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 第九十三回 金吒智取遊魂關
關燈
小
中
大
出其不意,彼前後受敵,一戰乃可擒耳。
正所謂迅雷不及掩耳,成此不世之功也。
但貧道出家之人,故不當以兵戈為事,因偶然不平,故向将軍道之,幸毋以未同之言見诮可也;乞将軍思之。
”窦榮聽罷,沈吟不語,傍有副将姚忠厲聲大呼曰,“主将切不可信此術士之言,姜尚門下,方士甚多,是非何足以辨?前日聞報孟津有六百諸侯,助那姬發;今見主将阻住來兵,不能會合孟津。
姜尚故将此二人,假作雲遊之士,詐投麾下,為應外合之計;主将不可不察,毋得輕信,以堕其計。
”金吒聽罷,大笑不止,回首謂木吒曰:“道友!不出汝之所料。
”金吒複向窦榮曰:“此位将軍之言甚是。
此時龍蛇混雜,是非莫辨,安知我輩不是姜尚之所使耳?在将軍不得不疑。
貧道此來,雖是雲遊,其中尚有緣因;吾師叔在萬仙陣,死於姜尚之手,屢欲思報此恨,為獨力難持,不能向前。
今此來特假将軍之兵,上為朝廷立功,下以報天輪私怨,中為将軍效一臂之勞,豈有他心?既将軍有猜疑之念,貧道又何必在此瑣屑也?但剖明我等一點血誠,自當告退。
”道罷怞身就走,撫掌大笑而出。
窦榮聽罷金吒之言,見如此光景,天下該多少道者,乃自沈思曰:“伐西岐,姜尚門下雖多,海外高人不少,豈得恰好這兩個,就是姜尚門人?況我關内之兵将甚多,若隻是這兩個,也做不得甚麽事,如何反疑惑他。
據吾看他意思,是個有道之士;況且來意至誠,不可錯過。
這軍政官趕去,速請道者回來。
”正是: 武王洪福摧無道,緻令金吒建大功。
話說軍政官趕上金、木二吒,大叫曰:“二位師父!我老爺有請。
”金吒回頭,看見有人來請,對使者正色言曰:“皇天後土,實鑒我心,我将天下諸侯之首,送與你家老爺;你老爺辭而不受,信偏将之疑,使我蒙不智之恥,如今我斷不回去。
”軍政官苦苦一把不放,言曰:“師父若不回去,我也不敢去見老爺。
”木吒曰:“道兄!窦将軍既來請俺回去,看他怎樣待我們?若重我等,我們就替他行事;如不重我等,我們再去不遲。
”金吒方勉強應允,二人回至府前。
軍政官先進府通報,窦榮命快請來,二人進府,複見窦榮。
窦榮忙降階迎接,慰之曰:“不才與師父,素無一面,況兵戈相竟,關防難稽,在不才副将不得不疑;隻不才見識淺薄,不能立決,多有得罪於長者,幸毋過責,不勝頂戴。
今姜尚衆兵孟津,人心搖撼,姜文煥在城下,日夜攻打,不識将何計可解天下之倒懸,擒其渠魁,殄其羽黨?令萬姓安堵,望老師明以教我,不才無不聽命。
”金吒曰:“據貧道愚見,今姜尚拒敵孟津:雖有諸候數百,不過烏合之衆,人各一心,久自離敖。
隻姜文煥兵臨城下,不必以力戰,當以計擒之,其協從諸侯,不戰而自走也。
然後以得勝之師,掩孟津之後,姜尚雖能,安得預為之計哉?彼所侍者,天下諸侯,而衆諸侯一聞姜文煥東路被擒,挫其鋒銳,彼衆人自然瓦解;乘其離而戰之,此萬全之功也。
”窦榮聞言大喜,慌忙請坐,命左右:“排酒上來。
”金、木二吒曰:“貧道持齋,并不用酒食。
”随在殿前蒲團而坐,窦榮亦不敢強,一夕晚景已過。
次日,窦榮升殿,與衆将議事。
忽報:“東伯侯遣将搦戰。
”窦榮對金、木二吒曰:“今東伯侯在城下搦戰,不識二位師父,作何計以破之?”金吒曰:“貧道既來,今日先出去見一陣,看其何如,然後以計擒之。
”道罷,忙起身提劍在手,對窦榮曰:“借老将軍捆綁手随吾壓陣,好去拿人。
”窦榮聽罷大喜,忙傳令擺隊伍,吾自去壓陣。
關内炮聲響,三軍呐喊,開放關門,一對旗搖,金吒提劍而來。
怎見得?正是: 窦榮錯認三山客,咫尺遊魂關屬周。
話說金吒出關,見東伯侯旗門腳下,一員大将,金甲紅袍,走馬軍前大呼曰:“來此道者,先試吾利刃也上”金吒曰:“爾是何人,早通名來?”來者答曰:“吾乃東伯侯麾下總兵官馬兆是也。
道者何人?”金吒曰:“貧道是東海散人孫德,因見成湯旺氣正盛,天下諸侯,無故造反。
吾偶閑遊東土,見姜文煥屢戰,多年塗炭,吾心不忍,特發慈悲,擒拿渠魁,剿滅群虜,以救衆生;汝等知命,可倒戈納降,倘館待汝等以不死。
如若半字含糊,你立成齑粉。
”言罷縱步綽劍,來取馬兆。
馬兆手中刀急架來迎,怎見金吒與馬兆一場大戰?有詩為證。
詩曰: “紛紛戈甲向金城,文煥專征正未平;不是金吒施妙策,遊魂安得渡東兵?” 話說金吒大戰馬兆,步馬相交,有二三十合,金吒祭起遁龍樁,一聲響将馬兆遁住。
窦榮揮動幹戈,一齊沖殺,東兵力戰不住,大敗而走。
金吒命左右将馬兆拿下,與窦榮掌得勝鼓進關。
窦榮升殿坐下,金吒坐在一傍,窦榮命左右:“将馬兆推來。
”衆軍士把馬兆擁至殿前,馬兆立而不跪。
窦榮喝曰:“匹夫!既被吾擒,如何尚自抗禮?”馬兆大怒罵曰:“吾被妖道邪術遭擒,豈有屈膝於你無名鼠輩?一死何足惜,當速正典刑,不必多說。
”窦榮喝令推出斬之。
金吒曰:“不可,待吾擒了姜文煥,一齊解往朝歌,以法歸朝廷,足見老将軍不世之功,非虛冒之績,不成兩美哉?又何必責此偏将耳。
”窦榮見金吒如此手段
正所謂迅雷不及掩耳,成此不世之功也。
但貧道出家之人,故不當以兵戈為事,因偶然不平,故向将軍道之,幸毋以未同之言見诮可也;乞将軍思之。
”窦榮聽罷,沈吟不語,傍有副将姚忠厲聲大呼曰,“主将切不可信此術士之言,姜尚門下,方士甚多,是非何足以辨?前日聞報孟津有六百諸侯,助那姬發;今見主将阻住來兵,不能會合孟津。
姜尚故将此二人,假作雲遊之士,詐投麾下,為應外合之計;主将不可不察,毋得輕信,以堕其計。
”金吒聽罷,大笑不止,回首謂木吒曰:“道友!不出汝之所料。
”金吒複向窦榮曰:“此位将軍之言甚是。
此時龍蛇混雜,是非莫辨,安知我輩不是姜尚之所使耳?在将軍不得不疑。
貧道此來,雖是雲遊,其中尚有緣因;吾師叔在萬仙陣,死於姜尚之手,屢欲思報此恨,為獨力難持,不能向前。
今此來特假将軍之兵,上為朝廷立功,下以報天輪私怨,中為将軍效一臂之勞,豈有他心?既将軍有猜疑之念,貧道又何必在此瑣屑也?但剖明我等一點血誠,自當告退。
”道罷怞身就走,撫掌大笑而出。
窦榮聽罷金吒之言,見如此光景,天下該多少道者,乃自沈思曰:“伐西岐,姜尚門下雖多,海外高人不少,豈得恰好這兩個,就是姜尚門人?況我關内之兵将甚多,若隻是這兩個,也做不得甚麽事,如何反疑惑他。
據吾看他意思,是個有道之士;況且來意至誠,不可錯過。
這軍政官趕去,速請道者回來。
”正是: 武王洪福摧無道,緻令金吒建大功。
話說軍政官趕上金、木二吒,大叫曰:“二位師父!我老爺有請。
”金吒回頭,看見有人來請,對使者正色言曰:“皇天後土,實鑒我心,我将天下諸侯之首,送與你家老爺;你老爺辭而不受,信偏将之疑,使我蒙不智之恥,如今我斷不回去。
”軍政官苦苦一把不放,言曰:“師父若不回去,我也不敢去見老爺。
”木吒曰:“道兄!窦将軍既來請俺回去,看他怎樣待我們?若重我等,我們就替他行事;如不重我等,我們再去不遲。
”金吒方勉強應允,二人回至府前。
軍政官先進府通報,窦榮命快請來,二人進府,複見窦榮。
窦榮忙降階迎接,慰之曰:“不才與師父,素無一面,況兵戈相竟,關防難稽,在不才副将不得不疑;隻不才見識淺薄,不能立決,多有得罪於長者,幸毋過責,不勝頂戴。
今姜尚衆兵孟津,人心搖撼,姜文煥在城下,日夜攻打,不識将何計可解天下之倒懸,擒其渠魁,殄其羽黨?令萬姓安堵,望老師明以教我,不才無不聽命。
”金吒曰:“據貧道愚見,今姜尚拒敵孟津:雖有諸候數百,不過烏合之衆,人各一心,久自離敖。
隻姜文煥兵臨城下,不必以力戰,當以計擒之,其協從諸侯,不戰而自走也。
然後以得勝之師,掩孟津之後,姜尚雖能,安得預為之計哉?彼所侍者,天下諸侯,而衆諸侯一聞姜文煥東路被擒,挫其鋒銳,彼衆人自然瓦解;乘其離而戰之,此萬全之功也。
”窦榮聞言大喜,慌忙請坐,命左右:“排酒上來。
”金、木二吒曰:“貧道持齋,并不用酒食。
”随在殿前蒲團而坐,窦榮亦不敢強,一夕晚景已過。
次日,窦榮升殿,與衆将議事。
忽報:“東伯侯遣将搦戰。
”窦榮對金、木二吒曰:“今東伯侯在城下搦戰,不識二位師父,作何計以破之?”金吒曰:“貧道既來,今日先出去見一陣,看其何如,然後以計擒之。
”道罷,忙起身提劍在手,對窦榮曰:“借老将軍捆綁手随吾壓陣,好去拿人。
”窦榮聽罷大喜,忙傳令擺隊伍,吾自去壓陣。
關内炮聲響,三軍呐喊,開放關門,一對旗搖,金吒提劍而來。
怎見得?正是: 窦榮錯認三山客,咫尺遊魂關屬周。
話說金吒出關,見東伯侯旗門腳下,一員大将,金甲紅袍,走馬軍前大呼曰:“來此道者,先試吾利刃也上”金吒曰:“爾是何人,早通名來?”來者答曰:“吾乃東伯侯麾下總兵官馬兆是也。
道者何人?”金吒曰:“貧道是東海散人孫德,因見成湯旺氣正盛,天下諸侯,無故造反。
吾偶閑遊東土,見姜文煥屢戰,多年塗炭,吾心不忍,特發慈悲,擒拿渠魁,剿滅群虜,以救衆生;汝等知命,可倒戈納降,倘館待汝等以不死。
如若半字含糊,你立成齑粉。
”言罷縱步綽劍,來取馬兆。
馬兆手中刀急架來迎,怎見金吒與馬兆一場大戰?有詩為證。
詩曰: “紛紛戈甲向金城,文煥專征正未平;不是金吒施妙策,遊魂安得渡東兵?” 話說金吒大戰馬兆,步馬相交,有二三十合,金吒祭起遁龍樁,一聲響将馬兆遁住。
窦榮揮動幹戈,一齊沖殺,東兵力戰不住,大敗而走。
金吒命左右将馬兆拿下,與窦榮掌得勝鼓進關。
窦榮升殿坐下,金吒坐在一傍,窦榮命左右:“将馬兆推來。
”衆軍士把馬兆擁至殿前,馬兆立而不跪。
窦榮喝曰:“匹夫!既被吾擒,如何尚自抗禮?”馬兆大怒罵曰:“吾被妖道邪術遭擒,豈有屈膝於你無名鼠輩?一死何足惜,當速正典刑,不必多說。
”窦榮喝令推出斬之。
金吒曰:“不可,待吾擒了姜文煥,一齊解往朝歌,以法歸朝廷,足見老将軍不世之功,非虛冒之績,不成兩美哉?又何必責此偏将耳。
”窦榮見金吒如此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