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無依行品第三之一
爾時會中有大梵天名曰天藏。
久殖善根住第十地具諸菩薩摩诃薩德。
即從座起合掌禮佛。
而說頌言:功德藏慧海,我今問所疑。
願慧海垂聽,為我除疑滞。
我等今渴仰,德藏勝法味。
及最上義味,舉衆鹹欲聞。
佛告天藏大梵天言:如來今者恣汝意問。
當随問答令汝心喜。
大梵天言:唯然世尊以頌問曰:利慧修定者,安住不放逸。
為住勝義谛,為依止生死。
晝夜於法義,精勤而誦習。
為渡煩惱海,為退堕惡趣。
勇猛勤營福,為定趣涅槃。
為處生死中,退堕於惡趣。
聰慧刹帝利,成就十種輪。
為沈生死中,為當升佛果。
雜染心難伏,諸煩惱所亂。
以何淨其心,修定福誦業。
爾時世尊告彼天藏大梵天曰:善哉善哉!汝善辯才能問斯義。
汝於此法已作劬勞。
汝於諸行已得圓滿。
汝於過去克伽沙等佛世尊所已勤三業興隆正法紹三寶種。
今為饒益無量衆生複問如來如是深義。
善男子,有大記别法名無依行。
過去一切諸佛世尊,為欲成熟諸有情故。
為令厭離生死法故。
為令除斷業煩惱故。
為令三乘速圓滿故。
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别法。
現在十方諸佛世尊,亦為成熟諸有情故。
為令厭離生死法故。
為令除斷業煩惱故。
為令三乘速圓滿故。
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别法。
未來一切諸佛世尊,亦為成熟諸有情故。
為令厭離生死法故。
為令除斷業煩惱故。
為令三乘速圓滿故。
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别法。
汝於過去諸如來所已具得聞此無依行大記别法。
我於今者亦為成熟諸有情故。
為令厭離生死法故。
為令除斷業煩惱故。
為令三乘速圓滿故。
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别法。
汝應谛聽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爾時天藏大梵天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大梵。
有十種無依行法。
若修定者随有一行。
尚不能成欲界善根。
設使先成尋還退失。
況當能成色無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
何等為十。
一者世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乏資緣經求擾亂。
二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犯屍羅行諸惡行。
三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颠倒見妄執吉兇身心剛強。
四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心掉動不順賢聖諸根輕躁。
五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離間語破亂彼此。
六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粗惡語毀罵賢聖。
七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雜穢語及虛诳語。
八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
而懷貪嫉於他所得利養恭敬心不歡悅。
九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懷瞋忿於諸有情心常憤恚。
十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
而懷邪見撥無因果。
大梵當知。
是名十種無依行法。
若修定者随有一行。
尚不能成欲界善根。
設使先成尋還退失。
況當能成色無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
複次大梵。
又有十種無依行法。
若修定者随有一行。
終不能成諸三摩地。
設使先成尋還退失。
何等為十。
一者樂著事業。
二者樂著談論。
三者樂著睡眠。
四者樂著營求。
五者樂著豔色。
六者樂著妙聲。
七者樂著芬香。
八者樂著美味。
九者樂著細觸。
十者樂著尋伺。
大梵當知。
是名十種無依行法。
若修定者随有一行。
終不能成諸三摩地。
設使先成尋還退失。
若不能成諸三摩地。
雖集所馀諸善法聚而有是事。
追求受用信施因緣。
發起惡心心所有法。
於諸國王大臣等所犯諸過罪。
或被呵罵或被捶打或被斷截肢節手足。
由是因緣或成重病長時受苦。
或疾命終於三惡趣。
随生一所乃至或生無間地獄。
如嗢達洛迦、阿邏荼底沙、瞿波理迦、提婆達多。
如是等類退失靜慮。
乃至堕於無間地獄受無量種難忍大苦。
爾時世尊告阿若多憍陳那言:吾聽汝等給阿練若修定刍。
最上房舍最上卧具最上飲食。
一切僧事皆應放免。
所以者何。
諸修定者若乏資緣。
即便發起一切惡心心所有法。
不能成就諸三摩地。
乃至堕於無間地獄受無量種難忍大苦。
修定行者若具資緣。
諸三摩地未成能成若先已成終不退失。
由此不起一切惡法廣說乃至不善尋伺。
往生天上證得涅槃。
修定行者,若未成就諸三摩地。
初夜後夜當舍睡眠精進修學。
遠離愦鬧。
少欲知足無所顧戀。
一切貪瞋忿覆惱害憍慢貢高慳吝嫉妒離間粗惡虛诳雜穢一切人間嬉戲放逸皆悉遠離。
如是行者,應受釋梵護世四王轉輪王等贊歎禮拜恭敬承事奉施百千那庾多供。
況刹常利、婆羅門、茷舍、戍達羅等。
未得定者,尚應受此贊歎禮拜恭敬承事奉施供養。
何況已得三摩地者,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修定能斷惑,馀業所不能。
故修定為尊,智者應供養。
爾時天藏大梵天言:大德世尊,於佛法中而出家者,若刹帝利大臣宰相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複呵罵或解肢節或斷其命。
為當合爾為不合耶佛告天藏大梵天言:善男子,若諸有情
久殖善根住第十地具諸菩薩摩诃薩德。
即從座起合掌禮佛。
而說頌言:功德藏慧海,我今問所疑。
願慧海垂聽,為我除疑滞。
我等今渴仰,德藏勝法味。
及最上義味,舉衆鹹欲聞。
佛告天藏大梵天言:如來今者恣汝意問。
當随問答令汝心喜。
大梵天言:唯然世尊以頌問曰:利慧修定者,安住不放逸。
為住勝義谛,為依止生死。
晝夜於法義,精勤而誦習。
為渡煩惱海,為退堕惡趣。
勇猛勤營福,為定趣涅槃。
為處生死中,退堕於惡趣。
聰慧刹帝利,成就十種輪。
為沈生死中,為當升佛果。
雜染心難伏,諸煩惱所亂。
以何淨其心,修定福誦業。
爾時世尊告彼天藏大梵天曰:善哉善哉!汝善辯才能問斯義。
汝於此法已作劬勞。
汝於諸行已得圓滿。
汝於過去克伽沙等佛世尊所已勤三業興隆正法紹三寶種。
今為饒益無量衆生複問如來如是深義。
善男子,有大記别法名無依行。
過去一切諸佛世尊,為欲成熟諸有情故。
為令厭離生死法故。
為令除斷業煩惱故。
為令三乘速圓滿故。
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别法。
現在十方諸佛世尊,亦為成熟諸有情故。
為令厭離生死法故。
為令除斷業煩惱故。
為令三乘速圓滿故。
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别法。
未來一切諸佛世尊,亦為成熟諸有情故。
為令厭離生死法故。
為令除斷業煩惱故。
為令三乘速圓滿故。
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别法。
汝於過去諸如來所已具得聞此無依行大記别法。
我於今者亦為成熟諸有情故。
為令厭離生死法故。
為令除斷業煩惱故。
為令三乘速圓滿故。
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别法。
汝應谛聽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爾時天藏大梵天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大梵。
有十種無依行法。
若修定者随有一行。
尚不能成欲界善根。
設使先成尋還退失。
況當能成色無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
何等為十。
一者世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乏資緣經求擾亂。
二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犯屍羅行諸惡行。
三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颠倒見妄執吉兇身心剛強。
四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心掉動不順賢聖諸根輕躁。
五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離間語破亂彼此。
六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粗惡語毀罵賢聖。
七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雜穢語及虛诳語。
八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
而懷貪嫉於他所得利養恭敬心不歡悅。
九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而懷瞋忿於諸有情心常憤恚。
十者複有一類。
雖欲修定。
而懷邪見撥無因果。
大梵當知。
是名十種無依行法。
若修定者随有一行。
尚不能成欲界善根。
設使先成尋還退失。
況當能成色無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
複次大梵。
又有十種無依行法。
若修定者随有一行。
終不能成諸三摩地。
設使先成尋還退失。
何等為十。
一者樂著事業。
二者樂著談論。
三者樂著睡眠。
四者樂著營求。
五者樂著豔色。
六者樂著妙聲。
七者樂著芬香。
八者樂著美味。
九者樂著細觸。
十者樂著尋伺。
大梵當知。
是名十種無依行法。
若修定者随有一行。
終不能成諸三摩地。
設使先成尋還退失。
若不能成諸三摩地。
雖集所馀諸善法聚而有是事。
追求受用信施因緣。
發起惡心心所有法。
於諸國王大臣等所犯諸過罪。
或被呵罵或被捶打或被斷截肢節手足。
由是因緣或成重病長時受苦。
或疾命終於三惡趣。
随生一所乃至或生無間地獄。
如嗢達洛迦、阿邏荼底沙、瞿波理迦、提婆達多。
如是等類退失靜慮。
乃至堕於無間地獄受無量種難忍大苦。
爾時世尊告阿若多憍陳那言:吾聽汝等給阿練若修定刍。
最上房舍最上卧具最上飲食。
一切僧事皆應放免。
所以者何。
諸修定者若乏資緣。
即便發起一切惡心心所有法。
不能成就諸三摩地。
乃至堕於無間地獄受無量種難忍大苦。
修定行者若具資緣。
諸三摩地未成能成若先已成終不退失。
由此不起一切惡法廣說乃至不善尋伺。
往生天上證得涅槃。
修定行者,若未成就諸三摩地。
初夜後夜當舍睡眠精進修學。
遠離愦鬧。
少欲知足無所顧戀。
一切貪瞋忿覆惱害憍慢貢高慳吝嫉妒離間粗惡虛诳雜穢一切人間嬉戲放逸皆悉遠離。
如是行者,應受釋梵護世四王轉輪王等贊歎禮拜恭敬承事奉施百千那庾多供。
況刹常利、婆羅門、茷舍、戍達羅等。
未得定者,尚應受此贊歎禮拜恭敬承事奉施供養。
何況已得三摩地者,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修定能斷惑,馀業所不能。
故修定為尊,智者應供養。
爾時天藏大梵天言:大德世尊,於佛法中而出家者,若刹帝利大臣宰相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複呵罵或解肢節或斷其命。
為當合爾為不合耶佛告天藏大梵天言:善男子,若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