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96回 拚百口郭令公報恩 複兩京廣平王奏績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感恩思報英雄志,欲了平生事。
因他冤陷,拚吾百口,貸他一 死。
友朋情誼猶如此,何況為臣子?親王奏凱,全虧大将,丹 誠共矢。
調寄“駕聖朝” 從來能施恩者,未必望報,而能圖報者,方不負恩。
戰國時的侯生,對信陵君說得好,道是:“公子有德于人,願公子忘之;人有德于公子,願公子無忘之,無忘之者,必思有以報之也。
”孔子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夫報德不曰以直,而曰以德者,報德與報怨不同,報怨不可過刻,以直足矣。
且怨有當報者,有不當報者,有時以報為報,有時以不報為報,皆所謂直也。
若夫德是必要報的,不可不厚報的,說不得個他如此來,我亦當如此答。
一飯之恩,報以千金,豈是掂斤估兩的事?我當危困之時,那人肯挺身相救,即時迫于事勢,救我不成,他這段美意,也須終身銜感。
況實能脫我于患難之中,真個生死而肉骨,我到後來建功立業,皆此人之賜。
此等大恩,便舍身排家以報之,誠不為過。
推此報恩之念,其于君臣之間,雖不可與論報施。
然人臣匡君定國,勘亂扶危,成蓋世之奇勳,總也是不忘君恩,勉圖報效而已。
卻說肅宗自靈武即位後,即令郭子儀為武部尚書,靈武長史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北都留守并同平章事。
又特遣使征召李泌。
那李泌字長源,京兆人氏,生而穎異,身有仙骨。
幼時常聞空中有仙樂來相迎,其身飄飄欲舉,家人共相抱持。
後來每聞音樂,家人即搗蒜向空潑灑,自此音樂漸絕。
至七歲,便能吟詩作賦,更聰慧異常。
上皇開元年間、下诏召集京中能談佛老者,互相議論。
有一童子姓員名亻叔,年方十歲,與衆問答,詞辨無窮,上皇嘉歎,因問員椒:“外邊還有與你一般聰慧的童子麼?”原來員椒乃是李泌的姑娘所生,與李泌為中表兄弟,當下便奏說:“臣母舅之子李泌,小臣三歲,而聰慧勝臣十倍。
”上皇即遣中使召之,李泌應召而至,朝拜之際,禮儀娴雅。
其時上皇方與燕國公張說弈棋,遂命張說出題試之。
張說使賦方圓動靜。
李泌請言其略,以便措辭。
張說指着案上棋枰說道: 方着棋局,圓着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說罷,張說還恐他年太幼,未能即解,又對他說道:“此是我借棋以為方圓動靜之喻,汝自賦方圓動靜四字,不可泥棋為說也。
”李泌道:“這曉得。
”即信口答道: 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才,靜若得意。
張說聽了,大為驚異道:“此吾小友也!”因起身拜賀朝廷得此神童。
正是: 堪使老臣稱小友,共誇聖主得神童。
上皇厚加賜赉,命于翰林院讀書。
及長,欲授以官職,李泌再三辭謝。
乃賜與太子為布衣交,太子甚相敬愛。
李林甫、楊國忠都忌之,李泌因遂告歸,隐居穎陽。
至是肅宗思念舊交,遣使征至行在,待以賓禮,出則聯騎,寝則對榻,事無大小,皆與商酌。
欲命為右相,李泌固辭,隻以白衣随駕。
一日,肅宗與李泌并馬而出,巡視軍營。
軍士們竊相指道:“黃衣的是聖人,白衣的是山人。
”肅宗微聞此語,因謂李泌道:“艱難之際,不敢以官職相屈,但且衣紫,以絕群疑。
”遂出紫袍賜之,李泌隻得拜受,肅宗即令左右為之換服。
李泌換服訖,正欲謝恩,肅宗笑道:“且住,卿既服此,豈可無稱?”乃于袖中取出敕書一道,以李泌為參謀軍國元帥府行軍長史,李泌猶固辭,肅宗道:“朕非敢相屈,期共濟艱難耳。
候賊平,任行高志。
”李泌拜受命。
肅宗欲以建甯王亻炎為大元帥,李泌道:“建甯王杲堪作元帥,然廣平王居長;若建甯王功成,豈可使廣平王為吳泰伯?”肅宗道:“廣平王系家嗣,何必以元帥為重?”李泌道:“廣平王未正位東宮,今艱難之際,人心所屬在于元帥,若建甯大功既成,陛下即欲不以為儲貳,彼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上皇即其事也。
”肅宗點頭道:“卿言良是,朕當思之。
”李泌退朝,建甯王迎謝道:“頃傳聞奏對之言,正合吾心,吾受其賜矣。
”李泌道:“殿下孝友如此,真國家之福也。
”于是肅宗以廣平王亻叔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因他冤陷,拚吾百口,貸他一 死。
友朋情誼猶如此,何況為臣子?親王奏凱,全虧大将,丹 誠共矢。
調寄“駕聖朝” 從來能施恩者,未必望報,而能圖報者,方不負恩。
戰國時的侯生,對信陵君說得好,道是:“公子有德于人,願公子忘之;人有德于公子,願公子無忘之,無忘之者,必思有以報之也。
”孔子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夫報德不曰以直,而曰以德者,報德與報怨不同,報怨不可過刻,以直足矣。
且怨有當報者,有不當報者,有時以報為報,有時以不報為報,皆所謂直也。
若夫德是必要報的,不可不厚報的,說不得個他如此來,我亦當如此答。
一飯之恩,報以千金,豈是掂斤估兩的事?我當危困之時,那人肯挺身相救,即時迫于事勢,救我不成,他這段美意,也須終身銜感。
況實能脫我于患難之中,真個生死而肉骨,我到後來建功立業,皆此人之賜。
此等大恩,便舍身排家以報之,誠不為過。
推此報恩之念,其于君臣之間,雖不可與論報施。
然人臣匡君定國,勘亂扶危,成蓋世之奇勳,總也是不忘君恩,勉圖報效而已。
卻說肅宗自靈武即位後,即令郭子儀為武部尚書,靈武長史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北都留守并同平章事。
又特遣使征召李泌。
那李泌字長源,京兆人氏,生而穎異,身有仙骨。
幼時常聞空中有仙樂來相迎,其身飄飄欲舉,家人共相抱持。
後來每聞音樂,家人即搗蒜向空潑灑,自此音樂漸絕。
至七歲,便能吟詩作賦,更聰慧異常。
上皇開元年間、下诏召集京中能談佛老者,互相議論。
有一童子姓員名亻叔,年方十歲,與衆問答,詞辨無窮,上皇嘉歎,因問員椒:“外邊還有與你一般聰慧的童子麼?”原來員椒乃是李泌的姑娘所生,與李泌為中表兄弟,當下便奏說:“臣母舅之子李泌,小臣三歲,而聰慧勝臣十倍。
”上皇即遣中使召之,李泌應召而至,朝拜之際,禮儀娴雅。
其時上皇方與燕國公張說弈棋,遂命張說出題試之。
張說使賦方圓動靜。
李泌請言其略,以便措辭。
張說指着案上棋枰說道: 方着棋局,圓着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說罷,張說還恐他年太幼,未能即解,又對他說道:“此是我借棋以為方圓動靜之喻,汝自賦方圓動靜四字,不可泥棋為說也。
”李泌道:“這曉得。
”即信口答道: 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才,靜若得意。
張說聽了,大為驚異道:“此吾小友也!”因起身拜賀朝廷得此神童。
正是: 堪使老臣稱小友,共誇聖主得神童。
上皇厚加賜赉,命于翰林院讀書。
及長,欲授以官職,李泌再三辭謝。
乃賜與太子為布衣交,太子甚相敬愛。
李林甫、楊國忠都忌之,李泌因遂告歸,隐居穎陽。
至是肅宗思念舊交,遣使征至行在,待以賓禮,出則聯騎,寝則對榻,事無大小,皆與商酌。
欲命為右相,李泌固辭,隻以白衣随駕。
一日,肅宗與李泌并馬而出,巡視軍營。
軍士們竊相指道:“黃衣的是聖人,白衣的是山人。
”肅宗微聞此語,因謂李泌道:“艱難之際,不敢以官職相屈,但且衣紫,以絕群疑。
”遂出紫袍賜之,李泌隻得拜受,肅宗即令左右為之換服。
李泌換服訖,正欲謝恩,肅宗笑道:“且住,卿既服此,豈可無稱?”乃于袖中取出敕書一道,以李泌為參謀軍國元帥府行軍長史,李泌猶固辭,肅宗道:“朕非敢相屈,期共濟艱難耳。
候賊平,任行高志。
”李泌拜受命。
肅宗欲以建甯王亻炎為大元帥,李泌道:“建甯王杲堪作元帥,然廣平王居長;若建甯王功成,豈可使廣平王為吳泰伯?”肅宗道:“廣平王系家嗣,何必以元帥為重?”李泌道:“廣平王未正位東宮,今艱難之際,人心所屬在于元帥,若建甯大功既成,陛下即欲不以為儲貳,彼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上皇即其事也。
”肅宗點頭道:“卿言良是,朕當思之。
”李泌退朝,建甯王迎謝道:“頃傳聞奏對之言,正合吾心,吾受其賜矣。
”李泌道:“殿下孝友如此,真國家之福也。
”于是肅宗以廣平王亻叔為天下兵馬大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