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第三章 秦陵迷霧(3)

關燈
物質上的極大滿足和精神上的極度空虛,使千古一帝成為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于是,在絞盡腦汁經營、鞏固着他的大秦帝國的同時,秦始皇又走上了追求“長生不老”妙藥的艱難之路。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離開了京師鹹陽,開始了第二次巡遊。這次巡遊的主要目的,便是到泰山進行封禅大典。典禮結束後,秦始皇并沒有返回,而是“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開始了敬神之旅。

    對神靈的崇拜,在秦國源遠流長。據說,秦襄公攻戎救國有功,被封為諸侯,率領族人居于西陲,自認為應主少皞之神,于是建西峙,祠祭所謂白帝。後來秦文公即位,夜夢一條黃蛇自天下屬地,其蛇口止于麟衍,後史敦為他圓夢道:“這是上帝的象征,您應當祠祭之。”于是,秦文公便建了鄜峙,用三牲郊祭白帝。

    秦穆公在位時,有一個陳倉人從地下挖出一物,似羊非羊,似豬非豬。他想将之送與穆公。路上碰到兩個童子,對他說,這個東西叫媪,經常在地下吃死人的腦子,要想殺之,用柏枝插在它頭上。媪這時也說話了,他說,這兩童子一雄一雌,名曰陳寶,得雄者王天下,得雌者霸天下。陳倉人聽了,放下媪,去捉童子。兩童子即化為雉,飛入樹林。陳倉人向穆公報告,穆公派人捉住了雌雉,不想它又化成一塊石頭,隻好将其置于汧、渭之間。到文公即位時,特意建了祠廟,以祭陳寶。那隻雄雉後飛到了南陽雉縣。每當陳倉祠祭陳寶之時,即有一道長十丈的紅光,自雉縣飛入陳倉祠,發出像雄雉的叫聲。據說,這就是“寶雞”之名的由來。

    崇敬鬼神,隻是秦始皇長生不死樂曲的一個前奏。他的思緒,早已飛向虛無缥缈的天國。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引露,乘雲飛,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這段描述見于《莊子·逍遙遊》。它對傳說中的神仙進行了具體而形象的描述。

    中國古人即有崇拜神仙、确信神仙存在之說,而秦始皇對此更是深信不疑。他以征服六國般的意志開始了尋找神仙的曆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帝最後一次出巡時,在琅琊見到了徐福。由于“人還求神藥,數歲弗得,費多”,害怕受到嚴厲處罰,徐福便編造了謊言。他說:“蓬萊仙山的确有仙藥,隻是由于被大鲛魚阻擋,無法進入。請陛下派遣善射者帶弓箭一同去,用連弩将其射殺,仙藥即可得。”聽這話的當晚,秦始皇恰巧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同一個人形的海神作戰。夢博士圓夢道:“水神面目本看不見,大魚和鲛龍乃水神存在的标志。陛下禱祠神明向來恭謹,應除去此類惡神,即可求得善神。”秦始皇聽其述說與徐福所言符合,于是下令派人攜帶大量漁具入海,而他也親自持連弩以待大魚出現。

    衆多的兵士乘船從琅琊直到榮成山,也未見到一條大魚的蹤影,直到芝罘,才見到一條大魚,而秦始皇非常“英勇”地将其射殺了。

    射殺大魚後,障礙已除,于是秦始皇又派徐福出海。這個徐福又一次欺騙了秦始皇。說自己夢中見到了海神,海神說,仙藥有,隻是秦王禮物太薄了,隻能看,不能拿走,要拿走,必須送給我童男童女以及從事各行業的工匠。

    秦始皇聽信了徐福之言,于是令其攜童男童女3000人、各類工匠再次入海。但是徐福率領的龐大船隊永遠消失于天海相接處,直到秦始皇死也未回來。

    數次尋仙不得,反得到了一幫儒生無情的戲弄和嘲諷,秦始皇怒氣難消,诏令460名儒生至骊山一個所謂的溫谷中,召開“西瓜宴”。趁儒生們對溫谷之瓜評說不已時,命令兵士自上而下填土于山谷,将儒生們活埋。儒生被坑,秦始皇不再積極尋求仙丹靈藥,而是逐漸将注意力轉移于對其死後的安排上,骊山陵墓修建速度随之加快,一座亘古未有的超級天子大墓在他死前基本完工。從另一方面看,由于尋仙求藥的失敗,更加劇了秦始皇殘暴的統治,從而在他死後,又圍繞其陵墓發生了一系列争論不休的是非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