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四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贊
天衣觀音大士贊
稽首大悲主。
圓滿具足尊。
晏坐法界空。
皎若星中月。
普應衆生心。
如月臨衆水。
衆生日用中。
不知大士力。
欲現微妙身。
故借畫工手。
畫工與大士。
同入不思議。
影現一毫端。
如春在百花。
于最微妙中。
全體一齊現。
莊嚴極妙麗。
璎珞百寶光。
天衣覆其身。
如薄霧籠月。
宛在白毫中。
睹此希有相。
故我一瞻依。
頓入寂滅海。
是知求者心。
清淨如止水。
感此微妙身。
随念悉成就。
以此願所生。
同證金剛體。
常住照世閑。
解脫一切縛。
草衣觀音大士贊 大士無相。
胡為示俗。
草衣蒲團。
随意具足。
須發抓搔。
不是不剪。
故意留之。
刺俗人眼。
大士非俗。
俗在觀者。
如空中花。
翳之過也。
能除我見。
大士即我。
既随類應。
有何不可。
又如痛處。
痛者自知。
若知大士。
真俗皆非。
海潮觀音大士贊 森羅普印。
性海湛然。
境風一擊。
波浪滔天。
圓滿法身。
端然常住。
于波浪中。
光明彌露。
是故衆生。
識浪作惡。
法身潛為。
見聞知覺。
是故智者。
于見聞中。
一念返觀。
業海頓空。
大士救苦。
匪從外來。
自心顯現。
不假安排。
既唯自心。
何用外尋。
但聞聞性。
名觀世音。
海月觀音贊(海中一月大士坐于滿月之中) 惟我大士。
圓通妙應。
入生死海。
如月普印。
清淨光中。
法身湛然。
煩惱波浪。
一任滔天。
煩惱愈盛。
法身益顯。
故于衆生。
随順不遠。
如水涵月。
月不離水。
光光相照。
原無彼此。
我觀大士。
不離此心。
故求之者。
如響應聲。
常光不昧。
死生不隔。
寂滅現前。
自然超越。
空海大士贊 生死若海。
世界如空。
一片身心。
放舍此中。
空水混融。
波濤不惡。
此唯我師。
是真解脫。
現天大将軍身贊 諸佛所證圓通門。
實從衆生六根入。
六根一際有淺深。
獨有耳根最圓滿。
大士故從耳門入。
根塵兩忘觀亦舍。
生滅滅已寂滅現。
一念與佛衆生等。
法身平等無不融。
十法界身一齊現。
但随所願即得見。
猶如空谷答衆響。
是知天大将軍身。
求者有心即應手。
一身即具一切身。
如海水具百川味。
智者能離色相觀。
一切根塵俱寂滅。
降伏六魔大士贊 我觀大士不思議。
常在生死苦海中。
身心普入諸有情。
降伏魔冤利含識。
諸魔不止八萬餘。
都以六根為橐鑰。
六門寂滅妙用全。
即是大士威神力。
魔與大士本不二。
猶如虛空與日光。
若空與光有差别。
大士即為魔所攝。
是故禮拜及稱名。
不思議力應念現。
蒼崖翠竹等法身。
如如不動真解脫。
降十二魔大士贊 佛未出世魔界空。
佛一出世魔即有。
佛魔本自無差别。
但從衆生颠倒見。
根塵對待魔壘封。
心境兩忘魔隊滅。
是故觀音妙智力。
降魔但隻淨根塵。
六門洞逮法界空。
佛魔一時俱不現。
我今頂禮不思議。
願以無畏施衆生。
令我頓入圓通門。
常使諸魔為法侶。
魔能随念建法幢。
始感大士威神力。
圓通大士贊 惟大士身。
無處不在。
故大士心。
圓通無礙。
十方衆生。
原非分外。
色裡膠青。
水中土塊。
既無彼此。
難分疆界。
所以應求。
如此便快。
刺繡大士贊(有引) 嘉禾夏母範氏。
年五十二。
持齋三十五年。
日夜誦金剛經。
偶患瘘疾。
苦劇。
婦馮氏。
性至孝。
願以身代。
乃刺繡觀音大士。
三年無懈。
成二十餘幅。
母疾果愈。
步履勝常。
婦竟病且死。
母思婦言笑如生。
其子錫書。
乞為之贊。
贊曰。
以無緣慈。
其身普遍。
入衆生心。
如針引線。
媳代姑病。
刺大士身。
随手而應。
若影與形。
姑病既愈。
其媳亦死。
足見體同。
原無彼此。
媳托大士。
死亦不滅。
絲絲縷縷。
出廣長舌。
又。
法身本無形。
形随衆生有。
衆生妄想興。
法身即出現。
故此有心人。
不憶念别事。
專注妙法身。
皎潔如光素。
乃以觀念針。
牽引妄想絲。
念念透法身。
絲絲成妙相。
精誠入微細。
毫發無滲漏。
俨于一真地。
幻出無相身。
圓滿清淨心。
成就圓通根。
是故我瞻依。
頓入不思議。
繡渡海大士贊 三毒海中。
波濤正惡。
頂[甯*頁]上行。
全不濕腳。
入衆生心。
無處不遍。
從妄想絲。
法身出現。
念念不空。
心心要透。
普門示現。
自然成就。
千手大悲菩薩贊(有引) 古婁居士正法。
以夙習緣。
一心頂禮。
千手大悲菩薩。
心持神咒。
精勤有年。
冀仗威神。
一生取辦。
因思諸佛菩薩。
救護衆生。
原無定法。
如溺大海。
随得何物依憑。
必登彼岸。
又如雪山衆草。
無不是藥。
是知衆生有能願出生死者。
不論參禅念佛持咒誦經。
苟能的信自心。
堅強不退。
未有不出生死者。
況恃大士同體大悲加持之力。
及神咒力。
豈不一生取辦乎。
居士來參匡山。
請益老人。
無法可說。
乃為作此贊贻之。
若了明暗不二之旨。
則聖凡路絕。
生死情枯。
則日用頭頭通身毛孔。
皆大士手眼光明赫奕時也。
居士應如是觀。
一心具足。
不假外也。
贊曰。
衆生煩惱。
八萬四千。
以黑暗故。
六道周旋。
在大士身。
變成手眼。
毛孔光明。
随黑暗轉。
是故衆生。
有苦必呼。
随呼而應。
其暗頓無。
衆生大士。
原非兩般。
明來暗去。
應念現前。
諸有智者。
但求諸己。
凡聖二途。
本無彼此。
如燈破暗。
兩不相到。
以無二故。
乃見其妙。
能如是觀。
大士即己。
禮拜持名。
如水入水。
但從衆苦。
極處一提。
光明照耀。
日夜無虧。
四臂觀音大士贊 通身手眼。
何隻有四。
于無盡中。
聊爾如
圓滿具足尊。
晏坐法界空。
皎若星中月。
普應衆生心。
如月臨衆水。
衆生日用中。
不知大士力。
欲現微妙身。
故借畫工手。
畫工與大士。
同入不思議。
影現一毫端。
如春在百花。
于最微妙中。
全體一齊現。
莊嚴極妙麗。
璎珞百寶光。
天衣覆其身。
如薄霧籠月。
宛在白毫中。
睹此希有相。
故我一瞻依。
頓入寂滅海。
是知求者心。
清淨如止水。
感此微妙身。
随念悉成就。
以此願所生。
同證金剛體。
常住照世閑。
解脫一切縛。
草衣觀音大士贊 大士無相。
胡為示俗。
草衣蒲團。
随意具足。
須發抓搔。
不是不剪。
故意留之。
刺俗人眼。
大士非俗。
俗在觀者。
如空中花。
翳之過也。
能除我見。
大士即我。
既随類應。
有何不可。
又如痛處。
痛者自知。
若知大士。
真俗皆非。
海潮觀音大士贊 森羅普印。
性海湛然。
境風一擊。
波浪滔天。
圓滿法身。
端然常住。
于波浪中。
光明彌露。
是故衆生。
識浪作惡。
法身潛為。
見聞知覺。
是故智者。
于見聞中。
一念返觀。
業海頓空。
大士救苦。
匪從外來。
自心顯現。
不假安排。
既唯自心。
何用外尋。
但聞聞性。
名觀世音。
海月觀音贊(海中一月大士坐于滿月之中) 惟我大士。
圓通妙應。
入生死海。
如月普印。
清淨光中。
法身湛然。
煩惱波浪。
一任滔天。
煩惱愈盛。
法身益顯。
故于衆生。
随順不遠。
如水涵月。
月不離水。
光光相照。
原無彼此。
我觀大士。
不離此心。
故求之者。
如響應聲。
常光不昧。
死生不隔。
寂滅現前。
自然超越。
空海大士贊 生死若海。
世界如空。
一片身心。
放舍此中。
空水混融。
波濤不惡。
此唯我師。
是真解脫。
現天大将軍身贊 諸佛所證圓通門。
實從衆生六根入。
六根一際有淺深。
獨有耳根最圓滿。
大士故從耳門入。
根塵兩忘觀亦舍。
生滅滅已寂滅現。
一念與佛衆生等。
法身平等無不融。
十法界身一齊現。
但随所願即得見。
猶如空谷答衆響。
是知天大将軍身。
求者有心即應手。
一身即具一切身。
如海水具百川味。
智者能離色相觀。
一切根塵俱寂滅。
降伏六魔大士贊 我觀大士不思議。
常在生死苦海中。
身心普入諸有情。
降伏魔冤利含識。
諸魔不止八萬餘。
都以六根為橐鑰。
六門寂滅妙用全。
即是大士威神力。
魔與大士本不二。
猶如虛空與日光。
若空與光有差别。
大士即為魔所攝。
是故禮拜及稱名。
不思議力應念現。
蒼崖翠竹等法身。
如如不動真解脫。
降十二魔大士贊 佛未出世魔界空。
佛一出世魔即有。
佛魔本自無差别。
但從衆生颠倒見。
根塵對待魔壘封。
心境兩忘魔隊滅。
是故觀音妙智力。
降魔但隻淨根塵。
六門洞逮法界空。
佛魔一時俱不現。
我今頂禮不思議。
願以無畏施衆生。
令我頓入圓通門。
常使諸魔為法侶。
魔能随念建法幢。
始感大士威神力。
圓通大士贊 惟大士身。
無處不在。
故大士心。
圓通無礙。
十方衆生。
原非分外。
色裡膠青。
水中土塊。
既無彼此。
難分疆界。
所以應求。
如此便快。
刺繡大士贊(有引) 嘉禾夏母範氏。
年五十二。
持齋三十五年。
日夜誦金剛經。
偶患瘘疾。
苦劇。
婦馮氏。
性至孝。
願以身代。
乃刺繡觀音大士。
三年無懈。
成二十餘幅。
母疾果愈。
步履勝常。
婦竟病且死。
母思婦言笑如生。
其子錫書。
乞為之贊。
贊曰。
以無緣慈。
其身普遍。
入衆生心。
如針引線。
媳代姑病。
刺大士身。
随手而應。
若影與形。
姑病既愈。
其媳亦死。
足見體同。
原無彼此。
媳托大士。
死亦不滅。
絲絲縷縷。
出廣長舌。
又。
法身本無形。
形随衆生有。
衆生妄想興。
法身即出現。
故此有心人。
不憶念别事。
專注妙法身。
皎潔如光素。
乃以觀念針。
牽引妄想絲。
念念透法身。
絲絲成妙相。
精誠入微細。
毫發無滲漏。
俨于一真地。
幻出無相身。
圓滿清淨心。
成就圓通根。
是故我瞻依。
頓入不思議。
繡渡海大士贊 三毒海中。
波濤正惡。
頂[甯*頁]上行。
全不濕腳。
入衆生心。
無處不遍。
從妄想絲。
法身出現。
念念不空。
心心要透。
普門示現。
自然成就。
千手大悲菩薩贊(有引) 古婁居士正法。
以夙習緣。
一心頂禮。
千手大悲菩薩。
心持神咒。
精勤有年。
冀仗威神。
一生取辦。
因思諸佛菩薩。
救護衆生。
原無定法。
如溺大海。
随得何物依憑。
必登彼岸。
又如雪山衆草。
無不是藥。
是知衆生有能願出生死者。
不論參禅念佛持咒誦經。
苟能的信自心。
堅強不退。
未有不出生死者。
況恃大士同體大悲加持之力。
及神咒力。
豈不一生取辦乎。
居士來參匡山。
請益老人。
無法可說。
乃為作此贊贻之。
若了明暗不二之旨。
則聖凡路絕。
生死情枯。
則日用頭頭通身毛孔。
皆大士手眼光明赫奕時也。
居士應如是觀。
一心具足。
不假外也。
贊曰。
衆生煩惱。
八萬四千。
以黑暗故。
六道周旋。
在大士身。
變成手眼。
毛孔光明。
随黑暗轉。
是故衆生。
有苦必呼。
随呼而應。
其暗頓無。
衆生大士。
原非兩般。
明來暗去。
應念現前。
諸有智者。
但求諸己。
凡聖二途。
本無彼此。
如燈破暗。
兩不相到。
以無二故。
乃見其妙。
能如是觀。
大士即己。
禮拜持名。
如水入水。
但從衆苦。
極處一提。
光明照耀。
日夜無虧。
四臂觀音大士贊 通身手眼。
何隻有四。
于無盡中。
聊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