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 第九十一回 蟠龍嶺燒邬文化
關燈
小
中
大
喊聲齊起;邬文化當頭撞進轅門,那時黑夜,誰人抵敵,沖開七層鹿角,撞翻四方木棚擋牌。
邬文化把排扒木隻是撞掃兩邊,也是周營軍士有難,可憐被他沖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池,六十萬人馬,在軍中呼兄喚弟,覓子尋爺。
又有袁洪協同,黑夜中袁洪放出妖氣籠罩在營中,驚多少大小将官。
子牙聽得大漢劫營,急上了四不象,手執杏黃旗,護定身子;隻聽得殺聲大振,心下着忙。
又見大漢二目如兩盞紅燈,衆門人各不相顧,隻殺得孟津血水成渠。
有詩為證: “姜帥提兵會列侯,袁洪睹智未能周;朝歌遣将能摧敵,周寨無謀是自休。
軍士有災皆在劫,元戎遇難更何尤;可惜英雄徒浪死,賢愚無辭喪荒。
” 話說邬文化夤夜劫周營,後有袁洪助戰,周将熟睡,被邬文化将排扒木兩邊亂掃;可憐為國捐軀,名利何在?袁洪騎馬仗邪術,沖殺進營,不辨賢愚;盡是些少肩無臂之人,都做了破腹無頭之鬼。
武王有四賢保駕奔逃;子牙落荒而走;六七門徒,借五遁逃去。
隻是執披堅銳之士,怎免一場大厄?該絕者難逃天數,有生者躲脫災殘。
且說邬文化直沖殺至後營,來到糧草堆跟前,此處乃楊戬守護之所,忽聽得大漢劫營,姜元帥失利。
楊戬急上馬看時,見邬文化來得勢頭兇惡,欲要迎敵,又顧糧草。
心生一計,且救眼下之危,忙下馬念念有詞,将一草豎立在手,吹口氣,叫聲“變!”化了一個大漢,頭撐天,腳踏地。
怎見得?有贊為證: 頭有城門大,二目似水缸;鼻孔如水桶,門牙扁攪長。
胡鬓似标□(上“竹”下“尹”),口内吐金光;大呼邬文化,與吾戰一場。
話說邬文化正盡力沖殺,燈光影,見一大漢,比他更覺長大,大呼曰:“那匹夫慢來,吾來也!”邬文化擡頭看見,吓得魂不附體:“我的爺來了!”倒拖排扒木回頭就走,也不管好歹,隻是飛跑。
楊戬化身,随後趕來一程,正遇袁洪;楊戬大呼曰:“好妖怪,怎敢如此?”使開三尖刀,飛奔殺來。
袁洪使棍抵住,大戰一回,楊戬祭哮天犬,袁洪看見,化一道白光脫身回營。
且說孟津衆諸侯,聞袁洪劫姜元帥的大營,驚起南北二鎮諸侯,齊來救應,兩下混戰,隻殺到天明。
子牙會集諸門人,尋見武王,收集敗殘人馬,點算損折軍兵,有二十馀萬;帳下折了将官三十四員,龍須虎被邬文化排扒木絕其性命。
軍士有見龍須虛的屍首,釘在排扒木上,特此報知。
子牙聞龍須虎被亂軍中殺死,子牙傷悼不已。
衆諸侯上帳問武王安,楊戬來見子牙,備言邬文化沖殺,是弟子如此治之,方救得行糧無慮。
子牙曰:“一時誤於檢點,故遭此厄,無非是天數耳。
”心下郁郁不樂,納悶中軍。
且說袁洪得勝回營,其本往朝歌報捷;邬文化大勝,周兵屍塞孟津,其水為之不流。
群臣具賀,自征伐西岐,從未有此大勝。
纣王大喜,日日飲樂,全不以周兵為事。
且說楊戬來見子牙曰:“如今先将大漢邬文化治了,然後可破袁洪。
”子牙曰:“須得如此,方可絕得此人。
”楊戬領令去到孟津,哨探路徑,走有六十裡,見一所在,地名蟠龍嶺,此山彎環,如蟠龍之勢,中有空闊一條路,兩嶺可以出兵。
楊戬看罷心下大喜曰:“此處正好行此計也。
”忙回見子牙。
備言蟠龍嶺地方,可以行計。
子牙聽說大喜,在楊戬耳邊,備說如此如此,可以成功。
楊戬自去了。
正是: 計燒大将邬文化,須得姜公用此謀。
話說子牙令:“武吉、南宮領二千人馬,往蟠龍嶺去埋伏;引火之物,中用竹筒引線。
暗埋火炮、火箭各項等物;嶺上俱用柴薪,引火乾燥物件。
預備停當,隻等邬文化來至,便可行之。
”二将領命去訖。
話說邬文化得了大功,纣王命官赍袍帶表禮等物,獎谕邬文化、袁洪;二将謝恩,打發天使回朝歌不題。
袁洪對邬文化曰:“荷蒙天子恩寵獎谕,邬将軍,我等得盡忠竭力,以報國恩,不負吾輩名揚於天下也。
”邬文化曰:“末将明日使姜尚無備,再教他個片甲無存,早早奏凱。
”袁洪大喜,設宴慶賀。
正談笑間,探事馬報入中軍,“啟元帥!今有姜子牙與武王在轅門閑看吾營,不知有何原故,請令定奪。
”袁洪聽報,即令邬文化暗出大營,抄出子牙之後,擒之如探囊取物耳。
邬文化領令,忙出後營門,撒開大步,拖排扒木,如飛雲掣電而來,大呼曰:“姜尚休走!今番吾定擒你成功也。
速速下騎受死,免吾費力!”子牙與武王見邬文化追來,撥轉坐騎;望西南而逃。
邬文化見子牙、武王落荒而走,放心走來。
子牙回顧誘邬文化曰:“邬将軍!你放我君臣回營,得歸故國,再不敢有犯邊界,吾君臣感将軍大恩不淺矣!”邬文化曰:“今番錯過,千載難逢。
”拚命趕來,那肯舍?望前趕了一個時辰,姜子牙與武王是有腳力的,邬文化步行,又當得他是急急追趕,一氣趕了五六十裡,邬文化氣力自乏,立住腳不趕了。
子牙回顧看時,見邬文化不趕,子牙勒轉坐騎,大呼曰:“邬文化你敢來與吾戰三合麽?”邬文化大怒曰:“有何不敢?”回身又望前趕來,子牙勒轉四不象又走,看看趕至蟠龍嶺了,子牙君臣進山口去了。
邬文化大喜:“姜尚!你今似魚遊釜中,肉在幾上。
”随後追進山口。
不知邬文化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邬文化把排扒木隻是撞掃兩邊,也是周營軍士有難,可憐被他沖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池,六十萬人馬,在軍中呼兄喚弟,覓子尋爺。
又有袁洪協同,黑夜中袁洪放出妖氣籠罩在營中,驚多少大小将官。
子牙聽得大漢劫營,急上了四不象,手執杏黃旗,護定身子;隻聽得殺聲大振,心下着忙。
又見大漢二目如兩盞紅燈,衆門人各不相顧,隻殺得孟津血水成渠。
有詩為證: “姜帥提兵會列侯,袁洪睹智未能周;朝歌遣将能摧敵,周寨無謀是自休。
軍士有災皆在劫,元戎遇難更何尤;可惜英雄徒浪死,賢愚無辭喪荒。
” 話說邬文化夤夜劫周營,後有袁洪助戰,周将熟睡,被邬文化将排扒木兩邊亂掃;可憐為國捐軀,名利何在?袁洪騎馬仗邪術,沖殺進營,不辨賢愚;盡是些少肩無臂之人,都做了破腹無頭之鬼。
武王有四賢保駕奔逃;子牙落荒而走;六七門徒,借五遁逃去。
隻是執披堅銳之士,怎免一場大厄?該絕者難逃天數,有生者躲脫災殘。
且說邬文化直沖殺至後營,來到糧草堆跟前,此處乃楊戬守護之所,忽聽得大漢劫營,姜元帥失利。
楊戬急上馬看時,見邬文化來得勢頭兇惡,欲要迎敵,又顧糧草。
心生一計,且救眼下之危,忙下馬念念有詞,将一草豎立在手,吹口氣,叫聲“變!”化了一個大漢,頭撐天,腳踏地。
怎見得?有贊為證: 頭有城門大,二目似水缸;鼻孔如水桶,門牙扁攪長。
胡鬓似标□(上“竹”下“尹”),口内吐金光;大呼邬文化,與吾戰一場。
話說邬文化正盡力沖殺,燈光影,見一大漢,比他更覺長大,大呼曰:“那匹夫慢來,吾來也!”邬文化擡頭看見,吓得魂不附體:“我的爺來了!”倒拖排扒木回頭就走,也不管好歹,隻是飛跑。
楊戬化身,随後趕來一程,正遇袁洪;楊戬大呼曰:“好妖怪,怎敢如此?”使開三尖刀,飛奔殺來。
袁洪使棍抵住,大戰一回,楊戬祭哮天犬,袁洪看見,化一道白光脫身回營。
且說孟津衆諸侯,聞袁洪劫姜元帥的大營,驚起南北二鎮諸侯,齊來救應,兩下混戰,隻殺到天明。
子牙會集諸門人,尋見武王,收集敗殘人馬,點算損折軍兵,有二十馀萬;帳下折了将官三十四員,龍須虎被邬文化排扒木絕其性命。
軍士有見龍須虛的屍首,釘在排扒木上,特此報知。
子牙聞龍須虎被亂軍中殺死,子牙傷悼不已。
衆諸侯上帳問武王安,楊戬來見子牙,備言邬文化沖殺,是弟子如此治之,方救得行糧無慮。
子牙曰:“一時誤於檢點,故遭此厄,無非是天數耳。
”心下郁郁不樂,納悶中軍。
且說袁洪得勝回營,其本往朝歌報捷;邬文化大勝,周兵屍塞孟津,其水為之不流。
群臣具賀,自征伐西岐,從未有此大勝。
纣王大喜,日日飲樂,全不以周兵為事。
且說楊戬來見子牙曰:“如今先将大漢邬文化治了,然後可破袁洪。
”子牙曰:“須得如此,方可絕得此人。
”楊戬領令去到孟津,哨探路徑,走有六十裡,見一所在,地名蟠龍嶺,此山彎環,如蟠龍之勢,中有空闊一條路,兩嶺可以出兵。
楊戬看罷心下大喜曰:“此處正好行此計也。
”忙回見子牙。
備言蟠龍嶺地方,可以行計。
子牙聽說大喜,在楊戬耳邊,備說如此如此,可以成功。
楊戬自去了。
正是: 計燒大将邬文化,須得姜公用此謀。
話說子牙令:“武吉、南宮領二千人馬,往蟠龍嶺去埋伏;引火之物,中用竹筒引線。
暗埋火炮、火箭各項等物;嶺上俱用柴薪,引火乾燥物件。
預備停當,隻等邬文化來至,便可行之。
”二将領命去訖。
話說邬文化得了大功,纣王命官赍袍帶表禮等物,獎谕邬文化、袁洪;二将謝恩,打發天使回朝歌不題。
袁洪對邬文化曰:“荷蒙天子恩寵獎谕,邬将軍,我等得盡忠竭力,以報國恩,不負吾輩名揚於天下也。
”邬文化曰:“末将明日使姜尚無備,再教他個片甲無存,早早奏凱。
”袁洪大喜,設宴慶賀。
正談笑間,探事馬報入中軍,“啟元帥!今有姜子牙與武王在轅門閑看吾營,不知有何原故,請令定奪。
”袁洪聽報,即令邬文化暗出大營,抄出子牙之後,擒之如探囊取物耳。
邬文化領令,忙出後營門,撒開大步,拖排扒木,如飛雲掣電而來,大呼曰:“姜尚休走!今番吾定擒你成功也。
速速下騎受死,免吾費力!”子牙與武王見邬文化追來,撥轉坐騎;望西南而逃。
邬文化見子牙、武王落荒而走,放心走來。
子牙回顧誘邬文化曰:“邬将軍!你放我君臣回營,得歸故國,再不敢有犯邊界,吾君臣感将軍大恩不淺矣!”邬文化曰:“今番錯過,千載難逢。
”拚命趕來,那肯舍?望前趕了一個時辰,姜子牙與武王是有腳力的,邬文化步行,又當得他是急急追趕,一氣趕了五六十裡,邬文化氣力自乏,立住腳不趕了。
子牙回顧看時,見邬文化不趕,子牙勒轉坐騎,大呼曰:“邬文化你敢來與吾戰三合麽?”邬文化大怒曰:“有何不敢?”回身又望前趕來,子牙勒轉四不象又走,看看趕至蟠龍嶺了,子牙君臣進山口去了。
邬文化大喜:“姜尚!你今似魚遊釜中,肉在幾上。
”随後追進山口。
不知邬文化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