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花夢 卷一 元集 第01回 貢副使寬恩禦變 康公子大義誅兇
關燈
小
中
大
。
話說先朝世宗年間,湖廣黃岡縣有個鄉紳,姓貢,名鳳來,字鳴岐,少年科甲,初任陝西西安府推官,聲名正直,行取貴州道監察禦史,尋升浙江金衢道佥事,任滿,又升山西驿鹽道副使,曆任多年,告病回籍。
父親也是甲科,官至太仆寺少卿。
這貢鳴岐家中雖不甚富,産業也還豐厚。
夫人劉氏生有一子一女。
那兒子年已十五歲,取名貢銮聲,字玉聞,聘了本城一個孝廉秦吉氏的女兒為妻,為人躁劣,不喜讀書,日與匪類為伍,倚勢妝憨。
雖家有嚴父,館有名師,隻虛應故事,可惜一個貴公子竟做了個無字之碑。
父親屢屢規訓,總不在意反為母氏溺愛,越發管他不住了。
偏是他妹子年方十二歲,卻聰慧非凡,五經書史,過目成誦,至于吟詩作賦之外,一切琴棋書畫,事事精通,至若針黹女紅,随你描鸾刺繡,織錦回文,都不學而能,若論容顔态度,婉麗秀雅,則又超出脂粉,另具天姿,于是才女之名遂傾動一邑。
父母愛之,就如掌上明珠,也不就草率與他諾配,雖求者盈門,卻概為拒絕。
貢鳴岐為人,且醇謹好善,待人以恕,處己以和。
親戚有伶仃困抑者,必出粟贍養,鄉黨之饑寒老疾者,皆盡力赈濟。
凡民間興利除害,或棍蠹殃民、含屈無辜的事,他便不避險惡,不邀名譽,極力請于當事,必除之而後己。
至于好施廣愛,惜字戒殺,本分中應行的好事,都不遺餘力,毅然肯為,絕無驕矜之色。
一日除夕,偶然到門首閑步,卻見一人,身穿着件不青不白、準千補丁的衲襖,頭上戴頂爛氈帽兒,手叉着腰,在大門首一雙眼骨碌碌望裡頭張探。
看見貢鳴岐踱将出來,便閃了開去。
貢鳴岐初不在意,隻見那人又走攏來,倚在别人家門橄上,冷眼瞧着貢鳴岐。
貢鳴岐也仔細把他一看,見此人面帶饑寒之色,雙眉不展,若有所求而不得之狀。
貢鳴岐還認是尋他家裡人讨東西的,不料那人見貢鳴岐看他,反倉皇驚遽,掩面而走。
貢鳴岐見如此光景,知是窮迫無措的人,卻可憐他,正待喚他過來問問,動了個周濟他的念頭,反因其慌張而去轉生疑惑。
正待叫家人去喚他轉來,忽遇一個熟識朋友走過,見貢鳴岐在門首,連忙作下揖去,說了許多寒溫,一拱而别。
貢鳴岐再待看那窮人,已是不見影了。
及怏怏的轉身進去,暗想:“那人若饑寒求乞,怎見我并不啟齒?若問家中人讨帳,為何見我瞧他,反赧頰而遁?”再也解說不出。
正是: 爾即有心,彼非無意。
轉眼之間,一場把戲。
原來那人就住在貢家左近,不遠一箭之路,叫做俞四。
隻因生平好飲好賭,少時原有幾分膂力,替人挑負貨物,倒也趁錢。
但是趁得來就往賭場中一光,或同幾個弟兄大酒大肉吃個杯盤狼藉。
到四十來歲,生意也漸漸衰薄了,兒女又多起來,隻得借些重債,販販魚兒,挑到市裡,賣幾分度日。
誰知食口衆多,連本都吃盡了。
不幾年間,利上還利,房租債負,堆積無償,兒女啼饑号寒,難以過日。
時常撞到街坊,向背人眼目的去處,每每做些不問而取的勾當。
做得手滑,漸漸膽大起來,曉得貢家殷富,思量要替他出脫些兒。
悄地挨到門口瞧瞧,算計夜來的路數,正好門上無人,一步步挨進廳後,竊探了些時,隻見有個小厮走出來,見俞四張頭望腦,便問道:“你找那一個?這裡是内宅了,怎麼直走進來?”俞四含糊應道:“我做小生意的,因過年沒有柴米,将幾件衣服兒,要尋位大叔們當幾百錢用。
”那小厮道:“既是這等,到外頭去。
”俞四隻得縮了出來。
裡邊的路徑已是熟悉,仍到大門口,先看個入門藏身之地,看來看去,都不妥貼。
正在觀看,忽見貢鳴岐走出來,已自心慌,落後又見貢鳴岐一眼瞧他,賊人心虛,卻不知是矜憐他的美意,隻道看破了他的行止,故此走了來家。
到得天黑,方去幹事。
竊見四顧無人,閃身入内,茶廳上見有個絕大的進士匾額,便想此處可以容身,就在遮堂上爬了上去,伏在齋匾後面。
哪知貢鳴岐日間見了這人,心下終是疑疑惑惑,恐怕有小人起念。
吃過夜宵,方待關門,自己卻步到廳上,叫家人點了火把各處巡照,一路鬧将出來,俞四在齋匾裡正摹拟挖門的妙技,忽聽裡面一片聲響,說是搜賊,漸漸走出茶廳,燈火照耀如同白日。
那俞四終久不是慣家,直吓得冷汗淋身,隻-察察不住的抖,反因慌張太過,在齋匾裡響動起來。
家人大叫道:“齋匾内有賊!”俞四聽了這一聲,吓得魂飛膽落,一交跌了下來。
衆人一齊上前拿住,縛的縛,打的打,鬧做一團。
轉是貢鳴岐喝住道:“且不許亂打!”衆人遂不敢動手。
俞四聽見主人解救,連忙上前,磕頭哀告。
貢鳴岐問道:“你實是那等人?為何不學好,做這犯法的事?”俞四哭訴道:“小人雖然下愚,豈不要性命!隻因窮到極處,債負如山,老婆兒女饑寒絕命。
自想:‘不做賊,必然餓死,做了賊,必遭官刑,然幸而不敗,尚是一條生路。
’故千思萬算,必不得已,起了個貪财舍命的念頭。
不合誤入老爺府中,罪已該死,求老爺大開側隐,務念小人貧窮所緻。
今日縱打死小人,亦不為過,但一家數口必填溝壑。
倘老爺憐宥小人一命,則數口俱生,是老爺莫大陰功了。
”貢鳴岐聽到此處,
話說先朝世宗年間,湖廣黃岡縣有個鄉紳,姓貢,名鳳來,字鳴岐,少年科甲,初任陝西西安府推官,聲名正直,行取貴州道監察禦史,尋升浙江金衢道佥事,任滿,又升山西驿鹽道副使,曆任多年,告病回籍。
父親也是甲科,官至太仆寺少卿。
這貢鳴岐家中雖不甚富,産業也還豐厚。
夫人劉氏生有一子一女。
那兒子年已十五歲,取名貢銮聲,字玉聞,聘了本城一個孝廉秦吉氏的女兒為妻,為人躁劣,不喜讀書,日與匪類為伍,倚勢妝憨。
雖家有嚴父,館有名師,隻虛應故事,可惜一個貴公子竟做了個無字之碑。
父親屢屢規訓,總不在意反為母氏溺愛,越發管他不住了。
偏是他妹子年方十二歲,卻聰慧非凡,五經書史,過目成誦,至于吟詩作賦之外,一切琴棋書畫,事事精通,至若針黹女紅,随你描鸾刺繡,織錦回文,都不學而能,若論容顔态度,婉麗秀雅,則又超出脂粉,另具天姿,于是才女之名遂傾動一邑。
父母愛之,就如掌上明珠,也不就草率與他諾配,雖求者盈門,卻概為拒絕。
貢鳴岐為人,且醇謹好善,待人以恕,處己以和。
親戚有伶仃困抑者,必出粟贍養,鄉黨之饑寒老疾者,皆盡力赈濟。
凡民間興利除害,或棍蠹殃民、含屈無辜的事,他便不避險惡,不邀名譽,極力請于當事,必除之而後己。
至于好施廣愛,惜字戒殺,本分中應行的好事,都不遺餘力,毅然肯為,絕無驕矜之色。
一日除夕,偶然到門首閑步,卻見一人,身穿着件不青不白、準千補丁的衲襖,頭上戴頂爛氈帽兒,手叉着腰,在大門首一雙眼骨碌碌望裡頭張探。
看見貢鳴岐踱将出來,便閃了開去。
貢鳴岐初不在意,隻見那人又走攏來,倚在别人家門橄上,冷眼瞧着貢鳴岐。
貢鳴岐也仔細把他一看,見此人面帶饑寒之色,雙眉不展,若有所求而不得之狀。
貢鳴岐還認是尋他家裡人讨東西的,不料那人見貢鳴岐看他,反倉皇驚遽,掩面而走。
貢鳴岐見如此光景,知是窮迫無措的人,卻可憐他,正待喚他過來問問,動了個周濟他的念頭,反因其慌張而去轉生疑惑。
正待叫家人去喚他轉來,忽遇一個熟識朋友走過,見貢鳴岐在門首,連忙作下揖去,說了許多寒溫,一拱而别。
貢鳴岐再待看那窮人,已是不見影了。
及怏怏的轉身進去,暗想:“那人若饑寒求乞,怎見我并不啟齒?若問家中人讨帳,為何見我瞧他,反赧頰而遁?”再也解說不出。
正是: 爾即有心,彼非無意。
轉眼之間,一場把戲。
原來那人就住在貢家左近,不遠一箭之路,叫做俞四。
隻因生平好飲好賭,少時原有幾分膂力,替人挑負貨物,倒也趁錢。
但是趁得來就往賭場中一光,或同幾個弟兄大酒大肉吃個杯盤狼藉。
到四十來歲,生意也漸漸衰薄了,兒女又多起來,隻得借些重債,販販魚兒,挑到市裡,賣幾分度日。
誰知食口衆多,連本都吃盡了。
不幾年間,利上還利,房租債負,堆積無償,兒女啼饑号寒,難以過日。
時常撞到街坊,向背人眼目的去處,每每做些不問而取的勾當。
做得手滑,漸漸膽大起來,曉得貢家殷富,思量要替他出脫些兒。
悄地挨到門口瞧瞧,算計夜來的路數,正好門上無人,一步步挨進廳後,竊探了些時,隻見有個小厮走出來,見俞四張頭望腦,便問道:“你找那一個?這裡是内宅了,怎麼直走進來?”俞四含糊應道:“我做小生意的,因過年沒有柴米,将幾件衣服兒,要尋位大叔們當幾百錢用。
”那小厮道:“既是這等,到外頭去。
”俞四隻得縮了出來。
裡邊的路徑已是熟悉,仍到大門口,先看個入門藏身之地,看來看去,都不妥貼。
正在觀看,忽見貢鳴岐走出來,已自心慌,落後又見貢鳴岐一眼瞧他,賊人心虛,卻不知是矜憐他的美意,隻道看破了他的行止,故此走了來家。
到得天黑,方去幹事。
竊見四顧無人,閃身入内,茶廳上見有個絕大的進士匾額,便想此處可以容身,就在遮堂上爬了上去,伏在齋匾後面。
哪知貢鳴岐日間見了這人,心下終是疑疑惑惑,恐怕有小人起念。
吃過夜宵,方待關門,自己卻步到廳上,叫家人點了火把各處巡照,一路鬧将出來,俞四在齋匾裡正摹拟挖門的妙技,忽聽裡面一片聲響,說是搜賊,漸漸走出茶廳,燈火照耀如同白日。
那俞四終久不是慣家,直吓得冷汗淋身,隻-察察不住的抖,反因慌張太過,在齋匾裡響動起來。
家人大叫道:“齋匾内有賊!”俞四聽了這一聲,吓得魂飛膽落,一交跌了下來。
衆人一齊上前拿住,縛的縛,打的打,鬧做一團。
轉是貢鳴岐喝住道:“且不許亂打!”衆人遂不敢動手。
俞四聽見主人解救,連忙上前,磕頭哀告。
貢鳴岐問道:“你實是那等人?為何不學好,做這犯法的事?”俞四哭訴道:“小人雖然下愚,豈不要性命!隻因窮到極處,債負如山,老婆兒女饑寒絕命。
自想:‘不做賊,必然餓死,做了賊,必遭官刑,然幸而不敗,尚是一條生路。
’故千思萬算,必不得已,起了個貪财舍命的念頭。
不合誤入老爺府中,罪已該死,求老爺大開側隐,務念小人貧窮所緻。
今日縱打死小人,亦不為過,但一家數口必填溝壑。
倘老爺憐宥小人一命,則數口俱生,是老爺莫大陰功了。
”貢鳴岐聽到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