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逸史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監國紀(上)
王諱以海,太祖第十子荒王檀九世孫也。
父肅王壽镛,以崇祯九年襲封;十二年薨,子以派嗣。
十五年,北兵破兖州,自缢死。
十七年二月,诏以王紹封。
三月,京師陷,王避兵南下。
五月,福王立于南京,命徙封江廣,暫駐台州。
乙酉五月,南京亡。
踰月,潞王常汸監國于杭州,不數日出降(按小腆紀年:諸臣請監國,不受。
明季南略雲:杭人擁戴之;大兵至,即開門率衆降。
是刻考異均注首見處,餘不複)。
閏六月九日(按紀年:東陽兵起在諸義旅後,此或當作十九日),原任兵部尚書右佥都禦史張國維自杭州來朝,請王監國。
會故九江佥事孫嘉績、吏科給事中熊汝霖起兵餘姚、刑部員外郎錢肅樂起兵甯波、蘇松兵備佥事沉宸荃起兵慈溪,并奉表至台;而會稽諸生鄭遵謙亦起兵應之。
既而定海總兵王之仁、翁洲參将黃斌卿、石浦遊擊張名振各以本鎮兵來會。
王遂赴紹興。
七月十八日(小腆紀年作閏六月十八日),王至紹興,行監國事。
以分守公署為行在。
祭告天地、祖宗,以明年為監國元年。
立元妃張氏。
上故皇太子号曰「悼皇帝」、弘光帝曰「赧皇帝」、潞王曰「潞闵王」。
進張國維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按小腆紀年:時召直東閣,尋加是銜)。
以朱大典、宋之普(南疆繹史作之溥)為東閣大學士。
國維督師江上,大典鎮守金華,之普司票拟。
加孫嘉績、熊汝霖、錢肅樂、沉宸荃皆督師右佥都禦史。
以鄭遵謙為中軍都督府左都督,以章正宸為吏部尚書(原注:後紹興陷,棄家為僧。
南疆繹史雲:起為戶部左侍郎,行吏部事)、李白春(繹史作占春)為戶部尚書、王思任為禮部尚書、張文郁為工部尚書、陳函輝為禮部右侍郎(按小腆紀年:時擢少詹事;歸,尋遷是職)、陳潛夫為太仆寺少卿。
起原任右庶子餘煌為禮部右侍郎,不至。
封嚴州總兵方國安(按小腆紀年:國安,浙人;或雲舊輔逢年子)鎮東侯、定海總兵王之仁武甯侯(南疆繹史作武甯伯,十一月進封侯)。
群臣皆奉表勸進;王曰:「孤之監國,原非得已。
當俟展拜孝陵,徐議樂推未晚也」。
賜鄞縣舉人張煌言進士出身,授翰林院編修(小腆紀年作八月事)。
以原任紹興知府于颍為按察使,行巡撫事。
鑄大明通寶錢(小腆紀年作十二月事)。
大學士宋之普謝政,起舊輔方逢年為東閣大學士。
張國維連複富陽、于潛(明季南略以複富陽為七月事,小腆紀年以複于潛為八月事)諸縣。
命仁武伯姚志卓(小腆紀年作倬)守分水。
八月,原任兵部尚書田仰從海道至,拜東閣大學士。
九月,加按察使于颍右佥都禦史,督師。
十月初二日,北兵至,方國安嚴陣以待,張國維率隊接應,裨将王國斌、趙天祥繼之,連戰十日,北兵敗去。
以原任吏科都給事中林時對為太常寺卿、原任刑部主事莊元辰為吏科都給事中。
十一月,進方國安荊國公、王之仁甯國公;封鄭遵謙義興伯,尋進侯。
議分饷分地。
以編修張煌言為兵科給事中,以太常寺卿林時對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吏科都給事中莊元辰為太常寺卿,加右佥都禦史孫嘉績、熊汝霖并兵部右侍郎。
閩中遣給事中劉中藻頒诏至,大學士張國維、侍郎熊汝霖等拒之(小腆紀年作十月事)。
王勞軍江上,駐跸西興,築壇拜方國安為大将,命各營皆守節制。
馬士英、阮大铖(按小腆紀年:士英字瑤草,貴陽人,中萬曆丙辰會試,又三年成進士;大铖,懷甯人,萬曆丙辰進士)竄入方國安營請朝見,不許。
十二月,王回越城,以降臣故
父肅王壽镛,以崇祯九年襲封;十二年薨,子以派嗣。
十五年,北兵破兖州,自缢死。
十七年二月,诏以王紹封。
三月,京師陷,王避兵南下。
五月,福王立于南京,命徙封江廣,暫駐台州。
乙酉五月,南京亡。
踰月,潞王常汸監國于杭州,不數日出降(按小腆紀年:諸臣請監國,不受。
明季南略雲:杭人擁戴之;大兵至,即開門率衆降。
是刻考異均注首見處,餘不複)。
閏六月九日(按紀年:東陽兵起在諸義旅後,此或當作十九日),原任兵部尚書右佥都禦史張國維自杭州來朝,請王監國。
會故九江佥事孫嘉績、吏科給事中熊汝霖起兵餘姚、刑部員外郎錢肅樂起兵甯波、蘇松兵備佥事沉宸荃起兵慈溪,并奉表至台;而會稽諸生鄭遵謙亦起兵應之。
既而定海總兵王之仁、翁洲參将黃斌卿、石浦遊擊張名振各以本鎮兵來會。
王遂赴紹興。
七月十八日(小腆紀年作閏六月十八日),王至紹興,行監國事。
以分守公署為行在。
祭告天地、祖宗,以明年為監國元年。
立元妃張氏。
上故皇太子号曰「悼皇帝」、弘光帝曰「赧皇帝」、潞王曰「潞闵王」。
進張國維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按小腆紀年:時召直東閣,尋加是銜)。
以朱大典、宋之普(南疆繹史作之溥)為東閣大學士。
國維督師江上,大典鎮守金華,之普司票拟。
加孫嘉績、熊汝霖、錢肅樂、沉宸荃皆督師右佥都禦史。
以鄭遵謙為中軍都督府左都督,以章正宸為吏部尚書(原注:後紹興陷,棄家為僧。
南疆繹史雲:起為戶部左侍郎,行吏部事)、李白春(繹史作占春)為戶部尚書、王思任為禮部尚書、張文郁為工部尚書、陳函輝為禮部右侍郎(按小腆紀年:時擢少詹事;歸,尋遷是職)、陳潛夫為太仆寺少卿。
起原任右庶子餘煌為禮部右侍郎,不至。
封嚴州總兵方國安(按小腆紀年:國安,浙人;或雲舊輔逢年子)鎮東侯、定海總兵王之仁武甯侯(南疆繹史作武甯伯,十一月進封侯)。
群臣皆奉表勸進;王曰:「孤之監國,原非得已。
當俟展拜孝陵,徐議樂推未晚也」。
賜鄞縣舉人張煌言進士出身,授翰林院編修(小腆紀年作八月事)。
以原任紹興知府于颍為按察使,行巡撫事。
鑄大明通寶錢(小腆紀年作十二月事)。
大學士宋之普謝政,起舊輔方逢年為東閣大學士。
張國維連複富陽、于潛(明季南略以複富陽為七月事,小腆紀年以複于潛為八月事)諸縣。
命仁武伯姚志卓(小腆紀年作倬)守分水。
八月,原任兵部尚書田仰從海道至,拜東閣大學士。
九月,加按察使于颍右佥都禦史,督師。
十月初二日,北兵至,方國安嚴陣以待,張國維率隊接應,裨将王國斌、趙天祥繼之,連戰十日,北兵敗去。
以原任吏科都給事中林時對為太常寺卿、原任刑部主事莊元辰為吏科都給事中。
十一月,進方國安荊國公、王之仁甯國公;封鄭遵謙義興伯,尋進侯。
議分饷分地。
以編修張煌言為兵科給事中,以太常寺卿林時對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吏科都給事中莊元辰為太常寺卿,加右佥都禦史孫嘉績、熊汝霖并兵部右侍郎。
閩中遣給事中劉中藻頒诏至,大學士張國維、侍郎熊汝霖等拒之(小腆紀年作十月事)。
王勞軍江上,駐跸西興,築壇拜方國安為大将,命各營皆守節制。
馬士英、阮大铖(按小腆紀年:士英字瑤草,貴陽人,中萬曆丙辰會試,又三年成進士;大铖,懷甯人,萬曆丙辰進士)竄入方國安營請朝見,不許。
十二月,王回越城,以降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