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逸史卷十四

關燈
李文缵字昭武。

    一字夢公,号礐樵,鄞縣人。

    錢肅樂起兵,文缵以諸生實先從之,授兵部員外郎。

    江幹師潰,悒郁不自得。

    戊子,豫翻城之難,被訊,不為遜詞。

    在獄中,與同事楊文瓒分賦雁字詩,一月之中,遂成卷帙、明年再訊,再被拷,終不屈。

    而華夏力任之,乃放歸,遨遊四方以老。

    臨終,其子問遺言,命取紙筆題曰:「衆人皆醒,非夫也」!瞋目而卒。

    所着有春秋經傳纂注、鹿溪新語、賜隐樓古文,并散佚。

     杜懋俊字英侯,鄞縣人(小腆紀年雲:定海人),世居縣東之管江。

    為諸生,以仗義聞。

    浙東不守,日夕痛哭,與其叔兆苮及施邦炌聚衆三千,刻斯舉事。

    謀洩,邏者至,懋俊枭其首;據山立寨,鳴鼓起事,與孔兵轉戰三日。

    及寨破,懋俊猶以家丁力戰,頭目中矢如猬,倚牆而斃。

    屍屹立不仆者數日。

     杜兆苮字承芝。

    為諸生,嘗以兵法部勒族人,分隊瞭野,擊柝行夜,闾黨賴以安堵。

    沿海諸村亦多仿而行之。

    寨破,被執,大罵不屈,斫其首十二刀而後墜。

     施邦炌(雪交亭集作玠,鲒埼亭集作宗炘;四明談助雲:一作宗玠)字仲茂(雪交亭集作仲吳),鄞縣人,諸生;故都督佥事翰子。

    其先世亦居管江,因以家财佐杜氏,募死士。

    事敗,拔先世所遺佩刀自刎,曰:「吾不負此刀也」(鲒埼亭集雲:事敗,縱火自焚)。

    時稱管江三烈士。

     魏耕原名璧,字楚白;甲申後,改名,字白衣;又名蘇,号雪窦山人。

    慈溪人,以贅婿僑居歸安,遂充歸安學博士弟子。

    國亡,棄去,所交皆當世豪俠。

    苕上起兵,亦與焉。

    事敗,亡命江湖,妻子滿獄,弗恤也。

    久之事解,乃閉戶為詩,酷嗜李供奉。

    己亥,鄭成功兵入長江,幾下金陵,江南半壁震動。

    知其謀出于耕,刊章名捕,亡命潛行。

    癸卯,又以海上降卒至,語連耕,遁入山陰。

    蹤迹得之,至錢塘,抗詞不屈,死于菜市。

    山陰人李達、楊遷經營其喪甚力,亦以是遣戍。

     先是,歸安諸生錢缵曾與耕善,耕被執,缵曾以兼金賄吏,得解。

    孔孟文者,險人也;從成功軍來,有所求于缵曾,不餍,并怨耕,以其蠟書首之。

    故缵曾亦被殺。

     番禺屈大均,不可一世,獨心折耕詩。

    嘗有詩雲:「平生梁雪窦,是我最知音。

    一自斯人死,三年不鼓琴」! 汪涵字叔度,号晦溪,奉化人,諸生。

    從學黃宗羲,遂參其軍事。

    浙東失守,監國由江門入海,涵随宗羲走四明山中。

    宗羲偶出,邏卒至焚寨。

    夜半火起,同裡出鬥,從烈焰中殺數人。

    已得出,歎曰:「所圖不遂,命也。

    不死,且自取辱」!還鬥而死。

     張廷绶字雲衢,鄞縣人。

    少喜讀兵法,善挽強弓,舞大刀,補武學生。

    錢肅樂起兵,以骁勇署總統。

    陳函耀(鄞縣志作函輝,此疑訛)起兵台州,而以會推留中調度,乃以其兵屬之廷绶,奏授都督佥事,統所部還鎮台之海門。

    已而閩中大将李唐禧至,監國以其宿将,使共治軍于台。

    唐禧故金山衛官,起兵不克,入閩,由閩入浙;廷绶讓之,凡署銜、列座,必使居己上。

    而唐禧自以客将,每事皆咨廷绶而行。

    大兵入台,唐禧謂廷绶曰:「公當俟陳公消息,然兵已逼,不如偕我早死,徒殺士卒無為也」。

    廷绶曰:「諾」。

    各遣其麾下,袍笏兀坐營門。

    大兵過其營,谕降,不屈,殺之。

    唐禧亦被殺。

    而廷绶眷屬之從軍者皆死,無一存。

     章有功,會稽農夫也。

    浙東建義,應募從軍,骁銳敢戰,以指揮為前鋒。

    華夏等翻城謀洩,大兵急攻東山,有功。

    所将五百人皆具兼人勇,每戰必勝。

    大兵以全力壓之,不支被擒;拉脅決齒垂斃,猶大罵而死。

     章欽臣,督師孫嘉績部将也,以都督司别營火攻事。

    江上破,欽臣散軍亡命。

    其後以應山寨諸軍,事敗被執,死之。

    妻金氏沒入旗下,将發遣,大罵不屈,竟磔之。

    行刑者見氏有姿,不無褒語,氏罵愈甚。

    刑畢,而其人暴死。

    氏遂時時降神,東越居民屍祝之。

     戴爾惠字少峰,鄞縣布衣。

    錢肅樂倡義時,大會城隍廟。

    爾惠舉手一麾,三、四千人皆從之,相與擁肅樂赴巡按署,遂舉事。

    以戰功,封義武将軍。

    江幹失守,遁歸。

    其後山寨大起,複出而預之,遂一門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