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於我法中出家乃至剃除須發被片袈裟。
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
一切天人阿素洛等。
依俗正法。
猶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複呵罵或解肢節或斷其命。
況依非法。
何以故?除其一切持戒多聞。
於我法中而出家者,若有破戒行諸惡法内懷腐敗如穢蝸螺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恒為種種煩惱所勝敗壞傾覆。
如是破戒諸惡刍。
猶能示導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無量功德珍寶伏藏。
又善男子,於我法中而出家者,雖破戒行而諸有情睹其形相應生十種殊勝思惟。
當獲無量功德寶聚。
何等為十。
謂我法中而出家者,雖破戒行。
而諸有情或有見已生於念佛殷重信敬殊勝思惟。
由是因緣終不歸信諸外道師書論徒衆。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見已生念聖戒殊勝思惟。
由是因緣能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诳語離飲諸酒生放逸處。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見已生念布施殊勝思惟。
由是因緣得大财位。
親近供養正至正行。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見已生念忍辱。
柔和質直殊勝思惟。
由是因緣。
便能遠離離間粗惡雜穢瞋忿。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見已生念出家精勤修行殊勝思惟。
由是因緣。
能舍家法趣於非家勇猛精進修諸勝行。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見已生念遠離諸散亂心靜慮等至殊勝思惟。
由是因緣。
心樂山林阿練若處晝夜精勤修諸定行。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見已生念智慧殊勝思惟。
由是因緣。
欣樂聽聞讀誦正法。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見已生念宿殖出離善根殊勝思惟。
軟語慰問乃至禮足。
由是因緣。
當生尊貴大勢力家。
無量有情鹹共贍仰。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善男子,於我法中而出家者,雖破戒行。
而諸有情睹其形相生此十種殊勝思惟當獲無量功德寶聚。
是故一切刹帝利王大臣宰相。
決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複呵罵或解支節或斷其命。
複次大梵。
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惡行内懷腐敗如穢蝸螺。
實非沙門自稱沙門。
實非梵行自稱梵行。
恒為種種煩惱所勝敗壞傾覆。
如是刍雖破禁戒行諸惡行。
而為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作善知識。
示導無量功德伏藏。
如是刍雖非法器。
而剃須發被服袈裟進止威儀同諸賢聖。
因見彼故無量有情種種善根皆得生長。
又能開示無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
是故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
我尚不許轉輪聖王及馀國王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複呵罵或解支節或斷其命。
況依非法。
大梵。
如是破戒惡行刍。
雖於我法毗奈耶中名為死屍。
而有出家戒德馀勢。
譬如牛麝身命終後雖是無識傍生死屍而牛有黃而麝有香能為無量無邊有情作大饒益。
破戒刍亦複如是,雖於我法毗奈耶中名為死屍。
而有出家戒德馀勢。
能為無量無邊有情作大饒益。
大梵。
譬如賈客入於大海殺彼一類無量衆生挑取其目。
與末達那果和合搗簁成眼寶藥。
若諸有情盲冥無目乃至胞胎而生盲者,持此寶藥塗彼眼中。
所患皆除得明淨目。
破戒刍亦複如是,雖於我法毗奈耶中名為死屍。
而有出家威儀形相。
能令無量無邊有情暫得見者尚獲清淨智慧法眼。
況能為他宣說正法。
大梵。
譬如燒香其質雖壞而氣芬馥熏他令香。
破戒刍亦複如是,由破戒故非良福田。
雖恒晝夜信施所燒身壞命終堕三惡趣。
而為無量無邊有情作大饒益。
謂皆令得聞於生天涅槃香氣。
是故大梵。
如是破戒惡行刍。
一切白衣皆應守護恭敬供養。
我終不許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複呵罵。
或解支節或斷其命。
我唯許彼清淨僧衆。
於布薩時或自恣時驅擯令出。
一切給施四方僧物。
飲食資具不聽受用。
一切沙門毗奈耶事。
皆令驅出不得在衆。
而我不許加其鞭杖系縛斷命。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瞻博迦華雖萎悴,而尚勝彼諸馀華。
破戒惡行諸刍,猶勝一切外道衆。
複次大梵。
有五無間大罪惡業。
何等為五。
一者故思殺父。
二者故思殺母。
三者故思殺阿羅漢。
四者倒見破聲聞僧。
五者惡心出佛身血。
如是五種。
名為無間大罪惡業。
若人於此五無間中。
随造一種不合出家及受具戒。
若令出家或受具戒。
師便犯罪。
彼應驅擯令出我法。
如是之人。
以有出家威儀形相。
我亦不許加其鞭杖。
或閉牢獄或複呵罵。
或解支節或斷其命。
複有四種近五無間大罪惡業根本之罪。
何等為四。
一者起不善心殺害獨覺。
是殺生命大罪惡業根本之罪。
二者淫阿羅漢刍尼僧。
是欲邪行大罪惡業根本之罪。
三者侵損所施三寶财物。
是不與取大罪惡業根本之罪。
四者倒
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
一切天人阿素洛等。
依俗正法。
猶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複呵罵或解肢節或斷其命。
況依非法。
何以故?除其一切持戒多聞。
於我法中而出家者,若有破戒行諸惡法内懷腐敗如穢蝸螺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恒為種種煩惱所勝敗壞傾覆。
如是破戒諸惡刍。
猶能示導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無量功德珍寶伏藏。
又善男子,於我法中而出家者,雖破戒行而諸有情睹其形相應生十種殊勝思惟。
當獲無量功德寶聚。
何等為十。
謂我法中而出家者,雖破戒行。
而諸有情或有見已生於念佛殷重信敬殊勝思惟。
由是因緣終不歸信諸外道師書論徒衆。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見已生念聖戒殊勝思惟。
由是因緣能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诳語離飲諸酒生放逸處。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見已生念布施殊勝思惟。
由是因緣得大财位。
親近供養正至正行。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見已生念忍辱。
柔和質直殊勝思惟。
由是因緣。
便能遠離離間粗惡雜穢瞋忿。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見已生念出家精勤修行殊勝思惟。
由是因緣。
能舍家法趣於非家勇猛精進修諸勝行。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見已生念遠離諸散亂心靜慮等至殊勝思惟。
由是因緣。
心樂山林阿練若處晝夜精勤修諸定行。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見已生念智慧殊勝思惟。
由是因緣。
欣樂聽聞讀誦正法。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見已生念宿殖出離善根殊勝思惟。
軟語慰問乃至禮足。
由是因緣。
當生尊貴大勢力家。
無量有情鹹共贍仰。
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善男子,於我法中而出家者,雖破戒行。
而諸有情睹其形相生此十種殊勝思惟當獲無量功德寶聚。
是故一切刹帝利王大臣宰相。
決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複呵罵或解支節或斷其命。
複次大梵。
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惡行内懷腐敗如穢蝸螺。
實非沙門自稱沙門。
實非梵行自稱梵行。
恒為種種煩惱所勝敗壞傾覆。
如是刍雖破禁戒行諸惡行。
而為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作善知識。
示導無量功德伏藏。
如是刍雖非法器。
而剃須發被服袈裟進止威儀同諸賢聖。
因見彼故無量有情種種善根皆得生長。
又能開示無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
是故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
我尚不許轉輪聖王及馀國王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複呵罵或解支節或斷其命。
況依非法。
大梵。
如是破戒惡行刍。
雖於我法毗奈耶中名為死屍。
而有出家戒德馀勢。
譬如牛麝身命終後雖是無識傍生死屍而牛有黃而麝有香能為無量無邊有情作大饒益。
破戒刍亦複如是,雖於我法毗奈耶中名為死屍。
而有出家戒德馀勢。
能為無量無邊有情作大饒益。
大梵。
譬如賈客入於大海殺彼一類無量衆生挑取其目。
與末達那果和合搗簁成眼寶藥。
若諸有情盲冥無目乃至胞胎而生盲者,持此寶藥塗彼眼中。
所患皆除得明淨目。
破戒刍亦複如是,雖於我法毗奈耶中名為死屍。
而有出家威儀形相。
能令無量無邊有情暫得見者尚獲清淨智慧法眼。
況能為他宣說正法。
大梵。
譬如燒香其質雖壞而氣芬馥熏他令香。
破戒刍亦複如是,由破戒故非良福田。
雖恒晝夜信施所燒身壞命終堕三惡趣。
而為無量無邊有情作大饒益。
謂皆令得聞於生天涅槃香氣。
是故大梵。
如是破戒惡行刍。
一切白衣皆應守護恭敬供養。
我終不許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複呵罵。
或解支節或斷其命。
我唯許彼清淨僧衆。
於布薩時或自恣時驅擯令出。
一切給施四方僧物。
飲食資具不聽受用。
一切沙門毗奈耶事。
皆令驅出不得在衆。
而我不許加其鞭杖系縛斷命。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瞻博迦華雖萎悴,而尚勝彼諸馀華。
破戒惡行諸刍,猶勝一切外道衆。
複次大梵。
有五無間大罪惡業。
何等為五。
一者故思殺父。
二者故思殺母。
三者故思殺阿羅漢。
四者倒見破聲聞僧。
五者惡心出佛身血。
如是五種。
名為無間大罪惡業。
若人於此五無間中。
随造一種不合出家及受具戒。
若令出家或受具戒。
師便犯罪。
彼應驅擯令出我法。
如是之人。
以有出家威儀形相。
我亦不許加其鞭杖。
或閉牢獄或複呵罵。
或解支節或斷其命。
複有四種近五無間大罪惡業根本之罪。
何等為四。
一者起不善心殺害獨覺。
是殺生命大罪惡業根本之罪。
二者淫阿羅漢刍尼僧。
是欲邪行大罪惡業根本之罪。
三者侵損所施三寶财物。
是不與取大罪惡業根本之罪。
四者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