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關燈
幻界。

    《昆侖神宮》是如同在神界中冒險的一卷,雖然神話元素衆多,但還是保持了一貫的原則,盡量向真實世界靠攏,當然不會有飛天入地、長生不死、神仙符咒那種真正的神話。

     由于時間安排與合同的原因,《鬼吹燈》的第一部在《昆侖神宮》後,就算結束了,最後的結局處是在北京的北海公園,屬于完美大結局。

    起點中文網最後一章234章中完整收錄了全部内容,實體書更是完璧無缺,當然這個大結局隻屬于第一部。

     在《鬼吹燈》第一部的前四冊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情節,就出現在西(分開)藏,但出于篇幅的問題,那部分被收錄在了實體書雲南卷的最後,是描寫胡八一參軍不久,在西(分開)藏月夜下的荒廢寺廟中,同鐵棒喇(馬)嘛惡戰狼群的一部分,其實這幾章無論如何都應該算在最後的西(分開)藏之卷裡。

     最不滿意的部分是這部分節奏沒控制好,導緻最後進入鳳凰宮的時候已沒篇幅展開。

     2007年3月,臨時決定寫《鬼吹燈》第二部,和第一部幾乎一樣,在動筆的時候,基本沒有整體的構思,隻是有個大緻的目标,打算在第二部中,寫兩部前傳和兩續集,并且相對第部而言是獨(力)立内容。

     第一部的構架上存在許多遺漏,我希望在寫第二部故事的同時,也能夠對第一部做些補充,當時并無把握,但最後的效果來看,還是比較滿意的。

     《黃皮子墳》 如果按照我最初的計劃,還是要在《鬼吹燈》第二部的四冊中,描寫四種不同的重點元素,這所以要寫前傳,主要是想活絡一下思路和文字,使自己不會因過于僵化的時間線索失去耐心。

     《黃皮子墳》是年代背景非常強烈的一卷,核心元素是關于黃鼠狼的種種詭異傳說,和非人生物的墓穴和棺椁,以及東北地區特有的江湖體系,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元素。

    但由于年代背景比較特殊,許多詞語和内容難免要受限制,不同于思想活躍的八十年代,這一時期的主人公尚不成熟,但滿腔的熱情卻是什麼困難都擋不住的。

     我曾在海拉爾和大連,參觀過日軍侵華戰争時期的遺址,包括焚屍爐、監獄、歐洲風格的醫院和研究所等建築,對其印象深刻,所以将故事的背景設置在其中。

    在這一卷中,我覺得寫得比較滿意的,是對于黃皮子讀心術和焚化間的描寫,以及老羊皮死後被雷火擊中的詭異事件,很有沉重感,單就實物來講,覺得怪湯這一段很離奇又很真實。

    比較大的缺陷在于有些很有意思的東西忘了寫進去,人熊那部分也處理得太草率了。

     《南海歸墟》 作為第一部故事的延續,在前邊幾卷中,對于摸金倒鬥的描寫,使我覺得中國傳統行業中,有許多風險很大的職業,風險性最高的,當屬在海中采珠的疍民。

    南海采珠的疍民原型出自廣西北海地區,秦漢時期就已有龍戶和獺家赴水采珠屠蚌,但是似乎很少有人來寫他們的故事。

     所以在這一卷中,海中采珠和這一行業的傳說是重點元素。

    有觀點認為,燦爛輝煌一時的瑪雅文化,是中國西周時期渡海的先民所建,因為兩者相似之處極多,射日神話更是華夏文明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曾想把海底的神箭,描寫成一種真正的巨型兵器,迷失在歸墟這片混沌之海内的摸金校尉和蛋民們,最終開動了震驚百時的神箭,射破了頭頂的大海,從而逃出生天,可後來寫的時候,把這個構思給忘了,但借助過龍兵這一海上的真實奇觀逃生,也是十分驚心動魄的冒險。

     關于用裝填了石灰的西瓜殺死水中惡魚,并依靠司天魚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上航行,這些事情并非是我虛構的。

    以前在中國南方,确實存在着。

    對于本卷中我比較滿意的,是對海島上的黑市描寫,有一些關于海難的橋段也覺得不錯,例如乾坤一跳等等;感到最不滿意的是海柳底艙中海匪的屍體,這段粗糙了,應該有很大發揮的餘地。

    珠母海裡的事情也應該展開來寫,但每卷書的篇幅和字數也是一個很難克服的限制,情節和内容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在沒有整體大綱的情況下,很難控制,業餘和專業的水平可能就在于此了。

     《怒晴湘西》 在這一卷時,我的工作時間非常寬松,時間多了相對就會寫得比較從容,所以單從文字上來講,我覺得《怒晴湘西》是八卷中最精緻的一卷,因為關于現代題材的限制越來越多,所以決定把前傳倒回民國時期,放開手腳狠狠開挖。

     以前我曾圖着順口,随意編了發丘摸金、搬山、卸嶺這三大體系,随着故事情節的不斷展開,就逐漸勾勒出了這些行業的來曆、掌故、傳說、手法,因為以前幾本都以望風水盜墓為主,導緻許多人,甚至連跟風寫所謂盜墓小說的人,都隻知道看風水找龍脈,卻不知民間有許多稀奇古怪的盜墓方式。

     所以在這一卷中,把望字訣以外的盜墓手段作為核心。

    我覺得民國傳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