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逸史卷四

關燈
列傳一 張國維字玉笥,号止庵(明季南略雲:字正庵,号玉笥),東陽人。

    天啟二年進士,授番禺知縣,曆官至都察院右佥都禦史、應天巡撫。

    崇祯十七年三月,以兵部尚書兼右佥都禦史赴江南、浙江,督練兵、輸饷諸務。

    出都十日,而都城陷。

    五月,福王立于南京,召為戎政尚書。

    尋叙山東讨賊功,加太子太保,蔭一子錦衣佥事。

    吏部尚書徐石麒(小腆紀年雲:字寶摩,嘉興人,天啟壬戌進士。

    乙酉嘉興破,自經死。

    國朝賜谥忠懿)去位,衆議歸國維,馬士英不用而用張捷(紀年雲:捷,丹陽人,進士。

    南都陷,自缢死),國維乃乞省親歸。

     乙酉五月,南都覆。

    六月,潞王監國于杭州,不數日出降。

    國維乃以閏六月朝魯王于台州,請王監國。

    即日移駐紹興,進國維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賜尚方劍,督師江上。

    會嚴州總兵官方國安亦自金華至,馬士英素善國安,匿其軍中請入朝。

    國維劾其十天罪,乃不敢入。

    連複富陽、于潛諸縣。

    時兵馬雲集,人治一軍,不相統一,部曲騷然。

    國維上疏,謂刻期會戰,則彼出此入,我有休番之逸;而攻堅搗虛,人無應接之暇,此為勝算。

    必聯諸帥之心為一心,然後使人人之功罪視為一人之功罪。

    于是樹木城緣江要害,聯絡國安及王之仁、鄭遵謙、熊汝霖、孫嘉績、錢肅樂諸營為持久計(按紀年,至是賜尚方劍,總統諸軍)。

    十月,北兵至,國安嚴陣以待,國維率王國斌、趙天祥以步兵接應,連戰十日,前鋒鐘鼎新用火攻,首擊殺绯衣大将一,諸将李(南疆繹史、鲒埼亭集并作呂)宗忠等各斬數十級,俞國榮等直抵張灣取其軍械而歸。

    北兵大敗。

     是冬,閩中遣給事中劉中藻頒诏至,諸求富貴者争欲應之。

    王下令返台,士民惶惶。

    國維乃馳至紹,上疏唐王曰:「今日之事,凡為高帝子孫,皆當同心并力,共複國雠。

    成功之後,入關者王。

    監國退守藩服,禮制昭然。

    若以倫序,叔侄定分,在今日原未假易。

    且浙東人心渙數,鸠集為勞;一旦南拜正朔,則江上諸将皆須聽命。

    猝然有變,監國之号令不行,唇亡齒寒,悔莫可追。

    臣老矣,豈敢朝秦暮楚,有所左右于其間哉」?疏出,議始定。

    然閩、浙自是成水火矣。

     明年五月,諸軍乏饷,師潰。

    六月朔日,北兵至,王走台州航海,國維亦還守東陽。

    及義烏破,衆勸國維入山圖後舉。

    國維曰:「誤天下事者,文山、疊山也,一死而已」!二十八日,北兵至七裡寺,國維遂具衣冠,南向再拜曰:「臣力竭矣」!賦詩三章(按紀年載首章自述雲:艱難百戰戴吾君,拒敵辭唐氣勵雲。

    時去仍為朱氏鬼,精靈長傍孝陵墳。

    次章念母雲:一瞑纖塵不挂胸,惟哀耋母暮途窮。

    仁人錫類能無意,存殁銜恩結草同。

    三章訓子雲:夙訓詩書暫皷钲,而今絕口莫談兵。

    蒼蒼若肯施存恤,秉耒全身答所生),赴園池死,年五十二(國朝賜谥忠敏)。

     子世鳳,官平敵将軍。

    後以吳易(南略雲:字日生,号朔清,吳江人,崇祯丁醜進士。

    紀年雲:癸未進士。

    乙酉六月,起兵長白蕩,曆官至兵部尚書,封長興伯,殉節死,國朝賜谥節愍)事連,亦死難。

     朱大典字延之,号未孩,金華人。

    家世貧賤,大典始讀書。

    為人豪邁。

    舉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曆官至兵部左侍郎總督江北諸軍(小腆紀年雲:官佥都禦史,總督漕運兼巡撫廬、鳳、淮、揚四郡,以許都事被逮,會國變止。

    福王立,起是職,尋進尚書)。

    以許都(紀年雲:東陽人,諸生,知縣桐城姚孫棐激亂,号白頭兵)事有連,逮治。

    京師陷,福王立,有白其誣者,乃以原官召用。

    逾月,進尚書,督上江諸務。

    南都陷,走杭州。

    會潞王亦降,乃還鄉郡,據城固守。

    唐王聞,就加東閣大學士,督師浙東。

    魯王起事,大典亦遣其孫珏上表勸進。

    王既監國,以軍來赴,授官亦如之,命仍鎮金華。

    會我朝遣招撫使至,大典烹之。

    紹興既破,次及金華;大典率兵拒守,月餘不下。

    城既陷,阖門縱火自焚死(國朝賜谥烈愍)。

     大典本與馬士英、阮大铖善。

    南都亡,大铖出走,由太平趨浙東,投大典于金華。

    大典方舉義,留與共治軍。

    士民不可,檄逐之;大典乃送大铖于方國安軍。

    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