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逸史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列傳三
錢肅樂字希聲,一字虞孫,号止亭,鄞縣人;臨江知府若赓孫、甯國知府敬忠兄子也。
崇祯十年進士,授太倉知州,遷刑部員外郎,連丁内艱。
乙酉五月,南京失守;六月,杭州繼陷。
閏六月,甯波鄉官議納款,肅樂建議起兵,諸生董志甯、華夏等遮拜。
肅樂大呼倡首,士民集者數萬人。
肅樂乃建牙行事,郡中監司守令皆逃,惟一同知(按小腆紀年,同知為朱之葵)治府事,已赍圖籍迎降,聞兵起,叩首請罪。
肅樂索取倉庫籍,繕完守具。
會定海總兵王之仁既納款而悔,入城與肅樂締盟共守。
聞魯王在台州,遣舉人張煌言奉表請監國。
時紹興、餘姚、慈溪并舉兵,王乃赴紹興行監國事,召肅樂為右佥都禦史,畫錢塘江而守;尋進右副都禦史。
上疏言:「目前時勢,國有十亡而無一存,民有十死而無一生;若不圖變計,不知所稅駕矣」。
當是時,之仁已封武甯侯,方國安亦進鎮東侯,其兵謂之正兵,食甯波、紹興、台州三郡田賦為正饷;孫嘉績、熊汝霖、沉宸荃及蕭樂等兵謂之義兵,所食者皆取給于富室樂輸為義饷。
正兵司饷者直至殿升争嘩,奪取義饷,而義兵遂無所取給,恒缺食。
已加兵部右侍郎,累疏辭;不許。
明年四月,軍食盡,乃上疏言:「臣兵既無饷,不得不散。
但臣以舉義而來,大仇未雪,終不敢歸安廬墓」。
遂棄軍之溫州。
王得疏,知不可留,乃降旨令往海上,同藩臣黃斌卿、鎮臣張名振共取道崇明,以複三吳;時方有由舟山窺吳之計也。
逾月,紹興失守,王航海,肅樂亦之舟山。
唐王召之,甫入境,而延平陷,遂隐海壇山,采山薯為食。
丁亥,鄭彩治兵海上,王入長垣,召為兵部尚書;疏薦故太仆卿劉沂春、廣東糧道吳鐘巒及閩中諸遺臣并起用。
戊子,王次閩安鎮,拜為東閣大學士,與馬思理(勝朝殉節諸臣錄雲:長樂人,官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自缢死。
大兵平福州,國朝賜谥節愍)、林正亨同入直。
每日系舟于王舟之次,票拟章奏既畢,則牽舟别去,匡坐讀書而已。
時唐王雖殁,而其将塗登華尚守福甯,王遣大學士劉中藻攻之。
登華欲降而未決,謂人曰:「豈有海上天子,舟中國公」?肅樂緻書謂:「将軍不聞南宋之末,二帝不在海上,文、陸不在舟中乎?後世卒以正統歸之。
而況不為宋末者乎?今将軍死守孤城,以言乎忠義,則非其主也;以言乎保身,則非其策也。
依沸鼎以稱安,巢危林而自得,計之左矣」!登華得書,遂降。
而是時鄭彩專柄,連殺熊汝霖、鄭遵謙。
又登華之降,由于劉中藻,故幕府立焉。
而彩反掠其地。
肅樂與中藻書,每不直彩。
彩聞之,很甚。
肅樂故有血疾,遂憂憤疾作,卒于海外之琅琦山,年四十二(殉節諸臣錄雲:聞連江陷,以頭觸床死),遺言以故員外郎章服入殓。
贈太保,谥忠介(國朝改谥忠節)。
後六年,故相葉向高曾孫(南疆繹史作向高孫)尚寶卿進晟葬之福清黃蘖山。
婦翁董光遠破家為肅樂輸饷,奏授職方主事,參幕府事。
肅樂既入海,乃自缢而死。
錢肅圖字退山,号東村(鄞縣志雲:字肇一,号退山),肅樂第四弟。
為諸生,随肅樂倡義,授監紀推官。
紹興破,從王泛海入閩,擢禦史。
召募義勇,聯絡山海諸寨。
肅樂死,與弟簡讨肅範同入福安圍城中。
福安破,蕭範死,肅圖從王至舟山。
又二年,舟山破,乃歸。
久之,卒于家。
錢肅範字錫九,一字箕仲,肅樂第五弟。
肅樂起兵,其諸弟之從軍者,并授監紀。
江幹失守,從肅樂浮海而南。
一時諸從亡诰敕,皆出其手,授翰林院簡讨。
肅樂既死,大學士劉中藻方守福安,招之往,擢兵科給事中。
己醜四月,福安陷,望百辟山歎曰:「此宋少帝入海處也」!賦絕命詞投缳。
兵至,被執不屈死,年二十九。
仆張貴從之。
錢肅遴字兼三,肅樂第七弟。
以諸生從軍。
初授監紀,未受。
入閩,以薦
崇祯十年進士,授太倉知州,遷刑部員外郎,連丁内艱。
乙酉五月,南京失守;六月,杭州繼陷。
閏六月,甯波鄉官議納款,肅樂建議起兵,諸生董志甯、華夏等遮拜。
肅樂大呼倡首,士民集者數萬人。
肅樂乃建牙行事,郡中監司守令皆逃,惟一同知(按小腆紀年,同知為朱之葵)治府事,已赍圖籍迎降,聞兵起,叩首請罪。
肅樂索取倉庫籍,繕完守具。
會定海總兵王之仁既納款而悔,入城與肅樂締盟共守。
聞魯王在台州,遣舉人張煌言奉表請監國。
時紹興、餘姚、慈溪并舉兵,王乃赴紹興行監國事,召肅樂為右佥都禦史,畫錢塘江而守;尋進右副都禦史。
上疏言:「目前時勢,國有十亡而無一存,民有十死而無一生;若不圖變計,不知所稅駕矣」。
當是時,之仁已封武甯侯,方國安亦進鎮東侯,其兵謂之正兵,食甯波、紹興、台州三郡田賦為正饷;孫嘉績、熊汝霖、沉宸荃及蕭樂等兵謂之義兵,所食者皆取給于富室樂輸為義饷。
正兵司饷者直至殿升争嘩,奪取義饷,而義兵遂無所取給,恒缺食。
已加兵部右侍郎,累疏辭;不許。
明年四月,軍食盡,乃上疏言:「臣兵既無饷,不得不散。
但臣以舉義而來,大仇未雪,終不敢歸安廬墓」。
遂棄軍之溫州。
王得疏,知不可留,乃降旨令往海上,同藩臣黃斌卿、鎮臣張名振共取道崇明,以複三吳;時方有由舟山窺吳之計也。
逾月,紹興失守,王航海,肅樂亦之舟山。
唐王召之,甫入境,而延平陷,遂隐海壇山,采山薯為食。
丁亥,鄭彩治兵海上,王入長垣,召為兵部尚書;疏薦故太仆卿劉沂春、廣東糧道吳鐘巒及閩中諸遺臣并起用。
戊子,王次閩安鎮,拜為東閣大學士,與馬思理(勝朝殉節諸臣錄雲:長樂人,官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自缢死。
大兵平福州,國朝賜谥節愍)、林正亨同入直。
每日系舟于王舟之次,票拟章奏既畢,則牽舟别去,匡坐讀書而已。
時唐王雖殁,而其将塗登華尚守福甯,王遣大學士劉中藻攻之。
登華欲降而未決,謂人曰:「豈有海上天子,舟中國公」?肅樂緻書謂:「将軍不聞南宋之末,二帝不在海上,文、陸不在舟中乎?後世卒以正統歸之。
而況不為宋末者乎?今将軍死守孤城,以言乎忠義,則非其主也;以言乎保身,則非其策也。
依沸鼎以稱安,巢危林而自得,計之左矣」!登華得書,遂降。
而是時鄭彩專柄,連殺熊汝霖、鄭遵謙。
又登華之降,由于劉中藻,故幕府立焉。
而彩反掠其地。
肅樂與中藻書,每不直彩。
彩聞之,很甚。
肅樂故有血疾,遂憂憤疾作,卒于海外之琅琦山,年四十二(殉節諸臣錄雲:聞連江陷,以頭觸床死),遺言以故員外郎章服入殓。
贈太保,谥忠介(國朝改谥忠節)。
後六年,故相葉向高曾孫(南疆繹史作向高孫)尚寶卿進晟葬之福清黃蘖山。
婦翁董光遠破家為肅樂輸饷,奏授職方主事,參幕府事。
肅樂既入海,乃自缢而死。
錢肅圖字退山,号東村(鄞縣志雲:字肇一,号退山),肅樂第四弟。
為諸生,随肅樂倡義,授監紀推官。
紹興破,從王泛海入閩,擢禦史。
召募義勇,聯絡山海諸寨。
肅樂死,與弟簡讨肅範同入福安圍城中。
福安破,蕭範死,肅圖從王至舟山。
又二年,舟山破,乃歸。
久之,卒于家。
錢肅範字錫九,一字箕仲,肅樂第五弟。
肅樂起兵,其諸弟之從軍者,并授監紀。
江幹失守,從肅樂浮海而南。
一時諸從亡诰敕,皆出其手,授翰林院簡讨。
肅樂既死,大學士劉中藻方守福安,招之往,擢兵科給事中。
己醜四月,福安陷,望百辟山歎曰:「此宋少帝入海處也」!賦絕命詞投缳。
兵至,被執不屈死,年二十九。
仆張貴從之。
錢肅遴字兼三,肅樂第七弟。
以諸生從軍。
初授監紀,未受。
入閩,以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