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逸史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太仆卿謝三賓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頒監國魯元年大統曆,職方主事黃宗羲所造也。
監國魯元年丙戌正月己酉朔,王在紹興。
遣原任天津參政柯夏卿(原注:号遯庵,黃岩人,進士)、太常少卿曹維才使閩中。
以原任右庶子餘煌為兵部尚書,加右佥都禦史錢肅樂為兵部右侍郎。
二月,叛将張國柱掠餘姚,其部曲張邦甯掠慈溪。
總兵陳梧敗于檇李,自乍浦浮海至餘姚,大掠;職方主事王正中方行縣事,集民兵擊殺之。
閩中遣佥都禦史陸清源解饷十萬給浙東,方國安縱兵攫之,拘清源不遣(小腆紀年雲:字嗣白,平湖人,崇祯甲戌進士;為國安所殺。
勝朝殉節諸臣錄雲:江防潰,投江死,國朝賜谥忠節),蓋馬、阮所構也(明季南略及紀年,并以為在錢塘江戰後)。
三月十九日,毅宗大祥;戶部主事(原作郎中,據第十八卷補傳正)董守谕請王哭臨,三軍缟素一日,從之。
北兵決壩,放船入錢塘江。
張國維嚴饬各營守汛,王之仁、鄭遵謙率水師襲戰,敗之(小腆紀年作是月朔日事)。
平海将軍周鶴芝議乞師日本,黃斌卿止之。
四月,王正中率師渡海鹽,破澉浦城(小腆紀年作三月事)。
五月,兵部右侍郎錢肅樂棄軍之舟山。
都督(鄞縣志作總兵)陳謙奉使至閩中,為禦史錢邦芑所劾,被殺。
加兵部右侍郎孫嘉績戶部尚書(據第六卷本傳,四字疑衍)、熊汝霖兵部尚書,并兼東閣大學士。
尚寶寺卿朱大定、太仆寺卿陳潛夫、兵部主事黃宗羲、吳乃武、查繼佐等會師渡海劄潭山(南疆繹史作海壇山),以江上兵潰,乃還。
六月丙子朔,江上兵潰。
方國安、馬士英等欲劫王投降,遣人守之;會守者病,王得脫,乃由江門出海,令保定伯毛有倫扈元妃、世子自定海出海(明季南略作五月二十八日事,小腆紀年作二十七日事)。
大學士張國維、兵部尚書餘煌、禮部右侍郎(勝朝殉節諸臣錄作兵部左侍郎)陳函輝、通政使吳從魯(小腆紀年雲:字金堂,山陰人,萬曆丙辰進士,官通政司左參議)、大理(原作太仆,據第五卷本傳正)寺少卿陳潛夫、翰林院編修複儀(紀年以為唐藩遇害後死)、江西道禦史傅岩、兵部主事高岱、葉如■〈艹恒〉(紀年以作汝■〈艹恒〉,一作汝蘅)、原任山西佥事鄭之尹、諸生傅日炯、趙景麟等皆死之,方逢年、謝三賓、宋之普、方國安及馬士英、阮大铖等并降。
甯國公王之仁泛海至金陵,死之。
北兵破金華,大學士朱大典阖門死之。
富平将軍張名振棄石浦,以舟師扈王出海,投肅虜伯黃斌卿;斌卿不納。
永勝伯鄭彩至舟山,奉王入閩。
叛将張國柱攻舟山,為水營将阮進所敗,劫元妃、世子去(以上三事,小腆紀年并系九月内)。
二十四日,大學士孫嘉績卒。
八月十一日,建甯陷,佥事倪懋熹死之。
二十七日,閩中陷,唐藩出奔汀州,為北兵所殺(按小腆紀年:唐藩名聿鍵,小字長壽,太祖九世孫。
二十一日自延平出奔,二十四日大兵取延平及天興府,追殺于汀州之府堂,時二十八日也)。
九月,以兵科給事中張煌言為右佥都禦史(按小腆紀年,以明年正月進是職)。
十月丁酉,王發舟山。
十一月丙寅,王次廈門(南疆繹史稱中左所,亦名鹭門)。
時鄭芝龍(小腆紀年雲:字飛皇,小字一官,福建南安縣石井人)已降北,令彩執王以降;彩不從。
芝龍之子成功不肯随父,複建義海上,而以廈門為營;然亦不欲奉王,改明年為隆武三年。
于是鄭彩改次長垣,改明年為監國二年。
海上遂有二朔。
頒監國魯元年大統曆,職方主事黃宗羲所造也。
監國魯元年丙戌正月己酉朔,王在紹興。
遣原任天津參政柯夏卿(原注:号遯庵,黃岩人,進士)、太常少卿曹維才使閩中。
以原任右庶子餘煌為兵部尚書,加右佥都禦史錢肅樂為兵部右侍郎。
二月,叛将張國柱掠餘姚,其部曲張邦甯掠慈溪。
總兵陳梧敗于檇李,自乍浦浮海至餘姚,大掠;職方主事王正中方行縣事,集民兵擊殺之。
閩中遣佥都禦史陸清源解饷十萬給浙東,方國安縱兵攫之,拘清源不遣(小腆紀年雲:字嗣白,平湖人,崇祯甲戌進士;為國安所殺。
勝朝殉節諸臣錄雲:江防潰,投江死,國朝賜谥忠節),蓋馬、阮所構也(明季南略及紀年,并以為在錢塘江戰後)。
三月十九日,毅宗大祥;戶部主事(原作郎中,據第十八卷補傳正)董守谕請王哭臨,三軍缟素一日,從之。
北兵決壩,放船入錢塘江。
張國維嚴饬各營守汛,王之仁、鄭遵謙率水師襲戰,敗之(小腆紀年作是月朔日事)。
平海将軍周鶴芝議乞師日本,黃斌卿止之。
四月,王正中率師渡海鹽,破澉浦城(小腆紀年作三月事)。
五月,兵部右侍郎錢肅樂棄軍之舟山。
都督(鄞縣志作總兵)陳謙奉使至閩中,為禦史錢邦芑所劾,被殺。
加兵部右侍郎孫嘉績戶部尚書(據第六卷本傳,四字疑衍)、熊汝霖兵部尚書,并兼東閣大學士。
尚寶寺卿朱大定、太仆寺卿陳潛夫、兵部主事黃宗羲、吳乃武、查繼佐等會師渡海劄潭山(南疆繹史作海壇山),以江上兵潰,乃還。
六月丙子朔,江上兵潰。
方國安、馬士英等欲劫王投降,遣人守之;會守者病,王得脫,乃由江門出海,令保定伯毛有倫扈元妃、世子自定海出海(明季南略作五月二十八日事,小腆紀年作二十七日事)。
大學士張國維、兵部尚書餘煌、禮部右侍郎(勝朝殉節諸臣錄作兵部左侍郎)陳函輝、通政使吳從魯(小腆紀年雲:字金堂,山陰人,萬曆丙辰進士,官通政司左參議)、大理(原作太仆,據第五卷本傳正)寺少卿陳潛夫、翰林院編修複儀(紀年以為唐藩遇害後死)、江西道禦史傅岩、兵部主事高岱、葉如■〈艹恒〉(紀年以作汝■〈艹恒〉,一作汝蘅)、原任山西佥事鄭之尹、諸生傅日炯、趙景麟等皆死之,方逢年、謝三賓、宋之普、方國安及馬士英、阮大铖等并降。
甯國公王之仁泛海至金陵,死之。
北兵破金華,大學士朱大典阖門死之。
富平将軍張名振棄石浦,以舟師扈王出海,投肅虜伯黃斌卿;斌卿不納。
永勝伯鄭彩至舟山,奉王入閩。
叛将張國柱攻舟山,為水營将阮進所敗,劫元妃、世子去(以上三事,小腆紀年并系九月内)。
二十四日,大學士孫嘉績卒。
八月十一日,建甯陷,佥事倪懋熹死之。
二十七日,閩中陷,唐藩出奔汀州,為北兵所殺(按小腆紀年:唐藩名聿鍵,小字長壽,太祖九世孫。
二十一日自延平出奔,二十四日大兵取延平及天興府,追殺于汀州之府堂,時二十八日也)。
九月,以兵科給事中張煌言為右佥都禦史(按小腆紀年,以明年正月進是職)。
十月丁酉,王發舟山。
十一月丙寅,王次廈門(南疆繹史稱中左所,亦名鹭門)。
時鄭芝龍(小腆紀年雲:字飛皇,小字一官,福建南安縣石井人)已降北,令彩執王以降;彩不從。
芝龍之子成功不肯随父,複建義海上,而以廈門為營;然亦不欲奉王,改明年為隆武三年。
于是鄭彩改次長垣,改明年為監國二年。
海上遂有二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