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盜墓狂潮(9)
關燈
小
中
大
陳霸先即位未及三年,便病逝宮中,被葬于建康萬安陵。王僧辯之子王頒得知陳霸先的死訊後,召集其父的舊部千餘人,連夜趕到萬安陵,掘墓剖棺,焚屍成灰,并且取骨灰投水而飲之,以報殺父之仇。
陳霸先的萬安陵遺址,位于今天的南京市郊江甯縣上坊鄉石馬沖。陵的原貌早已蕩然無存,隻有陵前的一對石獸經曆風雨滄桑,昂然屹立。
5.王公貴族為首的盜墓集團軍
由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争連綿,紛争不斷,盜墓之風再度掀起狂潮,且盜墓者多以“集團軍”的形式出現,而為首的多為王公貴族。
西晉十六國時的前趙國國君劉曜,本是漢王劉淵的同族,後來在一系列戰鬥中,勢力日漸強大,319年,他建都長安,建立趙國。稱帝後,他大興土木,發600萬民工為其父及其妻修建陵墓,《魏書》、《晉書》記載其“下洞三泉,上崇百尺,積石為基,周回二裡,發掘古冢以千百數”,結果是“氣塞大地,暴駭原野,器聲盈衢”。由于其大量地挖掘古墳,并将屍骸遺棄荒野,造成了太原一帶瘟疫流行,老百姓死者無數。這一暴行,自然引起了老百姓的憤恨,僅僅過了十年,劉曜即在一次戰鬥中被後趙國國君石勒俘獲,并被殺死。
石勒殺死劉曜後不久,便得病而死。他的侄子石虎乘機殺死了石勒的兒子,自己做了皇帝。這個石虎前文已有提及,此人性同野獸,十分殘暴,他即位後,大造宮室,晝夜荒淫,窮奢極侈,人民的脂膏被其搜刮得幹幹淨淨,老百姓被餓死的就達到十之六七。除此之外,他又是一個盜墓狂。《晉書·石季龍載記》中說其“曩代帝王及先賢陵墓靡不發掘,而取其寶貨焉”。這一點也不誇張。
此外,十六國時的前秦君主姚苌、後燕君主慕容垂等,都是盜墓能手,每到一處,即“毀發丘墓”,掠取寶物。經過這些人的大肆盜掘,前代陵墓大多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更令人發指的還有一個人——始興王陳叔陵。此人是後陳皇帝陳宣帝的兒子。表面上看來,他文質彬彬,入朝時在車馬中總是執卷讀書,還高聲朗誦,一副書生模樣,但背地裡卻十分殘暴荒淫。他不僅草菅人命,濫殺無辜,而且好色成性,“微有色貌者,并即逼納”。又私下裡将其随從的妻子、女兒招來,與之奸合。不僅如此,這個淫蕩之徒還有個嗜好,專好在墳墓中遊蕩,并将死者的屍骨當做收藏品來欣賞把玩。《南史·陳宗室諸王傳》記載“好遊冢墓間,遇有茔表主名可知者,辄令左右發掘,取其石志石器并骸骨肘胫,持為玩弄,藏之府庫”。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陳叔陵為了安葬其母,竟然派人“發故太傅謝安舊墓,棄去安柩以葬其母”!真是荒唐透頂!
三國時大書法家鐘繇也曾當過“盜墓賊”。兩漢時期,蔡邕的書法達到了最高水平。他能畫、工書,八分尤為精工。176年,他以八分體寫《尚書》、《周易》、《公羊春秋傳》、《禮記》《論語》五部經書,使刻工刻成石碑46塊,立在太學講堂前,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熹平五經。熹平五經成為兩漢時期書法的典範。對于蔡邕的成就,鐘繇十分仰慕。一次,他到朋友韋誕家做客,發現其家藏有蔡邕的遺墨,欣喜若狂,不惜千金要買,但韋誕視其為心之最愛,決不相讓。鐘繇求之不得,耿耿于懷。後來,他得知韋誕死後将遺墨帶進了墳墓,不禁起了歹心。他重金收買盜墓賊于黑夜偷偷挖掘了韋誕墓,将蔡邕遺墨盜出,自此據為己有。
這一時期,由于社會的極度動蕩,還出現了地方官自盜本地名人墳墓的怪事。
晉時,刺史溫放之盜掘屬地王士燮墓,并得到了報應。《異苑》一書記載:“蒼梧王士燮,漢末死于交趾,遂葬南境。而墓常蒙霧,靈異不恒,屢經變亂,不複發掘,晉興甯中,太原溫放之為刺史,躬騎往開之。還,即墜馬而卒。”
南朝時宋國的下邳太守王玄象也幹起了這種勾當。據《南史·王玄谟》載:“玄谟從弟玄象,位下邳太守,好發冢,地無完椁。人間垣内有小冢,墳上殆平。每朝日初升,見一女子立冢上,近視則亡。或以告,玄象便命發之。有一棺尚全,有金蠶銅人以百數。剖棺見一女子,年可二十,姿質若生,卧而言曰:‘我東滿王家女,應生,資财相奉,幸勿見害。’女臂有玉钏,破冢者斬臂取之,于是女複死。玄谟時為徐州刺史,以事上聞,玄象坐負郡。”小小的下邳已被這位太守挖得地無完椁。連一個小冢也不放過。又隻因女臂上有玉钏,便命斬臂以取,全然不給死屍一個“生還之機”,真是太過分了!
陳霸先的萬安陵遺址,位于今天的南京市郊江甯縣上坊鄉石馬沖。陵的原貌早已蕩然無存,隻有陵前的一對石獸經曆風雨滄桑,昂然屹立。
5.王公貴族為首的盜墓集團軍
由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争連綿,紛争不斷,盜墓之風再度掀起狂潮,且盜墓者多以“集團軍”的形式出現,而為首的多為王公貴族。
西晉十六國時的前趙國國君劉曜,本是漢王劉淵的同族,後來在一系列戰鬥中,勢力日漸強大,319年,他建都長安,建立趙國。稱帝後,他大興土木,發600萬民工為其父及其妻修建陵墓,《
石勒殺死劉曜後不久,便得病而死。他的侄子石虎乘機殺死了石勒的兒子,自己做了皇帝。這個石虎前文已有提及,此人性同野獸,十分殘暴,他即位後,大造宮室,晝夜荒淫,窮奢極侈,人民的脂膏被其搜刮得幹幹淨淨,老百姓被餓死的就達到十之六七。除此之外,他又是一個盜墓狂。《晉書·石季龍載記》中說其“曩代帝王及先賢陵墓靡不發掘,而取其寶貨焉”。這一點也不誇張。
此外,十六國時的前秦君主姚苌、後燕君主慕容垂等,都是盜墓能手,每到一處,即“毀發丘墓”,掠取寶物。經過這些人的大肆盜掘,前代陵墓大多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更令人發指的還有一個人——始興王陳叔陵。此人是後陳皇帝陳宣帝的兒子。表面上看來,他文質彬彬,入朝時在車馬中總是執卷讀書,還高聲朗誦,一副書生模樣,但背地裡卻十分殘暴荒淫。他不僅草菅人命,濫殺無辜,而且好色成性,“微有色貌者,并即逼納”。又私下裡将其随從的妻子、女兒招來,與之奸合。不僅如此,這個淫蕩之徒還有個嗜好,專好在墳墓中遊蕩,并将死者的屍骨當做收藏品來欣賞把玩。《
三國時大書法家鐘繇也曾當過“盜墓賊”。兩漢時期,蔡邕的書法達到了最高水平。他能畫、工書,八分尤為精工。176年,他以八分體寫《
這一時期,由于社會的極度動蕩,還出現了地方官自盜本地名人墳墓的怪事。
晉時,刺史溫放之盜掘屬地王士燮墓,并得到了報應。《異苑》一書記載:“蒼梧王士燮,漢末死于交趾,遂葬南境。而墓常蒙霧,靈異不恒,屢經變亂,不複發掘,晉興甯中,太原溫放之為刺史,躬騎往開之。還,即墜馬而卒。”
南朝時宋國的下邳太守王玄象也幹起了這種勾當。據《南史·王玄谟》載:“玄谟從弟玄象,位下邳太守,好發冢,地無完椁。人間垣内有小冢,墳上殆平。每朝日初升,見一女子立冢上,近視則亡。或以告,玄象便命發之。有一棺尚全,有金蠶銅人以百數。剖棺見一女子,年可二十,姿質若生,卧而言曰:‘我東滿王家女,應生,資财相奉,幸勿見害。’女臂有玉钏,破冢者斬臂取之,于是女複死。玄谟時為徐州刺史,以事上聞,玄象坐負郡。”小小的下邳已被這位太守挖得地無完椁。連一個小冢也不放過。又隻因女臂上有玉钏,便命斬臂以取,全然不給死屍一個“生還之機”,真是太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