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花夢 卷四 貞集 第10回 虎頭寨一女子屈服衆英雄 豹尾關兩袿裳權成雙伉俪

關燈
以為然否?”貢小姐聽這一番說話,恍然大喜道:“大王之言,得情合理,誰不允服?但不知馮氏賢否如何,萬一不能相安,妾當置身何地?”馮小姐道:“我知馮氏将門才女,素稱賢德,豈敢相違?”貢小姐道:“若馮氏果賢,賤妾敢有異論?悉憑大王載酌便了。

    ”馮小姐道:“此事我亦不能臆斷,總俟家表兄歸來,自有兩全之策。

    ”二人講得投機,貢小姐反不氣苦,彼此相安,情同兄妹。

    隻時常想念父母,暗暗堕了些淚。

    有詩雲: 誰道蛾眉葬虎頭,繡羅衫子敵貔貅。

     直教吸盡英雄膽,花诰齊封兩好逑。

     且按下不題。

    卻說康夢庚自離了京師,在路曉行夜宿,不則一月,到了蘇州,仍尋白公堤舊寓,安頓了行李。

    此時已是進士,規模便自不同,主人分外奉承,自不消說。

     康夢庚到次日,跟着朱相、王用悄然步到東園,欲再睹春風一面。

    誰知玉如小姐倒行做了離窠之燕,已不在舊時王謝堂前矣。

     獨是貢鳴岐因馮小姐忽然逃避,不曾問個細底,終日悶悶不樂。

    兼之女兒被擄,杳無音信,總是愁容不展。

    一日,偶然散步,徑入東園,意欲消遣勝地。

    誰知風景蕭條,大異平昔,但見花木縱橫,亭台毀折,诘問家人,方知是兒子并錢魯生事作踐,心下十分氣惱。

    觀那景緻,雖然毀裂,也還可人。

    步到亭子後邊,忽牆間詩句。

    細看一遍,不覺失驚道:“原來康生與馮氏唱和的詩尚在,則前日丫頭之言逼真矣。

    但那馮氏詩才俊逸,字法精工,原非平等女子,想都為我那兒子在外邊生事,以緻倉皇逃竄,甚是可憐。

    ” 正徘徊嗟歎,忽見有人走進園來,定睛一看,卻認得是康夢庚。

    貢鳴岐半疑半訝,慌忙上前,一手挽住道:“恭喜賢侄已作貴人了。

    久不見面,今日什風吹得你來?”康夢庚突然被他拉定,也仔細一看,認得是貢鳴岐,吓得冷汗淋身,手足無措,隻得跽了下去。

    貢鳴岐用手攙起道:“你當初也不該這般狂放,今日又胡為如此(足局)(足脊)?有話且坐了細說。

    ”康夢庚聽了這話,急得滿面通紅,羞澀不能成語。

    貢鳴岐攜他到一凳上,大家坐下,問道:“賢侄前者聽信何人之言,乃有這番妄亂?”康夢庚隻低着不敢做聲。

    貢鳴岐道:“此非賢侄故為之,不過匪人離間,賢侄誤聽耳。

    此際正該直剖,以明心迹,或可補過将來,何必徒為腼腆?”康夢庚聽見他說話賢明,心裡寬了一半,因跪下告道:“老年伯若果相容,恕小侄盡言拜禀。

    ”貢鳴岐又扶起道:“有話不妨盡說。

    ”康夢仍複坐定,然後将去年見小姐春容,與廣陵舟中所見絕不相同,井園樓上親見小姐窘于賦詩,其容貌與春容無二,多疑團,盡情發洩。

    貢鳴岐沉吟了一會,忽頓足道:“是了,此必我那不肖畜生與錢魯兩人所設之計,離間這段姻緣耳。

    ”但賢侄不細查虛實,遽舍此而另聘馮氏,亦覺太率。

    ”康夢庚道:“小侄因信所見為真,故去之惟恐不速。

    事出有因,誰能不惑?負盟之罪,幸老年伯憐而恕之。

    ”貢鳴岐道:“小女雖遭诽謗,他時自辨瑕瑜。

    馮氏既定深盟,此際究難美滿,為之可歎。

    ”康夢庚忙道:“老年伯此言為何?”貢鳴岐道:“你還不知麼?”便将馮小姐-然逃遁的話與他說知。

    康夢庚捶胸大哭道:“天呀!我怎如此緣淺?要什功名富貴!不如削下這幾莖頭發做個孤獨長老罷。

    ”貢鳴岐道:“賢侄且勿焦燥,馮氏雖去,不久尚有歸期;隻或憐小女,生不能見父母之面,死無以殓蟬娟之骨,求為馮氏而不可得矣。

    ”說到這句,便淚如雨下。

    康夢庚連忙問及,貢鳴岐又将女兒被強盜擄去的話也說明了。

    康夢庚亦十分悲痛。

    有詩為證: 才美遭逢并有天,春風偏不解人憐。

     誰知今日雙離别,反為他時兩作緣。

     康夢庚既失了馮氏,恰遇見貢鳴岐,說起前事為貢玉聞與錢魯兩人暗計,終久将信将疑。

    誰知貢小姐又被擄去,究竟才貌優劣。

    心中尚未釋然。

    貢鳴岐留他住了數日,忽見京報說,皇上玉體違和,殿試之期改于六月初三。

    貢鳴岐因對康夢庚道:“賢侄匆匆告假而歸,本為馮小姐姻事。

    今馮氏既失,在吳門又無别務,殿試既已改期,正可仍往都門,且殿試過了,再來尋訪未遲。

    ”康夢道:“此說甚是有理。

    ”是時倭寇稍平,貢鳴岐便收拾起身上任,康夢庚也就辭别進京。

    一起往北,一起往南。

    大家分路而去,未知後事如何?再看下回便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