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逸史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授兵部職方主事(「方主」二字原脫,以意補)。
己醜,從亡翁洲。
辛卯,翁洲破,來歸。
甲午,張煌言以定西之軍入長江,肅遴與弟推官肅典間道赴之。
乙未,翁洲複歸海上,肅遴複與推官赴之。
丙申,翁洲複破,推官死焉,肅遴亡命至昆山。
思得間為入海計。
己亥,煌言複入長江,肅遴又從之。
已而兵敗相失,流轉太倉、嘉定間,怏怏不自得。
一夕,嘔血數鬥,大呼不絕以死,年三十。
妻鮑氏,祝發為尼。
錢肅典字葉虞,肅樂第九弟。
庚寅,與兄肅遴從亡,共保翁洲,授監紀推官。
丙申,大兵複下翁洲,肅典與肅遴渡海告警。
追騎至,肅遴得脫,而肅典被執不屈死,年二十六。
熊汝霖字雨殷,餘姚人,崇祯四年進士;授同安知縣,擢戶科給事,轉(按「九」字原脫,據南疆繹史補)吏科右給事中。
南都陷,馬士英竄走杭州,汝霖責其棄主,士英無以應之。
逾月,杭州亦破,乃與同裡孫嘉績共起兵。
魯王監國,擢右佥都禦史,督師防江。
時江上之兵,每日蓐食鳴鼓,放船登陸搏戰;未幾,又複轉柁還守,率以為常。
惟汝霖五百人渡海甯,轉戰數日夜;至橋司,士卒殘破略盡,乃還。
因入海甯募兵,得萬餘人;别行伍,分汛地,以本邑進士俞元良司饷,指揮姜國成主兵。
由是浙西、吳中,并皆響應。
進兵部右侍郎兼左副都禦史,總督義師。
唐藩立閩中,遣劉中藻頒诏至越,汝霖曰:「吾知奉主上而已,不知其它」。
因出檄拒之。
丙戌五月,進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六月,江幹失守,從王泛海。
時鄭彩自以扈駕功,勢張甚。
汝霖票拟,每右諸将而抑彩,彩積恨久之。
已而,彩與義興伯鄭遵謙交惡。
王次閩安,從亡諸臣之室俱保琅琦。
李茂者,彩之裨将也;汝霖奴子與之争口。
戊子元夕,汝霖自王所歸沐,熊、鄭兩家簪珥相問遺,茂以熊、鄭合謀奔告彩。
乃夜使賊黨百人,破門而入,縛汝霖投之海(國朝賜谥忠節)。
子琦(紀年稱琦官)甫六歲,即彩婿;彩陽撫而陰賊之,亦投之海中。
孫嘉績字碩膚,餘姚人;宋燭湖先生之後,忠烈公燧五世孫、大學士文恭公如遊孫。
崇祯十年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召改兵部,擢職方員外郎,進郎中(小腆紀年作主事,未嘗進郎中)。
受中官高起潛所谮下獄,久之釋歸。
福王時,起九江兵備佥事,未赴。
南都既陷,杭州随之,乃與同裡熊汝霖共舉兵,迎魯王監國,擢右佥都禦史,督師防江,進兵部右侍郎兼都禦史。
諸人雖迫于忠憤,創義起事,然皆書生不知兵,迎方、王二帥拱手而授之國成;凡原設營兵衛軍俱隸方、王,召募之街卒裡兒則領之。
方、王既自專,反惡諸人之參決,于是有分地、分饷之議。
方、王猶為不足,攘奪義饷。
于是義兵無所取給,恒散去無存,奇零殘卒不能成軍。
嘉績乃盡以歸之職方(二字衍)禦史黃宗羲,而謝兵事。
丙戌五月,以兵部尚書與汝霖同拜東閣大學士。
六月,江上師潰,從王航海,卒于舟山,年四十三(南疆繹史作四十四)。
贈太保,谥忠襄。
子延齡,官中書舍人;從亡海外,曆仕至戶部尚書。
沈宸荃字友荪,号彤庵,慈溪人;崇祯十三年進士,授行人,奉使旋裡。
福王立,複命南都,擢山西道禦史。
時馬、阮亂政,宸荃頻疏論之;最後,直糾士英擅權、納賄、蠹國、殃民十二大罪。
士英怒,必欲殺之,台省力救得免。
遂出為蘇松兵備佥事,未赴而南都破。
北兵至浙,宸荃起義裡中,與熊汝霖、孫嘉績、錢肅樂等會師迎魯國監國,擢右佥都禦史。
江幹失守,棄家從王海外。
王次長垣,連擢至尚書、東閣大學士。
複從王至舟山,加太子太保。
舟山破,又從泛海抵廈門,至金門。
後舣舟南日山,遭風沒于海(國朝賜谥忠節)。
宸荃從亡時,其父居家,當事齮龁之;父亦強直,不能加害。
宸荃每思其父,辄吟時,詩罷恸哭。
聞者莫不哀之。
己醜,從亡翁洲。
辛卯,翁洲破,來歸。
甲午,張煌言以定西之軍入長江,肅遴與弟推官肅典間道赴之。
乙未,翁洲複歸海上,肅遴複與推官赴之。
丙申,翁洲複破,推官死焉,肅遴亡命至昆山。
思得間為入海計。
己亥,煌言複入長江,肅遴又從之。
已而兵敗相失,流轉太倉、嘉定間,怏怏不自得。
一夕,嘔血數鬥,大呼不絕以死,年三十。
妻鮑氏,祝發為尼。
錢肅典字葉虞,肅樂第九弟。
庚寅,與兄肅遴從亡,共保翁洲,授監紀推官。
丙申,大兵複下翁洲,肅典與肅遴渡海告警。
追騎至,肅遴得脫,而肅典被執不屈死,年二十六。
熊汝霖字雨殷,餘姚人,崇祯四年進士;授同安知縣,擢戶科給事,轉(按「九」字原脫,據南疆繹史補)吏科右給事中。
南都陷,馬士英竄走杭州,汝霖責其棄主,士英無以應之。
逾月,杭州亦破,乃與同裡孫嘉績共起兵。
魯王監國,擢右佥都禦史,督師防江。
時江上之兵,每日蓐食鳴鼓,放船登陸搏戰;未幾,又複轉柁還守,率以為常。
惟汝霖五百人渡海甯,轉戰數日夜;至橋司,士卒殘破略盡,乃還。
因入海甯募兵,得萬餘人;别行伍,分汛地,以本邑進士俞元良司饷,指揮姜國成主兵。
由是浙西、吳中,并皆響應。
進兵部右侍郎兼左副都禦史,總督義師。
唐藩立閩中,遣劉中藻頒诏至越,汝霖曰:「吾知奉主上而已,不知其它」。
因出檄拒之。
丙戌五月,進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六月,江幹失守,從王泛海。
時鄭彩自以扈駕功,勢張甚。
汝霖票拟,每右諸将而抑彩,彩積恨久之。
已而,彩與義興伯鄭遵謙交惡。
王次閩安,從亡諸臣之室俱保琅琦。
李茂者,彩之裨将也;汝霖奴子與之争口。
戊子元夕,汝霖自王所歸沐,熊、鄭兩家簪珥相問遺,茂以熊、鄭合謀奔告彩。
乃夜使賊黨百人,破門而入,縛汝霖投之海(國朝賜谥忠節)。
子琦(紀年稱琦官)甫六歲,即彩婿;彩陽撫而陰賊之,亦投之海中。
孫嘉績字碩膚,餘姚人;宋燭湖先生之後,忠烈公燧五世孫、大學士文恭公如遊孫。
崇祯十年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召改兵部,擢職方員外郎,進郎中(小腆紀年作主事,未嘗進郎中)。
受中官高起潛所谮下獄,久之釋歸。
福王時,起九江兵備佥事,未赴。
南都既陷,杭州随之,乃與同裡熊汝霖共舉兵,迎魯王監國,擢右佥都禦史,督師防江,進兵部右侍郎兼都禦史。
諸人雖迫于忠憤,創義起事,然皆書生不知兵,迎方、王二帥拱手而授之國成;凡原設營兵衛軍俱隸方、王,召募之街卒裡兒則領之。
方、王既自專,反惡諸人之參決,于是有分地、分饷之議。
方、王猶為不足,攘奪義饷。
于是義兵無所取給,恒散去無存,奇零殘卒不能成軍。
嘉績乃盡以歸之職方(二字衍)禦史黃宗羲,而謝兵事。
丙戌五月,以兵部尚書與汝霖同拜東閣大學士。
六月,江上師潰,從王航海,卒于舟山,年四十三(南疆繹史作四十四)。
贈太保,谥忠襄。
子延齡,官中書舍人;從亡海外,曆仕至戶部尚書。
沈宸荃字友荪,号彤庵,慈溪人;崇祯十三年進士,授行人,奉使旋裡。
福王立,複命南都,擢山西道禦史。
時馬、阮亂政,宸荃頻疏論之;最後,直糾士英擅權、納賄、蠹國、殃民十二大罪。
士英怒,必欲殺之,台省力救得免。
遂出為蘇松兵備佥事,未赴而南都破。
北兵至浙,宸荃起義裡中,與熊汝霖、孫嘉績、錢肅樂等會師迎魯國監國,擢右佥都禦史。
江幹失守,棄家從王海外。
王次長垣,連擢至尚書、東閣大學士。
複從王至舟山,加太子太保。
舟山破,又從泛海抵廈門,至金門。
後舣舟南日山,遭風沒于海(國朝賜谥忠節)。
宸荃從亡時,其父居家,當事齮龁之;父亦強直,不能加害。
宸荃每思其父,辄吟時,詩罷恸哭。
聞者莫不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