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沉思第二》的诘難
關燈
小
中
大
如果由于我摸到了蠟而斷定它存在,其結果也是一樣。
我在這裡關于蠟所說的話也可以應用到外在于我、在我以外所遇到的其他一切東西上去。
這些都是你自己的話,我把這些話拿過來是為了使你注意,它們的确是證明了由于你看見和清楚地認識了那塊蠟的存在和所有那些偶性,因而你清楚地或不清楚地認識了你存在,但是這些話不能因此證明你清楚地或不清楚地認識了你是什麼或什麼是你的本性;而恰恰這是必須主要加以證明的,因為人們并不懷疑你的存在。
我在以前沒有進一步提出我的意見,現在我也不想堅持,不過請你注意:在你裡邊除了心靈以外你什麼都不接受,為了這一點,你甚至不願意同意你有眼睛、手以及身體的任何别的器官,可是你談到你所看見,你所摸到......的蠟和它的偶性,而這些,實在說來,假如沒有眼睛,沒有手,你就不能看見,不能摸到,或者按照你的說法,也不能想是看見,想是摸到。
你接着說:然而,如果說蠟在不僅經過視覺或觸覺,同時也經過很多别的原因而被發現了之後,我對它的概念和知識好像是更加清楚、明白了,那麼我對于我自己的認識豈不是應該越發更加明顯、清楚、明白了嗎?因為一切用以認識和理會蠟的本性或别的物體的本性的道理都更加容易、更加明顯地證明我的心靈的本性;但是,既然你所推論關于蠟的東西,都隻能證明人們知道心靈的存在,而不能證明它的本性,同樣,其他一切也不會證明出更多的東西來。
即使除此而外你想要從對蠟的實體的這一知覺中推論出别的什麼東西,你也隻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即:既然我們對于這個實體隻不過是理會得非常模糊,隻不過是把它理會成為我不知道是個什麼,那麼同樣,心靈也隻能以這種方式而被理會,以緻的确可以在這裡重複你在别處說過的話:我不知道是什麼的那個你自己。
你最後說:然而我終于不知不覺地回到了我原來想要回到的地方;因為,既然這是我現在弄清楚了的一件事,即心靈以及物體本身不是用感官或超像功能所能真正認識的,而是隻有用理智才能認識的,而且它們不是由于被看見了或被摸到了才被認識的,而隻是由于被思想所理解了或者了解了才被認識的,那麼我非常顯然地認識了沒有什麼對我來說比我的心靈更容易被認識的了。
對你來說,這話說得很好;但是對我來說,我看不出你從什麼地方能推輸出,對于你的心靈,除了它存在以外,還能清清楚楚地認識别的東西。
因而我也看不出這個《沉思》[6]的标題本身(即《人的心靈是比物體更容易認識的》)所許的願已經實現了;因為你的計劃不是要證明人的心靈的存在,或人的心靈的存在比物體的存在更清楚,因為肯定的是沒有人懷疑它的存在,你無疑地是想要使它的本性比物體的本性更加明顯。
不過我看不出你做到了什麼。
談到物體的本性時,你,心靈啊!你自己曾說過,關于物體,我們認識了許多東西,例如廣延、形狀、運動、對地位的占據等等。
然而關于你自己,除了你不是有形體的一些部分的一種聚集,不是空氣,不是風,不是一種在行走或在感覺的東西等等以外,你說了什麼?但是,即使我們同意了你所有這些東西(雖然你自己反對了其中的某幾 個),這也并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因為,實在說來,所有這些東西都不過是一些否定,而我們并不要求你向我們說你不是什麼,而是要求你告訴我們你是什麼。
因此你終于說你是一個在思想,也就是說,在懷疑,在肯定,在否定......的東西。
但是,首先,說你是一個東西,這一點都沒有說到已知的什麼;因為“東西”是一個一般的、泛泛的、不确指的詞兒,它對你并不比對世界上一切東西更合适,并不比一個不是純粹“什麼都不是”更合适。
你是一個東西,那就是說你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是”,或者換言之,但意思完全一樣,即你是一個什麼東西。
但是,一塊石頭也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是”,或者,假如你願意的話,是一個什麼東西;一個蒼蠅也是一樣,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這樣。
然後,說你是一個在思想的東西,這倒是真地說到已知的東西了,但它在以前并不是未知的東西,它也不是我們所要求于你的;因為有誰懷疑你是一個在思想的東西?但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我們因而希望要知道的,是認識并深入到專以思想為其職責的那個實體的内部。
因此,我們所追求的,也是你應該得出結論的,并不是你是一個在思想的東西,而是以思想為其屬性的這個東西是什麼。
怎麼啦!假如請你對于酒給我們一個更準确、高于尋常之見的知識的話,你以為光說酒是葡萄擠出來的液體的東西,它有時是白的,有時是紅的,它是甜的,能醉人等等就算滿足了,而不想盡量揭露和表明它的實體的内部,指出這個實體如何由酒精、蒸溜液、酒石酸以及其他若幹部分以适當的分量、适當的溫度混合到一起而構成的嗎?因此,既然大家期待你,而你也答應關于你自己給我們一個比尋常之見更準确的認識,那麼你自己會判斷像你那樣做的,即對我們說你是一個在思想、在懷疑、在理解......的東西,那是不夠的;你應該對你自己做一番像化學分解那樣的工作,使你能夠給我們揭露并且使我們認識你的實體的内部。
當你這樣做了以後,要由我們來檢查一下,看看比起物體來(它的本性已經由解剖學、化學、那麼多不同的技藝、那麼多的感覺和那麼多不同的實驗給我們表明得如此清楚了),是否你更被認識了。
[1]指笛卡爾說:“......假定有某一個極其強大,并且,假如可以這樣說的話,極其惡毒、狡猾的人,他用盡力量和心機來欺騙我......”——譯者 [2]Disoursdelaméthode 一書舊譯為《方法論》;最近有人譯為《方法談》。
我看最好應該按照“disours”這字當時的意義,譯為《論方法》。
——譯者 [3]伽森狄稱呼笛卡爾為“心靈”,而笛卡爾說伽森狄缺乏常識,不會推理,因此稱呼他為“極好的肉”(拉丁文Optimacaro),當時一個教士把它譯為“好的大畜牲”,(bonne grossebéte)。
從稱呼上也表現了兩人心、物之争。
——譯者 [4]即“由于遇合”。
——譯者 [5]accidents,譬如蠟的形狀、軟硬、香味等,這些東西雖然改變了或消滅了,但不影響主體的存在,因此叫做蠟的“偶性”。
——譯者 [6]即《沉思第二》。
——譯者 [7]顯示不了的拉丁文以□代替,以下同此。
——CTJ121
我在這裡關于蠟所說的話也可以應用到外在于我、在我以外所遇到的其他一切東西上去。
這些都是你自己的話,我把這些話拿過來是為了使你注意,它們的确是證明了由于你看見和清楚地認識了那塊蠟的存在和所有那些偶性,因而你清楚地或不清楚地認識了你存在,但是這些話不能因此證明你清楚地或不清楚地認識了你是什麼或什麼是你的本性;而恰恰這是必須主要加以證明的,因為人們并不懷疑你的存在。
我在以前沒有進一步提出我的意見,現在我也不想堅持,不過請你注意:在你裡邊除了心靈以外你什麼都不接受,為了這一點,你甚至不願意同意你有眼睛、手以及身體的任何别的器官,可是你談到你所看見,你所摸到......的蠟和它的偶性,而這些,實在說來,假如沒有眼睛,沒有手,你就不能看見,不能摸到,或者按照你的說法,也不能想是看見,想是摸到。
你接着說:然而,如果說蠟在不僅經過視覺或觸覺,同時也經過很多别的原因而被發現了之後,我對它的概念和知識好像是更加清楚、明白了,那麼我對于我自己的認識豈不是應該越發更加明顯、清楚、明白了嗎?因為一切用以認識和理會蠟的本性或别的物體的本性的道理都更加容易、更加明顯地證明我的心靈的本性;但是,既然你所推論關于蠟的東西,都隻能證明人們知道心靈的存在,而不能證明它的本性,同樣,其他一切也不會證明出更多的東西來。
即使除此而外你想要從對蠟的實體的這一知覺中推論出别的什麼東西,你也隻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即:既然我們對于這個實體隻不過是理會得非常模糊,隻不過是把它理會成為我不知道是個什麼,那麼同樣,心靈也隻能以這種方式而被理會,以緻的确可以在這裡重複你在别處說過的話:我不知道是什麼的那個你自己。
你最後說:然而我終于不知不覺地回到了我原來想要回到的地方;因為,既然這是我現在弄清楚了的一件事,即心靈以及物體本身不是用感官或超像功能所能真正認識的,而是隻有用理智才能認識的,而且它們不是由于被看見了或被摸到了才被認識的,而隻是由于被思想所理解了或者了解了才被認識的,那麼我非常顯然地認識了沒有什麼對我來說比我的心靈更容易被認識的了。
對你來說,這話說得很好;但是對我來說,我看不出你從什麼地方能推輸出,對于你的心靈,除了它存在以外,還能清清楚楚地認識别的東西。
因而我也看不出這個《沉思》[6]的标題本身(即《人的心靈是比物體更容易認識的》)所許的願已經實現了;因為你的計劃不是要證明人的心靈的存在,或人的心靈的存在比物體的存在更清楚,因為肯定的是沒有人懷疑它的存在,你無疑地是想要使它的本性比物體的本性更加明顯。
不過我看不出你做到了什麼。
談到物體的本性時,你,心靈啊!你自己曾說過,關于物體,我們認識了許多東西,例如廣延、形狀、運動、對地位的占據等等。
然而關于你自己,除了你不是有形體的一些部分的一種聚集,不是空氣,不是風,不是一種在行走或在感覺的東西等等以外,你說了什麼?但是,即使我們同意了你所有這些東西(雖然你自己反對了其中的某幾 個),這也并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因為,實在說來,所有這些東西都不過是一些否定,而我們并不要求你向我們說你不是什麼,而是要求你告訴我們你是什麼。
因此你終于說你是一個在思想,也就是說,在懷疑,在肯定,在否定......的東西。
但是,首先,說你是一個東西,這一點都沒有說到已知的什麼;因為“東西”是一個一般的、泛泛的、不确指的詞兒,它對你并不比對世界上一切東西更合适,并不比一個不是純粹“什麼都不是”更合适。
你是一個東西,那就是說你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是”,或者換言之,但意思完全一樣,即你是一個什麼東西。
但是,一塊石頭也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是”,或者,假如你願意的話,是一個什麼東西;一個蒼蠅也是一樣,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這樣。
然後,說你是一個在思想的東西,這倒是真地說到已知的東西了,但它在以前并不是未知的東西,它也不是我們所要求于你的;因為有誰懷疑你是一個在思想的東西?但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我們因而希望要知道的,是認識并深入到專以思想為其職責的那個實體的内部。
因此,我們所追求的,也是你應該得出結論的,并不是你是一個在思想的東西,而是以思想為其屬性的這個東西是什麼。
怎麼啦!假如請你對于酒給我們一個更準确、高于尋常之見的知識的話,你以為光說酒是葡萄擠出來的液體的東西,它有時是白的,有時是紅的,它是甜的,能醉人等等就算滿足了,而不想盡量揭露和表明它的實體的内部,指出這個實體如何由酒精、蒸溜液、酒石酸以及其他若幹部分以适當的分量、适當的溫度混合到一起而構成的嗎?因此,既然大家期待你,而你也答應關于你自己給我們一個比尋常之見更準确的認識,那麼你自己會判斷像你那樣做的,即對我們說你是一個在思想、在懷疑、在理解......的東西,那是不夠的;你應該對你自己做一番像化學分解那樣的工作,使你能夠給我們揭露并且使我們認識你的實體的内部。
當你這樣做了以後,要由我們來檢查一下,看看比起物體來(它的本性已經由解剖學、化學、那麼多不同的技藝、那麼多的感覺和那麼多不同的實驗給我們表明得如此清楚了),是否你更被認識了。
[1]指笛卡爾說:“......假定有某一個極其強大,并且,假如可以這樣說的話,極其惡毒、狡猾的人,他用盡力量和心機來欺騙我......”——譯者 [2]Disoursdelaméthode 一書舊譯為《方法論》;最近有人譯為《方法談》。
我看最好應該按照“disours”這字當時的意義,譯為《論方法》。
——譯者 [3]伽森狄稱呼笛卡爾為“心靈”,而笛卡爾說伽森狄缺乏常識,不會推理,因此稱呼他為“極好的肉”(拉丁文Optimacaro),當時一個教士把它譯為“好的大畜牲”,(bonne grossebéte)。
從稱呼上也表現了兩人心、物之争。
——譯者 [4]即“由于遇合”。
——譯者 [5]accidents,譬如蠟的形狀、軟硬、香味等,這些東西雖然改變了或消滅了,但不影響主體的存在,因此叫做蠟的“偶性”。
——譯者 [6]即《沉思第二》。
——譯者 [7]顯示不了的拉丁文以□代替,以下同此。
——CTJ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