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卷四

關燈
本朝狀元惟錢與謙無足取,延世如羅一峰,尚矣。

    前此若商文毅辂、彭文憲時亦有可觀。

    若曾公棨、曹公鼐之才,劉公俨、任公亨泰之介,張公顯宗,許公觀之節,皆無忝大科。

    其他則碌碌無述焉。

    若彭公教則奪于壽,曾公彥則限于年矣。

     南京守備太監劉琅自陝西、河南鎮守至金陵,貪婪益甚,資積既厚,于私第建玉皇閣,延方外以講爐火。

    有術士知其信神異也,每事稱帝命以動之,饕其财無算。

    琅有玉縧環,值價百镒,術士绐令獻于玉皇,因遂竊之而出。

    或為詩笑曰:“堆金積玉已如山,又向仙門學煉丹。

    空裡得來空裡去,玉皇元不系縧環。

    ” 李閣老西涯子兆先,幼穎敏絕人,為文下筆立就。

    每科場入試辄病,久不中。

    至是卒,年未三十。

    西涯公哭之恸,自為墓志,人甚哀之。

    士夫傳雲:昔公之父名淳,金吾衛軍餘。

    微時為渡子日,嘗見一婦人早渡午歸,迨晚複渡,如此者幾月。

    李一日诘其故,婦曰:“有夫系獄,日往給其飲食,又複歸膳翁姑耳。

    所以不憚勞苦。

    ”李聞其言,甚憫之,遂卻其直,早晚任其渡。

    他日一叟見李告曰:“聞汝素有善念,凡獲善報。

    汝有親骨未埋,吾當為擇吉地瘗之,後當有發。

    ”因與擇一山,指曰:“有白狐卧處,即佳壤也。

    汝可潛舁親骨埋其中。

    ”李一夕往彼,果見白狐稔眠不起。

    李恐天明人知,因折樹枝有聲,狐驚聳身,三立而去。

    遂即其穴理之。

    明日叟來,詢葬事,李告以故。

    叟曰:“俟狐自起乃為妙爾,今驚去,當中衰。

    汝子當不失為三公。

    ”今其言果驗,公竟至無嗣。

     兆先文名甚高,然遊俠無度,以是緻病。

    公一日過其書館中,書其幾雲:“今日柳陌,明日花街。

    焚膏繼晷,秀才秀才!”兆先歸見之,亦過公齋,書案雲:“今日黃風,明日黑風。

    燮理陰陽,相公相公!”傳之以為笑談。

    然予聞之,成化中眉州萬閣老亦題其子翼書館,翼亦答之同前。

    豈兆先有所聞,或亦偶然同之乎? 左都禦史戴公珊當考察,時吏部隻欲憑巡按禦史考語黜退,公不從。

    吏部曰:“如是我不擔怨。

    ”公不然,私謂張考功志淳曰:“果欲如此,吾與子先将禦史考核,從其賢者斯可。

    不可如貴堂上,一概從之。

    ”由是果有所得。

    公可謂至公無私者矣。

    予聞之張南園雲。

     崇仁洪鐘生四歲,隋父朝京以訓導考滿之京。

    舟中朝京與客奕,鐘在旁谛觀久之,悟其行勢,為父行變,累勝客局。

    比至臨清,見牌坊大字題額,則為父索筆書之,遂得字體。

    至京師,即設肆鬻字。

    京師異為神童。

    憲宗聞之,召見命書。

    即地連畫數十字,又命書“聖壽無疆,”鐘握筆久之,不動。

    上曰:“汝容有不識者乎?”鐘叩頭曰:“臣非不識字,第為此字不敢于地上書耳。

    ”上嘉其言,即命内侍舁幾,複以蹋镫立其上書之。

    鐘一揮而就。

    上喜,命翰林給廪讀書,其父升國子助教,以便其子。

    弘治庚戌,年十八,登進士第,授中書。

    至是不幸嬰疾,未三十而卒。

     蕭山何孝子競,其父舜賓原任南道禦史,以事谪戍廣西,後遇宥回籍,頗事武斷。

    當塗鄒魯以禦史谪官縣丞,升任知蕭山,恃勢妄為,自号蕭然逐客,又改牧愛堂為寄豸堂,時常仍服豸繡。

    舜賓譏之,成仇。

    魯欲戕害,乃與二三吏卒謀作廣西移文勾取。

    遂差強徒十數人押舜賓起解,仍搜捕其子姓,寘之獄。

    及押舜賓行至江西,其吏卒受魯密囑,百般苦楚之。

    至夜,候舜賓睡熟,乃用沙袋掩口身死。

    其人還報魯,受賞。

    競逃匿,日夜思報父冤。

    一日聞魯已升山西佥事,伺其日出接憑,暗結親鄰,伏于道左,将魯拖扯下轎,用石灰擦瞎雙眼,用船裝至浙江。

    臬司當将競監候,上其事。

    法司題奉欽依,差給事中李舉、刑部郎中李時往勘其事,拟魯屏去人服食因而緻死為首,絞罪;系笃疾,奏請。

    何競毆本管五品以上官,照例發口外為民。

    士論不平,競複具奏。

    再差大理寺正曹廉勘問,乃拟魯謀殺人造意,斬罪。

    餘俱為從者,絞。

    何競為親報仇,情有可矜。

    奉聞,可之。

    輿論稱快,遂稱競為孝子雲。

     近來士夫多信地理,程篁墩學士代謝于朝注《雪心賦》,林見素都憲偕謝評事廷柱遍遊閩中。

    則自朱晦庵已深信之,蓋其天分之高,又與胡五峰、蔡西山、陳北溪諸賢相與,講明益精,其說事多奇中。

    相傳其墓下有谶書曰:“某橋水漂,子孫入朝。

    ”景泰癸酉歲,上問:“朱子有功聖門,子孫世祿否?”禮部奏雲:“未蒙恩典。

    ”诏錄其嫡長子孫一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永奉祀事。

    其裔孫某入朝之日,墓前水發,橋為之傾。

     工部吳主事某,湖州人,家素饒,号呂山吳家。

    初中進士,欲壽其父,緘币求于西涯公。

    時公為學士,鄙其為人,不許。

    吳問其友人曰:“今朝中爵位極大者為誰?”友人雲:“英國公太師左柱國也。

    ”吳乃以币求英公,英不知來意,遂受其币,令門館作詩與之。

    吳得詩,誇耀于人雲:“說甚麽李學士,英國當朝第一人,乃為我做詩!”人皆掩口而笑。

    後因考察調外,将歸,乃以其父好騎驢,且年老,為構壽材一副,買驢一頭。

    到家之日,适其父初度,開宴集賓朋為樂,聞其子至,甚喜。

    客曰:“公子遠來,必有奇物為壽。

    ”詢其子,乃曰:“壽器一副,驢一頭。

    ”衆皆失色,其父亦愠懊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