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 第八十九回 纣王敲骨剖孕婦
關燈
小
中
大
,猶造此無辜惡孽,你将何面目見先王在天之靈也?”纣王怒曰:“周武叛逆,今已有元帥袁洪,足可禦敵,斬将覆軍,不日奏凱,朕偶因觀雪,見朝涉者有老少之分,行步之異。
幸皇後分别甚明,朕得以決其疑,於理何害?今朕欲剖孕婦,以驗陰陽,有甚大事,你敢當面侮君,而妄言先王也。
”箕子泣谏曰:“臣聞人秉大地之靈氣以生,分别五官,為天地宣猷贊化,作民父母,未聞荼毒生靈,稱為民父母者也。
且人死不能複生,誰不受此血軀,而輕棄以死耶?今陛下不敬上天,不修德政,天怒民怨,人日思亂,陛下尚不自省,猶殺此無辜婦女,臣恐八百諸侯,屯兵孟津,旦夕不保。
一旦兵臨城下,又誰為陛下守此都城哉?隻可惜商家宗裔,為他人所擄,宗廟被他人所毀,宮殿為他人所居,百姓為他人之民,府庫為他人所有,陛下還不自悔,猶聽婦女之言,敲民骨,剖孕婦。
臣恐周武人馬一到,不用攻城,朝歌之民,自然獻之矣。
軍民與陛下作雠,隻恨周武不能早至,軍民欲箪食壺漿以迎之耳。
雖陛下被擄,理之當然,隻可憐二十八代神主,盡被天下諸屋所毀,陛下此心忍之乎?”纣王大怒曰;“老匹夫!焉敢觌面侮君,以亡國視朕,不敬孰大於此?”命武士:“拿去打死。
”箕子大呼曰:“死不足惜,你昏君敗國,遺譏萬世,縱孝子慈孫,不能改也。
”隻見左右武士,扶箕子方欲下台,隻見台下有人大呼:“不可!”微子、微子啟、微子衍三人上台,見纣王俯伏,嗚咽不能成語,泣而奏曰:“箕子忠良,有功社稷;今日之谏,雖别過激,皆是為國之言,陛下幸察之。
陛下昔日剖比幹之心,今又誅忠谏之口,社稷危在旦夕,而陛下不知悟。
臣恐萬姓怨憤,禍不旋踵也,幸陛下憐赦箕子,褒忠谏之名,庶幾人心可挽,天意可回耳。
”纣王見微子等齊來谏诤,不得已乃曰:“聽皇伯、皇兄之谏,将箕子廢為庶民。
”妲己在後殿,出而奏曰:“陛下不可,箕子當面辱君,已無人臣禮,今若放之在外,必生怨望。
倘與周武構謀,緻生禍亂,那時表受敵,為患不小。
”纣王曰:“将何處治?”妲己曰:“依臣妾愚見。
且将箕子剃發,囚禁為奴,以示國法,使人民不敢妄為,臣下亦不敢渎奏矣。
”纣王聞奏大喜,将箕子禁囚之為奴。
微子見如此光景,料天命終無挽救之日,随即下台,與微子啟、微子衍大哭曰:“我成湯繼統,六百年來,今日一旦被嗣君所失,是天亡我商也,奈之何哉?”微子與微子啟兄弟二人商議曰:“我與你兄弟可将太廟中二十八代神主,負往他州外郡、隐姓埋名,以存商代祀,不令同日絕滅可也。
”微子啟含淚應曰:“敢不如命。
”於時二人,打點收拾,投他州自隐。
後孔子稱他三人曰:“徵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幹谏而死,謂殷有三仁是也。
”後人有詩歎之: “莺啭商郊百草新,成湯宮殿已成塵;為奴豈是延商祀,去國應知接子。
剖腹丹心成往事,割胎民婦又遭;朝歌不日歸周主,戰血郊原已化磷。
” 話說微子三人收拾行囊,投他州去了。
纣王将三婦人拿上鹿台,妲己指一婦人腹中是男,面朝左脅;一婦人也是男,面朝右脅,命武士用刀剖開,毫厘不爽。
又指一婦人腹中是女,面朝後背;用刀剖開,果然不差。
纣王大悅道:“禦妻妙術如神,雖龜筮莫敵。
”自此毫無忌憚,橫行不道,慘惡異常,萬民切齒。
當日有詩為證: “大雪紛紛宴鹿台,獨夫何苦降飛災;三賢遠遁全宗廟,孕婦身亡實可哀。
” 話說當日刳剖孕婦,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次日,有報事軍報上台來:“有微子等三位殿下,封了府門,不知往何處去了。
”纣王曰:“微子年邁,就在此也是沒用之人。
微子啟兄弟兩人,就留在朝歌,也做不得朕之事業,他去了反省朕許多煩絮。
即今元帥袁洪屢建大功,料周兵不能做得甚事。
”遂日日荒滢宴樂,全不以國事為重。
在朝文武,不過具數而已,并無可否。
那日招賢榜篷下,來了二人,生得相貌甚是兇惡,一個面如藍靛,眼似金燈,巨口獠牙,身軀偉岸;一個面似瓜皮,口如血盆,牙如短劍,容似朱砂,頂生雙角,甚是怪異,往中大夫府來,谒見飛廉。
一見甚是畏懼,行禮畢,飛廉問曰:“二位傑士是那人氏。
高姓何名?”二人欠身曰:“某二人乃大夫之子民,商朝之百姓,聞姜尚欺罔,侵天子關隘,吾兄弟二人,願投麾下,以報國恩,決不敢望爵祿之榮,願破周兵,以洗王恥。
子民姓高名明,弟乃高覺。
”通罷姓名,飛廉領二人往朝内,拜見纣王。
進午門竟往鹿台見駕,纣王問曰:“大天有何奏章?”飛廉曰:“今有二賢高明、高覺,願求報效,不圖爵祿,敢破周兵。
”纣王聞奏大悅:“宣上台來。
”二人倒身下拜,俯稱臣;王賜平身,二人立起,纣王一見,相貌奇異,甚是駭然。
便道:“朕觀二士,真乃英雄也。
”随在鹿台上,俱封為神武上将軍。
二人謝恩,王曰:“大夫與朕陪宴。
”二人下台冠帶了,顯慶殿待宴,至晚謝恩出朝。
次日,旨意下,命高明、高覺同欽差,解湯羊禦酒,往孟津來。
不知兇吉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幸皇後分别甚明,朕得以決其疑,於理何害?今朕欲剖孕婦,以驗陰陽,有甚大事,你敢當面侮君,而妄言先王也。
”箕子泣谏曰:“臣聞人秉大地之靈氣以生,分别五官,為天地宣猷贊化,作民父母,未聞荼毒生靈,稱為民父母者也。
且人死不能複生,誰不受此血軀,而輕棄以死耶?今陛下不敬上天,不修德政,天怒民怨,人日思亂,陛下尚不自省,猶殺此無辜婦女,臣恐八百諸侯,屯兵孟津,旦夕不保。
一旦兵臨城下,又誰為陛下守此都城哉?隻可惜商家宗裔,為他人所擄,宗廟被他人所毀,宮殿為他人所居,百姓為他人之民,府庫為他人所有,陛下還不自悔,猶聽婦女之言,敲民骨,剖孕婦。
臣恐周武人馬一到,不用攻城,朝歌之民,自然獻之矣。
軍民與陛下作雠,隻恨周武不能早至,軍民欲箪食壺漿以迎之耳。
雖陛下被擄,理之當然,隻可憐二十八代神主,盡被天下諸屋所毀,陛下此心忍之乎?”纣王大怒曰;“老匹夫!焉敢觌面侮君,以亡國視朕,不敬孰大於此?”命武士:“拿去打死。
”箕子大呼曰:“死不足惜,你昏君敗國,遺譏萬世,縱孝子慈孫,不能改也。
”隻見左右武士,扶箕子方欲下台,隻見台下有人大呼:“不可!”微子、微子啟、微子衍三人上台,見纣王俯伏,嗚咽不能成語,泣而奏曰:“箕子忠良,有功社稷;今日之谏,雖别過激,皆是為國之言,陛下幸察之。
陛下昔日剖比幹之心,今又誅忠谏之口,社稷危在旦夕,而陛下不知悟。
臣恐萬姓怨憤,禍不旋踵也,幸陛下憐赦箕子,褒忠谏之名,庶幾人心可挽,天意可回耳。
”纣王見微子等齊來谏诤,不得已乃曰:“聽皇伯、皇兄之谏,将箕子廢為庶民。
”妲己在後殿,出而奏曰:“陛下不可,箕子當面辱君,已無人臣禮,今若放之在外,必生怨望。
倘與周武構謀,緻生禍亂,那時表受敵,為患不小。
”纣王曰:“将何處治?”妲己曰:“依臣妾愚見。
且将箕子剃發,囚禁為奴,以示國法,使人民不敢妄為,臣下亦不敢渎奏矣。
”纣王聞奏大喜,将箕子禁囚之為奴。
微子見如此光景,料天命終無挽救之日,随即下台,與微子啟、微子衍大哭曰:“我成湯繼統,六百年來,今日一旦被嗣君所失,是天亡我商也,奈之何哉?”微子與微子啟兄弟二人商議曰:“我與你兄弟可将太廟中二十八代神主,負往他州外郡、隐姓埋名,以存商代祀,不令同日絕滅可也。
”微子啟含淚應曰:“敢不如命。
”於時二人,打點收拾,投他州自隐。
後孔子稱他三人曰:“徵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幹谏而死,謂殷有三仁是也。
”後人有詩歎之: “莺啭商郊百草新,成湯宮殿已成塵;為奴豈是延商祀,去國應知接子。
剖腹丹心成往事,割胎民婦又遭;朝歌不日歸周主,戰血郊原已化磷。
” 話說微子三人收拾行囊,投他州去了。
纣王将三婦人拿上鹿台,妲己指一婦人腹中是男,面朝左脅;一婦人也是男,面朝右脅,命武士用刀剖開,毫厘不爽。
又指一婦人腹中是女,面朝後背;用刀剖開,果然不差。
纣王大悅道:“禦妻妙術如神,雖龜筮莫敵。
”自此毫無忌憚,橫行不道,慘惡異常,萬民切齒。
當日有詩為證: “大雪紛紛宴鹿台,獨夫何苦降飛災;三賢遠遁全宗廟,孕婦身亡實可哀。
” 話說當日刳剖孕婦,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次日,有報事軍報上台來:“有微子等三位殿下,封了府門,不知往何處去了。
”纣王曰:“微子年邁,就在此也是沒用之人。
微子啟兄弟兩人,就留在朝歌,也做不得朕之事業,他去了反省朕許多煩絮。
即今元帥袁洪屢建大功,料周兵不能做得甚事。
”遂日日荒滢宴樂,全不以國事為重。
在朝文武,不過具數而已,并無可否。
那日招賢榜篷下,來了二人,生得相貌甚是兇惡,一個面如藍靛,眼似金燈,巨口獠牙,身軀偉岸;一個面似瓜皮,口如血盆,牙如短劍,容似朱砂,頂生雙角,甚是怪異,往中大夫府來,谒見飛廉。
一見甚是畏懼,行禮畢,飛廉問曰:“二位傑士是那人氏。
高姓何名?”二人欠身曰:“某二人乃大夫之子民,商朝之百姓,聞姜尚欺罔,侵天子關隘,吾兄弟二人,願投麾下,以報國恩,決不敢望爵祿之榮,願破周兵,以洗王恥。
子民姓高名明,弟乃高覺。
”通罷姓名,飛廉領二人往朝内,拜見纣王。
進午門竟往鹿台見駕,纣王問曰:“大天有何奏章?”飛廉曰:“今有二賢高明、高覺,願求報效,不圖爵祿,敢破周兵。
”纣王聞奏大悅:“宣上台來。
”二人倒身下拜,俯稱臣;王賜平身,二人立起,纣王一見,相貌奇異,甚是駭然。
便道:“朕觀二士,真乃英雄也。
”随在鹿台上,俱封為神武上将軍。
二人謝恩,王曰:“大夫與朕陪宴。
”二人下台冠帶了,顯慶殿待宴,至晚謝恩出朝。
次日,旨意下,命高明、高覺同欽差,解湯羊禦酒,往孟津來。
不知兇吉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