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輔王室宗藩争政權 誅大臣内宮傳假诏
關燈
小
中
大
安王繇一個小小風流罪過,削去王爵,貶去帶方【夾】郡名,在遼東。
居住。
自從東安王貶去後,郭彰、賈谧之權愈大,黨羽愈多。
賈後亦謀自固之策。
汝南王比惠帝長兩輩,每每老氣橫秋,惠帝見他,也帶幾分畏懼。
衛瓘當惠帝為太子時,曾佯醉諷武帝易儲,此二人皆非賈後所喜,隻因初誅楊駿,人心惶惶,所以借重此二人老成,為鎮壓人心之計。
楚王玮本為賈後所喜,又因東安王醉後之言,犯了疑心,恐怕楚王亦有此意,因此日夜不安,要設法去此三人。
乃令董猛召太醫令程據進宮,密議此事。
程據曰:&ldquo一時欲盡除此三人,殊非易事。
不如設計,使之互相吞并,則彼此必有一敗,然後徐圖除之,此為上策。
&rdquo賈後曰:&ldquo計将安出?&rdquo程據曰:&ldquo臣與楚王府舍人岐盛【夾】周文王遷豐,其支庶留岐者,為岐氏。
相善,岐盛向來跟随楊駿,楊駿事敗,始投楚王。
汝南王素知此人,謂其反複無常,屢勸楚王殺之。
楚王未聽,因此岐盛甚恨汝南王。
此人足智多謀,臣往與之商量,必有妙策。
&rdquo賈後從之。
程據即徑往訪岐盛。
盛問:&ldquo何來?&rdquo程據曰:&ldquo特來吊公。
&rdquo岐盛愕然曰:&ldquo吊我何事?&rdquo程據曰:&ldquo汝南屢勸楚王殺公,楚王不從;今聞汝南将羅織公罪,自來取公,如何不吊?&rdquo岐盛曰:&ldquo此事确乎?&rdquo程據曰:&ldquo何敢相戲?&rdquo岐盛怒曰:&ldquo老奴專權恣威,猶自以為未足,前日欲圖楚王不遂,更欲圖我乎!我不過一王府舍人,何礙于彼?&rdquo程據急問曰:&ldquo何事欲圖楚王?&rdquo岐盛曰:&ldquo前日老奴委裴楷來,要分領楚王之兵,楚王大怒,以印绶兵符擲堂下曰:&lsquo若領我兵,可都領去,分領何為?&rsquo吓得裴楷面如土色,曰:&lsquo此系汝南王之命,臣本不敢。
&rsquo楚王叱曰:&lsquo孤之兵符,受自天子,汝南王乃可奪天子之命耶?&rsquo裴楷聞言,始抱頭鼠竄而去。
此非老奴欲分楚王之兵權,以圖之耶?&rdquo程據曰:&ldquo然則楚王亦不自安矣!何不說王,求自固之策;楚王既固,則公亦安矣!&rdquo岐盛曰:&ldquo自固之策安在?&rdquo程據曰:&ldquo此時政出自禁内,人所知也。
楚王于皇後有叔嫂之分,勸王親近之,則位自固矣。
&rdquo岐盛曰:&ldquo王少年氣盛,未必肯求親近于婦人。
&rdquo程據曰:&ldquo是在足下,善為詞令以說之耳。
&rdquo岐盛領諾,言下各散。
一日,楚王出外射獵,大獲而歸,置酒稱賀,門下吏皆稱觞上壽,同呼千歲,岐盛獨默然。
楚王問故,岐盛曰:&ldquo适有心事,偶忘懷耳。
&rdquo王問:&ldquo有何心事?&rdquo岐盛前席曰:&ldquo耳目衆多,殊不便言。
&rdquo楚王默然。
酒闌後,王憶岐盛言,召問之。
盛頓首曰:&ldquo諸臣皆為殿下賀,臣敢為殿下吊。
&rdquo楚王駭曰:&ldquo何謂也?&rdquo岐盛曰:&ldquo殿下知東安王獲罪之故乎?&rdquo王曰:&ldquo不知。
&rdquo岐盛曰:&ldquo殿下宴東安于第,東安醉後失言,言為皇後所聞,是以得罪也;皇後既怒東安,豈有不疑及殿下者?前日汝南王使裴楷來,分領殿下之兵,殿下又辱罵之,皇後疑于内,汝南王怒于外,臣竊為殿下危也!&rdquo王沉吟曰:&ldquo然則當如何?&rdquo岐盛曰:&ldquo殿下于皇後有叔嫂之誼
居住。
自從東安王貶去後,郭彰、賈谧之權愈大,黨羽愈多。
賈後亦謀自固之策。
汝南王比惠帝長兩輩,每每老氣橫秋,惠帝見他,也帶幾分畏懼。
衛瓘當惠帝為太子時,曾佯醉諷武帝易儲,此二人皆非賈後所喜,隻因初誅楊駿,人心惶惶,所以借重此二人老成,為鎮壓人心之計。
楚王玮本為賈後所喜,又因東安王醉後之言,犯了疑心,恐怕楚王亦有此意,因此日夜不安,要設法去此三人。
乃令董猛召太醫令程據進宮,密議此事。
程據曰:&ldquo一時欲盡除此三人,殊非易事。
不如設計,使之互相吞并,則彼此必有一敗,然後徐圖除之,此為上策。
&rdquo賈後曰:&ldquo計将安出?&rdquo程據曰:&ldquo臣與楚王府舍人岐盛【夾】周文王遷豐,其支庶留岐者,為岐氏。
相善,岐盛向來跟随楊駿,楊駿事敗,始投楚王。
汝南王素知此人,謂其反複無常,屢勸楚王殺之。
楚王未聽,因此岐盛甚恨汝南王。
此人足智多謀,臣往與之商量,必有妙策。
&rdquo賈後從之。
程據即徑往訪岐盛。
盛問:&ldquo何來?&rdquo程據曰:&ldquo特來吊公。
&rdquo岐盛愕然曰:&ldquo吊我何事?&rdquo程據曰:&ldquo汝南屢勸楚王殺公,楚王不從;今聞汝南将羅織公罪,自來取公,如何不吊?&rdquo岐盛曰:&ldquo此事确乎?&rdquo程據曰:&ldquo何敢相戲?&rdquo岐盛怒曰:&ldquo老奴專權恣威,猶自以為未足,前日欲圖楚王不遂,更欲圖我乎!我不過一王府舍人,何礙于彼?&rdquo程據急問曰:&ldquo何事欲圖楚王?&rdquo岐盛曰:&ldquo前日老奴委裴楷來,要分領楚王之兵,楚王大怒,以印绶兵符擲堂下曰:&lsquo若領我兵,可都領去,分領何為?&rsquo吓得裴楷面如土色,曰:&lsquo此系汝南王之命,臣本不敢。
&rsquo楚王叱曰:&lsquo孤之兵符,受自天子,汝南王乃可奪天子之命耶?&rsquo裴楷聞言,始抱頭鼠竄而去。
此非老奴欲分楚王之兵權,以圖之耶?&rdquo程據曰:&ldquo然則楚王亦不自安矣!何不說王,求自固之策;楚王既固,則公亦安矣!&rdquo岐盛曰:&ldquo自固之策安在?&rdquo程據曰:&ldquo此時政出自禁内,人所知也。
楚王于皇後有叔嫂之分,勸王親近之,則位自固矣。
&rdquo岐盛曰:&ldquo王少年氣盛,未必肯求親近于婦人。
&rdquo程據曰:&ldquo是在足下,善為詞令以說之耳。
&rdquo岐盛領諾,言下各散。
一日,楚王出外射獵,大獲而歸,置酒稱賀,門下吏皆稱觞上壽,同呼千歲,岐盛獨默然。
楚王問故,岐盛曰:&ldquo适有心事,偶忘懷耳。
&rdquo王問:&ldquo有何心事?&rdquo岐盛前席曰:&ldquo耳目衆多,殊不便言。
&rdquo楚王默然。
酒闌後,王憶岐盛言,召問之。
盛頓首曰:&ldquo諸臣皆為殿下賀,臣敢為殿下吊。
&rdquo楚王駭曰:&ldquo何謂也?&rdquo岐盛曰:&ldquo殿下知東安王獲罪之故乎?&rdquo王曰:&ldquo不知。
&rdquo岐盛曰:&ldquo殿下宴東安于第,東安醉後失言,言為皇後所聞,是以得罪也;皇後既怒東安,豈有不疑及殿下者?前日汝南王使裴楷來,分領殿下之兵,殿下又辱罵之,皇後疑于内,汝南王怒于外,臣竊為殿下危也!&rdquo王沉吟曰:&ldquo然則當如何?&rdquo岐盛曰:&ldquo殿下于皇後有叔嫂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