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94回 安祿山屠腸殒命 南霁雲齧指乞師

關燈
,屢次得勝。

    張巡欲放箭射尹子奇,奈不識其面,乃以篙為矢射去,賊兵疑城中箭已盡,遂将篙矢呈于子奇。

    于是張巡識其狀貌,命南霁雲射之,中其左目。

    正是: 祿山兩日俱盲,子奇一目不保。

    相彼君臣之面,眼睛無乃太 少。

     自此許運将戰守事宜,悉聽張巡指揮。

    張巡真是文武全才,不但善戰,又極善謀,行兵不拘古法,随機應變,出奇制勝。

    其生性忠烈,每臨戰殺賊,咬牙怒恨,牙齒多碎。

    卻又能于軍務倥偬之際,不廢吟詠。

    因登城樓,遙聞笛聲,遂作軍中聞笛詩雲: 茹荛試一臨,敵騎附城陰。

    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

     門開邊月近,戰苦陣雲深。

    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音。

     閑言少說。

    且說許遠向于睢陽城中,積軍糧百餘萬石,後被宗藩虢王臣調其半分給他郡,不由許遠不肯。

    因此睢陽城中糧少。

    到那時漸已告匾,每人日隻給米一二合,雜以茶紙樹皮為食。

    賊兵攻城愈急,造為雲梯,其狀如虹,使勇卒三百立于上,推梯臨城,欲便騰入。

    張巡預知,使人于城牆潛鑿三袕,俟梯将近,每袕出一大木,以一木拄定其梯,使不得進,一木上有鐵鈎挽住其梯,使不得退。

    一木上置鐵籠盛火藥,發火焚之,梯即中斷,梯上軍士都被火燒,跌落地而死。

    賊兵又作木驢攻城,張巡命-金汁灌之,登時消铄。

    凡此拒守之事,俱應機立辦,賊服其智,不敢來攻。

    但于城外列營圍困。

    張巡、許遠分城而守,與衆同食茶紙,亦不複下城。

    那時大帥許叔冀在滾郡,賀蘭進明在臨淮,俱擁兵不救,而臨淮與睢陽龍近,張巡乃命南霁雲赴臨淮借糧,乞師援救。

     霁雲領命,引三十騎出城突圍而走,賊衆數萬擋之,霁雲直沖其衆,左射右射,矢無虛發,賊皆披靡,遂出重圍至臨淮,見賀蘭進明涕泣求救。

    誰知進明素與許叔冀不睦,恐分兵他出,或為所襲。

    二來又心懷妒忌,不欲許遠、張巡成功,竟不肯發兵,亦無糧米相借,說道:“此時睢陽當已失陷,我即發兵借糧,亦無及矣!”霁雲道:“睢陽死守待救,大兵速去,必不至于陷。

    若果已失,我南八男兒,請以死謝大夫。

    ”進明隻不允。

    霁雲奮然道:“睢陽與臨淮如皮毛之相依,睢陽若陷,即及臨淮,豈可不救?”說罷仰天号恸。

    進明愛其忠勇,意欲留之,乃用溫言撫慰,且命設宴款待,奏樂侑灑。

    霁雲大哭道:“仆來時睢陽城中,已不食月餘矣,今即欲獨食,安能下咽!大夫坐擁強兵,并無分災救患之意,豈忠臣義士之所為乎?”因發狠自咬下一指,以示進明道:“仆已不能達主将之意,請留此指以示信,歸報主将與同死耳!”一時指血淚血,有如泉湧,座客俱為之揮涕。

    進明決意不救,又度霁雲不可留,竟謝遣之。

    此真千古可恨之事,所以至今張睢陽廟中,銅鑄一賀蘭進明之像,裸體綁縛,跪于階下,任人敲打,來洩此恨。

    後人也有兩隻“挂枝兒”說得好,正是: 進明呵,你也食唐家祿否?人望你拯災危,冒險的求救;誰知 你擁強兵,竟不能相救。

    不曾見你興師去,倒要将他勇士留。

    可憐 那南八男兒也,十指兒隻剩九。

     進明呵,你不顧千年的唾罵,任南八苦求救,隻不聽他,眼睜睜 看他将指頭兒咬下。

    他當時臨去空咬指,我今日說來亦咬牙,好把 你睢陽廟裡鋼人,也盡力的狠敲打! 南霁雲自臨淮奔至甯陵,與偏将廉坦,引步騎數百,冒圍至睢陽城下,與賊力戰,砍壞賊營,方得入城門。

    城中人聞救兵不至,無不号哭,或議棄城而走。

    張巡、許遠婉言曉谕衆人道:“睢陽乃江淮保障,若棄之而去,賊必長驅東下,是無江淮也。

    況我衆饑疲,即走亦不能遠,徒遭殘殺耳!臨淮雖不來相救,諸鎮豈無一仗義者,不如堅守以待之。

    但是城中絕糧,何忍留爾衆同受饑寒,今任爾衆自便,我二人為朝廷守士,義當以身守之,不敢言去也!”衆人聞言感激,願同心竭力,以守此城。

    茶紙食盡,殺馬而食。

    馬食盡,羅雀掘鼠而食;雀鼠亦盡,張巡殺其愛妾,許遠烹其家僮,以享士卒。

    人心愈加銜感,明知必死,終無叛志。

     又挨過了數日,軍将都赢瘦患病,不能拒守,賊遂登城。

    張巡西向再拜道:“臣力竭矣!不克全城以報朝廷,死當為厲鬼以殺賊!”今盛京慈仁寺,所塑青魈菩薩,赤發藍面,口銜巨蛇,如夜叉之狀,雲即張睢陽自矢所為厲鬼像也。

    城既破,張、許二公及諸将俱被執。

    尹子奇将許遠解赴雒陽,張巡與南霁雲等共三十六人皆遇害。

    張巡至死,神色如常。

    萬春、霁雲俱罵不絕口而死。

    其餘十餘人,亦無一肯屈節者。

    後人有詩贊曰: 張巡先殒團盡忠,許運後亡亦矢節。

    從死不獨有南雷,三十六 人同義烈。

     睢陽失陷三日之後,河南節度使張鎬救兵到來。

    原來張鎬,聞睢陽危急,倍道來援,猶恐不及,先遣飛騎馳檄谯郡太守閻邱曉,使速引本部兵先往。

    閻邱曉素傲狠,不奉節制,竟不起兵。

    及張鎬至,城已破三日矣。

    張鎬大怒,令武士擒閻邱曉,至軍前杖殺之。

    正是: 恨不移此闾邱杖,并杖臨淮狠賀蘭。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