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年
關燈
小
中
大
差。
」答曰:「李舜臣事然矣,予亦知之。
但此時不拘常規。
乏人不得不爾。
此人足以可堪矣,不必問官爵高下。
可勿更論,以固其心。
」 2月17日 ○甲申,備忘記曰: 聖節拜表,推擇於五月初三日,以常例言之,則日期不至於窘迫矣。
但近來中原一路,事不如古,至如?子充斥,自如使臣等,或私買驛子而疾馳者有之,或抛棄車子而經走者有之,其蒼皇窘迫之狀,不一而足。
然皆無一不及於節日者,此則幸矣。
萬一不及節日,則國之大事,雖置使臣於重典,庸何益乎?況聖節之行,則正當陰雨湫溢之時,道路阻絶,尤不可不慮。
於斯發行,中路從容進去,似爲萬全。
此等曲折,在有司量處耳,斟酌進退,言于禮曹。
「 2月18日 ○乙酉,司諫院啓:「李舜臣,莅歷極淺,亦未能果洽於衆望也。
雖曰乏人,豈可以縣官,遽陞閫帥?倖門一啓,後弊難遏,亟命遞差。
羅州南方巨鎭,素稱難治之邑,脫有邊警,元帥留營。
況旁近邑宰,本州判官,皆是武弁,領兵禦敵,不患於無人。
請牧使李慶祿遞差,有才略文官,各別擇遣。
」答曰:「李舜臣可改,則不改乎?不可改之。
羅州牧使,徐當發落。
」 ○司憲府啓:「古阜郡守丁焰,年旣衰耗,事多弛緩,不合沿海之邑,請命遞差。
學正呂大老,上年秋間,歸去其鄕,尙不還仕,而本館隨例遷狀,有若勤仕者然,殊無積仕陞遷之意,其怠慢自便之習,不可不隨現懲治,請命罷職。
」 三月 3月25日 ○辛酉,冠嶽山等處,積雪如隆冬,良久乃消,黃海、京畿近處,皆然雲雲。
閏三月 閏3月6日 ○辛未,司憲府:「吏曹正郞柳拱辰,人物麤庸,檢閱李春莫,爲人浮妄,出入宰相之門,請竝罷職。
」依啓。
閏3月11日 ○丙子,白虹貫暈。
閏3月14日 ○己卯,兩司啓:「領敦寧鄭澈,擅弄朝綱,威制一世,請罷。
」依啓。
閏3月16日 ○辛巳,傳曰:「古者罷黜大臣,榜于朝堂,所以昭示罪狀於國人之耳目,而懲後人也。
今此鄭澈罷職承傳,依古事,榜示朝堂。
」 閏3月30日 ○乙未,光國都監郞廳啓曰:「原從錄券頭辭,必以傳旨,冠于卷首。
此是一代之王言,而前此例踏吏曹印信。
故奸僞日滋,假托者多,殊無愼重之意,極爲未安。
請今番錄券,安下禦寶,以重錄勳,以防奸弊何如?」傳曰:「依啓。
」 夏四月 4月1日 ○丙申,傳曰:「逆賊兇謀與聞隨參私奴石乙屎,本月初二日大祭罷後,行刑事,下義禁府。
」 4月4日 ○己亥,有政。
以鄭昌衍爲兵曹參知,申點爲江原監司,尹英賢爲王子師傅,宋象賢爲東萊府使。
○慶尙監司書狀:「慶山沙器匠石乙伊妻良女豆乏,一腹二女一男生産,竝爲生存,至爲怪異事。
」下禮曹。
○忠淸監司書狀:「禮山、牙山、公州、堤川、尼山等官,閏三月十六日下雨,雷電大作,雹霰交下,大如生栗,小如橡實,兩麥損傷事。
」下禮曹。
○京畿監司書狀:「振威、水原等官,閏三月十六日夜,雨雹交下,小如黃栗,大如雞卵,兩麥損傷事。
」下禮曹。
○司憲府啓:東萊府使高敬命,性本疎脫,自到任之後,不念委寄之重,日以荒酒爲事,全廢職務。
不可一日在官,請命罷職。
全州判官趙鵬,人物庸劣,遇事茫然,濫用刑杖,人不堪命,請命罷職。
「答曰:」依啓。
「 4月5日 ○庚子,江原監司書狀:春川呈保安驛書者樸民家畜雌雞,生雛十三,其中一雛,左翼上下,別生兩腳,有瓜卽死,變異非常事。
「下禮曹。
○有夕講。
4月8日 ○癸卯,領相啓曰:「《皇朝統記》撰集事,小臣前於經席,屢承聖敎,惶恐悶默而退。
伏見《通記》等諸書,正德以上之事,亦甚洗汗,以許多卷秩所載,撮錄於一冊,不如《史略》之例,其事極難。
去取之際,詳則過於支蔓,略則失於疎脫,參酌得中,決非如臣愚劣所能爲。
第已爲承命,不敢以越爲辭,粗成一冊,先爲投進。
麤率無倫,輕重失序,若一番賜覽之後,棄擲則幸矣。
而如或不然,尤極未安,其必申稟聖旨,十刪潤澄,然後或有備諸考閱。
臣不勝慙赧,敢此竝啓。
」答曰:「此乃欲使予開卷肅然,一以盡事上之誠,一以體皇明之仁,以宣化於東漸之吾民耳。
予雖不淑,克知卿意之所在矣,徐當觀而發落。
」賜酒。
○兩司無所啓。
4月11日 ○丙申,司憲府啓:「臣爲一司之長,摠治庶務,不可不擇。
繕工正柳希規,爲人庸劣,掌樂正李順壽,衰耗已甚,俱不合本職,請命遞差。
知製敎爲淸望之選,不可人人而授之。
知製敎高從厚,名論素輕,不合應製之任,請命汰去。
中朝朝官,巡到境上,本國遣官緻禮,此出於敬事朝廷之至意,而自古常行,不可闕焉者也。
給事中東巡之奇,已具於初到狀啓,則禮曹所當趁卽遣官,以伸應行之禮,寧有不及之理乎?柳廷良之跪見紿事,亦聞其差來與否,而廷良無以爲辭,使聖上尊奉上國之禮,到今有所虧損,其緩忽不職之罪大矣。
請禮曹堂上、色郞廳,竝命罷職。
」答曰:「竝依啓。
堂上推考。
」 4月12日 ○丁未,司諫院啓:「三廳五衛之將,爲任至重,近來不究本意,雜擬苟充,宿衛不嚴,極爲寒心。
羽林衛將安鏛,五衛將李頣壽,年甚衰耗,羽林衛將洪純彥,係出庶孽,爲人所賤,五衛將鄭復始,身有疾病,不能行步,請竝命遞差。
禮曹佐郞申光弼,性本迂疎,不識事體,曾爲監試試官,自用己見,多有顚倒之失,請命罷職。
刑曹正郞尹克任,年近七十,不合聽訟,請命遞差。
訓鍊習讀鄭訥,前爲守宰時,刼奸吏民妻妾,非止二三,淫穢縱姿之狀,口不可道,請命罷職不敍。
」答曰:「竝依啓。
洪純彥則乃是功臣,而羽林衛將亦庶孽,未爲不合,不須遞。
」 ○司憲府前啓,禮曹堂上罷職事,入啓,答曰:「罷職過重。
」 4月13日 ○戊申,司憲府前啓,禮曹堂上罷職事,答曰:「遞差。
」 ○司諫院前啓,羽林衛將洪純彥改差事,入啓,答曰:「依啓。
」 ○備忘記曰: 禁府囚人罪重者,至於刑訊累次,而不爲取服,虛施刑杖,所聞騰播。
至於金得麟,則一次而斃,此由於循私任情之緻,極爲駭愕。
堂上推考,郞廳罷職。
4月15日 ○庚戌,全羅監司啓本:前郡守鄭渫以爲,黃漢等指族金克祝,鑄刀劍送潑之事,陳疏誣告,辭緣推閱,別無引證之人,似無可據。
「事下禁府。
○政府六曹二品以上,政院玉堂全數,中殿誕日問安,入啓,答曰:「知道。
囊子各一部,賜給。
」 4月16日 ○辛亥,江原監司書狀:「今月十三、四日,三陟、襄陽、蔚珎等處,有蟻蟲蔽海而出,瀰漫海岸,如相戰之形,有生氣者輒飛去,變異非常事。
」 ○京畿監司書狀:「富平地居玄平國家,雌鷄懷卵,十一雛開顔如常,其中一卵,欲開未開,開見,則一頭二體四足四翼,未久已死,變異非常事。
」 ○司憲府啓:「臣等伏見忠勳府啓下仁川府使愼彥慶推考公事。
魚箭結排諸具,事係進上,自來海島居民之徭役,而敢生避拒之計,來訴於其司,乃聽其訴。
至於府使到京時,公然推捉其下人,且多費辭說,啓請推考,非徒部民訴上之風,從此益長,而小民偏苦之患,尤不可言。
請忠勳府堂上推考,色郞廳罷職。
」答曰:「竝推考。
」 ○有政。
以鄭琢爲禮曹判書,李增爲禮曹參判,姜燦爲禮曹正郞,柳寅吉爲禮曹佐郞,柳永詢爲成均館司成。
4月17日 ○壬子,司憲府前啓,忠勳府色郞廳罷職事,入啓,答曰:「已爲推考,罷職過重。
」 4月18日 ○癸醜,有夕講。
五月 5月1日 ○朔乙醜,慶尙監司書狀:「善山府人家,有雀小如柳葉,育雛大如老鴉,五色爛然俱備,旣長飛去。
固城縣山中,産白雉。
」 5月14日 ○戊寅,冬至使書狀: 臣等一行,自發遼東以後,晝夜兼程,十一月十八日到北京。
二十日報單子鴻臚寺,二十一日見朝堂,二十二日表咨方物貢馬,竝無事驗納
」答曰:「李舜臣事然矣,予亦知之。
但此時不拘常規。
乏人不得不爾。
此人足以可堪矣,不必問官爵高下。
可勿更論,以固其心。
」 2月17日 ○甲申,備忘記曰: 聖節拜表,推擇於五月初三日,以常例言之,則日期不至於窘迫矣。
但近來中原一路,事不如古,至如?子充斥,自如使臣等,或私買驛子而疾馳者有之,或抛棄車子而經走者有之,其蒼皇窘迫之狀,不一而足。
然皆無一不及於節日者,此則幸矣。
萬一不及節日,則國之大事,雖置使臣於重典,庸何益乎?況聖節之行,則正當陰雨湫溢之時,道路阻絶,尤不可不慮。
於斯發行,中路從容進去,似爲萬全。
此等曲折,在有司量處耳,斟酌進退,言于禮曹。
「 2月18日 ○乙酉,司諫院啓:「李舜臣,莅歷極淺,亦未能果洽於衆望也。
雖曰乏人,豈可以縣官,遽陞閫帥?倖門一啓,後弊難遏,亟命遞差。
羅州南方巨鎭,素稱難治之邑,脫有邊警,元帥留營。
況旁近邑宰,本州判官,皆是武弁,領兵禦敵,不患於無人。
請牧使李慶祿遞差,有才略文官,各別擇遣。
」答曰:「李舜臣可改,則不改乎?不可改之。
羅州牧使,徐當發落。
」 ○司憲府啓:「古阜郡守丁焰,年旣衰耗,事多弛緩,不合沿海之邑,請命遞差。
學正呂大老,上年秋間,歸去其鄕,尙不還仕,而本館隨例遷狀,有若勤仕者然,殊無積仕陞遷之意,其怠慢自便之習,不可不隨現懲治,請命罷職。
」 三月 3月25日 ○辛酉,冠嶽山等處,積雪如隆冬,良久乃消,黃海、京畿近處,皆然雲雲。
閏三月 閏3月6日 ○辛未,司憲府:「吏曹正郞柳拱辰,人物麤庸,檢閱李春莫,爲人浮妄,出入宰相之門,請竝罷職。
」依啓。
閏3月11日 ○丙子,白虹貫暈。
閏3月14日 ○己卯,兩司啓:「領敦寧鄭澈,擅弄朝綱,威制一世,請罷。
」依啓。
閏3月16日 ○辛巳,傳曰:「古者罷黜大臣,榜于朝堂,所以昭示罪狀於國人之耳目,而懲後人也。
今此鄭澈罷職承傳,依古事,榜示朝堂。
」 閏3月30日 ○乙未,光國都監郞廳啓曰:「原從錄券頭辭,必以傳旨,冠于卷首。
此是一代之王言,而前此例踏吏曹印信。
故奸僞日滋,假托者多,殊無愼重之意,極爲未安。
請今番錄券,安下禦寶,以重錄勳,以防奸弊何如?」傳曰:「依啓。
」 夏四月 4月1日 ○丙申,傳曰:「逆賊兇謀與聞隨參私奴石乙屎,本月初二日大祭罷後,行刑事,下義禁府。
」 4月4日 ○己亥,有政。
以鄭昌衍爲兵曹參知,申點爲江原監司,尹英賢爲王子師傅,宋象賢爲東萊府使。
○慶尙監司書狀:「慶山沙器匠石乙伊妻良女豆乏,一腹二女一男生産,竝爲生存,至爲怪異事。
」下禮曹。
○忠淸監司書狀:「禮山、牙山、公州、堤川、尼山等官,閏三月十六日下雨,雷電大作,雹霰交下,大如生栗,小如橡實,兩麥損傷事。
」下禮曹。
○京畿監司書狀:「振威、水原等官,閏三月十六日夜,雨雹交下,小如黃栗,大如雞卵,兩麥損傷事。
」下禮曹。
○司憲府啓:東萊府使高敬命,性本疎脫,自到任之後,不念委寄之重,日以荒酒爲事,全廢職務。
不可一日在官,請命罷職。
全州判官趙鵬,人物庸劣,遇事茫然,濫用刑杖,人不堪命,請命罷職。
「答曰:」依啓。
「 4月5日 ○庚子,江原監司書狀:春川呈保安驛書者樸民家畜雌雞,生雛十三,其中一雛,左翼上下,別生兩腳,有瓜卽死,變異非常事。
「下禮曹。
○有夕講。
4月8日 ○癸卯,領相啓曰:「《皇朝統記》撰集事,小臣前於經席,屢承聖敎,惶恐悶默而退。
伏見《通記》等諸書,正德以上之事,亦甚洗汗,以許多卷秩所載,撮錄於一冊,不如《史略》之例,其事極難。
去取之際,詳則過於支蔓,略則失於疎脫,參酌得中,決非如臣愚劣所能爲。
第已爲承命,不敢以越爲辭,粗成一冊,先爲投進。
麤率無倫,輕重失序,若一番賜覽之後,棄擲則幸矣。
而如或不然,尤極未安,其必申稟聖旨,十刪潤澄,然後或有備諸考閱。
臣不勝慙赧,敢此竝啓。
」答曰:「此乃欲使予開卷肅然,一以盡事上之誠,一以體皇明之仁,以宣化於東漸之吾民耳。
予雖不淑,克知卿意之所在矣,徐當觀而發落。
」賜酒。
○兩司無所啓。
4月11日 ○丙申,司憲府啓:「臣爲一司之長,摠治庶務,不可不擇。
繕工正柳希規,爲人庸劣,掌樂正李順壽,衰耗已甚,俱不合本職,請命遞差。
知製敎爲淸望之選,不可人人而授之。
知製敎高從厚,名論素輕,不合應製之任,請命汰去。
中朝朝官,巡到境上,本國遣官緻禮,此出於敬事朝廷之至意,而自古常行,不可闕焉者也。
給事中東巡之奇,已具於初到狀啓,則禮曹所當趁卽遣官,以伸應行之禮,寧有不及之理乎?柳廷良之跪見紿事,亦聞其差來與否,而廷良無以爲辭,使聖上尊奉上國之禮,到今有所虧損,其緩忽不職之罪大矣。
請禮曹堂上、色郞廳,竝命罷職。
」答曰:「竝依啓。
堂上推考。
」 4月12日 ○丁未,司諫院啓:「三廳五衛之將,爲任至重,近來不究本意,雜擬苟充,宿衛不嚴,極爲寒心。
羽林衛將安鏛,五衛將李頣壽,年甚衰耗,羽林衛將洪純彥,係出庶孽,爲人所賤,五衛將鄭復始,身有疾病,不能行步,請竝命遞差。
禮曹佐郞申光弼,性本迂疎,不識事體,曾爲監試試官,自用己見,多有顚倒之失,請命罷職。
刑曹正郞尹克任,年近七十,不合聽訟,請命遞差。
訓鍊習讀鄭訥,前爲守宰時,刼奸吏民妻妾,非止二三,淫穢縱姿之狀,口不可道,請命罷職不敍。
」答曰:「竝依啓。
洪純彥則乃是功臣,而羽林衛將亦庶孽,未爲不合,不須遞。
」 ○司憲府前啓,禮曹堂上罷職事,入啓,答曰:「罷職過重。
」 4月13日 ○戊申,司憲府前啓,禮曹堂上罷職事,答曰:「遞差。
」 ○司諫院前啓,羽林衛將洪純彥改差事,入啓,答曰:「依啓。
」 ○備忘記曰: 禁府囚人罪重者,至於刑訊累次,而不爲取服,虛施刑杖,所聞騰播。
至於金得麟,則一次而斃,此由於循私任情之緻,極爲駭愕。
堂上推考,郞廳罷職。
4月15日 ○庚戌,全羅監司啓本:前郡守鄭渫以爲,黃漢等指族金克祝,鑄刀劍送潑之事,陳疏誣告,辭緣推閱,別無引證之人,似無可據。
「事下禁府。
○政府六曹二品以上,政院玉堂全數,中殿誕日問安,入啓,答曰:「知道。
囊子各一部,賜給。
」 4月16日 ○辛亥,江原監司書狀:「今月十三、四日,三陟、襄陽、蔚珎等處,有蟻蟲蔽海而出,瀰漫海岸,如相戰之形,有生氣者輒飛去,變異非常事。
」 ○京畿監司書狀:「富平地居玄平國家,雌鷄懷卵,十一雛開顔如常,其中一卵,欲開未開,開見,則一頭二體四足四翼,未久已死,變異非常事。
」 ○司憲府啓:「臣等伏見忠勳府啓下仁川府使愼彥慶推考公事。
魚箭結排諸具,事係進上,自來海島居民之徭役,而敢生避拒之計,來訴於其司,乃聽其訴。
至於府使到京時,公然推捉其下人,且多費辭說,啓請推考,非徒部民訴上之風,從此益長,而小民偏苦之患,尤不可言。
請忠勳府堂上推考,色郞廳罷職。
」答曰:「竝推考。
」 ○有政。
以鄭琢爲禮曹判書,李增爲禮曹參判,姜燦爲禮曹正郞,柳寅吉爲禮曹佐郞,柳永詢爲成均館司成。
4月17日 ○壬子,司憲府前啓,忠勳府色郞廳罷職事,入啓,答曰:「已爲推考,罷職過重。
」 4月18日 ○癸醜,有夕講。
五月 5月1日 ○朔乙醜,慶尙監司書狀:「善山府人家,有雀小如柳葉,育雛大如老鴉,五色爛然俱備,旣長飛去。
固城縣山中,産白雉。
」 5月14日 ○戊寅,冬至使書狀: 臣等一行,自發遼東以後,晝夜兼程,十一月十八日到北京。
二十日報單子鴻臚寺,二十一日見朝堂,二十二日表咨方物貢馬,竝無事驗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