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花夢 卷二 亨集 第04回 太守為憐才公堂鞫鬼 臬台因選婿雪舫驚詩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豪兒已把綱常壞,髫英留得綱常在。
大義有同憐,當途膽鏡懸。
天應假手殺,莫怨神明瞎。
不信視儒生,殺人成令名。
右調《菩薩蠻》 話說貢鳴岐聽了康夢庚這一席話,因公道在人,卻抱個不平之憤,那班衆人在岸上頻頻催促,隻不理他。
衆人沒法,便先有人去報了丹徒縣。
頃刻間出了三四起差人,出城捕捉。
卻見兇犯被大官府船上叫了入去,又不敢羅唣,隻傳進去禀說:“官府立等人犯,倘捉了違限,則是小人們幹系。
求老爺作速放出。
”艙裡傳出來道:“老爺留這位小相公在裡頭講話,尚有一會哩。
若官府要緊,便明說在貢老爺船上,你們就沒事了。
”衆人無可奈何,隻得在岸上呆呆守候。
誰知貢鳴岐卻扮作漢隸,雜于衆人之中,混出官艙,把小船渡到崖上,一迳入城。
衆人雖防着貢鳴岐說情,卻不知他恁般打扮,又想知縣眼中止有白物,是不聽情面的,故略無疑惑。
貢鳴岐進了城,一直往府前走來,心下卻想到:“這屠一門真是人中封豕,人人得而誅之。
獨怪皇皇大義,卻鐘于童稚之輩。
我堂堂總憲,國典所存,終不然反置之膜外,看他陷于豺狼之手,不少效一臂,與他辨白壯氣,并表揚姜氏之節義乎?”一路想着,将近府前,卻到西邊萬歲樓下,叫家人取出方巾大服,穿換停當,進府門。
也不喚農民接貼,也不往賓館就坐,卻步到私宅門口,将個小柬兒在轉洞裡遞了入去。
外面觀看的卻不知他是何等樣人。
不知不覺,早開了私衙,請他進内。
正是: 莫使人疑假,須知膽是真。
憑他俗眼見,不問是何人。
這知府姓邢,名古愚,字天民,乃湖廣荊州府人,與貢鳴岐鄉試同年,且系同省。
為人最是廉幹,更有膽智,适見地方報單,有白晝殺人之事,正出票拘提。
忽傳進年弟貢鳳來的名貼,知他往山東赴任,在此經過,便道來拜他,連忙迎出私衙,攜手而入,行禮就坐,邢天民道:“弟聞年兄榮擢,不勝喜賀,然尚不知年兄已到蔽治,失于恭迎,卻轉辱先施,何為屈節乃爾!”貢鳴岐道:“小弟甫臨貴治,即聞年兄政聲,洋洋盈耳,辄拟圖一把臂。
奈因驅馳王命,遂欲迳過,不遑少緻衷曲。
不期天假良晤,遂有一奇絕之事,不得不奔告年兄,共扶名教,以當美政之萬一。
”邢天民忙問道:“年兄有何異聞?即請賜教。
弟雖不敏,願力為之。
”貢鳴岐道:“事雖年兄已知,但其中原委非弟不可明言。
年兄雖日月為心,安能燭照于覆盆之下?”遂慢慢将康夢庚所述韓老口中之事,自始迄終,宛宛轉轉,說得甚是詳切。
然後将自己泊船到京口驿前,親見康夢庚殺人、與一段義憤激烈之概,并圈留在舡上,自己先來報明,以便質神之話,一一細談。
邢天民潛心靜聽,曆曆在心,不覺踴躍大喜道:“此事若非年兄見示,小弟何知其隐?萬一失察,豈不使其冤抑不申,節行不著,小人不同為康兄之罪人乎?”貢鳴岐道:“若此事常人可為,恒情所有,與耳目所及見,弟何必匍匐而叩,甘為群小猜疑?因康夢庚乃不世英傑,曠古人豪,總角能文,髫年知義,自是清廟朝堂之器,斷非風塵中物。
他如姜氏節烈,冰孽同清,雖刀斧在前,鼎護在後,而此心不動,外誘不移,故骨化形銷,香名愈赫。
若屠氏一門之暴惡,潤州萬口之含冤,血肉委于黃塵,杵刃戕夫白骨。
甚而奸尼之助虐,屠八之鑲謀,即此數端關乎大曲,故敢盡言相告,萬望留神。
”邢天民道:“此事乃通國綱常名教所系,朝廷大經大法攸存,即下待年兄之言,且當戢兇除暴,但苦未知底裡。
今得年兄言之,而情隐洞燭,豈可不上洩天地怒氣,下順億兆民心?自當如命,年兄勿複慮此。
”貢鳴岐滿心歡喜,一茶而别,邢天民再三留他便酌,貢鳴岐道:“康兄在舟,群小催迫甚急,何暇領情?隻求年兄速即拘神,勿令縣中帶去,又生枝節。
”邢天民領會了。
貢鳴岐走出府前,仍到萬歲樓下,換去巾服,步出了城,連府裡衙役也并不曉得他是個官宦。
到了自家船頭,隻見衆人亂跳亂嚷,正急得沒法。
貢鳴岐進艙裡,重新換了-巾闊服,走出艙來,見府差已到,便對衆人說道:“我方才聽說白晝殺人之事,那書生之言又似激于公義,故此問他個端的,實非私意。
況
大義有同憐,當途膽鏡懸。
天應假手殺,莫怨神明瞎。
不信視儒生,殺人成令名。
右調《菩薩蠻》 話說貢鳴岐聽了康夢庚這一席話,因公道在人,卻抱個不平之憤,那班衆人在岸上頻頻催促,隻不理他。
衆人沒法,便先有人去報了丹徒縣。
頃刻間出了三四起差人,出城捕捉。
卻見兇犯被大官府船上叫了入去,又不敢羅唣,隻傳進去禀說:“官府立等人犯,倘捉了違限,則是小人們幹系。
求老爺作速放出。
”艙裡傳出來道:“老爺留這位小相公在裡頭講話,尚有一會哩。
若官府要緊,便明說在貢老爺船上,你們就沒事了。
”衆人無可奈何,隻得在岸上呆呆守候。
誰知貢鳴岐卻扮作漢隸,雜于衆人之中,混出官艙,把小船渡到崖上,一迳入城。
衆人雖防着貢鳴岐說情,卻不知他恁般打扮,又想知縣眼中止有白物,是不聽情面的,故略無疑惑。
貢鳴岐進了城,一直往府前走來,心下卻想到:“這屠一門真是人中封豕,人人得而誅之。
獨怪皇皇大義,卻鐘于童稚之輩。
我堂堂總憲,國典所存,終不然反置之膜外,看他陷于豺狼之手,不少效一臂,與他辨白壯氣,并表揚姜氏之節義乎?”一路想着,将近府前,卻到西邊萬歲樓下,叫家人取出方巾大服,穿換停當,進府門。
也不喚農民接貼,也不往賓館就坐,卻步到私宅門口,将個小柬兒在轉洞裡遞了入去。
外面觀看的卻不知他是何等樣人。
不知不覺,早開了私衙,請他進内。
正是: 莫使人疑假,須知膽是真。
憑他俗眼見,不問是何人。
這知府姓邢,名古愚,字天民,乃湖廣荊州府人,與貢鳴岐鄉試同年,且系同省。
為人最是廉幹,更有膽智,适見地方報單,有白晝殺人之事,正出票拘提。
忽傳進年弟貢鳳來的名貼,知他往山東赴任,在此經過,便道來拜他,連忙迎出私衙,攜手而入,行禮就坐,邢天民道:“弟聞年兄榮擢,不勝喜賀,然尚不知年兄已到蔽治,失于恭迎,卻轉辱先施,何為屈節乃爾!”貢鳴岐道:“小弟甫臨貴治,即聞年兄政聲,洋洋盈耳,辄拟圖一把臂。
奈因驅馳王命,遂欲迳過,不遑少緻衷曲。
不期天假良晤,遂有一奇絕之事,不得不奔告年兄,共扶名教,以當美政之萬一。
”邢天民忙問道:“年兄有何異聞?即請賜教。
弟雖不敏,願力為之。
”貢鳴岐道:“事雖年兄已知,但其中原委非弟不可明言。
年兄雖日月為心,安能燭照于覆盆之下?”遂慢慢将康夢庚所述韓老口中之事,自始迄終,宛宛轉轉,說得甚是詳切。
然後将自己泊船到京口驿前,親見康夢庚殺人、與一段義憤激烈之概,并圈留在舡上,自己先來報明,以便質神之話,一一細談。
邢天民潛心靜聽,曆曆在心,不覺踴躍大喜道:“此事若非年兄見示,小弟何知其隐?萬一失察,豈不使其冤抑不申,節行不著,小人不同為康兄之罪人乎?”貢鳴岐道:“若此事常人可為,恒情所有,與耳目所及見,弟何必匍匐而叩,甘為群小猜疑?因康夢庚乃不世英傑,曠古人豪,總角能文,髫年知義,自是清廟朝堂之器,斷非風塵中物。
他如姜氏節烈,冰孽同清,雖刀斧在前,鼎護在後,而此心不動,外誘不移,故骨化形銷,香名愈赫。
若屠氏一門之暴惡,潤州萬口之含冤,血肉委于黃塵,杵刃戕夫白骨。
甚而奸尼之助虐,屠八之鑲謀,即此數端關乎大曲,故敢盡言相告,萬望留神。
”邢天民道:“此事乃通國綱常名教所系,朝廷大經大法攸存,即下待年兄之言,且當戢兇除暴,但苦未知底裡。
今得年兄言之,而情隐洞燭,豈可不上洩天地怒氣,下順億兆民心?自當如命,年兄勿複慮此。
”貢鳴岐滿心歡喜,一茶而别,邢天民再三留他便酌,貢鳴岐道:“康兄在舟,群小催迫甚急,何暇領情?隻求年兄速即拘神,勿令縣中帶去,又生枝節。
”邢天民領會了。
貢鳴岐走出府前,仍到萬歲樓下,換去巾服,步出了城,連府裡衙役也并不曉得他是個官宦。
到了自家船頭,隻見衆人亂跳亂嚷,正急得沒法。
貢鳴岐進艙裡,重新換了-巾闊服,走出艙來,見府差已到,便對衆人說道:“我方才聽說白晝殺人之事,那書生之言又似激于公義,故此問他個端的,實非私意。
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