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逸史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以酒酹之,而後自缢。
吳鐘巒字峻伯,别字稺山,号霞舟,南直武進人。
弱冠為諸生,出入文壇者四十餘年,海内推為名宿而不得第。
晚以貢生教谕光州,從河南鄉舉,成崇祯七年進士,年已五十八矣。
授長興知縣、以旱潦征練饷不中額,谪紹興府照磨。
踰年,移桂林推官。
聞京師變,流涕曰:「馬君常(小腆紀年雲:謂馬世奇)必能死節」。
已而果然。
福王立,遷禮部(南疆繹史作吏部)主事。
行抵南雄,聞江南陷,轉赴福建,痛陳國計,唐王甚重之。
補廣東副使,未行,閩中又亡。
魯王次長垣,以錢肅樂薦,召為通政使。
肅樂、鐘巒,丙子同考所得士也。
申明職掌疏,言「近來遠近奏章,武臣則自稱将軍、都督,文臣則自稱都禦史、侍郎,三品以下不屑署也。
至所在遊食江湖者,則又假造僞印,販鬻官爵。
偃卧邱園而曰聯師齊楚,保守妻子而曰聚兵數萬。
請加嚴核,募兵起義者則當辨其冊籍花名,原任職官者則當辨其敕書劄付」。
王是之,升禮部尚書,原官如故,兼督學政。
己醜七月,王次健跳,閩地盡失,每日朝于水殿。
而鐘巒飄流所至,辄試其士之秀者入學;率之見王,襕衫巾縧,拜起秩秩。
或哂其迂;鐘巒曰:「陸秀夫在崖山舟中尚講大學,豈可颠沛失禮乎(按紀年,鐘巒曰:濟濟多士,維周之桢,可以亂世而失教士耶?在舟山,朱永佑與講顧氏東之學,或笑其迂。
答曰:「然則崖山陸丞相亦非耶」)?十月,從至舟山,加太子太保。
辛卯八月,舟山破。
鐘巒時在普陀,慷慨語人曰:「昔者吾師高忠憲公(紀年雲:謂高攀龍)與吾弟子李仲達死奄難,吾為詩哭之;吾友馬君常死國難,吾為詩哭之;吾門生錢希聲從亡而死,吾為詩哭之;吾子福之倡義而死(按紀年,以乙酉六月起兵太湖,越三月,事敗,投湖死,國朝入祀忠義祠),吾為詩哭之。
吾老矣,不及時尋塊幹淨土,即一旦疾病死,其何以見先帝、謝諸君于地下哉?然吾從亡之臣,當死行在」。
遂複渡海入城,與大學士張肯堂訣曰:「吾以前途待公」。
乃至文廟,積薪左庑下,藏所注易經于懷,抱孔子木主,舉火自焚。
賦絕命詞曰:「隻為同志催程急,故遣臨行火澣衣」。
時年七十五(國朝賜谥忠烈)。
李向中字豹韋,号立齋,湖廣鐘祥人,崇祯十三年進士;授長興知縣,以能調秀水,内遷車駕司主事。
甫至淮而國亡。
福主時,進郎中,巡視浙西嘉湖兵備,尋調蘇松。
甫至任而南都又亡。
乃與沉猶龍(小腆紀年雲:字雲升,華亭人,萬曆丙辰進士,曆官至兵部右侍郎。
乙酉八月,松江破,中流矢死)、夏允彜等起兵不克,走至閩。
唐王以為尚寶卿。
閩中敗,避海濱。
劉中藻起兵于福安,向中同朝于王所,拜兵部侍郎,巡撫福甯,監福安軍。
福安破,從王航海,進兵部尚書,兼掌都察院事。
從至舟山,加太子太保。
是時諸臣寄命舟楫,日炙風餐,面目黧黑;獨向中豐采隐然,白皙如故。
庚寅冬,丁外艱,令墨缞視事。
辛卯八月,舟山破,歎曰:「先帝以治行拔向中,不能死難;華亭之役,不與沈、夏諸公俱死;福甯之役,不與劉公俱死;偷生七載,亦希得一當以報先帝。
今已矣!我死,幸投我海中以志恨」。
北帥召之,大罵不赴;發兵捕之,以缞绖見。
北帥呵之曰:「聘汝不至,捕之即來,何也」?向中瞠目曰:「前則辭官,今來就戮耳」!因大罵而死。
其絕命詞有「血化苌弘碧,相向燃死灰」之句。
行刑者乃其舊部,遂投其屍于海。
年四十一(國朝賜谥忠節)。
長子善毓從死。
朱永佑字爰啟,号聞玄,南直上海人。
崇祯七年進士,授刑部主事。
改吏部,乞假歸。
友人問近讀何書?曰:「忠孝二字未熟,何暇丹鉛」?乙酉,南都大亂,預于夏、陳諸公之事。
唐王立于閩中,召為文選司郎中,改戶、兵二科給事中,遷太常寺卿,兼原官。
時尚書張肯堂出募舟師,乃加永佑侍郎銜偕行。
數勸鄭芝龍毋降,不聽;将遣力士趙牧刺之,亦不果。
閩中破,魯王擢拜刑部侍郎。
王至台,加吏部左侍郎。
舟山建國,以工部尚書仍兼吏部事。
辛卯八月,舟山破,适病不能起,被執。
北帥勸之曰:「文丞相尚有黃冠歸故鄉之語,先生若肯剃發,便可不死」。
永佑曰:「吾發可剃,何待今日」?遂口占絕命詩,有雲:「縱使文山猶在日,也應無發戴黃冠」。
請死益力,趺坐受刃。
其仆負屍出城,流血沾衣,哭曰:「主生前好潔,今遂無知耶」?血遂止(國朝賜谥烈愍)。
吳鐘巒字峻伯,别字稺山,号霞舟,南直武進人。
弱冠為諸生,出入文壇者四十餘年,海内推為名宿而不得第。
晚以貢生教谕光州,從河南鄉舉,成崇祯七年進士,年已五十八矣。
授長興知縣、以旱潦征練饷不中額,谪紹興府照磨。
踰年,移桂林推官。
聞京師變,流涕曰:「馬君常(小腆紀年雲:謂馬世奇)必能死節」。
已而果然。
福王立,遷禮部(南疆繹史作吏部)主事。
行抵南雄,聞江南陷,轉赴福建,痛陳國計,唐王甚重之。
補廣東副使,未行,閩中又亡。
魯王次長垣,以錢肅樂薦,召為通政使。
肅樂、鐘巒,丙子同考所得士也。
申明職掌疏,言「近來遠近奏章,武臣則自稱将軍、都督,文臣則自稱都禦史、侍郎,三品以下不屑署也。
至所在遊食江湖者,則又假造僞印,販鬻官爵。
偃卧邱園而曰聯師齊楚,保守妻子而曰聚兵數萬。
請加嚴核,募兵起義者則當辨其冊籍花名,原任職官者則當辨其敕書劄付」。
王是之,升禮部尚書,原官如故,兼督學政。
己醜七月,王次健跳,閩地盡失,每日朝于水殿。
而鐘巒飄流所至,辄試其士之秀者入學;率之見王,襕衫巾縧,拜起秩秩。
或哂其迂;鐘巒曰:「陸秀夫在崖山舟中尚講大學,豈可颠沛失禮乎(按紀年,鐘巒曰:濟濟多士,維周之桢,可以亂世而失教士耶?在舟山,朱永佑與講顧氏東之學,或笑其迂。
答曰:「然則崖山陸丞相亦非耶」)?十月,從至舟山,加太子太保。
辛卯八月,舟山破。
鐘巒時在普陀,慷慨語人曰:「昔者吾師高忠憲公(紀年雲:謂高攀龍)與吾弟子李仲達死奄難,吾為詩哭之;吾友馬君常死國難,吾為詩哭之;吾門生錢希聲從亡而死,吾為詩哭之;吾子福之倡義而死(按紀年,以乙酉六月起兵太湖,越三月,事敗,投湖死,國朝入祀忠義祠),吾為詩哭之。
吾老矣,不及時尋塊幹淨土,即一旦疾病死,其何以見先帝、謝諸君于地下哉?然吾從亡之臣,當死行在」。
遂複渡海入城,與大學士張肯堂訣曰:「吾以前途待公」。
乃至文廟,積薪左庑下,藏所注易經于懷,抱孔子木主,舉火自焚。
賦絕命詞曰:「隻為同志催程急,故遣臨行火澣衣」。
時年七十五(國朝賜谥忠烈)。
李向中字豹韋,号立齋,湖廣鐘祥人,崇祯十三年進士;授長興知縣,以能調秀水,内遷車駕司主事。
甫至淮而國亡。
福主時,進郎中,巡視浙西嘉湖兵備,尋調蘇松。
甫至任而南都又亡。
乃與沉猶龍(小腆紀年雲:字雲升,華亭人,萬曆丙辰進士,曆官至兵部右侍郎。
乙酉八月,松江破,中流矢死)、夏允彜等起兵不克,走至閩。
唐王以為尚寶卿。
閩中敗,避海濱。
劉中藻起兵于福安,向中同朝于王所,拜兵部侍郎,巡撫福甯,監福安軍。
福安破,從王航海,進兵部尚書,兼掌都察院事。
從至舟山,加太子太保。
是時諸臣寄命舟楫,日炙風餐,面目黧黑;獨向中豐采隐然,白皙如故。
庚寅冬,丁外艱,令墨缞視事。
辛卯八月,舟山破,歎曰:「先帝以治行拔向中,不能死難;華亭之役,不與沈、夏諸公俱死;福甯之役,不與劉公俱死;偷生七載,亦希得一當以報先帝。
今已矣!我死,幸投我海中以志恨」。
北帥召之,大罵不赴;發兵捕之,以缞绖見。
北帥呵之曰:「聘汝不至,捕之即來,何也」?向中瞠目曰:「前則辭官,今來就戮耳」!因大罵而死。
其絕命詞有「血化苌弘碧,相向燃死灰」之句。
行刑者乃其舊部,遂投其屍于海。
年四十一(國朝賜谥忠節)。
長子善毓從死。
朱永佑字爰啟,号聞玄,南直上海人。
崇祯七年進士,授刑部主事。
改吏部,乞假歸。
友人問近讀何書?曰:「忠孝二字未熟,何暇丹鉛」?乙酉,南都大亂,預于夏、陳諸公之事。
唐王立于閩中,召為文選司郎中,改戶、兵二科給事中,遷太常寺卿,兼原官。
時尚書張肯堂出募舟師,乃加永佑侍郎銜偕行。
數勸鄭芝龍毋降,不聽;将遣力士趙牧刺之,亦不果。
閩中破,魯王擢拜刑部侍郎。
王至台,加吏部左侍郎。
舟山建國,以工部尚書仍兼吏部事。
辛卯八月,舟山破,适病不能起,被執。
北帥勸之曰:「文丞相尚有黃冠歸故鄉之語,先生若肯剃發,便可不死」。
永佑曰:「吾發可剃,何待今日」?遂口占絕命詩,有雲:「縱使文山猶在日,也應無發戴黃冠」。
請死益力,趺坐受刃。
其仆負屍出城,流血沾衣,哭曰:「主生前好潔,今遂無知耶」?血遂止(國朝賜谥烈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