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關燈
小
中
大
識上去,有了更清楚的認識,随之而來的就一定會是一種更好的、更可靠的判斷。
”所謂“更清楚的認識”,是由反複、全面的觀察而來,比如感性的太陽是較小的,而理性的太陽比地球大一百多萬倍,這就要考慮到“理性的經驗告訴我們:同樣的東西距離我們遠的時候就比距離我們近的時候顯得小”。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伽森狄的實事求是的精神,這種精神本身就是唯物主義的,而且也就是這種精神使伽森狄成為一個真正的唯物主義者。
他不止一次地批評笛卡爾不實事求是。
比如在笛卡爾普遍懷疑之後,伽森狄就指責他說:“你因此就真能使你自己相信你決不是醒着,而你眼前所有的和所發生的一切事物都是假的、騙人的嗎?......對事情直截了當、老老實實、實事求是地加以說明,而不是像人們将會反對你的那樣,借助于裝腔做勢,捏造那些幻覺,追求那些拐彎抹角、稀奇古怪的東西,豈不是更适合于一個哲學家的坦率精神,更适合于追求真理的熱誠态度嗎?”又如“如果你還不相信有地,有天,有星辰,那麼請問為什麼你在地上走?為什麼你拾頭看太陽?為什麼你靠近火爐取暖?為什麼你吃飯來解餓?為什麼你轉動舌頭說話?為什麼你手裡拿筆來給我們寫你的思想?當然,這些事情很可能是說出來的,或者是巧妙地捏造的,不過人們費不了多少事就可以揭穿這種欺騙;既然你不可能真地懷疑這些事物的存在,你不可能不是很清楚地知道它們存在于你之外,那麼就讓我們嚴肅地、老老實實地對待這些事物,讓我們習慣于按照事物是什麼樣就把它們說成什麼樣吧。
”這真是對一切唯心主義的一針見血的、最有力的、再尖銳不過的揭露和駁斥了! 當然,由于時代的限制,他的唯物主義還是不徹底的,甚至有些地方是不科學的,而在論證上仍然是形而上學的。
比如,他把事物的産生和消滅隻是機械地歸結為原子的聚合和消散,看不到它的辯證的發展過程;他雖然否認靈魂(意識)不滅,否認它是一種獨立于物質的單獨實體,但他不是把它視為第二性的、由物質派生出來的東西,而是把它視為本身就是一種有廣延的物質,而且也和肉體一樣需要攝取營養以維持生存;他雖然也主張物體和運動是分不開的,但是他所看到的運動隻是機械的、空間的運動,不認識事物内部的發展變化,當然更不認識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它的發展變化的真正原因。
不過,把這些都拿來要求于新興資産階級力量還很軟弱、科學還不十分發達的十七世紀初期的一個唯物主義者,那是不切合實際的。
然而伽森狄最大的缺點還在于他的軟弱性,在于他向天主教神學的妥協、調和,用馬克思的話來說,他想“把自己的天主教徒的良心和自己的異端的知識,把伊壁鸠魯和教會”調和起來,這種調和“當然是無益的勞動”。
[2]這種調和模糊了他同神學和經院哲學對抗的鋒芒,它給人一種印象,似乎他攻擊的目标不是神學和經院哲學,而隻是為天主教會所不能同意的笛卡爾的形而上學,這就使他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給予當時的官方哲學和神學的震動不是很大,而隻是在他去世很久以後,到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波瀾壯闊地出現時,才對他的哲學做了充分的估計。
他的哲學是法國唯物主義的寶貴遺産。
譯者 1963年2月 [1]《神聖家族》,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版第二卷,第161頁。
[2] 見《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選集》,俄文版第23頁。
”所謂“更清楚的認識”,是由反複、全面的觀察而來,比如感性的太陽是較小的,而理性的太陽比地球大一百多萬倍,這就要考慮到“理性的經驗告訴我們:同樣的東西距離我們遠的時候就比距離我們近的時候顯得小”。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伽森狄的實事求是的精神,這種精神本身就是唯物主義的,而且也就是這種精神使伽森狄成為一個真正的唯物主義者。
他不止一次地批評笛卡爾不實事求是。
比如在笛卡爾普遍懷疑之後,伽森狄就指責他說:“你因此就真能使你自己相信你決不是醒着,而你眼前所有的和所發生的一切事物都是假的、騙人的嗎?......對事情直截了當、老老實實、實事求是地加以說明,而不是像人們将會反對你的那樣,借助于裝腔做勢,捏造那些幻覺,追求那些拐彎抹角、稀奇古怪的東西,豈不是更适合于一個哲學家的坦率精神,更适合于追求真理的熱誠态度嗎?”又如“如果你還不相信有地,有天,有星辰,那麼請問為什麼你在地上走?為什麼你拾頭看太陽?為什麼你靠近火爐取暖?為什麼你吃飯來解餓?為什麼你轉動舌頭說話?為什麼你手裡拿筆來給我們寫你的思想?當然,這些事情很可能是說出來的,或者是巧妙地捏造的,不過人們費不了多少事就可以揭穿這種欺騙;既然你不可能真地懷疑這些事物的存在,你不可能不是很清楚地知道它們存在于你之外,那麼就讓我們嚴肅地、老老實實地對待這些事物,讓我們習慣于按照事物是什麼樣就把它們說成什麼樣吧。
”這真是對一切唯心主義的一針見血的、最有力的、再尖銳不過的揭露和駁斥了! 當然,由于時代的限制,他的唯物主義還是不徹底的,甚至有些地方是不科學的,而在論證上仍然是形而上學的。
比如,他把事物的産生和消滅隻是機械地歸結為原子的聚合和消散,看不到它的辯證的發展過程;他雖然否認靈魂(意識)不滅,否認它是一種獨立于物質的單獨實體,但他不是把它視為第二性的、由物質派生出來的東西,而是把它視為本身就是一種有廣延的物質,而且也和肉體一樣需要攝取營養以維持生存;他雖然也主張物體和運動是分不開的,但是他所看到的運動隻是機械的、空間的運動,不認識事物内部的發展變化,當然更不認識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它的發展變化的真正原因。
不過,把這些都拿來要求于新興資産階級力量還很軟弱、科學還不十分發達的十七世紀初期的一個唯物主義者,那是不切合實際的。
然而伽森狄最大的缺點還在于他的軟弱性,在于他向天主教神學的妥協、調和,用馬克思的話來說,他想“把自己的天主教徒的良心和自己的異端的知識,把伊壁鸠魯和教會”調和起來,這種調和“當然是無益的勞動”。
[2]這種調和模糊了他同神學和經院哲學對抗的鋒芒,它給人一種印象,似乎他攻擊的目标不是神學和經院哲學,而隻是為天主教會所不能同意的笛卡爾的形而上學,這就使他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給予當時的官方哲學和神學的震動不是很大,而隻是在他去世很久以後,到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波瀾壯闊地出現時,才對他的哲學做了充分的估計。
他的哲學是法國唯物主義的寶貴遺産。
譯者 1963年2月 [1]《神聖家族》,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版第二卷,第161頁。
[2] 見《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選集》,俄文版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