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
關燈
小
中
大
節不足觀也。
寗武子當平世,則無以踰人,當主昏時危,不避艱險,大節澟然。
蓋季文子知有身,而不知有君;寗武子知有君,而不知有身。
此忠節之士所以逈別於庸邪之臣也。
」李浚慶曰:「大臣必有節,乃可以扶持宗社。
無節之臣,將安用之?」申湛曰:「昔人謂,人君欲求臨亂死節之臣,當於犯顔敢諫中求之。
」希春曰:「前朝忠宣王,乃忠肅王之子,而元世祖之外孫也。
嘗蒙元主之恩寵,及久留燕京,多行不義,爲人所訴,元主命流竄于土蕃。
自東國至配所,幾二萬裡。
其臣李齊賢,遠路奔問,忠憤蕩然。
又上書于丞相,拜位,卒能奉還,斯亦庶幾於寗兪矣。
」又曰:「君子務窮理,而貴果斷,此一語通乎上下,皆可用之。
願聖明留意焉。
」 ○獻納崔顒啓曰:「湖南遺逸之士金千鎰,學行最爲卓卓,而未升敍職之列,誠爲欠事。
」希春趨啓曰:「千鎰之篤志治心,臣亦知之。
但年纔三十二歲,方治學問,又多疾病,不願以虛名筮仕,正如漆雕開之意也。
正宜優容培養,待其大成,不宜遽用於百執事」 6月10日 ○戊子,全羅監司馳啓曰:「羅州、光州、金堤等官,自今五月初九日,至十四日,大雨如注,川渠漲溢,水邊田畓,盡爲沈水,禾穀腐朽損傷。
金堤,則大野瀰漫如海,前古所無,居民百餘家沈水,人物奔聚於最高處,大槪各官一樣。
」雲 6月11日 ○己醜,傳曰:「有武才文官,各別精擇,預爲養望。
」 ○有晝夕講。
6月12日 ○庚寅,弘文館以三公意啓曰:「隆寒盛暑,自祖宗朝亦有停經筵之時。
今暑熱已極,小祥又迫。
請姑止經筵,間有淸涼之日,觀勢行之何如?」答曰:「予無疾病,別無調保之事。
經筵依前取稟可也。
」 ○以李戩爲濟州牧使,邊協爲全羅兵使,金命元爲鍾城府使。
6月13日 ○辛卯,有朝夕講。
○命流申檥于寶城。
且命防禁其縱暴。
○禮曹啓目:「天使時,假館官十二,閔起文、尹根壽、李齊閔、柳希春、李山海、李長榮、徐崦、權克禮、黃允吉、閔忠元、黃廷彧。
天使接待時,贊禮,金貴榮、鄭宗榮 ○典翰閔起文啓曰:「夕講時刻,少退何如?」傳曰:「領事處議啓。
」領事議雲:「晝夕講之間,果爲促迫。
聖體未能少安,依所啓,夕講時刻,少退於申正何如?」上從之。
6月14日 ○壬辰,傳于義禁府曰:「全羅道寶城定配罪人申檥,圍籬安置,使不得如前出入作弊。
6月18日 ○丙申,遠接使樸淳馳啓曰:「兩天使到義順館,不特迎詔勑時,雖參見,亦不許白衣。
且曰:『頒慶重事,安可以白衣參見乎?令遠接使,以黑衣入見。
」雲。
6月19日 ○丁酉,上親臨習儀于慶會樓下,以華使漸近故也。
6月25日 ○癸卯,弘文館上箚曰:「頃者,明宗設齋于寺。
又於今之小祥,將設齋于寺。
請勿設行事。
」上答曰:「予雖在宮中,如此等事,則果不知矣。
然予當以命罷設齋之事,啓達慈殿。
」〈時副提學盧守愼、直提學金鸞祥、典翰閔起文、應敎柳希春、校理李堅、副校理黃廷或、著作趙廷機也。
〉 6月29日 ○丁未,遠接使馳啓曰:「本月二十八日,臣陪兩使到東坡,副使王璽謂通事曰:『汝國乃文獻之邦,能文者固多矣。
學術如程、朱者有之乎?』對曰:『有之。
』副使曰:『姓名爲誰?』對曰:『前則如鄭夢周、權近,後則如趙光祖、李彥迪,卽其人也。
其餘亦多,而俺未能盡記其姓名。
』副使曰:『然則必有著述文集行於世矣。
』對曰:『固有之矣。
但或因子孫不肖,而不能傳守,遺失者有之。
雖或存者,完者蓋寡。
』副使笑曰:『天下一船矣。
中國亦如是。
甚者或盡賣家藏萬卷,先祖著述,亦皆棄置也。
雖無完本,若見若幹篇足矣。
汝語遠接使知會。
』雲雲。
臣令通事答曰:『我國承中國敎化,代有緻力於學問者。
但未知所學之醇疵,然往往亦有著述。
若欲垂覽,當搜求進呈。
』副使又答曰:『許多文章,必多可觀。
吾欲知人才之盛,學問之高。
今承回語,多謝多謝,吾隻一覽矣。
』觀此副使言端,似是留意於學問。
前代我朝著述,宜十分精擇,繕寫成冊以給事,啓下禮曹。
」 秋七月 7月2日 ○己酉,天使成憲、王璽,卯時到慕華館,巳初入勤政殿。
上先至,率百官以朝服,祗迎詔勑上殿,三行四拜,舞蹈叩頭山號。
禮畢,百官退。
未時,上以下馬宴,詣太平館。
以黑團領,相見成禮,七酌而罷。
夕還宮。
7月4日 ○辛亥,天使謁聖,自成均館赴景福宮,遊覽慶會樓,受請宴于勤政殿。
7月5日 ○壬子,上詣太平館,行上馬宴畢,上還宮。
7月6日 ○癸醜,卯時,上詣慕華館。
辰時,天使成憲、王璽至。
上再行酒,天使答禮而出,乘轎而行。
天使所受之物,咨文紙六十張,表紙各四十張,柳目紙各五卷,幷筆硯墨而已。
午時,上還宮。
7月8日 ○乙卯,以鄭淹爲掌令。
7月11日 ○戊午,朝講夕講。
7月12日 ○己未,弘文館副提學盧守愼、直提學金鸞祥、典翰閔起文、應敎柳希春、校理黃廷彧、修撰宋應漑、申湛、著作趙廷機等上疏六條。
一曰立志,二曰齊家,三曰尊正統,四曰正朝廷,五曰定是非,六曰禁淫祀。
上答曰:「觀此疏章,皆是格言,深用嘉焉。
但疏中有曰:『仕途不靖,公道不張,圖官者先擇炎冷,注擬則一徇其請囑,至於政令之間,或廢閣而不行,或行之而不終雲。
』是皆予心不正,不能正朝廷而然也。
不勝赧然。
且注擬,則一徇其請囑雲者,蓋指銓曹而言也。
銓曹亦其能無責乎?石尙宮者,先朝雖在宮中,而非侍衛之人也。
有何專擅之罪?近日諺書,亦不知,故不從公論。
南袞,中廟朝大臣也。
追削官爵未安。
凈業院乃先王後宮所居之處也。
故先朝亦不革罷,到今革罷未安。
」 7月14日 ○辛酉,備忘記傳于政院曰:「今見玉堂上疏,有注擬一徇私情之意,予甚駭愕。
如此之事,爲臺諫者所當論覈,而未見彈文之至此,朝廷無剛直極言之臣,而然耶?予意,政院知悉。
」臺諫見上敎,而不自安,避嫌退待物論。
弘文館上箚曰:「臣等所謂,注擬一徇其請囑,泛論舊習之猶存,非有所指囑,而言之也。
臺諫別無所失,請命出仕。
」答曰:「如啓。
」臺諫入來,不就職,退待物論。
弘文館又上箚略曰:「臣等之意,非指論臺諫也。
凡泛論時事,而臺諫輒以坐遞,則極爲騷擾,請命出仕。
」答曰:「如啓」又牌招臺諫,使出仕。
他員就職,掌令崔弘僴、持平蔡蘭宗後到,以大憲等就職爲非,而退待物論。
7月15日 ○壬戌,晝講《論語》。
講畢,應敎柳希春啓曰:「近來凡命令捧承傳之事,諸該曹不卽奉行。
其間或有勢難奉行者,亦當具由啓稟,而亦有遲滯,漸成解弛之習,故臣等於疏中陳之,非專指銓曹而言也。
」又曰:「災傷敬差官發遣之時,旣命察其災傷,又命察其不法,抽栍一二官,以遣之。
守令雖善居官者,若出於不法抽栍,則爲禦史者,不得已摘發其過,緻罷其職,故民皆悶焉。
若使禦史於其道內,隨所聞見,有不善爲治者,則採公論啓聞,恐或無妨。
」上曰:「此當言于該曹,議處。
」 ○上以慈殿違安,命罷明日常參經筵。
○以金貴榮爲大司憲,李憲國爲掌令,鄭彥智、柳濤爲持平,盧守愼爲大司諫,柳希春爲執義。
7月16日 ○癸亥,政院啓曰:「慈殿不平,常參經筵勿爲,間爲召對何如?」傳曰:「如啓。
」 7月17日 ○甲子,領右相請慈殿開素。
○憲府、諫院逐日啓申士楨、石尙宮事。
答曰:「石尙宮年老,自當出家,豈有無窮之禍哉?申士楨害父之罪,則無形不實之事。
不允。
但以父子間不和之罪,則削去仕版可也。
」 7月18日 ○乙醜,以盧守愼爲副提學,姜士尙爲大司諫。
7月21日 ○戊辰,朝講。
7月24日 ○辛未,判中樞府事李滉入京肅拜。
○副提學盧守愼以病親呈辭。
上疏入啓,傳曰:「觀此疏辭,情意切迫。
固知不可不從,然予意前已盡言,頻往覲親可也。
」 ○李滉再啓,請改正崇品之加。
上答曰:「辭免之意,出於至誠,然已命崇品,不可更改。
卿須勿以爲嫌。
」 7月25日 ○壬申,常參、朝講、夕講。
7月26日 ○癸酉,以宋純爲右尹,白仁傑爲工曹參議,柳希春爲弘文應敎,吳健爲正言。
○館儒生上疏。
大槪淨業院革罷事。
上答曰:「凈業院,祖宗朝以來所有之院也。
況先王後宮所遊之處,故不允。
」 7月27日 ○甲戌,晝講夕講。
○儒生再上疏,請革罷凈業院。
上答曰:「爾等欲罷邪道,再上疏章,辭義正直,良用嘉焉。
但先王後宮所居之處,革罷未安。
」 7月28日 ○乙亥,朝講夕講。
○平安兵使金秀文卒。
秀文公敏而好書,爲將慈平,卻倭於耽羅,驅胡於西北,爲國幹城。
遽至於是,邦家之所嘆惜。
○儒生三上疏。
上答曰:「新仁壽宮革罷,有未安之意,故不從。
」 7月29日 ○丙子,晝講。
應敎柳希春啓曰:「爲惡之人,至二三十年,則未有公論不定者。
南袞欺罔君父,斲喪王室,其罪甚大。
生旣保富貴,死又不失官爵,此姦之幸免,國人所憤。
」 ○伴送使樸淳入來。
八月 8月1日 ○戊寅,館儒又上疏。
8月2日 ○己卯,有夕講。
○館儒又上疏。
8月3日 ○庚辰,有夕講。
○以孫軾爲海州牧使。
○上傳敎于經筵官曰:「知經筵李滉隻入朝講,似爲未便。
晝夕講,頻頻入參可也。
8月4日 ○辛巳,有晝講。
○觀象監啓:「四方沈霧。
8月5日 ○壬午,有晝夕講。
8月6日 ○癸未,有夕講。
○上因鄒浩、陳瓘爲小人所竄,而言曰:「姦黨碑立,而北宋亡。
僞學籍成,而南宋亡。
雖悔於終,亦無及已。
」講官等曰:「殿下之言及此,宗廟社稷之福也。
」上問:「鄒浩之爲人如何?」柳希春對曰:「行義完備,如精金美玉。
又諫立劉賢妃爲皇後,遭竄謫,與田晝語事。
」上曰:「田晝,《史略》冊或非晝如何?」希春對曰:「晝宗承君,在易之晉曰:『康候晝日三接,以承君之義』推之,當爲晝。
」 ○以李滉爲大提學,樸淳爲提學,柳希春爲議政府檢詳。
「 ○弘文館以領經筵意啓曰:「《論語》已進講四冊,請限今月停朝晝講,熟讀。
」上從之。
8月7日 ○甲申,李滉以六條上疏。
上答曰:「予觀疏章,反覆深思,卿之道德,質之古人,亦鮮其倫。
凡此六條,眞千古之格言,乃當今之急務。
予雖渺末,敢不服膺?」 ○政院啓曰:「玉堂以《論語》四冊講畢,故請限今月晦日間,勿禦朝晝講,熟讀此四卷,其意甚當。
但晦日尙遠,其前專輟晝朝之講,則接待大臣、臺諫之禮,似乎大曠,亦爲未安。
臣等之意,請間間禦朝講,以接待大臣、臺諫何如?講書不熟,必不能深探義理,融會貫通,得聖賢立言之地,而竟歸於汗漫,連日熟讀,固不可廢矣。
若久不聞嗜碩規警之言,諍臣讜直之論,又無以開發睿思,裨益聰明,而有妨於聖德之日進,所欠者亦豈少哉?臣等所見如是,故敢啓。
」傳曰:「啓意甚當。
如啓。
」 ○司憲府論申士楨罪惡,請命下詔獄,窮推定罪。
石尙宮亦罪大惡極,請亟命逬黜于外,使不得接迹於都下。
○司諫院所論亦痛切。
上答曰:「士楨推問後,予當察而處焉。
」 8月8日 ○乙酉,司諫院請勿遣災傷禦史隻遣抽栍禦史,以是年多遭風水旱蝗之災,無西成之望故也。
上從之。
○傳曰:「申士楨不孝於父,怨懟構陷,顯有情迹。
其父受刑之日,略不動念,恝視其父之竄,不爲出見。
父子間不和,窮兇極惡之罪,備細推問事,下禁府。
」 8月9日 ○丙戌,有朝講。
○上答兩司曰:「石尙宮已出于外,當不更入矣。
此非予殿之人,玆未快從。
」 8月12日 ○己醜,是日,領、右相坐春秋館,磨鍊實錄,以洪暹爲摠裁官,吳謙、李滉、李鐸爲都廳堂上,樸忠元、樸淳、金貴榮、尹鉉、樸應男、尹毅中爲參贊官,李後白爲外房堂上,金鸞祥、閔起文、尹根壽、柳希春爲都廳郞廳,李湛、李忠綽、辛應時、黃廷彧、李山海、具獻齡、鄭澈、李每壽、申湛、鄭彥信、鄭士偉、柳成龍十二人爲各房郞廳。
8月16日 ○癸巳,以尹鬥壽爲右承旨。
8月22日 ○己亥,上命內需司侵奪人民之奴婢,載於宣頭案者,悉還其主。
○有夕講。
8月23日 ○庚子,以李湛爲檢詳。
8月24日 ○辛醜,湖、嶺二路蝗。
○大提學李滉力辭其職,上命遞。
8月26日 ○癸卯,以樸淳爲大提學,柳希春爲應敎,尹剛元爲掌令 8月27日 ○甲辰,有夕講。
8月28日 ○乙巳,有朝講。
8月29日 ○丙午,有夕講。
九月 9月5日 ○辛亥,有夕講。
9月6日 ○壬子,有朝夕講。
夕講《小學》、《四勿箴》,李滉入侍,手寫二本,一進于榻上,一持而誦白。
皆因《小學》、《四勿章》,詳陳勸學進德之方。
9月12日 ○戊午,酉時,召對經筵官。
○司諫院上箚子,請虛心從諫。
上答曰:「予多有過失,諫疏之事,實是所希。
今見上箚,正中予病,而語且剛直,深用嘉焉。
」蓋欲自警。
「 9月14日 ○庚申,有晝、夕講。
9月15日 ○辛酉,有晝、夕講。
9月19日 ○乙醜,有晝、夕講。
9月20日 ○丙寅,以高敬軫爲獻納。
9月21日 ○丁卯,有夕講。
上特命李滉入侍。
問滉曰:「頃者朝議欲追贈趙光祖,其人學問行事如何?」滉曰:「光祖天稟秀出,早有志於性理之學,居家孝友。
中廟求治如渴,將興三代之治。
光祖亦以爲不世之遇,與金淨、金湜、奇遵、韓忠等,相與協力同心,大有更張,設立條法。
以《小學》爲敎人之方,且欲擧行《呂氏鄕約》,四方風動,若久不廢,治道不難行也。
但當時年少之輩急於緻治,不無欲速之弊。
舊臣之見擯者,失職怏怏,百計伺隙,搆成罔極之讒。
一時士類或竄或死,餘禍蔓延,至今士林之間,有志學行者,惡之者,輒指爲己卯之類,人心孰不畏禍?士風大汚,名儒不出,職此故也。
」上曰:「頃者弘文館議追削南袞官爵,此亦何如也?事在先朝,追治似難。
」滉曰:「己卯之禍,正由南袞、沈貞之奸,而終爲中廟之累,可謂罪通天矣。
自上以先朝大臣,追削爲未安,此意甚是。
公論請奪官爵,此言亦是。
」上曰:「卿兩是之,孰爲最是?」滉對曰:「南袞罪大,必削奪官爵,乃快於士林。
褒贈光祖,追罪南袞,則是非分明也。
」宋純進曰:「臣以己卯秋出身,庚辰間爲史官。
袞等構陷士林,揚揚自得,自以爲功。
此等之流毒,至乙巳而益甚。
袞爲首惡,不可不削奪。
」上從之。
○當初袞求交於趙光祖等,光祖等不許。
袞積憾,欲殺光祖等,求得木葉上食甘之蟲,以蜜多書走肖爲王四字於木葉上,放蟲而使之食,如漢公孫病已之事,有若天成者然。
袞家在白嶽山下景福宮後,自其家泛水,而流送於闕內禦溝,使中廟見而大驚。
因告變以成其禍,中廟實錄或爲遺漏,故於此略爲載錄。
9月22日 ○戊辰,上令弘文館、兩司、承政院,論列南袞罪
寗武子當平世,則無以踰人,當主昏時危,不避艱險,大節澟然。
蓋季文子知有身,而不知有君;寗武子知有君,而不知有身。
此忠節之士所以逈別於庸邪之臣也。
」李浚慶曰:「大臣必有節,乃可以扶持宗社。
無節之臣,將安用之?」申湛曰:「昔人謂,人君欲求臨亂死節之臣,當於犯顔敢諫中求之。
」希春曰:「前朝忠宣王,乃忠肅王之子,而元世祖之外孫也。
嘗蒙元主之恩寵,及久留燕京,多行不義,爲人所訴,元主命流竄于土蕃。
自東國至配所,幾二萬裡。
其臣李齊賢,遠路奔問,忠憤蕩然。
又上書于丞相,拜位,卒能奉還,斯亦庶幾於寗兪矣。
」又曰:「君子務窮理,而貴果斷,此一語通乎上下,皆可用之。
願聖明留意焉。
」 ○獻納崔顒啓曰:「湖南遺逸之士金千鎰,學行最爲卓卓,而未升敍職之列,誠爲欠事。
」希春趨啓曰:「千鎰之篤志治心,臣亦知之。
但年纔三十二歲,方治學問,又多疾病,不願以虛名筮仕,正如漆雕開之意也。
正宜優容培養,待其大成,不宜遽用於百執事」 6月10日 ○戊子,全羅監司馳啓曰:「羅州、光州、金堤等官,自今五月初九日,至十四日,大雨如注,川渠漲溢,水邊田畓,盡爲沈水,禾穀腐朽損傷。
金堤,則大野瀰漫如海,前古所無,居民百餘家沈水,人物奔聚於最高處,大槪各官一樣。
」雲 6月11日 ○己醜,傳曰:「有武才文官,各別精擇,預爲養望。
」 ○有晝夕講。
6月12日 ○庚寅,弘文館以三公意啓曰:「隆寒盛暑,自祖宗朝亦有停經筵之時。
今暑熱已極,小祥又迫。
請姑止經筵,間有淸涼之日,觀勢行之何如?」答曰:「予無疾病,別無調保之事。
經筵依前取稟可也。
」 ○以李戩爲濟州牧使,邊協爲全羅兵使,金命元爲鍾城府使。
6月13日 ○辛卯,有朝夕講。
○命流申檥于寶城。
且命防禁其縱暴。
○禮曹啓目:「天使時,假館官十二,閔起文、尹根壽、李齊閔、柳希春、李山海、李長榮、徐崦、權克禮、黃允吉、閔忠元、黃廷彧。
天使接待時,贊禮,金貴榮、鄭宗榮 ○典翰閔起文啓曰:「夕講時刻,少退何如?」傳曰:「領事處議啓。
」領事議雲:「晝夕講之間,果爲促迫。
聖體未能少安,依所啓,夕講時刻,少退於申正何如?」上從之。
6月14日 ○壬辰,傳于義禁府曰:「全羅道寶城定配罪人申檥,圍籬安置,使不得如前出入作弊。
6月18日 ○丙申,遠接使樸淳馳啓曰:「兩天使到義順館,不特迎詔勑時,雖參見,亦不許白衣。
且曰:『頒慶重事,安可以白衣參見乎?令遠接使,以黑衣入見。
」雲。
6月19日 ○丁酉,上親臨習儀于慶會樓下,以華使漸近故也。
6月25日 ○癸卯,弘文館上箚曰:「頃者,明宗設齋于寺。
又於今之小祥,將設齋于寺。
請勿設行事。
」上答曰:「予雖在宮中,如此等事,則果不知矣。
然予當以命罷設齋之事,啓達慈殿。
」〈時副提學盧守愼、直提學金鸞祥、典翰閔起文、應敎柳希春、校理李堅、副校理黃廷或、著作趙廷機也。
〉 6月29日 ○丁未,遠接使馳啓曰:「本月二十八日,臣陪兩使到東坡,副使王璽謂通事曰:『汝國乃文獻之邦,能文者固多矣。
學術如程、朱者有之乎?』對曰:『有之。
』副使曰:『姓名爲誰?』對曰:『前則如鄭夢周、權近,後則如趙光祖、李彥迪,卽其人也。
其餘亦多,而俺未能盡記其姓名。
』副使曰:『然則必有著述文集行於世矣。
』對曰:『固有之矣。
但或因子孫不肖,而不能傳守,遺失者有之。
雖或存者,完者蓋寡。
』副使笑曰:『天下一船矣。
中國亦如是。
甚者或盡賣家藏萬卷,先祖著述,亦皆棄置也。
雖無完本,若見若幹篇足矣。
汝語遠接使知會。
』雲雲。
臣令通事答曰:『我國承中國敎化,代有緻力於學問者。
但未知所學之醇疵,然往往亦有著述。
若欲垂覽,當搜求進呈。
』副使又答曰:『許多文章,必多可觀。
吾欲知人才之盛,學問之高。
今承回語,多謝多謝,吾隻一覽矣。
』觀此副使言端,似是留意於學問。
前代我朝著述,宜十分精擇,繕寫成冊以給事,啓下禮曹。
」 秋七月 7月2日 ○己酉,天使成憲、王璽,卯時到慕華館,巳初入勤政殿。
上先至,率百官以朝服,祗迎詔勑上殿,三行四拜,舞蹈叩頭山號。
禮畢,百官退。
未時,上以下馬宴,詣太平館。
以黑團領,相見成禮,七酌而罷。
夕還宮。
7月4日 ○辛亥,天使謁聖,自成均館赴景福宮,遊覽慶會樓,受請宴于勤政殿。
7月5日 ○壬子,上詣太平館,行上馬宴畢,上還宮。
7月6日 ○癸醜,卯時,上詣慕華館。
辰時,天使成憲、王璽至。
上再行酒,天使答禮而出,乘轎而行。
天使所受之物,咨文紙六十張,表紙各四十張,柳目紙各五卷,幷筆硯墨而已。
午時,上還宮。
7月8日 ○乙卯,以鄭淹爲掌令。
7月11日 ○戊午,朝講夕講。
7月12日 ○己未,弘文館副提學盧守愼、直提學金鸞祥、典翰閔起文、應敎柳希春、校理黃廷彧、修撰宋應漑、申湛、著作趙廷機等上疏六條。
一曰立志,二曰齊家,三曰尊正統,四曰正朝廷,五曰定是非,六曰禁淫祀。
上答曰:「觀此疏章,皆是格言,深用嘉焉。
但疏中有曰:『仕途不靖,公道不張,圖官者先擇炎冷,注擬則一徇其請囑,至於政令之間,或廢閣而不行,或行之而不終雲。
』是皆予心不正,不能正朝廷而然也。
不勝赧然。
且注擬,則一徇其請囑雲者,蓋指銓曹而言也。
銓曹亦其能無責乎?石尙宮者,先朝雖在宮中,而非侍衛之人也。
有何專擅之罪?近日諺書,亦不知,故不從公論。
南袞,中廟朝大臣也。
追削官爵未安。
凈業院乃先王後宮所居之處也。
故先朝亦不革罷,到今革罷未安。
」 7月14日 ○辛酉,備忘記傳于政院曰:「今見玉堂上疏,有注擬一徇私情之意,予甚駭愕。
如此之事,爲臺諫者所當論覈,而未見彈文之至此,朝廷無剛直極言之臣,而然耶?予意,政院知悉。
」臺諫見上敎,而不自安,避嫌退待物論。
弘文館上箚曰:「臣等所謂,注擬一徇其請囑,泛論舊習之猶存,非有所指囑,而言之也。
臺諫別無所失,請命出仕。
」答曰:「如啓。
」臺諫入來,不就職,退待物論。
弘文館又上箚略曰:「臣等之意,非指論臺諫也。
凡泛論時事,而臺諫輒以坐遞,則極爲騷擾,請命出仕。
」答曰:「如啓」又牌招臺諫,使出仕。
他員就職,掌令崔弘僴、持平蔡蘭宗後到,以大憲等就職爲非,而退待物論。
7月15日 ○壬戌,晝講《論語》。
講畢,應敎柳希春啓曰:「近來凡命令捧承傳之事,諸該曹不卽奉行。
其間或有勢難奉行者,亦當具由啓稟,而亦有遲滯,漸成解弛之習,故臣等於疏中陳之,非專指銓曹而言也。
」又曰:「災傷敬差官發遣之時,旣命察其災傷,又命察其不法,抽栍一二官,以遣之。
守令雖善居官者,若出於不法抽栍,則爲禦史者,不得已摘發其過,緻罷其職,故民皆悶焉。
若使禦史於其道內,隨所聞見,有不善爲治者,則採公論啓聞,恐或無妨。
」上曰:「此當言于該曹,議處。
」 ○上以慈殿違安,命罷明日常參經筵。
○以金貴榮爲大司憲,李憲國爲掌令,鄭彥智、柳濤爲持平,盧守愼爲大司諫,柳希春爲執義。
7月16日 ○癸亥,政院啓曰:「慈殿不平,常參經筵勿爲,間爲召對何如?」傳曰:「如啓。
」 7月17日 ○甲子,領右相請慈殿開素。
○憲府、諫院逐日啓申士楨、石尙宮事。
答曰:「石尙宮年老,自當出家,豈有無窮之禍哉?申士楨害父之罪,則無形不實之事。
不允。
但以父子間不和之罪,則削去仕版可也。
」 7月18日 ○乙醜,以盧守愼爲副提學,姜士尙爲大司諫。
7月21日 ○戊辰,朝講。
7月24日 ○辛未,判中樞府事李滉入京肅拜。
○副提學盧守愼以病親呈辭。
上疏入啓,傳曰:「觀此疏辭,情意切迫。
固知不可不從,然予意前已盡言,頻往覲親可也。
」 ○李滉再啓,請改正崇品之加。
上答曰:「辭免之意,出於至誠,然已命崇品,不可更改。
卿須勿以爲嫌。
」 7月25日 ○壬申,常參、朝講、夕講。
7月26日 ○癸酉,以宋純爲右尹,白仁傑爲工曹參議,柳希春爲弘文應敎,吳健爲正言。
○館儒生上疏。
大槪淨業院革罷事。
上答曰:「凈業院,祖宗朝以來所有之院也。
況先王後宮所遊之處,故不允。
」 7月27日 ○甲戌,晝講夕講。
○儒生再上疏,請革罷凈業院。
上答曰:「爾等欲罷邪道,再上疏章,辭義正直,良用嘉焉。
但先王後宮所居之處,革罷未安。
」 7月28日 ○乙亥,朝講夕講。
○平安兵使金秀文卒。
秀文公敏而好書,爲將慈平,卻倭於耽羅,驅胡於西北,爲國幹城。
遽至於是,邦家之所嘆惜。
○儒生三上疏。
上答曰:「新仁壽宮革罷,有未安之意,故不從。
」 7月29日 ○丙子,晝講。
應敎柳希春啓曰:「爲惡之人,至二三十年,則未有公論不定者。
南袞欺罔君父,斲喪王室,其罪甚大。
生旣保富貴,死又不失官爵,此姦之幸免,國人所憤。
」 ○伴送使樸淳入來。
八月 8月1日 ○戊寅,館儒又上疏。
8月2日 ○己卯,有夕講。
○館儒又上疏。
8月3日 ○庚辰,有夕講。
○以孫軾爲海州牧使。
○上傳敎于經筵官曰:「知經筵李滉隻入朝講,似爲未便。
晝夕講,頻頻入參可也。
8月4日 ○辛巳,有晝講。
○觀象監啓:「四方沈霧。
8月5日 ○壬午,有晝夕講。
8月6日 ○癸未,有夕講。
○上因鄒浩、陳瓘爲小人所竄,而言曰:「姦黨碑立,而北宋亡。
僞學籍成,而南宋亡。
雖悔於終,亦無及已。
」講官等曰:「殿下之言及此,宗廟社稷之福也。
」上問:「鄒浩之爲人如何?」柳希春對曰:「行義完備,如精金美玉。
又諫立劉賢妃爲皇後,遭竄謫,與田晝語事。
」上曰:「田晝,《史略》冊或非晝如何?」希春對曰:「晝宗承君,在易之晉曰:『康候晝日三接,以承君之義』推之,當爲晝。
」 ○以李滉爲大提學,樸淳爲提學,柳希春爲議政府檢詳。
「 ○弘文館以領經筵意啓曰:「《論語》已進講四冊,請限今月停朝晝講,熟讀。
」上從之。
8月7日 ○甲申,李滉以六條上疏。
上答曰:「予觀疏章,反覆深思,卿之道德,質之古人,亦鮮其倫。
凡此六條,眞千古之格言,乃當今之急務。
予雖渺末,敢不服膺?」 ○政院啓曰:「玉堂以《論語》四冊講畢,故請限今月晦日間,勿禦朝晝講,熟讀此四卷,其意甚當。
但晦日尙遠,其前專輟晝朝之講,則接待大臣、臺諫之禮,似乎大曠,亦爲未安。
臣等之意,請間間禦朝講,以接待大臣、臺諫何如?講書不熟,必不能深探義理,融會貫通,得聖賢立言之地,而竟歸於汗漫,連日熟讀,固不可廢矣。
若久不聞嗜碩規警之言,諍臣讜直之論,又無以開發睿思,裨益聰明,而有妨於聖德之日進,所欠者亦豈少哉?臣等所見如是,故敢啓。
」傳曰:「啓意甚當。
如啓。
」 ○司憲府論申士楨罪惡,請命下詔獄,窮推定罪。
石尙宮亦罪大惡極,請亟命逬黜于外,使不得接迹於都下。
○司諫院所論亦痛切。
上答曰:「士楨推問後,予當察而處焉。
」 8月8日 ○乙酉,司諫院請勿遣災傷禦史隻遣抽栍禦史,以是年多遭風水旱蝗之災,無西成之望故也。
上從之。
○傳曰:「申士楨不孝於父,怨懟構陷,顯有情迹。
其父受刑之日,略不動念,恝視其父之竄,不爲出見。
父子間不和,窮兇極惡之罪,備細推問事,下禁府。
」 8月9日 ○丙戌,有朝講。
○上答兩司曰:「石尙宮已出于外,當不更入矣。
此非予殿之人,玆未快從。
」 8月12日 ○己醜,是日,領、右相坐春秋館,磨鍊實錄,以洪暹爲摠裁官,吳謙、李滉、李鐸爲都廳堂上,樸忠元、樸淳、金貴榮、尹鉉、樸應男、尹毅中爲參贊官,李後白爲外房堂上,金鸞祥、閔起文、尹根壽、柳希春爲都廳郞廳,李湛、李忠綽、辛應時、黃廷彧、李山海、具獻齡、鄭澈、李每壽、申湛、鄭彥信、鄭士偉、柳成龍十二人爲各房郞廳。
8月16日 ○癸巳,以尹鬥壽爲右承旨。
8月22日 ○己亥,上命內需司侵奪人民之奴婢,載於宣頭案者,悉還其主。
○有夕講。
8月23日 ○庚子,以李湛爲檢詳。
8月24日 ○辛醜,湖、嶺二路蝗。
○大提學李滉力辭其職,上命遞。
8月26日 ○癸卯,以樸淳爲大提學,柳希春爲應敎,尹剛元爲掌令 8月27日 ○甲辰,有夕講。
8月28日 ○乙巳,有朝講。
8月29日 ○丙午,有夕講。
九月 9月5日 ○辛亥,有夕講。
9月6日 ○壬子,有朝夕講。
夕講《小學》、《四勿箴》,李滉入侍,手寫二本,一進于榻上,一持而誦白。
皆因《小學》、《四勿章》,詳陳勸學進德之方。
9月12日 ○戊午,酉時,召對經筵官。
○司諫院上箚子,請虛心從諫。
上答曰:「予多有過失,諫疏之事,實是所希。
今見上箚,正中予病,而語且剛直,深用嘉焉。
」蓋欲自警。
「 9月14日 ○庚申,有晝、夕講。
9月15日 ○辛酉,有晝、夕講。
9月19日 ○乙醜,有晝、夕講。
9月20日 ○丙寅,以高敬軫爲獻納。
9月21日 ○丁卯,有夕講。
上特命李滉入侍。
問滉曰:「頃者朝議欲追贈趙光祖,其人學問行事如何?」滉曰:「光祖天稟秀出,早有志於性理之學,居家孝友。
中廟求治如渴,將興三代之治。
光祖亦以爲不世之遇,與金淨、金湜、奇遵、韓忠等,相與協力同心,大有更張,設立條法。
以《小學》爲敎人之方,且欲擧行《呂氏鄕約》,四方風動,若久不廢,治道不難行也。
但當時年少之輩急於緻治,不無欲速之弊。
舊臣之見擯者,失職怏怏,百計伺隙,搆成罔極之讒。
一時士類或竄或死,餘禍蔓延,至今士林之間,有志學行者,惡之者,輒指爲己卯之類,人心孰不畏禍?士風大汚,名儒不出,職此故也。
」上曰:「頃者弘文館議追削南袞官爵,此亦何如也?事在先朝,追治似難。
」滉曰:「己卯之禍,正由南袞、沈貞之奸,而終爲中廟之累,可謂罪通天矣。
自上以先朝大臣,追削爲未安,此意甚是。
公論請奪官爵,此言亦是。
」上曰:「卿兩是之,孰爲最是?」滉對曰:「南袞罪大,必削奪官爵,乃快於士林。
褒贈光祖,追罪南袞,則是非分明也。
」宋純進曰:「臣以己卯秋出身,庚辰間爲史官。
袞等構陷士林,揚揚自得,自以爲功。
此等之流毒,至乙巳而益甚。
袞爲首惡,不可不削奪。
」上從之。
○當初袞求交於趙光祖等,光祖等不許。
袞積憾,欲殺光祖等,求得木葉上食甘之蟲,以蜜多書走肖爲王四字於木葉上,放蟲而使之食,如漢公孫病已之事,有若天成者然。
袞家在白嶽山下景福宮後,自其家泛水,而流送於闕內禦溝,使中廟見而大驚。
因告變以成其禍,中廟實錄或爲遺漏,故於此略爲載錄。
9月22日 ○戊辰,上令弘文館、兩司、承政院,論列南袞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