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逸史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小腆紀年雲:定海人),兵部侍郎大山曾孫。
以諸生從軍,授車駕司(勝朝殉節諸臣錄作兵部職方)主事。
江上事敗,角巾歸裡。
戊子,與華夏等同謀翻城之舉;事洩被執,死之。
監國還軍翁洲,贈大理寺丞(國朝賜谥烈愍)。
妻朱氏,賢而有文。
獻宸死,賦絕命詞而自經。
楊文琦字瑤仲,号楚石,鄞縣人。
唐王臨軒,以貢生召對,授惠安訓導。
尋加監紀推官,視惠安諸軍。
閩亡返浙,與華夏等同謀翻城之舉;事洩被執,不屈死。
妻沈氏,亦自經。
監國還軍翁洲,贈兵科給事中(國朝入祀忠義祠)。
楊文琮字天璧。
監國時,以諸生從軍,授職方郎中(小腆紀年作主事)。
戊子,與謀翻城之舉,事洩遁去。
張煌言托以聯絡中土事,自是每歲往來海上不絕。
癸卯,有降卒自海上,言文琮将引海上将趙彪為患。
逮至錢唐,歎曰:「吾固雁行中漏網也,本可死矣」!賦絕命詞曰:「憑誰瘗我孤山上,魄是梅花鶴是魂」。
遂扼吭而卒。
楊文瓒字贊玉,号圓石,鄞縣人,崇祯十二年舉人。
監國初,官禦史,力言閩、浙宜合不宜分。
時方争開讀禮,多不以為然,文瓒乃入閩。
又力言當聯絡閩、浙以為同仇,不當啟争端。
唐王然之,乃命以掌貴州道,扼防建、延三關。
而浙東亡,仙霞告急,唐王出走,乃返故裡。
與華夏等同謀翻城之舉,事洩被執,大呼高皇帝不絕而死(國朝賜谥烈愍)。
妻張氏,名玉如,工翰墨。
文瓒死,以紉聯其身首,一恸幾絕。
遂衣其故時衣服,題絕命詞一首,解所佩帶自缢而絕。
監國還軍翁洲,贈都察院右佥都禦史。
楊文球字天琅。
魯王監國,授都督府都事。
翻城事洩,二兄皆死,乃之閩就閣部劉中藻于福甯,令參幕府軍事。
次年,福甯不守,死之。
董德欽字若思,鄞系人(小腆紀年雲:定海人),兵部侍郎光宏之孫。
以諸生從軍,授監紀推官。
江幹兵敗,乃歸。
戊子,與華夏等同謀,事洩被執,死之。
監國還軍翁洲,贈兵部郎中。
倪懋熹字仲晦,一字煜生,鄞縣人。
錢肅樂起兵,欲贻書王之仁,而難其使;懋熹請行,事遂定。
及畫江分守,以職方主事參瓜裡軍。
唐、魯争頒诏之禮,越使陳謙入閩而死、閩使陸清源入浙亦死,議募一能者,乃以懋熹往;果稱旨,令以佥事分守建甯。
丙戌,北兵來攻,出戰,力不支,死之;時八月十一日也,年三十九。
徐啟睿字聖思,鄞縣人。
為諸生,負才任氣,感憤時事,削發為僧。
聞錢肅樂等舉兵,乃破關出,投其營。
魯王授錦衣衛指揮,不拜,自稱白衣參軍。
時江上諸營多首鼠觀望,無一肯發兵者;啟睿乃集其麾下百餘人,谕以大義,提劍渡江,直薄西岸。
北兵以為遊騎,亦遣裨将禦之。
啟睿奮劍直前,掩殺過半。
城上乃亟出銳師,長圍四合,遂被執;谕之降,大罵,乃殺之。
趙毅字金城,平湖人。
尚氣節,工武略。
嘗有百足蟲伏其卧處,雖遠出數十裡,經宿,蟲必至;毅心竊喜自負,謂他日必能崛起布衣。
于是人皆呼為「趙百足」雲。
乙酉,南都破,北兵至浙江。
魯王監國于紹興,毅慨然仗劍從之,授左營遊擊。
率軍與北兵戰于杭城外,飛炮中首,首已飛去,猶持劍策馬大戰。
北兵大駭,為少卻,毅猶單騎馳逐數裡,馬蹶堕地,乃仆。
李桐字封若,号侗庵,鄞縣人。
三歲而孤,事兩母盡孝。
為諸生,不屑數行墨。
甲申之變,抗言于諸當事,請發義旅以待勤王之舉。
南都亡,呼天大恸,遂得疾,呼祝宗祈死。
會浙東舉義,錢肅樂強之起,乃稍稍進食。
遣長子文昶從軍,授兵部主事。
病稍愈。
明年六月,紹興陷,哭曰:「吾今定死矣」!疾果作,遂卒,年四十九。
門人私谥「貞愍先生」。
文昶與弟文昱葬父畢,墨缞赴海上,崎岖軍旅。
文昱亦授戶部主事。
辛卯,翁洲失守,扈王出海,遭風同溺死。
路國挺(鄞縣志,路作駱)字天植,号寒崖,諸暨人,僑居鄞。
生有殊才。
江東兵起,破家輸饷,授職方主事(鄞縣志雲:以奉擁戴魯王箋,得貢士),為降臣謝三賓所惡,幾殺之。
紹興破,三賓複降,國挺晦迹裡居。
三賓複散流言以激衆怒。
遂被逮。
久之得脫,貧困死。
以諸生從軍,授車駕司(勝朝殉節諸臣錄作兵部職方)主事。
江上事敗,角巾歸裡。
戊子,與華夏等同謀翻城之舉;事洩被執,死之。
監國還軍翁洲,贈大理寺丞(國朝賜谥烈愍)。
妻朱氏,賢而有文。
獻宸死,賦絕命詞而自經。
楊文琦字瑤仲,号楚石,鄞縣人。
唐王臨軒,以貢生召對,授惠安訓導。
尋加監紀推官,視惠安諸軍。
閩亡返浙,與華夏等同謀翻城之舉;事洩被執,不屈死。
妻沈氏,亦自經。
監國還軍翁洲,贈兵科給事中(國朝入祀忠義祠)。
楊文琮字天璧。
監國時,以諸生從軍,授職方郎中(小腆紀年作主事)。
戊子,與謀翻城之舉,事洩遁去。
張煌言托以聯絡中土事,自是每歲往來海上不絕。
癸卯,有降卒自海上,言文琮将引海上将趙彪為患。
逮至錢唐,歎曰:「吾固雁行中漏網也,本可死矣」!賦絕命詞曰:「憑誰瘗我孤山上,魄是梅花鶴是魂」。
遂扼吭而卒。
楊文瓒字贊玉,号圓石,鄞縣人,崇祯十二年舉人。
監國初,官禦史,力言閩、浙宜合不宜分。
時方争開讀禮,多不以為然,文瓒乃入閩。
又力言當聯絡閩、浙以為同仇,不當啟争端。
唐王然之,乃命以掌貴州道,扼防建、延三關。
而浙東亡,仙霞告急,唐王出走,乃返故裡。
與華夏等同謀翻城之舉,事洩被執,大呼高皇帝不絕而死(國朝賜谥烈愍)。
妻張氏,名玉如,工翰墨。
文瓒死,以紉聯其身首,一恸幾絕。
遂衣其故時衣服,題絕命詞一首,解所佩帶自缢而絕。
監國還軍翁洲,贈都察院右佥都禦史。
楊文球字天琅。
魯王監國,授都督府都事。
翻城事洩,二兄皆死,乃之閩就閣部劉中藻于福甯,令參幕府軍事。
次年,福甯不守,死之。
董德欽字若思,鄞系人(小腆紀年雲:定海人),兵部侍郎光宏之孫。
以諸生從軍,授監紀推官。
江幹兵敗,乃歸。
戊子,與華夏等同謀,事洩被執,死之。
監國還軍翁洲,贈兵部郎中。
倪懋熹字仲晦,一字煜生,鄞縣人。
錢肅樂起兵,欲贻書王之仁,而難其使;懋熹請行,事遂定。
及畫江分守,以職方主事參瓜裡軍。
唐、魯争頒诏之禮,越使陳謙入閩而死、閩使陸清源入浙亦死,議募一能者,乃以懋熹往;果稱旨,令以佥事分守建甯。
丙戌,北兵來攻,出戰,力不支,死之;時八月十一日也,年三十九。
徐啟睿字聖思,鄞縣人。
為諸生,負才任氣,感憤時事,削發為僧。
聞錢肅樂等舉兵,乃破關出,投其營。
魯王授錦衣衛指揮,不拜,自稱白衣參軍。
時江上諸營多首鼠觀望,無一肯發兵者;啟睿乃集其麾下百餘人,谕以大義,提劍渡江,直薄西岸。
北兵以為遊騎,亦遣裨将禦之。
啟睿奮劍直前,掩殺過半。
城上乃亟出銳師,長圍四合,遂被執;谕之降,大罵,乃殺之。
趙毅字金城,平湖人。
尚氣節,工武略。
嘗有百足蟲伏其卧處,雖遠出數十裡,經宿,蟲必至;毅心竊喜自負,謂他日必能崛起布衣。
于是人皆呼為「趙百足」雲。
乙酉,南都破,北兵至浙江。
魯王監國于紹興,毅慨然仗劍從之,授左營遊擊。
率軍與北兵戰于杭城外,飛炮中首,首已飛去,猶持劍策馬大戰。
北兵大駭,為少卻,毅猶單騎馳逐數裡,馬蹶堕地,乃仆。
李桐字封若,号侗庵,鄞縣人。
三歲而孤,事兩母盡孝。
為諸生,不屑數行墨。
甲申之變,抗言于諸當事,請發義旅以待勤王之舉。
南都亡,呼天大恸,遂得疾,呼祝宗祈死。
會浙東舉義,錢肅樂強之起,乃稍稍進食。
遣長子文昶從軍,授兵部主事。
病稍愈。
明年六月,紹興陷,哭曰:「吾今定死矣」!疾果作,遂卒,年四十九。
門人私谥「貞愍先生」。
文昶與弟文昱葬父畢,墨缞赴海上,崎岖軍旅。
文昱亦授戶部主事。
辛卯,翁洲失守,扈王出海,遭風同溺死。
路國挺(鄞縣志,路作駱)字天植,号寒崖,諸暨人,僑居鄞。
生有殊才。
江東兵起,破家輸饷,授職方主事(鄞縣志雲:以奉擁戴魯王箋,得貢士),為降臣謝三賓所惡,幾殺之。
紹興破,三賓複降,國挺晦迹裡居。
三賓複散流言以激衆怒。
遂被逮。
久之得脫,貧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