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
為諸聲聞宣說法要。
安立清淨三解脫門。
我以如是世出世間知諸性智。
如實了知一切衆生種種無量諸性差别。
随其所應為作饒益。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五佛輪。
由此輪故。
以世出世知諸性智知諸有情補特伽羅種種無量諸性差别。
随其所應利益安樂。
得安隐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
處大衆中正師子吼。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頂大王。
安置一切堅固城郭村坊戍邏國邑王宮廣說乃至舍羅鹦鹉防守具已,處自宮中與諸眷屬後妃采女而自圍繞。
遊戲五欲種種樂具放恣六根受諸喜樂。
善男子,刹帝利種灌頂大王。
成就如是第六王輪。
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
能伏一切怨敵惡友。
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善男子,如是如來與諸菩薩摩诃薩衆及大聲聞安置一切堅固聖教防守之事。
即便現入最初靜慮乃至現入第四靜慮現入無邊虛空處定廣說乃至現入非想非非想定。
如是乃至現入一切佛所行定。
入此定已,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天龍藥叉羅刹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彌荔多畢舍遮布怛那羯吒布怛那等於諸衆生常懷毒惡損害之心無慈無悲於後世苦不見怖畏。
而彼見我入於一切佛所行定皆於我所生大歡喜起淨信心於三寶中皆生最勝歡喜淨信。
尊重恭敬得未曾有。
於一切惡慚愧發露深心悔過誓願永斷。
由是因緣一刹那頃無量無數諸煩惱障業障法障皆得銷滅。
無量無數福慧資糧皆得成滿。
背離生死趣向涅槃。
護持如來無上正法。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六佛輪。
由此輪故如來遊戲靜慮解脫等持等至無量百千微妙深定。
以淨智随轉滅諸有情無量煩惱。
随其所應利益安樂得安隐祝得無驚恐得無所畏。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
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
處大衆中正師子吼。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頂大王。
與諸群臣領四兵衆。
周巡觀察一切自國城邑聚落山川谿澗園苑田澤陂河池沼曠野叢林鎮邏等處。
随彼所在國界諸方崄阻多難不任營理有疑有怖堪容外境怨敵惡友投竄藏伏。
此刹帝利灌頂大王。
随其力能方便安置種種修理堅固防守。
令彼諸方平坦無難堪任營理無疑無怖遮其外境怨敵惡友投竄藏伏。
安撫自國一切人民皆離衆苦受諸快樂。
善男子,刹帝利種灌頂大王。
成就如是第七王輪。
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
能伏一切怨敵惡友。
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善男子,如是如來以其佛眼。
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補特伽羅有貪有瞋有癡心等。
如實了知是諸有情種種煩惱病行差别。
如來知已便起無量精進勇猛方便勢力。
随其所宜授以種種修定妙藥。
令諸有情精勤修學除煩惱玻若諸有情宜修不淨除煩惱玻即便授以修不淨藥。
若諸有情宜修梵住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梵住藥。
若諸有情宜修緣起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緣起藥。
若諸有情宜修息念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息念藥。
若諸有情宜可修於三解脫門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於三種解脫門藥。
若諸有情宜修靜慮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靜慮藥。
若諸有情宜修無色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無色藥。
若諸有情乃至宜修首楞伽摩諸三摩地除煩惱病即便授以首楞伽摩三摩地藥所以如來授諸有情如是法藥。
不令一切所化有情為四魔怨之所系攝。
不令一切所化有情背人天乘向諸惡趣。
不令如來無上法眼三寶稱姓速疾壞滅。
由是如來授諸有情如是法藥。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七佛輪。
由此輪故以其無上遍行行智授諸衆生種種法藥。
令勤修學除煩惱玻得安隐祝得無驚恐得無所畏。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
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
處大衆中正師子吼。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頂大王。
憶念自他本昔種姓初生童子嬉戲等事。
謂憶自他於如是處。
初生沐浴懷抱乳哺按摩支節乃至戲笑或弄灰土或與侍從種種遨遊或習伎藝或複修營種種事業或遊他國夙夜栖泊或奉事王或理王務或為太子或登王位得大自在受諸快樂廣大名稱遍諸方維。
念是事已安立先王所遵正法。
撫育一切國土人民。
守護自國不侵他境。
善男子,刹帝利種灌頂大王。
成就如是第八王輪。
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
能伏一切怨敵惡友。
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善男子,如是如來處大衆會憶念自他宿世所經無量種事。
謂憶一生或二或三乃至無量百千生事。
或憶成劫或憶壞劫或憶無量成劫壞劫。
曾於過去住如是處如是名字如是種姓如是種類如是飲食如是領納苦受樂受如是壽量如是久住如是極於壽量邊際從彼處沒來生此間複從此沒往生彼處。
憶念宿世如是等事無量無邊。
随諸衆生根性差别建立正法為作饒益。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八佛輪。
由此輪故利益安樂無量有情得安隐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
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
處大衆中正師子吼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頂大王。
随念觀察自國有情種姓伎藝及諸事業死此生彼因果勝劣差别不同。
知彼有情生如是家。
其身勇健或複怯弱。
於諸伎藝已學未學。
所有事業善作惡作。
富貴貧賤端正鬼陋。
如是等類乃至命終。
或有自業未盡而死。
或有自業已盡而死。
或犯王法刑戮而死。
或有遞相殘害而死。
或因鞭杖捶楚而死。
或因囹圄幽絷而死。
或因習學伎藝而死。
或因戰陣傷殺而死。
或因鬥诤歐擊而死。
或因财寶貪吝而死。
或因色欲耽湎而死。
或因忿恨結憤而死。
或因勞倦頓弊而死。
或因饑渴乏絕而死。
或有過死或無過死。
或耆年死或壯年死或幼年死。
或作種種善業而死。
或作種種惡
為諸聲聞宣說法要。
安立清淨三解脫門。
我以如是世出世間知諸性智。
如實了知一切衆生種種無量諸性差别。
随其所應為作饒益。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五佛輪。
由此輪故。
以世出世知諸性智知諸有情補特伽羅種種無量諸性差别。
随其所應利益安樂。
得安隐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
處大衆中正師子吼。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頂大王。
安置一切堅固城郭村坊戍邏國邑王宮廣說乃至舍羅鹦鹉防守具已,處自宮中與諸眷屬後妃采女而自圍繞。
遊戲五欲種種樂具放恣六根受諸喜樂。
善男子,刹帝利種灌頂大王。
成就如是第六王輪。
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
能伏一切怨敵惡友。
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善男子,如是如來與諸菩薩摩诃薩衆及大聲聞安置一切堅固聖教防守之事。
即便現入最初靜慮乃至現入第四靜慮現入無邊虛空處定廣說乃至現入非想非非想定。
如是乃至現入一切佛所行定。
入此定已,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天龍藥叉羅刹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彌荔多畢舍遮布怛那羯吒布怛那等於諸衆生常懷毒惡損害之心無慈無悲於後世苦不見怖畏。
而彼見我入於一切佛所行定皆於我所生大歡喜起淨信心於三寶中皆生最勝歡喜淨信。
尊重恭敬得未曾有。
於一切惡慚愧發露深心悔過誓願永斷。
由是因緣一刹那頃無量無數諸煩惱障業障法障皆得銷滅。
無量無數福慧資糧皆得成滿。
背離生死趣向涅槃。
護持如來無上正法。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六佛輪。
由此輪故如來遊戲靜慮解脫等持等至無量百千微妙深定。
以淨智随轉滅諸有情無量煩惱。
随其所應利益安樂得安隐祝得無驚恐得無所畏。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
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
處大衆中正師子吼。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頂大王。
與諸群臣領四兵衆。
周巡觀察一切自國城邑聚落山川谿澗園苑田澤陂河池沼曠野叢林鎮邏等處。
随彼所在國界諸方崄阻多難不任營理有疑有怖堪容外境怨敵惡友投竄藏伏。
此刹帝利灌頂大王。
随其力能方便安置種種修理堅固防守。
令彼諸方平坦無難堪任營理無疑無怖遮其外境怨敵惡友投竄藏伏。
安撫自國一切人民皆離衆苦受諸快樂。
善男子,刹帝利種灌頂大王。
成就如是第七王輪。
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
能伏一切怨敵惡友。
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善男子,如是如來以其佛眼。
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補特伽羅有貪有瞋有癡心等。
如實了知是諸有情種種煩惱病行差别。
如來知已便起無量精進勇猛方便勢力。
随其所宜授以種種修定妙藥。
令諸有情精勤修學除煩惱玻若諸有情宜修不淨除煩惱玻即便授以修不淨藥。
若諸有情宜修梵住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梵住藥。
若諸有情宜修緣起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緣起藥。
若諸有情宜修息念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息念藥。
若諸有情宜可修於三解脫門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於三種解脫門藥。
若諸有情宜修靜慮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靜慮藥。
若諸有情宜修無色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無色藥。
若諸有情乃至宜修首楞伽摩諸三摩地除煩惱病即便授以首楞伽摩三摩地藥所以如來授諸有情如是法藥。
不令一切所化有情為四魔怨之所系攝。
不令一切所化有情背人天乘向諸惡趣。
不令如來無上法眼三寶稱姓速疾壞滅。
由是如來授諸有情如是法藥。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七佛輪。
由此輪故以其無上遍行行智授諸衆生種種法藥。
令勤修學除煩惱玻得安隐祝得無驚恐得無所畏。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
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
處大衆中正師子吼。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頂大王。
憶念自他本昔種姓初生童子嬉戲等事。
謂憶自他於如是處。
初生沐浴懷抱乳哺按摩支節乃至戲笑或弄灰土或與侍從種種遨遊或習伎藝或複修營種種事業或遊他國夙夜栖泊或奉事王或理王務或為太子或登王位得大自在受諸快樂廣大名稱遍諸方維。
念是事已安立先王所遵正法。
撫育一切國土人民。
守護自國不侵他境。
善男子,刹帝利種灌頂大王。
成就如是第八王輪。
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
能伏一切怨敵惡友。
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善男子,如是如來處大衆會憶念自他宿世所經無量種事。
謂憶一生或二或三乃至無量百千生事。
或憶成劫或憶壞劫或憶無量成劫壞劫。
曾於過去住如是處如是名字如是種姓如是種類如是飲食如是領納苦受樂受如是壽量如是久住如是極於壽量邊際從彼處沒來生此間複從此沒往生彼處。
憶念宿世如是等事無量無邊。
随諸衆生根性差别建立正法為作饒益。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八佛輪。
由此輪故利益安樂無量有情得安隐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
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
處大衆中正師子吼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頂大王。
随念觀察自國有情種姓伎藝及諸事業死此生彼因果勝劣差别不同。
知彼有情生如是家。
其身勇健或複怯弱。
於諸伎藝已學未學。
所有事業善作惡作。
富貴貧賤端正鬼陋。
如是等類乃至命終。
或有自業未盡而死。
或有自業已盡而死。
或犯王法刑戮而死。
或有遞相殘害而死。
或因鞭杖捶楚而死。
或因囹圄幽絷而死。
或因習學伎藝而死。
或因戰陣傷殺而死。
或因鬥诤歐擊而死。
或因财寶貪吝而死。
或因色欲耽湎而死。
或因忿恨結憤而死。
或因勞倦頓弊而死。
或因饑渴乏絕而死。
或有過死或無過死。
或耆年死或壯年死或幼年死。
或作種種善業而死。
或作種種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