅員之外,與其兵連禍結,争此鞭長不及之地,不如将極邊的數城棄置,專力固守内邊的地方為便。
”時朔方節度使王忠嗣,适在朝中,聞二人之言,因奏道:“昔太宗皇帝三征高麗,财力俱竭。
至高宗皇帝時,大将薛仁貴以數十萬雄兵,大小數十戰,方才奠定。
今日豈容輕于議棄?但今日承平日久,人幾忘戰,倘或複動幹戈,亦不可忽視小邦而輕敵也。
”諸臣議論不一。
玄宗沉吟未決,李白奏道:“此事無煩聖慮,臣料番王慢辭冫賣奏,不過試探天朝之動靜耳。
明日可召番使入朝,命臣面草答诏,另以别紙,亦即用彼國之字示之,诏語恩威并著,懾伏其心,務使可毒拱手降順。
”玄宗大悅,因問:“可毒是彼國王之名耶?”李白道:“渤海國稱其三曰可毒,猶之回絕稱可汗、吐蕃稱贊普、南蠻稱诏、诃陵稱悉莫威,各從其俗也。
”玄宗見他應對不窮,十分歡喜,即擢為翰林學士,賜宴于金華殿中,着教坊樂工侑酒。
是夜即命于殿側寝宿。
衆官見李白這般隆遇,無不歎羨。
隻有楊國忠、高力士二人,心下不樂,卻也無可奈何。
次早玄宗升殿,百官齊集。
賀知章引番使入朝候旨。
李白紗帽紫袍,金魚像笏,雍容立于殿陛,飄飄然有神仙淩雲之緻,手執一封番書,對番使官說道:“小邦上書,詞語悻慢,殊為無禮,本當加兵誅讨,今我皇上聖度如天,姑置不較,有诏批答,汝宜靜候恭聽。
”番使戰戰兢兢,鶴立于凡墀之下。
玄宗命設七寶文幾于禦座之旁,鋪下文房四寶,賜李白坐錦繡墩草沼。
李白即奏說道:“臣所穿的靴子,深恐不淨,怕污茵席,乞陛下寬恩,容臣脫靴易履而登。
”玄宗便傳旨。
将禦用的吳绫巧祥雲頭朱履,着小内侍與學士穿著。
李白叩頭說道:“臣有一言,乞陛下恕臣狂妄,方敢奏聞聖聽。
”玄宗準奏道:“任卿言之。
”李白道:“臣前應試,橫遭右相楊國忠、太尉高力士斥逐,今見二人列班于陛下之前,臣氣不旺。
況臣今日奉命草诏,手代天言,宣谕外國,事非他比。
伏乞聖旨着楊國忠磨墨,高力士脫靴,以示寵異。
庶使遠人不敢輕視诏書,自然誠心歸附。
”玄宗此時正在用人之際,且心中深愛李白之才,即準其所奏。
楊、高二人暗想:“前日科場中輕薄了他,今日乘此機關便來報複,我們心中甚為恨卻。
況番書滿朝無人可識,皇上全賴他能,不敢違旨。
”隻得一個與他脫靴,一個與他磨墨,二人侍立相候。
李白見此境況,才欣然就坐。
舉起免毫筆一枝,手不停揮,須臾之間,草成诏書一道。
另将别紙一幅,寫作副封,一并呈于龍案之上。
玄宗覽畢,大喜說道:“诏語堂皇,足奪遠人之魄。
”及取副封一看,咄咄稱奇。
原來那字迹與他來書無異,一字不識。
傳與衆官看了,無不駭然。
玄宗道:“學士可宣示番邦使官聽罷,然後用了大寶入函。
”遂命高力士仍與李白換了雙靴。
李白下殿,呼番使聽诏,将诏書朗宣一遍。
其诏曰: 大唐皇帝诏谕渤海可毒:本朝應命開天,撫有四海,恩威并用, 中外悉從。
颉利背盟,旋即被縛。
是以新羅奏織錦之頌,天竺緻能 言之鳥,波斯進捕鼠之蛇,沸囗獻曳馬之狗,白鹦鹉來自河陵,夜光 珠貢于林邑,骨利于有名馬之納,泥婆羅有良(魚乍)之饋。
凡諸
今渤海國不具表文,竟以國書上呈禦覽,已屬非禮之極。
況書中之語言悻慢,殊為可笑。
”玄宗道:“他書中所求何事,所說何言?卿可明白宣奏于朕聽。
”李白聞命,當時持番書于手中,立在禦座之前,将中國唐音,一一譯出,即高聲朗誦于禦座之前。
其番書說略曰: 渤海大可毒,書達唐朝官家。
自你占卻高麗,與我國逼近,邊兵屢次 侵犯疆界,想出自官家之意。
俺今不可耐者,差官赍書來說,可将高麗一 百七十六城讓與我國,我有好物相送:太白山之兔、南海之昆布、栅城之 鼓、扶餘之鹿、郊颌之豕、率賓之馬、沃野之綿、河沱湄之鲫、九都之李、 樂遊之梨,你家都有分,一年一進貢。
若還不肯,俺國即起兵來厮殺,且 看誰勝誰敗。
衆文武官員,見李白看着番書,宣誦如流,無不驚異。
玄宗聽了書中之言,龍顔不悅。
問衆官說道:“番邦無道,辄欲争占高麗,财力俱耗,将何以應之?”李林甫奏道:“番人雖肆為大言,然度其兵力,豈能抗衡天朝。
今宣谕邊将,嚴加防守,倘有侵犯,興師誅讨可也。
”楊國忠說道:“高麗遼遠,原在幅員之外,與其兵連禍結,争此鞭長不及之地,不如将極邊的數城棄置,專力固守内邊的地方為便。
”時朔方節度使王忠嗣,适在朝中,聞二人之言,因奏道:“昔太宗皇帝三征高麗,财力俱竭。
至高宗皇帝時,大将薛仁貴以數十萬雄兵,大小數十戰,方才奠定。
今日豈容輕于議棄?但今日承平日久,人幾忘戰,倘或複動幹戈,亦不可忽視小邦而輕敵也。
”諸臣議論不一。
玄宗沉吟未決,李白奏道:“此事無煩聖慮,臣料番王慢辭冫賣奏,不過試探天朝之動靜耳。
明日可召番使入朝,命臣面草答诏,另以别紙,亦即用彼國之字示之,诏語恩威并著,懾伏其心,務使可毒拱手降順。
”玄宗大悅,因問:“可毒是彼國王之名耶?”李白道:“渤海國稱其三曰可毒,猶之回絕稱可汗、吐蕃稱贊普、南蠻稱诏、诃陵稱悉莫威,各從其俗也。
”玄宗見他應對不窮,十分歡喜,即擢為翰林學士,賜宴于金華殿中,着教坊樂工侑酒。
是夜即命于殿側寝宿。
衆官見李白這般隆遇,無不歎羨。
隻有楊國忠、高力士二人,心下不樂,卻也無可奈何。
次早玄宗升殿,百官齊集。
賀知章引番使入朝候旨。
李白紗帽紫袍,金魚像笏,雍容立于殿陛,飄飄然有神仙淩雲之緻,手執一封番書,對番使官說道:“小邦上書,詞語悻慢,殊為無禮,本當加兵誅讨,今我皇上聖度如天,姑置不較,有诏批答,汝宜靜候恭聽。
”番使戰戰兢兢,鶴立于凡墀之下。
玄宗命設七寶文幾于禦座之旁,鋪下文房四寶,賜李白坐錦繡墩草沼。
李白即奏說道:“臣所穿的靴子,深恐不淨,怕污茵席,乞陛下寬恩,容臣脫靴易履而登。
”玄宗便傳旨。
将禦用的吳绫巧祥雲頭朱履,着小内侍與學士穿著。
李白叩頭說道:“臣有一言,乞陛下恕臣狂妄,方敢奏聞聖聽。
”玄宗準奏道:“任卿言之。
”李白道:“臣前應試,橫遭右相楊國忠、太尉高力士斥逐,今見二人列班于陛下之前,臣氣不旺。
況臣今日奉命草诏,手代天言,宣谕外國,事非他比。
伏乞聖旨着楊國忠磨墨,高力士脫靴,以示寵異。
庶使遠人不敢輕視诏書,自然誠心歸附。
”玄宗此時正在用人之際,且心中深愛李白之才,即準其所奏。
楊、高二人暗想:“前日科場中輕薄了他,今日乘此機關便來報複,我們心中甚為恨卻。
況番書滿朝無人可識,皇上全賴他能,不敢違旨。
”隻得一個與他脫靴,一個與他磨墨,二人侍立相候。
李白見此境況,才欣然就坐。
舉起免毫筆一枝,手不停揮,須臾之間,草成诏書一道。
另将别紙一幅,寫作副封,一并呈于龍案之上。
玄宗覽畢,大喜說道:“诏語堂皇,足奪遠人之魄。
”及取副封一看,咄咄稱奇。
原來那字迹與他來書無異,一字不識。
傳與衆官看了,無不駭然。
玄宗道:“學士可宣示番邦使官聽罷,然後用了大寶入函。
”遂命高力士仍與李白換了雙靴。
李白下殿,呼番使聽诏,将诏書朗宣一遍。
其诏曰: 大唐皇帝诏谕渤海可毒:本朝應命開天,撫有四海,恩威并用, 中外悉從。
颉利背盟,旋即被縛。
是以新羅奏織錦之頌,天竺緻能 言之鳥,波斯進捕鼠之蛇,沸囗獻曳馬之狗,白鹦鹉來自河陵,夜光 珠貢于林邑,骨利于有名馬之納,泥婆羅有良(魚乍)之饋。
凡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