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羯洛迦孫駄、羯諾迦牟尼、迦葉波如來等父之真子。
於此賢劫當得作佛。
一切菩薩摩诃薩中最為上首。
以諸功德種種妙香熏奢摩他、毗缽舍那清淨之水而自沐裕著慚愧衣。
清淨法界為髻中珠。
冠飾諸佛所行境界廣大華鬘。
束以解脫殊妙素練。
又以種種一切智智無生忍等功德珍寶而自莊嚴。
慈悲喜舍以為寶履能覆三界。
三種妙行圓滿聖因以為傘蓋。
安置古昔諸佛天仙共所護持金剛定座。
趣入一切聲聞獨覺恭敬護持四種念祝坐先諸佛所敷之座。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一切智位。
為令一切三寶種姓不斷絕故。
轉於法輪擊法锺鼓。
妙法音聲遍滿三界。
令諸天、龍、藥叉、羅刹、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鸠畔荼、彌荔多、畢舍遮、布怛那、羯吒布怛那、人、非人等於四聖谛皆得明解。
三轉十二行相法輪。
一切世間所有沙門若婆羅門諸天魔梵人非人等所不能轉為欲利益安樂世間無量天人令得殊勝廣大義利。
昔所未轉而今轉之。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一佛輪。
由此輪故如實了知此世他世是處非處。
得安隐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
降諸天魔外道邪論。
轉大梵輪成大梵行。
我應住此雜染世界五濁惡時。
處大衆中正師子吼。
滅諸有情五無間業廣說乃至諸不善根。
摧滅一切諸衆生類堅如金剛相續煩惱。
建立一切永盡諸漏解脫妙果。
随其所樂安置一切有力衆生令住三乘不退轉位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頂大王。
初登王位受帝職已,觀察過去未來現在諸王法道。
於其種種王業輪中。
以善觀察因果報智。
随其所應建立一切輔臣僚佐普及國邑愚智人民三種業輪。
由此業輪率土衆生長夜受用。
所有種種適意資具喜樂增長。
能滅一切怨敵惡友。
何等名為三種業輪。
一者建立帝王業輪。
謂善教習軍陣鬥戰。
降他兵衆撫育人民。
二者建立田宅業輪。
謂善教習造舍營農。
令得安隐飲食充足。
三者建立财寶業輪。
謂善教習工商雜藝。
令得種種珍玩資财随意受用增諸快樂。
善男子,刹帝利種灌頂大王。
成就如是第二王輪。
由此輪故。
於自國土得安樂祝能伏一切怨敵惡友。
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善男子,如是如來。
初成佛果得無上智。
觀察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法眼。
以善觀察諸業法受因果報智。
建立一切所化有情三種業輪。
由此業輪能令三寶種姓法眼長夜不滅無上正法熾盛流通。
令諸有情長受種種生天涅槃安隐快樂。
及令一切外道邪論不能降伏我正法眼。
而能如法摧彼邪論善男子,何等名為三種業輪。
一者建立修定業輪。
二者建立習誦業輪。
三者建立營福業輪。
善男子,雲何如來修定業輪。
定有十種何等為十。
謂正觀察諸有識身六種境界。
我我所執以為其因。
業為良田。
無明覆蓋。
愛為滋潤。
無有自在依他而立系屬衆緣。
為欲斷滅業煩惱苦三種流故。
如是觀察。
雲何業流。
謂諸有情所行諸行。
若此諸行所由無明及愛為因能生諸有。
名煩惱流。
若由煩惱識為其因衆緣和合名色生起。
名色為因衆緣和合六處生起。
六處為因衆緣和合觸受。
後有生老死等次第生起。
是名苦流。
如是三流。
業為良田。
無明為因。
愛為滋潤而得生長。
為欲枯涸業為良田無明為因愛為滋潤三種流故。
於五取蘊觀為無常及苦無我。
愚鈍無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夢所見。
空無所有無相無願。
無所造作無生無起無出無像寂靜遠離無所出生。
於五取蘊如是觀察。
能順空忍順無相忍順無願忍。
為欲随順觀五取蘊。
複方便修入出息觀。
即是修習持來去念。
雲何由念如實觀察入息出息。
謂正觀察。
數故。
随故。
止故。
觀故。
轉故。
淨故。
應知此中數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為依伏諸尋伺。
二能取於入出息相。
随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依出離舍諸尋伺。
二能善取入出息相。
止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示現入出息滅。
二能安住勝三摩地。
觀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示現入出息荊二能安住心及心法。
别異觀察。
轉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方便舍諸取蘊。
二能方便趣入聖地。
淨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舍結。
二能淨見。
如是六種方便。
修習入出息觀。
便能随順觀五取蘊。
所以者何。
如是入息出息自性。
名色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領納。
名受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取相。
名想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造作。
名行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了别。
名識取蘊。
如是所說五種取蘊。
各各别異互不相似。
新新非故無住無積不可言說。
如是觀察五種取蘊能除三行。
若能如是究竟随觀三種行荊便能於此諸有識身六種境界究竟随觀。
我我所執業於無明愛因田覆潤一切皆荊如是修習四種念住皆得圓滿。
乃至修習八支聖道皆得圓滿。
如是乃至修習十八不共佛法皆得圓滿。
如是乃至修一切種無生法忍首楞伽摩三摩地等皆得圓滿。
如是修習持來去念入諸靜慮。
名住正法勝義有情。
名為真實修習靜慮。
名為真實供養三世諸佛世尊,名一切佛心中之子從佛口生。
是法所成是法所化。
或有菩薩如是修習漸漸退轉。
乃至漏盡成阿羅漢具六神通。
或有菩薩如是修習漸漸增長功德圓滿成大菩薩。
乃至十八不共佛法。
一切種智修習圓滿。
此人不久當得無上正等菩提。
善男子,我以如是諸業法受因果報智。
觀察三世諸佛法眼安立有情。
於此十種修定業輪令其修習。
善男子,是名如來修定業輪。
善男子,雲何如來習誦業輪。
謂諸刍或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
或複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善根微薄依世俗谛根機未熟。
我當安置如是有情令其習誦初夜後夜精勤無擔若諸有情求無
於此賢劫當得作佛。
一切菩薩摩诃薩中最為上首。
以諸功德種種妙香熏奢摩他、毗缽舍那清淨之水而自沐裕著慚愧衣。
清淨法界為髻中珠。
冠飾諸佛所行境界廣大華鬘。
束以解脫殊妙素練。
又以種種一切智智無生忍等功德珍寶而自莊嚴。
慈悲喜舍以為寶履能覆三界。
三種妙行圓滿聖因以為傘蓋。
安置古昔諸佛天仙共所護持金剛定座。
趣入一切聲聞獨覺恭敬護持四種念祝坐先諸佛所敷之座。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一切智位。
為令一切三寶種姓不斷絕故。
轉於法輪擊法锺鼓。
妙法音聲遍滿三界。
令諸天、龍、藥叉、羅刹、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鸠畔荼、彌荔多、畢舍遮、布怛那、羯吒布怛那、人、非人等於四聖谛皆得明解。
三轉十二行相法輪。
一切世間所有沙門若婆羅門諸天魔梵人非人等所不能轉為欲利益安樂世間無量天人令得殊勝廣大義利。
昔所未轉而今轉之。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一佛輪。
由此輪故如實了知此世他世是處非處。
得安隐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
降諸天魔外道邪論。
轉大梵輪成大梵行。
我應住此雜染世界五濁惡時。
處大衆中正師子吼。
滅諸有情五無間業廣說乃至諸不善根。
摧滅一切諸衆生類堅如金剛相續煩惱。
建立一切永盡諸漏解脫妙果。
随其所樂安置一切有力衆生令住三乘不退轉位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頂大王。
初登王位受帝職已,觀察過去未來現在諸王法道。
於其種種王業輪中。
以善觀察因果報智。
随其所應建立一切輔臣僚佐普及國邑愚智人民三種業輪。
由此業輪率土衆生長夜受用。
所有種種適意資具喜樂增長。
能滅一切怨敵惡友。
何等名為三種業輪。
一者建立帝王業輪。
謂善教習軍陣鬥戰。
降他兵衆撫育人民。
二者建立田宅業輪。
謂善教習造舍營農。
令得安隐飲食充足。
三者建立财寶業輪。
謂善教習工商雜藝。
令得種種珍玩資财随意受用增諸快樂。
善男子,刹帝利種灌頂大王。
成就如是第二王輪。
由此輪故。
於自國土得安樂祝能伏一切怨敵惡友。
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善男子,如是如來。
初成佛果得無上智。
觀察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法眼。
以善觀察諸業法受因果報智。
建立一切所化有情三種業輪。
由此業輪能令三寶種姓法眼長夜不滅無上正法熾盛流通。
令諸有情長受種種生天涅槃安隐快樂。
及令一切外道邪論不能降伏我正法眼。
而能如法摧彼邪論善男子,何等名為三種業輪。
一者建立修定業輪。
二者建立習誦業輪。
三者建立營福業輪。
善男子,雲何如來修定業輪。
定有十種何等為十。
謂正觀察諸有識身六種境界。
我我所執以為其因。
業為良田。
無明覆蓋。
愛為滋潤。
無有自在依他而立系屬衆緣。
為欲斷滅業煩惱苦三種流故。
如是觀察。
雲何業流。
謂諸有情所行諸行。
若此諸行所由無明及愛為因能生諸有。
名煩惱流。
若由煩惱識為其因衆緣和合名色生起。
名色為因衆緣和合六處生起。
六處為因衆緣和合觸受。
後有生老死等次第生起。
是名苦流。
如是三流。
業為良田。
無明為因。
愛為滋潤而得生長。
為欲枯涸業為良田無明為因愛為滋潤三種流故。
於五取蘊觀為無常及苦無我。
愚鈍無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夢所見。
空無所有無相無願。
無所造作無生無起無出無像寂靜遠離無所出生。
於五取蘊如是觀察。
能順空忍順無相忍順無願忍。
為欲随順觀五取蘊。
複方便修入出息觀。
即是修習持來去念。
雲何由念如實觀察入息出息。
謂正觀察。
數故。
随故。
止故。
觀故。
轉故。
淨故。
應知此中數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為依伏諸尋伺。
二能取於入出息相。
随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依出離舍諸尋伺。
二能善取入出息相。
止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示現入出息滅。
二能安住勝三摩地。
觀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示現入出息荊二能安住心及心法。
别異觀察。
轉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方便舍諸取蘊。
二能方便趣入聖地。
淨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舍結。
二能淨見。
如是六種方便。
修習入出息觀。
便能随順觀五取蘊。
所以者何。
如是入息出息自性。
名色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領納。
名受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取相。
名想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造作。
名行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了别。
名識取蘊。
如是所說五種取蘊。
各各别異互不相似。
新新非故無住無積不可言說。
如是觀察五種取蘊能除三行。
若能如是究竟随觀三種行荊便能於此諸有識身六種境界究竟随觀。
我我所執業於無明愛因田覆潤一切皆荊如是修習四種念住皆得圓滿。
乃至修習八支聖道皆得圓滿。
如是乃至修習十八不共佛法皆得圓滿。
如是乃至修一切種無生法忍首楞伽摩三摩地等皆得圓滿。
如是修習持來去念入諸靜慮。
名住正法勝義有情。
名為真實修習靜慮。
名為真實供養三世諸佛世尊,名一切佛心中之子從佛口生。
是法所成是法所化。
或有菩薩如是修習漸漸退轉。
乃至漏盡成阿羅漢具六神通。
或有菩薩如是修習漸漸增長功德圓滿成大菩薩。
乃至十八不共佛法。
一切種智修習圓滿。
此人不久當得無上正等菩提。
善男子,我以如是諸業法受因果報智。
觀察三世諸佛法眼安立有情。
於此十種修定業輪令其修習。
善男子,是名如來修定業輪。
善男子,雲何如來習誦業輪。
謂諸刍或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
或複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善根微薄依世俗谛根機未熟。
我當安置如是有情令其習誦初夜後夜精勤無擔若諸有情求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